小學音樂七文案課稿
小學音樂七文案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第七冊第四單元《田野在召喚》第二課時《紅蜻蜓》。
【第1句】:說教材: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據詩人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
【第2句】: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于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第3句】:說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第4句】:說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第2句】: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3句】: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第4句】:根據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我把此堂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1句】:情境創設
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斷。提問學生聽到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由此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為接下去課堂的進行做良好的鋪墊。
【第2句】:歌曲教學
【第1句】:讓學生初聽《紅蜻蜓》伴奏。并提問:它描寫了什么?給了你怎么樣的感受?
【第2句】: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第3句】:聽范唱
【第4句】:學唱歌曲
【第3句】: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由此讓學生體會不同的速度節奏所表達的音樂情感是不同的。
【第4句】:二聲部合唱
欣賞不同語言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停頓?!吩谡谜n中,我注重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既有一些學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小學音樂《小水手》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小水手》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內容:小水手
課型:唱歌
教學目標:
【第1句】:引導學生用輕快、活潑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是他們感受音樂的生動形象,
【第2句】:學習節奏性:
【第3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隨音樂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運用生活中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學習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學準備:多媒體,錄音機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通俗簡練、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歌曲旋律線條明快、活潑。歌詞中的“嗚’嗚!”象聲詞,“哎羅羅喂”襯詞的運用,形象地描繪了輪船出海的情景,表達出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學生分析:
孩子雖小,但都有自己的理想,想當一名優秀的小水手。學生對“小水手”這個詞語了解一點,那怎樣讓自己當一名稱職的.小水手呢,所以通過這首歌曲讓學生明白什么時候都可以做一名稱職的小水手,只要大家用心學習,一定能實現自己的愿望。
教學過程:
【第1句】:師生問好。清點人數。
【第2句】: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小水手”是做什么的。
【第1句】:觀看。
【第2句】:請學生自由文案,自己對小水手的理解。
【第3句】:讓學生文案自己的愿望,“你想當什么?”
【第3句】:學習新歌曲。
【第1句】:請學生欣賞歌曲。有一位小朋友也想當“小水手”,他是怎樣當的呢?讓我們來一起聽聽。
【第2句】:請學生說一說對歌詞的理解,這位小朋友把什么當成船?把什么當成大海?
【第3句】:學習按節奏朗誦歌詞。
【第4句】:聽音樂小聲跟唱。
【第5句】:老師教唱歌曲。
【第6句】:分組演唱歌曲,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
四,表演
【第1句】:學生邊唱邊表演動作,想象自己當小水手的感受。
【第2句】:請個別學生表演,評價。
【第5句】:課后小結。
此節課課堂很活躍,同學們把課桌當做“小船”,體會到歌曲的意境,懂得了只有好好學習,才能駕駛好知識海面上的小船,老師帶領學生在邊唱邊跳中感受歡快的音樂節奏,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效果很好。
小學音樂送別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送別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送別說課稿1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來自音樂素養較高的部分四年級學生和音樂素養很高的部分三年級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較高的音樂學習目標,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
教學內容:
歌曲《送別》
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學堂樂歌的相關知識,知道詞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簡歷與曲調的由來。
【第2句】:深刻體會歌曲內涵,并能悠長的氣息、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
【第3句】:通過知識的延伸及拓展,激發學生的表現力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第1句】:深刻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第2句】:對本課知識延伸和技能拓展的準確把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句】:組織教學: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第2句】:導入
【第1句】:欣賞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內容?像這類歌曲叫什么?
像這種廣受學生喜愛,流行于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們稱它為“校園歌曲”。
【第2句】: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們的前輩在學校唱什么歌嗎?
【第3句】:介紹“學堂樂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國初期)起,中國開始開辦學校,那時稱做“學堂”,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課,音樂課上唱的歌稱為“學堂樂歌”,也就是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學堂樂歌的曲調大都是來自日本以及歐洲、美國,由中國人以中文重新填詞。簡單來說,就是運用外國的曲子,填上中國的詞(選曲填詞)
學堂樂歌充滿著對傳統勢力的反抗精神和飽含的愛國主義激情,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啟蒙,開創了中國近代音樂創作的先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堂樂歌的代表作《送別》。
【第4句】:歌曲教學
【第1句】:初聽錄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緒,內容。
【第2句】:出示歌詞,介紹詞作者李叔同。
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是由學堂樂歌的先驅者李叔同填詞創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師,中國音樂家、戲劇活動家,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除音樂戲劇外,繪畫、書法、詩詞均所擅長,是個名副其的音樂天才。
【第3句】:填詞演唱,注意氣息連貫,聲音優美,位置統一。
【第4句】:分析處理歌曲,加上力度記號演唱?!镜?句】:聽音范唱播放《送別》
師:我們在聽到時候看看這首歌曲是幾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調號?
生:回答
師: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調、再次聽《送別》
師:一起來聽聽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誰來文案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說的很正確,這首歌曲特點,旋律平緩悠長,凄美柔婉,節奏也比較簡單,表達李叔同對“金蘭之”交友人分別時的離愁別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緒:憂傷惆悵深情
師: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帶上跟著老師一起學唱這首歌曲
【第1句】:先來朗誦一遍歌詞
【第2句】:學生一起朗誦
【第3句】:老師領唱一邊簡譜
【第4句】:學生聆聽一遍歌曲
【第5句】:學生跟著音樂輕聲哼唱
【第6句】:教師領唱
【第7句】:學生一起唱,學生跟著老師來唱譜子,然后老師唱普學生填詞,老師糾正學生唱的錯誤的部分。
【第5句】:做游戲。
蘿卜蹲游戲,找六個學生,誰輸了誰來給大家唱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新歌。
【第6句】:小結下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歌曲《送別》,感受到親友間離別時憂傷與凄涼的不舍之情,我們可以回家唱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給弟弟妹妹們教,如果以后有送別的場景,我們就仔細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吧。
小學音樂送別說課稿2
【第1句】:教學內容:
由于影視音樂與影視劇情密切關聯,因此,與其他類型的音樂相比,影視音樂更易于理解。影視音樂在傳播渠道上也比其他僅通過現場演出或錄音的音樂更為順暢,隨著相關電影或音樂劇的播放,影視音樂會很快得到傳播。本單元力圖讓學生對影視音樂及其不同類別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并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電影及電視劇,能夠自主分析其中音樂的作用。
【第2句】: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影視音樂的不同分類,了解學堂樂歌的有關常識,演唱歌曲<<送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演唱和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情感目標: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誼。
【第3句】: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影視音樂的不同分類,了解學堂樂歌的有關常識,正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別>>。
難點——切分音,長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頓
【第4句】: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第1句】:課前播放《喜羊羊與灰太兒狼》
【設計意圖】調動情緒,創設一個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愉快、興奮地開始音樂課。
【第2句】:師生問好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電影嗎?那誰知道剛剛聽到的是哪部動畫片的音樂?請告訴老師,有哪些影視劇的音樂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請學生唱唱他們所熟悉的影視歌曲)
(2)聆聽影視歌曲片段
片頭曲《黑貓警長》:黑貓警長主題歌《上海灘》:上海灘
背景音樂《還珠格格》:有一個姑娘插曲《浪漫滿屋》:ithink
情節音樂《微笑百事達》:北極星的眼淚片尾曲《神話》:美麗的神話
(3)音樂常識:歸納影視音樂的分類(主題歌、片頭曲、插曲、情節音樂、背景音樂、片尾曲等。)
同學們真棒!那么請大家根據音樂在影視劇中出現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視音樂有哪些不同類型?
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是一部電影中的插曲。
【設計意圖】以流行影視歌曲引情激趣,將學生生活中已有的音樂感受帶進課堂,既拉進了師生距離,體現了教學活動與生活相結合的課改新理念,又揭示本節課的主題。
(二)感受體驗,學唱歌曲《送別》(20分鐘)
【第1句】:播放《童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剛我們聽到的歌曲是?是一首什么歌曲?什么是校園歌曲?流行于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那么在上世紀我們的前輩在學校唱什么呢?
【第2句】:學堂樂歌
二十一世紀初,流行于學校的歌曲,叫學堂樂歌。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認識它們,但在我國近代音樂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學堂樂歌以舊曲填新詞為主,用中國民歌、小調的曲調或歐美歌曲的曲調填進創作的新詞。
【第3句】:介紹李叔同——學堂樂歌作者,音樂、美育教育家,早期話劇活動家。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開元寺。1906年李叔同,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同年,又創辦了中國最早的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并擔任了《太平洋報》的文藝編輯。
李叔同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一生從事多方面的藝術活動,除音樂、戲劇外,繪畫、書法、篆刻、詩詞均所擅長。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門下。
主要音樂代表作品有《送別》、《西湖》、《春景》、《憶兒時》、《春游》、《留別》、《早秋》等。
【第4句】:欣賞電影《城南舊事》的片段,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師:“同學們,進入初中階段,由于學習任務加重,大家接觸電視電影的時間應該也越來越少了,借今天課堂上的機會,老師要邀請同學們一起來看一看老電影《城南舊事》的片段,請認真體會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
【第5句】:歌曲分析
師:“這首影視插曲的曲名是什么?(送別)
節拍四四拍子速度中速稍慢
力度中強情緒憂傷惆悵深情
【第6句】:出示歌譜,學唱歌曲
(1)分句學唱歌譜。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用自然、舒展的發聲方式輕聲地學唱歌譜,老師唱一句,請同學們跟唱一句?!?/p>
(2)學唱歌詞。師:“同學們,我唱譜你們唱詞,請注意表現出歌曲憂傷悵惘的情緒?!?/p>
(3)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讓學生提出疑難,師生共同解決,進一步練唱。
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發聲方式演唱。
b、注意斛字的讀音hu。
c、切分音,長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頓
d、歌詞第【第1句】: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歌曲表達了一種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最后一句應唱得漸慢漸弱。
(4)讓學生用領唱加齊唱的形式演繹歌曲《送別》。(13分鐘)
a分小組演唱歌曲
b①句女領唱②句男領唱③句女齊唱④句男齊唱⑤⑥句輪唱;“夕陽”重復;
(三)拓展活動
讓學生課后搜集更多的影視音樂,下節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四)總結下課(2分鐘)
【第1句】: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影視音樂的分類、了解了學堂樂歌這個特殊的歷史產物、學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別》。歌曲完美地抒寫了人生離合的真實體驗和世間永存的摯意真情,從而使這首歌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第2句】:師生告別。
【第5句】:教學反思
音樂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中有很多中外影視音樂作品,我選擇的內容是我國影片《城南舊事》中的插曲:《送別》。這是一首一段體的歌曲,d大調,表達出一種依依不舍的誠摯情感。歌曲的旋律優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詞下,使歌詞和歌曲達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遠,成為一首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田園詩歌。通過歌詞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園;再由景寫人,這種特有的中國式描摹方式,總是使文字得到了升華,升華至人們內心美好情愫之中,“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使離別那淡淡的愁情,躍然心底。這對學生的價值觀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間還有如此美好的友情。
小學音樂送別說課稿3
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學堂樂歌的有關常識,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第2句】:通過演唱和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第3句】:能從樂曲的聽賞中體會作品的內涵與情感。
【第4句】:能大膽的參與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準確表達歌曲情感。培養學生合唱合作精神與充滿愛心的情懷。
教學重點:
【第1句】:演唱歌曲《送別》
【第2句】:聽賞樂曲
教學難點:
談聽賞樂曲的感覺與情感體驗
教學方法:
欣賞與實踐相結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欣賞《童年》,介紹學堂樂歌。
<二>:新課導入和授新
教學步驟:
【第1句】:導入今天我們首先來欣賞一首歌,請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這是大家喜歡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現代校園的一首校園民謠,那么我們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追溯到“五四”時期,那時學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時人們把在學堂里唱的歌叫樂歌,因此就把20世紀初流行于學校的歌曲,叫學堂樂歌。學堂樂歌除向學生進行思想和知識教育外,還有反映人們要求“富國強兵”、“抵御外辱”的,還有宣傳學習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學堂樂歌《送別》
【第2句】:介紹詞曲作者
學堂樂歌基本上是填詞歌曲,其曲調大部分選自當時的日本和歐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為英國的奧待韋。它的詞作者是我國近代音樂家李叔同。
【第3句】:發聲練習
【第4句】:唱譜
【第1句】:熟悉D大調
【第2句】:視唱全譜
【第3句】:解決難點
【第5句】:填詞演唱
【第6句】:感情處理
歌曲表達了一種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最后一句應唱得漸慢漸弱。
【第7句】:學生表演
用王維的詩來啟發,教師示范
【第8句】:辯論:你更喜歡學堂樂歌還是校園民謠。
發揮生學的主體性
【第9句】:不管你更喜歡哪一種,我們都不能忘記學堂樂歌對我國近代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通過辯論加深學生對學堂樂歌的認識與喜愛
小學音樂《多年以前》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多年以前》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是五星小學的音樂教師嚴婷。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多年以前》。本次說課我將分四個板塊向大家介紹,它們是: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部分進行。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本次說課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將從面向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四個角度來進行分析。本課是面向小學三年級學生,所用教材是湘教版新編教材歌曲《多年以前》。這首歌曲是由美國的一首同名民歌填詞而成。它首先講述多年以前的地球擁有“藍天、森林、小鳥”,后來“森林消失,小鳥一去不返”,再描寫現在孩子們對小鳥“輕輕呼喚”,唱出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真摯而美好的愿望。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引導和啟發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自然、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音樂的欣賞能力,使他們表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得到鍛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從中滲透對學生健康生活的教育。
在我們了解教學目標以后,再來看一看本課的重點、難點。
新課標強調,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在教學中應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因此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用自然、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多年以前》,自信地,有表情地參與表演,體會歌曲的基本情緒。以上就是我從這四個角度對教材進行的分析。接下來就是本次說課的第二部分即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教學的宗旨,也是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所提倡的教學方法。正是本著這個指導思想,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聽唱法。
情境教學法:因為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聲像一體,形象性強,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的作用,這是我采用本教學法的設計意圖。
啟發式教學法:由于音樂有不確定性,每個學生都有其個性化的理解,所以我采用啟發式教學法。
聽唱教學法:聽唱是唱歌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采用聽唱法。以上就是我在本節課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這三種教學方法將貫穿于整節課當中,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激發表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在確定了教學方法之后,我還將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下面是本次說課的第三部分即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的教學設計是以唱為本,重情感、美感。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自由發揮,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下面讓我們看一下以上三個部分的綜合運用階段,即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使用的教具有:CAI課件、電子琴、小鳥頭飾若干。
下面講講本課的具體實現。
整堂課以“音樂森林”為情境背景展開。其環節包括“激情引趣——走進快樂的音樂森林——小鳥的控訴——找回幸福的音樂森林”。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安排,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主動的學習音樂,并從中使自己的感受美、歌唱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激情引趣。巧妙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音樂森林的美麗和神奇。音樂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學生被吸引就會集中投入,多種感官同時加入,完成聽覺和視覺的結合。更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通過畫面和音樂的結合形象、生動的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從而在學生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學生更加熟悉歌曲,使學生在后面學習歌曲、處理歌曲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走進快樂的音樂森林。這一部分有五個小環節。第一,聽一聽。教師導語:歡迎同學們來到音樂森林做客。聽——那是誰在唱歌。(課件展示)。第二,學一學。出示歌曲曲譜,引導學生用“LA”高興地哼唱。學生感受鳥兒歡快的情緒。第三,音樂精靈,力度變化記號的認識,根據課標,音樂課需要了解音樂基本要素的要求,而力度變化處理也是本課的難點,我特別穿插了音樂精靈的環節。第四,唱一唱。出示課件,學生隨琴演唱。第五,跳一跳。這部分充分給予學生發揮創造力的機會,讓學生根據音樂,自編動作。總的來說,第二部分,在創設的情境中,通過聽賞——模仿——跟唱——律動這幾個環節,使學生輕松地學唱《多年以前》第一段,感受到歌曲歡快的情緒,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音樂描繪的情景展開想象和聯想,從而完成對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的理解及認識。達到這一部分的教學目的。
第三部分,小鳥的控訴:整個歌曲學習在情境發展這一主線上進行。將“小鳥的控訴”這一情境穿插在兩段歌詞的學習中間,為情境發展做好鋪墊。我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了一系列森林遭人類破壞的畫面,讓學生跟直觀的感受到環境的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損失。將學生設定于特定的意境中,使其產生震撼與共鳴。為了完成好教學任務我做以下設計:看完畫面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誦第二段歌詞;演唱第二段歌曲。通過前面的鋪墊,學生能輕易地感受出二段歌詞所包含的不同情緒。將難點擊破。這首歌包含了“環保”這個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題。我把音樂和環保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行環保教育的滲透,激發學生的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最后一部分:找回幸福的音樂森林。這一部分我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我為森林做貢獻。請學生自由發言。當學生每說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時,枯黃的森林就增加一點綠色。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明白,環境保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激發學生的共鳴。接下來,完整的演唱歌曲《多年以前》。通過演唱培養學生追求美的目標。通過多媒體畫面,把歌曲和畫面以及環保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把對生活的感受溶入到音樂的理解中,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追求美的目標。同時也讓學生們明白,“環境保護,我的責任。”讓環保走進每一位學生的生活中,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中。
以上是我對歌曲《多年以前》的教學設計和理解。肯定還有學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上一篇:初三反面橫幅標語匯聚2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