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化學知識競賽策劃方案書范文
【活動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問題也隨之加重。“健康生活,綠色校園”系列活動讓同學們健康生活,注重綠色生活。第九屆“身邊化學知識”競賽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了解保護環境的方法。
【活動目的】
本活動旨在擴大對“健康生活,綠色校園”這一主題的宣傳力度,同時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化學,了解化學,喜歡化學;引人深思,彰顯化學魅力,突出綠色環保的切實意義,為構建綠色、和諧校園做貢獻。
【活動對象】
以學院為單位組隊參賽,每隊除領隊外三人。(主辦單位不參賽)
【活動時間】
初賽:XX年5月18日(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決賽:XX年5月27日(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活動地點】
初賽:公教樓20【第2句】:203(待定)
決賽:清真食堂、大眾食堂、公教樓101
【活動流程】
活動準備:
【第1句】:初賽:提前為參賽者準備好筆試試卷及比賽場地。
【第2句】:決賽:提前為參賽者準備好比賽過程中需要的綠色環保可循環便當盒、工作牌及比賽場地;提前通知參賽團隊準備好各自團隊的環保宣傳語;由學生會內部選出兩位主持人主持此次競賽,并準備一些小禮品(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在互動猜謎語、微博抽取幸運觀眾等環節給觀眾發出獎品。
活動開展:
初賽:初賽以筆試形式進行,各院報名團隊隊員進行統一考試,由主辦方提供考場、試卷、監考人員。試卷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結合相應身邊化學知識。
決賽:決賽分為室內競賽、室外競賽兩種主要形式進行。
室外競賽:為增加競技性以及參賽者間的相互友誼,將以抽簽形式將各原有團隊拆散重組,新組團隊將在承辦方組織下攜帶統一提供的綠色環保可循環便當盒在午餐時間到指定的學生食堂進行發放。承辦方將為每個團隊提供150個便當盒,最終新組各團隊發放便當盒的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將記為各隊員所得分數,最終室外競賽各隊員比賽成績的百分之五十的加和記為各學院參賽團隊的總成績,總成績將作為室內競賽環節的基礎分。在規定場地內,在不影響周圍師生用餐、不違背競賽規則的前提下,團隊可以采取任意形式的'發放方式。
室內競賽:
【第1句】:開場曲(2-3分鐘)
【第2句】:主持人組織全體在場師生起立進行環保宣誓(1-2分鐘)
【第3句】:主持人介紹嘉賓及參賽選手(1-2分鐘)
【第4句】:開門見山(必答題)
本環節每支團隊有4道選擇題,4道判斷題,2道填空題共計10道題,均為必答題。答對加20分,答錯不扣分。每道題答題時間15秒,超過時間認為放棄作答。
【第5句】:互動環節(2-3分鐘)
本環節由主持人與觀眾進行互動,主持人讓觀眾猜事先準備好的與綠色環保化學有關的謎語,答對有小禮物獎勵。中間由主持人控制,穿插微博上墻抽取幸運觀眾,依然有小禮物贈送。
【第6句】:風采展示
本環節由各學院參賽團隊隊員自行商議,每支團隊進行限時3分鐘風采展示,展示形式不限。(每支團隊上場前由主持人進行介紹團隊所屬學院及其團隊環保宣傳語。)展示結束后,將由現場觀眾進行投票,每位觀眾限投一票,票數最多的團隊將獲得本次比賽“最佳人氣獎”并獲得豐厚獎品。
【第7句】:你方唱罷我登場
本環節采用輪答形式,將有24道難易參半得的題對應24個題號。開門見山環節過后各團隊按照分數由高到低排序,依次進行選題作答。各團隊在本環節將有一次轉答權(可以將題轉給下一團隊作答,下一團隊此時無法使用轉答權)。本環節將進行3輪抽題,每輪各團隊按成績由高到低重新排序作答。本環節答對一道題加30分,答錯扣50分。每道題答題時間30秒,超過時間視為放棄作答,扣50分。
【第8句】:互動環節
由主持人控制,進行1-2分鐘的微博上墻抽獎環節,幸運觀眾由禮儀送上精美小禮品。
【第9句】:RushHour(尖峰時刻)
本環節采用搶答形式,共計有18道題選擇供參賽團隊搶答,搶答方式采用參賽團隊人工吹氣球的方式,每隊選出一位代表吹氣球爭奪答題權。在主持人發出“開始”指令后,最先吹破氣球的獲得答題權,提前吹氣球的或在其他團隊已吹破氣球后依然吹破氣球的,視為搶答違規扣五分。每答對一道題加15分,答錯扣15分。答題時間15秒。
【第10句】:頒獎典禮
工作人員統計各小組得分情況,根據團隊總分由高到低依次設有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根據觀眾投票,獲票最多的團隊獲得“最佳人氣獎”。根據獲獎情況依次頒發證書及獎品。宣傳部負責采集好頒獎照片,網新部及時進行微博推送。
【第11句】:活動結束
與會嘉賓、主持人、參賽選手及全體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經費預算】
文具50元
獎品500元
飲用水50元
綠色環保可循環便當盒1400元
總計2000元
【注意事項】
【第1句】:若有小組之間的得分情況相等時,則進入加時賽,就分數相同的小組之間加賽,現場搶答題一輪(3道題),若還出現得分相同,則繼續加賽一輪,直至分出名次為止。
【第2句】:參賽者不可以攜帶任何與比賽相關的資料入場,中途不得更換隊員。
【第3句】:各參賽者必須遵守比賽規則,如果對比賽結果產生異議,則以評委的評判為主。
【第4句】:比賽最終解釋權歸化工學院團委、學生會所有。
【后期工作】
初賽打掃場地(學習部、實踐部、就業工作部)
決賽打掃場地(團委、學生會全體成員)
篩選照片,及時撰寫活動簡訊(宣傳部、網新部)。
附件1:
第九屆“身邊化學知識”競賽報名表
領隊姓名:聯系方式:學院: 備注:【第1句】:領隊可作為隊員,但不可參加比賽;
【第2句】:每隊除領隊外限報三人;
【第3句】:報名起即日起各團隊即可參照附件2開始準備決賽環保宣傳語;
【第4句】:競賽最終解釋權歸化工學院團委、學生會所有。
附件2
宣傳語基本要求
【第1句】:導向:
思路清晰、主題鮮明(緊扣綠色環保主題),觀點正確;思想性強,有時代性;
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不違反各民族宗教信仰及習俗。
【第2句】:創意:
新穎獨特,內涵深刻,要求作品原創。
【第3句】:表達:
信息傳遞清晰準確;
易記易認,說服力強;
能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
文學知識競賽策劃方案范文
策劃方案,是策劃成果的表現形態,通常以文字或圖文為載體,策劃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頭,下面我們來看看文學知識競賽策劃方案范文,歡迎閱讀借鑒。
【第1句】:活動目的:
(1)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
(2)擴大同學們的知識面,增加文學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3)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第2句】:活動名稱:趣味文學知識競賽
主辦部門: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會學習部
【第3句】:活動主題:拓展文學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第4句】:活動形式:公共管理學院大一大二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共13個班,每班派4名代表參加。
此次競賽分為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競賽題目難度逐漸增加。
預賽:通過抽簽決定分組,有一個班級可以通過抽簽直接進入決賽,其他的班級4個班一組進行一場比賽,共三場,每場有一隊勝出,參加決賽。決賽:共一場,四個班進行比賽,決出冠軍隊和優勝隊。
【第5句】:競賽內容:
【第1句】:中國古代文化知識;
【第2句】:中國近現代文學知識;
【第3句】:外國文學知識;
【第4句】: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生平故事;
【第6句】:比賽流程:
18:30選手檢錄,智囊團入場(領隊簽到)
19:00比賽正式開始
第一輪:
獨闖奇關(個人必答題)——選擇題,每題5分,每位選手一題,答題時間不超過10秒,答對加分,答錯不扣分。共四套混編題,每隊選一套,每位選手,按編號輪流回答(例如:甲隊2號,乙隊2號,丙隊2號??),不允許討論。
第二輪
共渡險關(團隊必答題)——問答題,每題10
分答對加分,答錯不扣分,每隊3題,答錯的題目其他隊可以搶答,答對加5分,答錯不扣分。由各隊隊長代表本隊輪流回答,選手之間可以討論,每題的答題時間不得超過15秒,
第三輪
知識陷阱(團隊互選題)——選擇題,分為“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名人軼事”四套題,由各參賽隊輪流選題指定其他任意參賽隊回答(第2種方案:每隊都有一題需要回答,選題權利在其前一隊,例如:1隊給2隊選題,2隊給3隊選題~~~~)。若選手答不出可以求助本班的智囊團,選手答對一題加10分,答錯扣5分,智囊團答對加5分,答錯不扣分。每隊一題。每人的答題時間不超過15秒。
第四輪
爭分奪秒(團隊搶答題)——選擇題,每題10分,答對加10分,每題的答題總時間不能超過10秒。答錯、超時或犯規不扣分,但將喪失下一題的搶答機會。
(共10道選擇題,如果出現平局,可通過增加搶答題,決出最后名次。)
【第7句】:比賽規則:
【第1句】:各隊參加比賽應按時到場,遲到10分鐘按棄權處理。
【第2句】:第一輪個人必答題環節其他隊員不能代替或告訴其答案。否則此題作廢。
【第3句】:第三輪團隊互選題環節,智囊團答題應有序,若出現混亂局面評委可決定取消該隊智囊團答題權利。
【第4句】: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果后,若某隊對結果有疑義,可在賽后向工作人員反映,不能打斷主持人,擾亂賽場秩序。
【第5句】:第四輪團隊搶答題環節各隊應遵守賽場秩序,在其他隊獲得答題權利后立即坐下,不能和其他隊搶答,若出現擾亂秩序的情況,評委可酌情扣分。
【第8句】:時間要求:
第一輪共16道題四個隊答題時間共3分鐘。
第二輪共12道題四個隊答題時間共計3分鐘。
第三輪共4道題(共準備16道題)四個隊答題時間共計1分鐘。
第四輪共10道題,準備15道題。大概3分鐘以上。考慮到主持人串場詞、選手討論等其他問題所須時間,預賽每場比賽大致需要1小時左右。決賽因有其他環節,時間適當延長,不超過2小時。
獎品設置及資金預算:
決賽結果出來后,評比出第一名為冠軍隊,第二名為優勝隊,第三名、第四名為優秀組織獎,頒發獎狀和獎品,獎品可為相關文學書籍(第一名),筆記本、學習用品等(第【第2句】:【第3句】:四名)。全部獎品所須資金大致須100元左右。其他物品如筆、水等所須資金大致為10-20元。整個活動所須資金大致為120元左右。
【第9句】:相關部門工作:
【第1句】:宣傳部負責前期宣傳,包括展板、黑板裝飾。
【第2句】:辦公室負責物品提供和回收以及賽場布置。
【第3句】:紀檢部負責現場秩序的維護以及選手和觀眾出入場的引導,和對整個比賽進行監督。
【第4句】:組織部負責和學習部相關人員一起對比賽時間進行控制并抽出機動人員作好相關協調、溝通工作。
【第5句】:文訊部、網絡部負責對賽場的情況進行報道,形成文字并通過院網絡進行宣傳。
備注:為了增加本次比賽的趣味性,并最大限度的提高參與的人數,決賽時增加才藝表演環節。
話劇表演要求及評分細則
【第1句】:要求:
【第1句】:比賽形式:以名著或知名小說、劇本為依托的話劇比賽。
【第2句】:參賽隊:進入決賽的四支隊伍,由參賽隊所在班級的非參賽同學參加。
【第3句】:比賽順序:由各隊領班抽簽決定。
【第2句】:評分細則:
1.表演分(9分):演員吐字清晰、語音標準,表演大方得體、形體動作準確優美、自然生動、細膩有感情,能充分把握劇中人性格特征;
2.內容分(6分):劇目要突出主題,關于名著或知名小說等方面內容,內容積極向上,反映當代大學生的文學素質;
3.服裝、道具及場景布置分(2分):服裝要符合劇中人的身份、特點、合體、大方,場景布置及道具安排要能準確反映劇目表達的內容及環境;
4.現場效果分(3分):現場觀眾反映程度,評委主觀印象及演員的現場發揮;
5.附加分:對于超過時長(時間要求:8-10分鐘)的劇目,將從最后得分中酌情減扣1-3分;演出時誤場或沒有謝幕酌情在最后得分中減扣1-3分。
《身邊的化學物質》說課稿
第二屆“一師一優課”的主題是課型賽講、有效整合、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全員“優課”展示階段(2022年10月26日—2022年元月22日),昨天舉行了鎮內賽講,下面是我的說課稿:
【第1句】:認真研讀,分析教材
【第1句】: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課題是《化學課程標準》中一級主題里“身邊的化學物質”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引導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起到重要作用!
本課知識是關于溶液的初步認識,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乳化現象,溶解過程的吸熱和放熱等。溶液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多數學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過糖水,打過點滴,品嘗過汗水的味道,用洗潔精等洗滌劑來清洗餐具等。在實驗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鹽酸,硫酸銅溶液等,所以在本節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能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又能進一步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識,并且為將來學習溶解度、溶質質量分數與酸堿鹽的知識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節不可或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化學實踐課。
【第2句】:立足課標,確定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為了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②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等概念,使學生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
③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意識,體會辯證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第3句】:立足目標,明確重、難點
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建立有關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質和溶劑三者的關系。難點:對溶解過程的微觀認識。
【第2句】:深入學生,了解學情
【第1句】:知識儲備:學生不僅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溶液,在實驗中也多次用到溶液。
【第2句】:能力素養:學生已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初步具備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3句】:預設困難:①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教師應有所準備。
如:均【第1句】:穩定的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澄清、透明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
透明的液體是無色的嗎?有色的液體是不透明的嗎?
②自主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相對比較薄弱。
【第3句】:依據學情,確定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情特點,我在教學時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模式,結合情景教學,交流討論、分析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動畫模擬將微觀的過程宏觀化。
對于學生,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和分析歸納法參與課堂。實驗探究法可以給學生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親手實驗,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而分析歸納法可以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
【第4句】:合作交流,設計過程:
1.整體設計思路:教材中以海水引入課題,而溶液形成中的微觀過程較難理解,所以我以一粒小小“水分子”的自述形式連接整個課題,通過初識人間五味感知溶液的形成過程,通過方知人間生疏理解溶解能力與溶質和溶劑的關系,通過明辨人間真假,區分乳濁液和溶液,通過感知人間冷暖學習溶解時的溫度變化情況,最后通過用途來體悟人生真諦。
2.根據我校的“一線五環”教學模式,結合化學教學的特點,我采用“導—學—探—練”的模式。教學流程如下:
【情境導入】(音頻)水分子的自述:我是一粒小小的水分子,我和我的同伴們構成了無色無味、澄清透明的'水,我們經過河流、湖泊,匯入大海,初次識得人間五味,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番。
【自主學習】出示學習目標:
【第1句】: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第2句】: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等概念,使學生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
【第3句】: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預習提示,預習課本26到28頁:
【第1句】:什么是溶液,溶質和溶劑?
【第2句】:常見的溶劑有哪些?
【第3句】:酒精能溶于水嗎?
【第4句】:思考:水里面可以溶解多種物質嗎?
【實驗探究一】初識人間五味:感知溶液的形成過程
【第1句】:學生實驗:向實驗桌上盛有20ml水的兩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半藥匙蔗糖和食鹽,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象。
【第2句】: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消失”的原因;(微觀動畫)
水分子旁白:水分子和足堂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形成蔗糖溶液,所以我們也變甜了。水分子和鈉離子氯離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形成食鹽溶液,所以我們是咸的。
(2)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征;
(3)建立溶液的概念。
【轉折】水分子旁白:因為我們水能溶解許多溶質,所以我們水就是溶劑了,但是我們居然遇到了人生難以攻克的“家伙”——方知人間生疏。
【實驗探究二】探究溶解能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第1句】:學生實驗:取兩支試管,分別放入1—2小粒高錳酸鉀和碘,分別加入少量蒸餾水,震蕩,觀察現象。
【第2句】:教師演示:取兩支試管,分別放入1—2小粒高錳酸鉀和碘,分別加入少量汽油,震蕩,觀察現象。
【歸納小結】
不同種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種溶質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同,所以物質的溶解能力大小與溶劑和溶質有關。
水是最常用的溶劑,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劑。
【實驗視頻】學生觀看視頻:酒精與水能無限制的混溶。
【歸納小結】溶質的狀態有:固態、液態、氣態。
液體與液體也可以形成溶液:一般把量多的一種叫做溶劑,量少的一種叫做溶質。其中一種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劑。
【情景轉折】生活小實驗:小南在幫媽媽做家務時將植物油滴到了衣服上,你能幫他清洗嗎?用我們水來洗,用洗衣粉洗,用洗滌劑洗,用汽油洗?你覺得哪些方法適用呢?
【小組合作】預習課本30頁,然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合適的方法,并說明原因。
【點撥指導】洗滌劑也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乳化后形成的細小液滴能隨水流走。而洗衣粉和洗滌劑都具有乳化功能,所以能洗掉油污。但同時,汽油也能溶解油污,你記住了嗎?
水分子旁白:原來乳濁液并不是溶液,我們要明辨人間真假。
【分組實驗】預習29頁實驗探究: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根據所用的實驗器材,確定實驗裝置。然后分三大組進行實驗:
一二組:氯化鈉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三四組:硝酸氨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五六組:氫氧化鈉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實驗指導】在燒杯中分別加入20ml蒸餾水,測量初始溫度,然后分別加入一小藥匙氯化鈉,硝酸氨或氫氧化鈉,攪拌溶解,然后再一次測量溫度,比較溫度變化情況。
水分子旁白:物質在溶解過程中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的物質在溶解時會吸收熱量,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放出熱量,原來人生有冷暖。
【課堂小結】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水分子旁白:我們身邊的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用途,經歷了不同的生活體驗我們終悟人生真諦。
【堂清檢測】
【板書設計】多媒體教學貫穿了我的整個課堂,所以我給板書設計制定的原則是:簡潔直觀,突出重點。
溶液的形成
【第1句】:溶液:定義
特征:
組成
【第2句】:乳濁液,乳化現象
【第3句】: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
【第5句】:反思評價
本節課我根據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完成教學設計,以水分子的自述連接“三個活動探究,一個生活小難題”,進行有意義的知識構建。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發展”為本,力求讓學生在積極輕松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學生興趣盎然,參與主動。
但是,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小組合作分工要明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干,盡量避免任務的缺失。在課前要有具體的小組評價辦法,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避免學生的無目的性。在習題訓練過程中應緊抓知識的落實情況,避免有的學生濫竽充數。這三個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努力,不斷提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創設屬于自己的教學特色。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有不到之處,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身邊的化學物質》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身邊的化學物質》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x屆“一師一優課”的主題是課型賽講、有效整合、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全員“優課”展示階段,昨天舉行了鎮內賽講,下面是我的說課稿:
【第1句】:認真研讀,分析教材
【第1句】: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課題是《化學課程標準》中一級主題里“身邊的化學物質”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引導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起到重要作用!
本課知識是關于溶液的初步認識,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乳化現象,溶解過程的吸熱和放熱等。溶液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多數學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過糖水,打過點滴,品嘗過汗水的味道,用洗潔精等洗滌劑來清洗餐具等。
在實驗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鹽酸,硫酸銅溶液等,所以在本節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能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又能進一步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識,并且為將來學習溶解度、溶質質量分數與酸堿鹽的知識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節不可或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化學實踐課。
【第2句】:立足課標,確定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為了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②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等概念,使學生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
③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意識,體會辯證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第3句】:立足目標,明確重、難點
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建立有關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質和溶劑三者的關系。難點:對溶解過程的微觀認識。
【第2句】:深入學生,了解學情
【第1句】:知識儲備:學生不僅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溶液,在實驗中也多次用到溶液。
【第2句】:能力素養:學生已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初步具備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3句】:預設困難:
①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教師應有所準備。
如:均【第1句】:穩定的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澄清、透明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
透明的液體是無色的嗎?有色的液體是不透明的嗎?
②自主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相對比較薄弱。
【第3句】:依據學情,確定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情特點,我在教學時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模式,結合情景教學,交流討論、分析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動畫模擬將微觀的過程宏觀化。
對于學生,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和分析歸納法參與課堂。實驗探究法可以給學生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親手實驗,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而分析歸納法可以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
【第4句】:合作交流,設計過程:
1.整體設計思路:教材中以海水引入課題,而溶液形成中的微觀過程較難理解,所以我以一粒小小“水分子”的自述形式連接整個課題,通過初識人間五味感知溶液的形成過程,通過方知人間生疏理解溶解能力與溶質和溶劑的關系,通過明辨人間真假,區分乳濁液和溶液,通過感知人間冷暖學習溶解時的溫度變化情況,最后通過用途來體悟人生真諦。
2.根據我校的“一線五環”教學模式,結合化學教學的特點,我采用“導—學—探—練”的模式。教學流程如下:
【情境導入】(音頻)水分子的自述:我是一粒小小的水分子,我和我的同伴們構成了無色無味、澄清透明的水,我們經過河流、湖泊,匯入大海,初次識得人間五味,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番。
【自主學習】出示學習目標:
【第1句】: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第2句】: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等概念,使學生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
【第3句】: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預習提示,預習課本26到28頁:
【第1句】:什么是溶液,溶質和溶劑?
【第2句】:常見的溶劑有哪些?
【第3句】:酒精能溶于水嗎?
【第4句】:思考:水里面可以溶解多種物質嗎?
【實驗探究一】初識人間五味:感知溶液的形成過程
【第1句】:學生實驗:向實驗桌上盛有20ml水的兩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半藥匙蔗糖和食鹽,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象。
【第2句】: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消失”的原因;(微觀動畫)
水分子旁白:水分子和足堂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形成蔗糖溶液,所以我們也變甜了。水分子和鈉離子氯離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形成食鹽溶液,所以我們是咸的。
(2)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征;
(3)建立溶液的概念。
【轉折】水分子旁白:因為我們水能溶解許多溶質,所以我們水就是溶劑了,但是我們居然遇到了人生難以攻克的“家伙”——方知人間生疏。
【實驗探究二】探究溶解能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第1句】:學生實驗:取兩支試管,分別放入1—2小粒高錳酸鉀和碘,分別加入少量蒸餾水,震蕩,觀察現象。
【第2句】:教師演示:取兩支試管,分別放入1—2小粒高錳酸鉀和碘,分別加入少量汽油,震蕩,觀察現象。
【歸納小結】
不同種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種溶質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同,所以物質的溶解能力大小與溶劑和溶質有關。
水是最常用的溶劑,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劑。
【實驗視頻】學生觀看視頻:酒精與水能無限制的混溶。
【歸納小結】溶質的狀態有:固態、液態、氣態。
液體與液體也可以形成溶液:一般把量多的一種叫做溶劑,量少的一種叫做溶質。其中一種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劑。
【情景轉折】生活小實驗:小南在幫媽媽做家務時將植物油滴到了衣服上,你能幫他清洗嗎?用我們水來洗,用洗衣粉洗,用洗滌劑洗,用汽油洗?你覺得哪些方法適用呢?
【小組合作】預習課本30頁,然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合適的方法,并說明原因。
【點撥指導】洗滌劑也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乳化后形成的細小液滴能隨水流走。而洗衣粉和洗滌劑都具有乳化功能,所以能洗掉油污。但同時,汽油也能溶解油污,你記住了嗎?
水分子旁白:原來乳濁液并不是溶液,我們要明辨人間真假。
【分組實驗】預習29頁實驗探究: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根據所用的實驗器材,確定實驗裝置。然后分三大組進行實驗:
一二組:氯化鈉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三四組:硝酸氨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五六組:氫氧化鈉和水,用溫度計測量溶液溫度變化。
【實驗指導】在燒杯中分別加入20ml蒸餾水,測量初始溫度,然后分別加入一小藥匙氯化鈉,硝酸氨或氫氧化鈉,攪拌溶解,然后再一次測量溫度,比較溫度變化情況。
水分子旁白:物質在溶解過程中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的物質在溶解時會吸收熱量,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放出熱量,原來人生有冷暖。
【課堂小結】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水分子旁白:我們身邊的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用途,經歷了不同的生活體驗我們終悟人生真諦。
【堂清檢測】
【板書設計】多媒體教學貫穿了我的整個課堂,所以我給板書設計制定的原則是:簡潔直觀,突出重點。
溶液的形成
【第1句】:溶液:定義
特征:
組成
【第2句】:乳濁液,乳化現象
【第3句】: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
【第5句】:反思評價
本節課我根據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完成教學設計,以水分子的自述連接“三個活動探究,一個生活小難題”,進行有意義的知識構建。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發展”為本,力求讓學生在積極輕松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學生興趣盎然,參與主動。
但是,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小組合作分工要明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干,盡量避免任務的缺失。在課前要有具體的小組評價辦法,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避免學生的無目的性。在習題訓練過程中應緊抓知識的落實情況,避免有的學生濫竽充數。這三個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努力,不斷提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創設屬于自己的教學特色。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有不到之處,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上一篇:廁所禁煙標語幽默匯集1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