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戰爭歷史故事
導語:戰爭都是殘酷的,偶爾發生的趣事如曇花一下,讓我們了解一下蘇聯戰爭歷史故事吧!
故事發生在蘇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當時,紅軍與白軍的斗爭是十分殘酷的。這一天,紅軍一隊25個人,在政委葉甫秀可夫的帶領下,拼死突圍出來。重重包圍他們的,是大量手執閃閃發光的馬刀的哥薩克。未能突圍的119名戰士和所有駱駝都直挺挺地長眠在那冰冷的荒灘上了。白軍指揮哥薩克上尉,認為突圍紅軍走的是沙漠,沒有根草,沒有駱駝,他們是活不了多久的,所以放棄了追擊。
25個人中有1個是女的,名叫馬麗婭。她是個小個子,身材纖瘦苗條,長一頭的棕發,一對淘氣的大眼睛,閃著貓眼一般的黃光。
馬麗婭酷愛寫詩,一空下來,就要舔著鉛筆頭,在報紙邊角上,吃力地寫下些字體歪歪斜斜的詩句。這些詩有寫革命的,有寫斗爭的,也有寫領袖的。可是編輯部里的那些人卻說這些詩火候不夠,還不能錄用。
馬麗婭寫詩的火候或許真不太夠,但她的槍法是十分夠火候的。每逢上戰場,只消政委用手指向前方一指,說:“馬麗婭瞧,一個白黨軍官!”馬麗娜會瞇起眼睛,舔舔嘴唇,然后從容地端起槍來。到此為止,這個軍官算是已向閻王報了到了。槍聲一響,那人就會應聲而倒。于是,馬麗婭就會放下槍,說:“嗯,第29個,這個遭魚瘟的!”
“遭魚瘟的”是馬麗婭的口頭禪。這也難怪,因為她是地地道道的漁家女。7歲起,她就穿著硬綁綁的油布褲子,坐在油膩膩的剖魚凳上剖銀白色的青魚肚子了,這一剖就是12年。
到19歲那年,紅軍在招赤衛隊志愿兵,她就報名去了。起初,人家取笑了她一頓,將她趕跑了,可是后來經不住她一次次的軟磨硬纏,終于收下了她。于是,她就成了赤衛隊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這伙突圍的人自己也搞不清,他們該上哪兒去。到安全的地方,最近的也得走10天,可他們只有3天的糧食。
正當他們愁眉不展的時候,前面來了一個商隊,他們迅速地包圍了這個商隊。政委登上沙丘,端著槍,發出喇叭般響亮的聲音喊迫:“喂,站住!要是有槍,都撂在地上。不許動!否則將你們統統干掉。”
吉爾吉斯商人嚇得魂飛魄散,全都屁股一撅,像只鴕鳥一般地臥倒在沙地上了,紅軍士兵們氣喘吁吁地從四面八方圍上去。
驀地,一排槍聲響處,政委身邊一個士兵“咕咚”一聲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地伸直了胳膊。
政委一臥倒,高喊道:“臥倒!……打這些龜孫子們!”
槍聲大作。駱駝后貓著的那些家伙槍法相當準,不像是商隊里的人。荒野被這噼里啪啦的槍聲震動了。最后,商隊里的槍聲終于稀落下來。
紅軍一步一步逼近去,直到30步之遙才看清,駱駝后面有一個頭戴皮帽、肩上佩金肩章的家伙。
政委回過頭來,對馬麗婭說:“馬麗婭,瞧,一個白匪軍官!”
馬麗婭答應一聲,從容端起槍,手起一槍。
不知是馬麗婭的手指凍僵了,還是她跑得手發了顫,總之,正當她剛剛說出:“第41個,遭魚瘟的”時,這個軍官卻活生生地從駱駝背后站了起來,兩手舉著長槍,刺刀上挑著塊手帕。馬麗婭氣得將槍往地上一扔,哭了起來,眼淚順著脫了皮的臟臉往下直淌。她的百發百中上哪里去了?
政委要人點清了這商隊的財產,然后用化學鉛筆寫了一張收據,塞給了這些生意人,任他們倒在地上,捂著臉去痛哭。
他記起了這個軍官,回過頭來,只見這個軍官泰然自若地站在那里,邊抽煙,邊冷冷地笑著,盯著政委瞧,兩只眼睛湛藍湛藍的。
政委問他:“你是什么人?”
軍官噴了口煙,回答:“近衛軍中尉奧特羅克。”
人們在這軍官的一只秘密的小口袋里找到了一張公文。公文里寫明,白軍頭子高爾察克上將任命中尉奧特羅克為鄧尼金將軍里海軍部政府的全權代表,由他去作口頭匯報。看來,這個藍眼睛是一個要人呢。
政委問了他幾句后,發現他的態度極其惡劣,就對馬麗婭說:“喂,馬麗婭,我把他交給你了。你得好好兒看著他。要是放跑了他,我就扒了你的皮!”
馬麗婭沒有吭聲,將槍往肩上一背,走上前去說:“喂,跟著我,你是歸我管的了。你別以為我是個女人,就想溜之大吉。我讓你先跑300步,看我能不能一槍將你嘣了。一次失手,第二次保險饒不過你,遭魚瘟的!”
中尉斜了她一眼,咯咯笑著,很斯文地鞠了一個躬,說:“能在您這樣漂亮的小手下當俘虜,真是三生有幸!”
馬麗婭哼了一聲道:“廢話少說,你大概只會跳跳四步舞吧。抬起你的蹄子,起步……走!”
就這樣,這個白軍中尉就當了馬麗婭俘虜。
這天夜里,他門在一個湖的岸上宿營。
馬麗婭用駝毛繩子把這個中尉的'手和腳捆起來,然后又在腰間纏上一圈,將繩頭緊緊懼在自己手里。紅軍小伙們都來嘲笑她,可她不睬他們,倒下來睡在這中尉的身邊。
這天夜間,風聲呼嘯,雪片像鵝毛似的飄下來,哨兵只好鉆到毛氈里去避寒。這一避,竟睡著了。3個商人潛回來偷偷牽走了所有的駱駝,而駱駝上還背著救命的糧食呢。
第二天一早,中尉從毛氈下探出腦袋來。望了一下,吹了一聲口哨,冷笑說:“太帥了,蘇維埃的紀律性,十足的笨蛋!”
政委氣得七竅生煙,大喝一聲:“閉上你的鳥嘴,壞蛋!”
現在,生活變得異常艱難,走著走著,他們已只剩下10個人了,其他人一個接著一個的死去了。幾乎每天早晨總有這個或者那個睜不開眼睛,腿腫得像圓木一般,他們的鼻孔里只有出氣,已沒有進氣,于是政委只好流著眼淚,親手用槍打死了他,讓他早些解脫。
10個人走得跌跌磕磕的,唯獨這個白軍中尉腰板筆挺,走得很沉著。紅軍戰士們已不止一次地勸政委:”政委同志,干嗎還帶著這個累贅?口糧已經不足了,還讓這家伙白吃?嘣掉算了,他那身衣服和靴子還蠻好的,大家也可以分著穿。”可是政委就是不讓他們動中尉一根毛。政委說:“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要帶他到司令部去。他是一本活材料,肚子里的資料大有用處,不能白白打死了他。”就這樣,他們走啊走啊,終于走到了阿拉爾海邊。
第二天,他們來到了一個吉爾吉斯的村落。鄉親們既可憐,又佩服他們,就給他們東西吃,使他們迅速恢復了體力。
一個星期后,他們弄到一條被風刮來的漁船。這船還有幾分新。他們將船修理好了,坐上4人,2個搖船掌舵,1個是馬麗婭,1個是白軍中尉。
政委吩咐要將他早日送到司令部,萬一路上有變,就斃了他。
開始時一路順風,可是第三天的夜里,狂風呼呼地怒號起來,滾滾巨浪越來越高。一個巨浪滾過之后,桅桿旁的兩個紅軍戰士不見了。白軍中尉坐在齊腰深的水里在畫十字祈禱。
馬麗婭生氣地叫道:“魔鬼!你干嗎泡在水里?快舀水!”
中尉跳起來,趕快用自己的皮帽舀起船里的水來。
馬麗婭朝著狂風怒號、黑乎乎的大海大聲叫道:“謝明!維赫爾!你們在哪里?”
浪花激蕩著,聽不見有人回答。顯然,這兩個紅軍戰士被浪卷走淹死了。
接著,風將這艘半浮半沉的船送到了一個小島邊,船底在沙子上擦得“籟籟”發響。
馬麗婭跳下水去,說:“來,跟我下水!”
中尉也跳進水里。
他們兩人先將船拖上岸。馬麗婭抓起了槍,叫中尉將口糧袋背上岸來。
觀電影《大國崛起蘇聯》有感
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農民的起義,轉變成了社會主義的蘇聯,大國崛起蘇聯觀后感。當時的蘇聯是一個不被別國認同的一個領土大,力量小的國家。
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初期,國家讓農民無償地供給糧食,所以農民非常不滿。列寧不得不改變了國家的政策,讓農民自由貿易,農民自然是非常支持。
在列寧的舉措下,讓蘇聯的經濟恢復了不少。列寧把自由市場經濟開放后,在“社會主義”上面,再加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蘇聯的國家經濟完全搞上去了。這個國家也漸漸得到了部分國家的認同。
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首先在蘇聯這塊富饒的國土上建立了汽車工廠,并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的“T型車”。在一戰后不久,這種車的產量就上了萬。
在蘇聯的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而蘇聯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終于發生了------二戰,也不可避免的來到了這個國土上。
二戰期間,蘇聯一開始就因德國的襲擊而損失了幾萬的兵力。但蘇聯的工業發展是不可小看的,蘇聯每天制造的武器、飛機、坦克,都比德軍的日產量多一倍!蘇聯在這些壓倒性的因素上,德軍不得不投降了。
二戰成就了蘇聯,讓這個國土面積為世界之最的國家登上了世界強國的寶座。
再觀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于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干,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并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于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觀后感《大國崛起蘇聯觀后感》。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于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后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注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侖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后,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注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里,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么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夸,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一飯千金
漢高祖劉邦身邊有一員大將軍名叫韓信。他出身貧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討飯過日子。
韓信沒有別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邊去釣魚,用魚來充饑。有一天,韓信碰到一個老婆婆。老婆婆見他餓得骨瘦如柴,面無血色,便把自己的飯分一些給他吃。一連幾天,這位老婆婆每天都給韓信飯吃,韓信十分感激,便對老婆婆說:“您這樣照顧我,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您。”老婆婆說:“我不要你報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韓信滿臉羞愧。從此,他認真讀兵書,練習武藝,決心做個有用的人。
鄉里有一個惡少,在街上碰到了韓信,就大聲對他說:“看你整天舞槍弄棒,像個有膽量的人。來來來,你敢拿劍刺我嗎?要是不敢,你就從我這胯下爬過去!”韓信心想:“如果我拿劍刺他,豈不犯了殺人罪?日后還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寧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時之勇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從那個惡少的胯下爬了過去。周圍看熱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后來,韓信投奔到漢王劉邦門下,受到重用,拜為大將,并授以調兵遣將、行軍布陣的大權。韓信經過認真訓練兵馬,率領漢軍東征西討,終于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項羽,協助劉邦建立了漢朝。
韓信被封為楚王,回到了故鄉,派人去找給他飯吃的老婆婆。韓信見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謝,并送給她一千兩黃金。曾經侮辱過韓信的那個惡少卻嚇得直打哆嗦,韓信用手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你不必害怕,過去的事算了。”又對左右的將士說:“這位將士從前羞辱過我,其實是激勵我上進啊!讓他做個中尉吧!”韓信念念不忘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對曾欺負過自己的人,也沒有報。相反,加以原諒和提拔。他這種氣度,是值得敬佩的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禮賢下士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輕時,愛好到處游歷,廣交朋友。有一次,他認識了張書生,結伴來到一個叫梁的地方,誰知張書生突然生起病來,而且十分嚴重。李勉替他請醫生,買藥煎藥,喂水喂飯,照顧得非常周到。但是張書生的病不見好轉。張書生對李勉說:“李兄,看來我是沒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銀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錢財,就送給你用吧,以答謝你連日來對我悉心的照顧。”
張書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遺言辦理了喪事,然后收拾好行裝,來到了朋友的故鄉,把死訊告訴了張書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錢財全部歸還給他的家人。李勉當時雖然也是一個窮書生,但他不貪取別人的錢財,這種誠實的行為使張書生的家人非常感動。
后來李勉當上了節度使,不但處事廉潔公正,而且十分愛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發現一個叫王晬的縣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來王晬為人耿直,秉公辦事,得罪了朝中權貴,遭人誣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無辜受害,趕回京城面見皇帝,力陳王晬的為人,夸獎他是個人才,請求加以重用。皇帝見李勉極力為國家推薦人才,心里十分贊賞,赦免了王晬,還升他為縣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說李勉是個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節度使的時候,聽說李巡和張參很有學問,便請他們出來辦事,每有宴會,都邀請他們一同暢飲。李勉后來當了宰相,雖然地位尊貴,但從不驕傲自大,親自到士兵家里慰問他們的家屬,上上下下都稱贊李勉是個禮賢下士的好官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于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占到半點便宜。事后,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說以后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仆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斗起來,敵人就要來鉆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很慚愧,于是光著脊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莊公去世后,由大公子繼承王位。這位新的衛王性情懦弱,而他的弟弟州吁卻驕傲自大,野心勃勃,總想奪取兄長的王位。
有一天,衛王出訪,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長,卻向大臣和百姓說:“衛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繼承王位。”
州吁當上衛王后,便要攻打鄰國,大臣和百姓都反對。州吁忙與他的親信石厚商量。石厚說:“我的父親石碏德高望重。如果大王請他出山,大臣和百姓們就不敢亂動了。”
石碏對兒子石厚助紂為虐、欺凌百姓的行為十分不滿。見兒子奉州吁之命來請,就堅決推辭了。石厚無奈,再三請教安撫民心之策。石碏對石厚說:“諸侯國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許。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開承認,百姓就會服從。這樣吧,周天子最信任陳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陳王,請他文案情吧。”
其實石碏早已寫好一封信,差人暗地送給陳王,信里說:“衛國不幸,出了兩個大逆不道的賊子。但我年紀大了,沒有力量懲治他們。請為我主持正義,幫我除掉這兩個惡人吧!”
州吁和石厚到了陳國。陳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聲宣讀一遍。這時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當,只好低頭認罪了。石碏為了國家利益,不徇私情,懲罰州吁和石厚,這種大義滅親的故事,流傳千古
關于戰爭的作文:戰爭中的孩子
像我們這些小學生,生活是彩色的,我們的世界,就是我們所學習的環境—校園。
在校園中,總會有一些快樂的事。
在課堂中,認真聽著老師那清晰的話語,在知識的世界里遨游,不知不覺的學到的知識。
在課外,那短短的十分鐘,我們可以自由活動,可以去和同學聊聊天,一起去那充滿著歡笑的操場上快樂的'奔跑著。盡情地撒潑著歡樂的汗水。
上課鈴聲響了的時候,我們又總是邁著急匆匆的腳步,爭先恐后的爬上樓梯。
如果我們聯想到戰爭又是怎樣的。
戰爭上,天空還是蔚藍的,但是,卻處處充滿了大炮。
戰爭,孩子們依存,但他們也再不歡樂,他們一想起他們在戰場中犧牲的父母,眼淚,就情不自禁的掉下來,他們一聯想到戰爭,也許,都不想存華在這個充滿殺戮的世界。
我們,在那么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已經是無比的幸運,如果比較戰爭中的孩子的悲慘,我們學習辛苦點又算得了什么。他們失去的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家破人亡,無家可歸。我們應該行動起來,支持和平,反抗戰爭!
上一篇:非公黨建紅色標語合集5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