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詞語積累:瑜伽的解釋內容
小升初語文詞語積累:“練瑜伽”還是“練瑜珈”“練瑜伽”還是“練瑜珈”
平時常說的練yujia,是這個“瑜伽”還是這個“瑜珈”呢?
“瑜伽”是正確的!辭海和其它工具書都只取“伽”。
“伽”字多用于翻譯詞匯(如伽藍),無獨立意義。而“珈”則指婦人首飾。近代以來很多人用“珈”,成了時尚,也有可能是取其與“瑜”字同部首,外形統一,易于記憶。
下面對“瑜伽”進行解釋一下:
【第1句】:導語
瑜伽,原為梵文yoga之中文音譯,本意是「合一」、「連接」、「結合」;即中國人所說的「天人合一」。
古時東西方文化都有大我(天、宇宙萬物之母)與小我(人、真我、小宇宙)要「合一」的概念。這是通過修行而達至的「境界」。故「瑜伽」一詞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是身、心、靈三者的升華,而非什么動作。這境界是無數求道者所渴-望,通往解脫之門。
所謂明心見性,人在寧靜中容易領悟真我與實相,靜坐冥想固然是重要課題:唐玄奘法師所譯的《瑜伽師地論》,指的正是瑜伽師(修行者)禪定時漸次發展的境界(地)。我們只要翻查稍為大本的辭書,都會找到瑜伽一詞的本意,實與今人所聽聞的相去甚遠。瑜伽哲學及其實踐方法,對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影響深遠。
【第2句】:瑜伽字源淺譯
瑜伽(yoga)一詞,本出自梵文“Yuj”,原是指用軛連起,〔軛又作軶,即「轅前以扼牛馬之頸者」(辭海)〕即服牛駕馬之意。而后來引申為接連、連系、結合、歸【第1句】:化【第1句】:同【第1句】:統一之意,有和諧、等同的含意。有趣的是,英文‘Yoke’一詞,正也是「軛」,其拉丁文字源也是「連合」、「結合」之意。古代印度重要經典,如奧義書、吠陀經等一再提及「瑜伽」,指的都是「個體的靈」(小我Atman)與「宇宙大靈」(大我Mahatman)的和合歸一,即中國人所說萬化歸一,天人合一的狀態。這與佛教和印度教所指的三摩地(三昧)、覺醒、覺者、解脫、涅盤一脈相承。例如在印度教重要典藉《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簡稱Geeta)之中,天神克里希納(Krishna黑天)一再向阿周那講解何謂瑜伽。到公元前二世紀,帕坦加利(Patanjali缽顛阇梨)總結各門瑜伽修行功夫而著《瑜伽經》(YogaSutra)[注1],因而有著名的「瑜伽八支行法」,即8個修持方面:(1)禁制(持戒)、(2)勸制(精進)(3)坐法(4)調息(呼吸)(5)制感。(6)執持(專注)(7)禪定(入靜)(8)三摩地。
在印度修行傳統之中,這「小我」被喻為「宇宙大我」的能量反映(也就是基督教所稱人是照上帝的形相而造的),所以兩者是有方法重新合而為一的。這個「反映」(能量)是以3圈半的形式卷曲,沉睡在人體脊柱最底部的三角骨(SacrumBone薦骨)之中。在合適的條件之下,這個潛藏而沉睡的能量,便會被喚醒而上升,直至穿越頭頂(頂輪),令人得到覺醒與開悟,即是所謂Self-Realization(自覺——自性真我的覺醒)。身、心、靈的狀態得到升進。瑜伽就是這個狀態。另一有趣的現象出現在現代醫學名詞:Sacrum(薦骨或[骨氐]骨)的古希臘文原意是「神圣」(Sacred);而相對于頂輪,即頭蓋骨的腦囟位置,英文是fontanelle其拉丁文原意竟是噴泉(fountain)。這與印度古代詩人、圣者哲賢所記述的'完全吻合。再者,三脈七輪的位置和花瓣數目,都與現代解剖學相符。這是否意味著古人向內尋索,則不同文化都有相同的理解?直到機械唯物論突起,內在修行參悟的傳統才被淹沒呢?
【第3句】:中文里的瑜伽
瑜伽一詞,在佛典中曾取其意譯,舊譯作「相應」,似乎是自從玄奘開始才通用音譯瑜伽。自此這詞在義意方面開始蛻變、復雜化、思維化,甚至與原意脫軌。藏傳佛教尤甚。打開中文佛學或宗教詞書自一目了然。到底應作「瑜伽」還是「瑜珈」呢?辭海只取「伽」。手頭上的其它工具書,也只取「伽」?!纲ぁ棺侄嘤糜诜g詞匯(如伽藍),無獨立意義。而「珈」則指婦人首飾。二者國音稍別,粵音相同。計算機打字,倉頡輸入法之中瑜字的聯想字庫有伽與珈可選,以伽為首。到近代,很多人用珈,成了時尚,很可能是取其與瑜字同部首,外形統一,易于記憶;更可能是發音的取向:珈的國音「現在」譯得較準確。但是否因元清兩朝外族入主中土,漢語正音受干擾,北音南移之故?還是原文也經歷了語音上的演變?那是語言學的課題。
有關瑜伽修行中所喚醒的那個沉睡的能量,位于脊柱底部薦骨里的“kundalini”,音譯作「昆達里尼」。印度文化初傳至中國時,因其梵文本意為卷曲(kunda),而且上升時是以蛇繞棒(如雙龍繞柱)冒起的形相,故曾被譯作靈蛇。亦有音譯「軍荼利」等。道教有稱之為「靈能」。密派方術(tantric)修練時發覺有火焚身,故譯為「拙火」,實為嚴重誤解,只因其方法錯誤(用男女交合或邪術)令神圣的(sacrum)三角骨里的「大我的反映」受玷辱而懲罰所引起的后果。真正的修行不但令人安享寧靜的樂土,亦感清涼宜人的舒泰??梢哉f,這類方術令整個瑜伽體系蒙污。在印度,這類東西已被拼棄,只是有些人為私利而向西方人推銷。為免誤會,現把kundalini譯作靈量,取其靈圣的力量之意。
關于詞語的積累的內容
表示想的詞語(不出現"想"):思慮、思考、牽掛、回首、回顧、回憶、感觸、思念、沉思、惦念考慮、尋思、相思等。
表示說的詞語(不出現“說”):討論、叮嚀、叮囑、辯論、爭論、提問、回答、閑聊、抱怨、訴說、嘟噥、念叨、口若懸河、巧舌如簧、妙語如珠、唇槍舌劍、滔滔不絕、舌若蓮花、頭頭是道、伶牙俐齒等。
表示走的詞語:漫步、散步、蹣跚、游蕩、閑逛、溜達、大步流星、踱步等
表示看的詞語:瞧瞅瞄眺望瞻仰俯視打量欣賞
根據詞的細微差別來分,就有如下幾十個。
0【第1句】:表示一般地看的:如見、瞧、視、睹等。
0【第2句】:表示已看到的:如看見、見到、看到等。
0【第3句】:表示向遠處看的:如眺、望、眺望、瞭望、極目遠眺等。
0【第4句】:表示向上看的:如仰望、仰視等。
0【第5句】:表示向下看的:如俯視、鳥瞰、俯瞰等。
0【第6句】:表示向周圍看的:如顧、張望、環視、巡視等。
0【第7句】:表示看全身的:如打量等。
0【第8句】:表示偷看的:如窺、窺視、窺測、窺探等。
0【第9句】:表示親自看的:目睹、目擊、目測等。
【第10句】:表示集中精力看的:如盯、注視、凝視、凝望等。
【第11句】:表示斜著眼看的:如瞟、斜視等。
【第12句】:表示憤怒地看的:如瞪、怒視、怒目等。
【第17句】:表示略微看的:如瞄、一瞥、瀏覽、走馬觀花等。
【第17句】:表示仔細看的:如端詳、察、察看、觀察、檢查、查看等。
【第17句】:表示恭敬地看的`:如瞻仰等。
【第16句】:表示上級看下級的:如檢閱、視察等。
【第17句】:表示到處看的:如左顧右盼、瞻前顧后、東張西望
【第18句】:其他的:望穿秋水
描寫表情的詞語:
表示“高興”的詞語:興高采烈欣喜若狂喜笑顏開眉開眼笑滿面春風、眉飛色舞等
表示“生氣”的詞語:怒發沖冠怒氣沖沖怒火沖天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氣急敗壞怒火中燒等
表示“傷心”的詞語:傷心欲絕心如刀割淚流滿面悲痛欲絕等。
表示“時間短”的詞語:光陰似劍時光飛梭彈指間片刻瞬間霎那剎那霎那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瞬間短暫片刻眨眼間一剎那白駒過隙轉瞬即逝間不容發間不容瞬
表示“靜”的詞語:肅靜寂靜平靜安靜鎮靜寧靜幽靜安靜寂靜清靜幽靜靜謐寂寥幽寂僻靜萬籟俱寂鴉雀無聲靜悄悄悄無聲息悄然無聲等
詞語濃郁的解釋內容
中文發音:濃郁[nóngyù]
詞語解釋:
【第1句】:(花草等的香氣)濃重:濃郁的花香迎面撲來。
【第2句】:(色彩、情感、氣氛等)重:春意濃郁、色調濃郁、感情濃郁、濃郁的生活氣息、這個歌曲抒情氣氛十分濃郁。
【第3句】:(興趣)大:興致濃郁|濃郁的興趣?!镜?句】:繁密:濃郁的松林。
反義詞:清淡、淡雅
用濃郁造句
【第1句】:那粉紅的花兒散發著濃郁的香味,沁人心脾!
【第2句】:生活意味濃郁,好比咖啡,苦了加點糖,甜了自己想。
【第3句】:湖水清澈見底,可看到小魚和潔白無暇的細石,周圍彌漫著濃郁的清香氣息。
【第4句】:咖啡是一種香味濃郁的飲料。
【第5句】:春天在這里依蘭花綻放在溫暖的空氣中氣味濃郁芬芳
【第6句】:盛開的玫瑰散發著濃郁的香味。
【第7句】:忽然,一陣濃郁的花香迎面撲來。
【第8句】:盛開的鮮花叢中散發著濃郁的`芳香
【第9句】:濃郁溫馨的香味一路飄到爸爸的辦公室。
【第10句】:蛋湯意味濃郁,非常好喝,中午來一碗哦。
【第11句】: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置身在濃郁的閱讀環境中了
【第12句】:珍珠奶茶意味濃郁,非常好喝,早上來一杯哦。
【第13句】:桂花發出濃郁的芳香。
【第14句】:一天晚上,我獨自在從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氣中蕩漾。
【第15句】:這種濃郁的巧克力棕色的古琦首映禮服是人們極少利用的顏色
【第16句】:這篇散文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第17句】:他們出來,走到帶著濃郁花香的月光下的夜色中。
【第18句】:試著將種子粉碎后做成濃郁的香茶飲用之前過濾一下
【第19句】:但烘焙之后果實就會散發出一種濃郁的咖啡豆一樣的香味
【第20句】:房間里彌漫著濃郁的氣息,那是花香。
用濃郁的反義詞造句
清淡:阿姨因為才生完寶寶,所以只能吃點清淡的東西。
淡雅:女人應該是一幅淡雅的畫,安靜中有靈氣,素淡中有雅興。
語文文學詞語積累
1.表示“看”的字詞:瞥、瞅、望、瞄、瞪、盯、觀察、凝視、注視、看望、探望、瞻仰、掃視、環視、仰望、俯視、鳥瞰、俯瞰、遠望、眺望、了望
2.表示“說”的字詞:講、曰、討論、議論、談論、交流、交談
3.表示“叫”的字詞:嚷、吼、嚎、啼、鳴、嘶、嘶叫、嚎叫、叫嚷
4.表示“第一”的字詞:首、元、甲、子、首先、冠軍、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5.象聲詞(表示聲音的):吱呀、喀嚓、撲哧、嘩啦、沙沙、咕咚、叮當、咕嚕、嗖嗖、唧唧喳喳、嘰嘰喳喳、轟轟隆隆、叮叮當當、叮叮咚咚、嘩嘩啦啦
6.表示春的成語: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春風輕拂、春光明媚
7.表示夏的成語:烈日當空、暑氣逼人、大汗淋漓、揮汗如雨、烏云翻滾、熱不可耐
8.表示秋的成語:秋高氣爽、五谷豐登、萬花凋謝、天高云淡、落葉沙沙、中秋月圓
9.表示冬的成語:三九嚴寒、天寒地凍、雪花飛舞、寒冬臘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10.帶有人體器官或部位名稱的詞語:頭重腳輕、指手畫腳、愁眉苦臉、心明眼亮、目瞪口呆、張口結舌、交頭接
耳、面黃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靈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
11.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鼠目寸光、談虎色變、兔死狐悲、龍馬精神、杯弓蛇影、馬到成功、與虎謀皮、亡羊補牢、雄獅猛虎、鶴立雞群、狗急跳墻、葉公好龍、聲名狼籍、狐假虎威、畫蛇添足、九牛一毛、雞犬不寧、一箭雙雕、驚弓之鳥、膽小如鼠、打草驚蛇、雞飛蛋打、指鹿為馬、順手牽羊
(帶有“馬”的詞語: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龍馬精神、馬失前蹄、指鹿為馬、一馬當先)
(帶有“雞”的詞語:聞雞起舞、雄雞報曉、鶴立雞群、殺雞取卵、雞犬不寧、雞飛蛋打、雞毛蒜皮)
(帶有“?!钡某烧Z:小試牛刀、九牛一毛、牛頭馬面、牛鬼蛇神、牛馬不如、牛角掛書、牛毛細雨、如牛負重、風馬牛不相及、初生牛犢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
12.數字開頭的成語:一諾千金、一鳴驚人、一馬當先、一觸即發、一絲不茍、一言九鼎、兩面三刀、兩肋插刀、兩敗俱傷、兩情相悅、兩袖清風、兩全其美、三生有幸、三令五申、三頭六臂、三更半夜、三顧茅廬、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通八達、四平八穩、四分五裂、五光十色、五花八門、五體投地、五彩繽紛、五湖四海、六神無主、六親不認、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竅生煙、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湊、八面玲瓏、八面威風、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十指連心、十面埋伏、十字街頭、十全十美、十拿九穩、百年大計、百花齊放、百思不解、百家爭鳴、百感交集、百讀不厭、百川歸海、千方百計、千軍萬馬、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秋萬代、千真萬確、萬無一失、萬眾一心、萬事大吉、萬人空巷、萬家燈火、萬象更新、萬人矚目
13.帶有顏色的'詞語:桃紅柳綠、萬紫千紅、青紅皂白、黑白分明、綠意盎然、綠樹成陰、素車白馬、萬古長青、漆黑一團、燈紅酒綠、面紅耳赤、青山綠水、白紙黑字、青黃不接金燦燦、黃澄澄、綠瑩瑩、紅彤彤、紅艷艷、紅通通、白茫茫、黑乎乎、黑壓壓鵝黃、乳白、湖藍、棗紅、雪白、火紅、梨黃、孔雀藍、檸檬黃、蘋果綠
14.表示顏色多的成語:五彩繽紛、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絢麗多彩、色彩斑斕
15.表示形態多的成語:千姿百態、千姿萬狀、姿態萬千、形態多樣、形態不一
16.表示數量多的成語: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不可勝數、數以萬計、不計其數、成千上萬、成群結隊、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琳瑯滿目、車水馬龍、鋪天蓋地、滿山遍野
17.表示變化快的成語:變化多端、變幻莫測、千變萬化、瞬息萬變
18.表示速度快的成語:一瀉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閃電、移步換影、健步如飛、
19.表示時間快的成語: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星轉斗移、流星趕月、歲月如流、稍縱即逝、白駒過隙、
20.表示“慢”的詞:慢慢、緩緩、冉冉、徐徐、緩慢
上一篇:禁毒宣傳標語落款錦集1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