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火把節宗教文化解讀論文
【第1句】:閾限與通過
阿諾爾德?范熱內普(ArnoldVanGennep)使用“閾限”這名詞將儀式模型化研究,所謂閾限就是“從正常狀態下的社會行為模式之中分離出來的一段時間和空間”,因此,閾限既是過程也是狀態。涼山彝人對于火把節,也有過渡儀式的痕跡。彝族過火把節,按理來講家里的每個人都得參加。如果由于一些特別的特殊的原因,沒有辦法回家與家人一起過火把節,錯過了火把節,怎么辦呢?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在自己所在的地方與當地親戚朋友一起過一個火把節,參加了當地的火把節也就不算錯過火把節了。第二種,如果自己所在的地方,沒有親戚朋友,無法參加他們的火把節,或者是當地不過火把節,那么家里面父母也有辦法解決這種情況的。父母會把過火把節時準備的食物,比如,雞肉、豬肉等象征性地拿一點點腌制好并保存下來,等在外的人回家后給他品嘗,就算是不小心,沒保存好,孩子回來的時候肉已經壞了,也要象征性地嘗一下,這樣就表示過了火把節了。如果沒有過火把節,發生了一些不順的事,不快的事或者是身體上出點小毛病啊生病什么的,那么發生的這一切就會被認為是活該。只有過了火把節,這一年才得以平安。
很明顯的,離家在夕卜工作的人,得想辦法從他所處的工作環境中分離出來,回家過那三天的火把節,誰也不敢去試沒有過火把節有什么樣的后果發生。火把節三天時間里是不能下地耕作的,火把節在這里明顯地具有通過儀式的作用,只有通過這個儀式才會旨尋求到心靈的歸宿與認同。
【第2句】:火把節選日子的內部涵義
涼山彝族有關火把節的古i彥語說:“豬月朔九夜,日子不用選”。其意思是說,每年的豬月也就是農歷的六月,朔九夜就是初十五后的第九個晚上,這一天的日子是最好的,不管屬什么都可以過火把節。據介紹,普格縣鄉村中火把節較熱鬧的中心一一日都地迪撒一帶所選的日子,是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后那個屬“龍”的日子。據說這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日子,龍日路臥飽龍,年底會有一個豐收飽肚子的好曰子。
過火把節的日子,涼山彝族自治州官方定的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但民間并不按照官方的要求去過,涼山幾個方言區的人所過火把節的日子都不一樣。
涼山民間每年舉行火把節的日子具體在某一天,這是沒有固定的。每年當地人發現地里面有蕎麥粒變黑的時候,就會請來這個地區最有威望的畢摩或者會擇算的德古占卜擇算吉日,看哪一天開始過火把節是最好的。“儀式是關于重大性事務的形態,而不是人類社會勞動的平常形態”。火把節整個節日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儀式,這選日子的事情當然不能馬虎。
儀式是具有強烈的目的性的,“儀式行為本身就是其目的”。通過祭祀儀式行為的表演來幫助實現現實生活中人們所辦不到的、無法取得的結果。從邏輯上說,儀式行為是建立在一種信仰之上的。火把節的目的,在前文所述的祭祀祖先、點火把儀式和送火把儀式中所念的祈語以可以得知實為達到“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丁安康,驅邪避寒”等這些目的。對于山地耕作的彝族人來講,這一切都是關乎著這一年能否過上好日子,所以誰也不敢馬虎。選日子得慎重,山地氣候,每個地方物候條件是不一樣的,正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根據“有蕎籽粒已變黑”的物候現象來擇選火把節這個祈愿的日子,每個地方當然就不一樣了。行政的手段幫規定不了火把節舉行的日子,因為人們不愿意去冒那個風險去在當地不合適的日子里舉行,如果在政府規定的日子里過火把節,恰巧這一年遇著不順的話,沒人給他們買單。對于山地農耕民族來講,沒有什么比六畜興旺,人丁安康,莊稼豐收更重要的了,這關系到他們的生計。四川彝族“依諾”地區不過火把節,古代本來是要過的,傳說有一年火把節期間下了一場紅雪,莊稼顆粒無收,大家都認為這是因為火把節的原因,故“依諾”地區以后不再舉行火把節。
【第3句】:神圣與世俗二元對立的調和
涂爾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書中認為,宗教可以分解為兩個基本范疇:信仰和儀式。儀式屬于信仰的物質形式和行為模式,信仰則屬于主張和見解。他還認為,世界劃分為兩大領域,一個是神圣的,另一個則是世俗的。彝族是一#分崇尚祖靈信仰的民族,對祖先靈魂抱有堅定的確信感和深刻的`尊敬感。在彝人的宗教信仰世界中,祖靈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權能,它們關注著后代的事務,能從多方面影響、操縱現世生活。涼山彝族人常常把吉祥福祿的獲得視為祖靈的仁慈與關愛,把災難和不幸的降臨看作是祖靈懲罰所致。在心理上,涼山彝人對祖靈是一種崇敬、仰賴、敬畏的心理。在涼山,無論大凡小事,祭祀祖先是必須做的一件事情,祭祖先時如果家里某人不在無法參加,那么得把一件他平時穿過的衣服放在儀式現場以代表他。
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火把節第一天,如果去親戚家竄門去了,無論如何都得回家把祭祀儀式做了。祭祀完成后,祭品都是分食了的。如果有客人在,上供的祭品必須是主人家先吃了,客人才能吃。彝人的待客之道平時都是先讓客人吃飽了主人才再吃,只有這火把節的祭品必須得主人家先吃。但彝人是好客的,主人家并不會吃多少,只是象征性地先吃一點點,然后給客人吃。主人家每個人都得分食獻祭過后的肉,還不能吃東西的小娃娃,大人就撕一點點肉在小孩的嘴上抹一下,算是小娃娃吃過了。
在整個祭祖儀式中用于祭祀的犧牲是與祖靈交往的纟某介,通過獻祭,祭品的分食,用犧牲從祖靈那里換得庇佑達到神圣與世俗的交融。
【第4句】:結語
涼山彝人認為通過火把節,祭祀了祖先與各方神靈,通過了這個儀式,可以求得來年人丁平安,五谷豐登得到心理上的安慰。火把節中蘊含著豐富的彝族傳統宗教與文化,值得繼續探討。
彝族的火把節900字作文
彝族的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傳與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彝族的火把節900字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彝族的火把節900字作文篇1
彝族的火把節
相傳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處,經常互相往來。有一年夏天,一個名叫耿丁的天差下凡游玩,卻和人間英雄豪星發生了矛盾,于是兩人比賽摔跤,結果耿丁被摔死了。天神大怒,放出許多蝗蟲來破壞莊稼。豪星帶領人們燃起火把,舉火燒蟲,保護了莊稼。從此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成了彝族的火把節。
耶!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八月十一日的火把節了。我終于可以來參加易門縣浦貝彝鄉舉行的火把節。這一去,不僅讓我品嘗到美味的羊肉佳肴,還讓我體驗到濃厚的彝族風情,真是“一舉兩得”呀!
當我們到達場地時,正好是我特別好奇的神秘祭火典禮。祭火典禮分為三個階段:取火、迎火和送火。這些都是由大畢摩和彝鄉同胞們共同完成的。圣火是取自神秘而美麗的人間仙山——馬頭山。圣火是用傳統的鉆木取火的古老方式,這代表著彝族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美好心愿。
轉眼,到了晚飯時間。百桌羊肉湯鍋盛情迎賓客,熱騰騰的羊肉湯、香噴噴的粉蒸肉、香醇的彝家米酒……瞧這陣勢,想不香飄十里都很難啊!這光聞著就讓人口水泛濫,心動不如行動,美食,我來了!
吃飽喝足之后,夜幕早已降臨,火把狂歡之夜開始了!
在星月的照耀下,在群眾的歡呼聲下,在花鼓隊、嗩吶隊的簇擁下,大畢摩點燃第一堆烈火時,天空中頓時燃起耀眼的煙火。伴隨著絢爛的煙火,第二堆、第三堆熊熊焰火也相繼燃起。唱歌跳舞勒過索(好玩呢),喝酒吃肉吶基維(好吃呢)。醉美狂歡夜,激情火把節……明月升起,激情的火把燃燒起來了,熊熊烈火照徹夜,激情的熱浪一波接著一波,人們都被這火把的熱情燃燒起來了!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絢爛的火把,動聽的民謠,彝家的左腳舞,滿天的絢麗煙火……不一會兒,我也被熱情好客的彝族同胞們拉入狂歡的行列中,一同跳著歡快的左腳舞。然而一波波熱浪向我涌來,那也許是火把的盛情邀請,也許是人們的激情熱浪,也許是彝家同胞的熱情好客,也許是……近四萬名群眾圍著熊熊的火把唱歌跳舞,歌頌著美好生活,遠處頻頻綻放的焰火,把浦貝的夜晚裝飾得繽紛絢麗。這是一個民族團結、幸福美好的狂歡之夜!
這是我的假期快樂事跡榜中的no:1,同時我也希望下一次的火把節我還能再去狂歡一日。
彝族的火把節900字作文篇2
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的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傳與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本詞條將從彝族火把節起源、傳說、主要活動和意義幾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歷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說,相當于彝歷的新年。
火把節由來傳說不一。一說天神與地神斗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范《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并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于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尸體并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斗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后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斗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并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萬歲。
啊!彝族的火把節真好,我愛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3篇
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彝族的火把節作文3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彝族的火把節作文
火把節以隆重稱著,譽為“東方狂歡節”。在這一天,人們盛裝出席,并舉行賽馬、摔跤等多項娛樂活動。其中,彝族火把節最有特色……
曾經有這么的一個傳說:在彝族山寨中,有一對情侶相愛了。魔哈貪圖阿雅的美貌。阿查經奮戰戰勝了魔哈。魔哈不服,施計困住阿查。經鄉親相助,他回了家,發現阿雅的爸媽都被魔哈害死,而阿雅也慘死于山腳。阿查痛不欲生,帶領鄉親燒死了魔哈。為紀念這天,人們稱為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一般兩到三天。第一天:祭火,人們舉著火把祭奠祖上,供奉各種神靈,大仙。第二天:傳火。每家每戶都會派一人(往往是青年)于各家傳遞火把。晚上,以村為單位,舉行篝火晚會。所有人拉著手,圍成一個圈子又唱又跳。第三天:送火。彝族人愛美的天性無人不知、這天,彝族的姑娘會打扮好自己,聚在一起。村里的長輩會作為評委選舉姑娘們。經過重重選拔,最后一位獲勝的姑娘會被大家祝賀,圍著她唱歌跳舞。
彝族的火把節沒人不接受。熱情的他們一定會請你加入篝火晚會,希望有機會我也能去。
篇二:彝族的火把節作文
我們的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有具有自己風俗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布衣族的燈桿節、黎族的寒食節……但我覺得彝族的火把節最具特色。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旱情嚴重,但天神不體百姓疾苦,仍派差役到凡間收糧逼債。人們將天神派來的惡差殺死后,天神懷恨在心,放出天蟲禍害人間。天是彝族的人們在農歷6月24日用火把焚燒害蟲,戰勝了天神,并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在每年有農歷6月24日,彝族都要過火把節,這是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歡樂最隆重的日子了。彝族有火把節活動豐富多彩,節日里人們從方圓百里的地方趕來,聚在一片綠茸茸的草坪上舉行斗牛、賽馬、賽歌、選美、摔跤等慶祝活動。火把節的夜晚還要進行火把游行和舉辦篝火晚會。
彝族有一句諺語:過年是嘴巴的節日,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在火把節上,姑娘穿著七彩的裙子,戴著各色各樣的花頭帕,披著繡花坎肩,好似一朵朵嬌艷欲滴的鮮花,又似天邊美不勝收的彩霞。這下,人們就要從眾多的姑娘中評出三位打扮美麗、儀態豐采和道德品行最好的姑娘。她們會成為小伙子心儀的目標和姑娘們心中的偶像。
斗牛、賽馬、摔跤都是小伙子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他們不光在馬背上表演技巧,還跟對手比賽,一翻上馬,策馬直追,追到對手為勝。摔跤時只限男性,將對手摔倒在地即為勝利。斗牛時,人們會拼命大喊,為公牛加油。
到了晚上,人們高舉火把,年輕的女孩唱起了“朵洛荷”。排著隊伍走向田野、村莊。漫山遍野,“火龍”在之中飛舞,歌聲在空中飄揚。空中閃爍著亮麗的煙火,人們的臉上滿是笑容,圍著篝火翩翩起舞,火把節就在人們的歡聲笑語和遍地的火光中過去了……
火把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喜慶的日子!
篇三:彝族的火把節作文
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這天,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歷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說,相當于彝歷的新年。
火把節由來傳說不一。一說天神與地神斗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范《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并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于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尸體并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斗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后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斗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并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萬歲。
啊!彝族的火把節真好,我愛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作文800
彝族火把節作文800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義、興盛,象征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三.香港年俗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里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里設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后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于晚飯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彝族火把節作文800
我們彝族有一個節日,每一年的6月24日的晚上,就是我們彝族的火把節,非常隆重,也非常開心和好玩。
在6月24日的晚上,非常熱鬧,不管那一家只要能走路的,都會出來玩。我們吃完晚飯后,我們開始約同伴們點火把了,約好同伴,開始準備火把,準備好了,點燃一根火把去玩了。
我和我的幾位好伙伴,點著火把。到公路那邊,還跑到了學校的房背后,還大聲地喊叫著,我們還在那里起歌唱,在火把要燃完的時候,就回去了。回到了寨子里面,每一個人,都回去自己家里面抱幾根柴,一大一起圍站著,然后把火燃起來,老年人們都一起跳舞,我們小孩也像大人一樣,手拉手,一起跳舞,過了一會兒,到了打火把架的時候了,我們女生膽小,不敢打,生怕火會燒到自己,那些男生膽子大,勇敢,男生們都在打火把架,我們女生在一旁看他們打火把架。
火把快要燃盡了,火把架快要結束了,又有一個節目上演了,那就是摸花臉,在火要滅完的時候,開始摸花臉了。過了一會兒,我的臉被我的那些好同伴摸的黑黑的,當然了,他們也被我摸的黑黑的,一個看著一個在傻笑。
我們的彝族火把節一共過三個晚上,今年的火把節馬上就要到了,準備好你們的火把,和我們一起過今年的火把節吧!
彝族火把節作文800
彝族的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傳與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本詞條將從彝族火把節起源、傳說、主要活動和意義幾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歷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說,相當于彝歷的新年。
火把節由來傳說不一。一說天神與地神斗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范《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并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于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尸體并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斗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后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斗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并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萬歲。
啊!彝族的火把節真好,我愛彝族的火把節。
上一篇:一通三防標語八個字匯總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