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也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幸福
現在什么都流行從娃娃抓起,訓練高智商,高情商。當然還有現在的財商,提到財商就是想到一個詞——理財。訓練孩子財商并不一定是賺大錢,而是學會怎樣合理的運用金錢來實現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1第一:識錢只有認識錢,才能知道錢是做什么的,同時也在培養孩子對數字的敏感性,會經常教孩子認一些路牌,小區門牌號,樓層等。
2第二:用錢多少錢可以買多少東西,從小的東西開始,比如一個包子多少錢,讓她自己拿錢去買,并且要交代她這是多少錢,可以買多少東西。
3第三:超市花錢因為經常帶她逛超市,她要買什么東西的時候,要先說是多少錢,她說錢數的時候大部分會說數字,把每個數字說出來,這是我在把元和角正確的讀給她聽。
4第四:銀行辦事我去銀行辦事能帶她就帶上她。每個辦事的步驟都帶她看一下,告訴她這是什么地方,我們來干嘛,銀行是可以存錢,取錢,貸款和理財的地方。
5第五:零用錢剛開始給她零用錢,放在自己的存錢罐里,一個星期給兩塊,按她年齡的一半給!她沒事的時候會數數,說這是我的錢!下一步打算給她弄個存折,讓她明白存錢取錢,利息之類的東東
6第六:游樂場所在游樂場給她辦了個全套,就是希望她可以直觀,了解到護照,存折,銀行卡,還有現金各自的用途的用法,而且這上面都是寫的她自己的名字,她還很自豪的說,我也有自己的存折了
7第七:價格對比和打折家附近的幾個超市,同樣的'貨物價格也不一樣,就會講給她聽,這個物品在這是這個價,那邊可能會便宜一點,因為寶貝現在還小所以還算不出,但媽媽會給她算一下,讓她養成習慣。給她看打折的商品,算一下可以便宜一些錢,用這些錢又可以買一些別的喜歡小東西!
8第八:賺錢模擬買賣東西,她去爸爸那里進點貨,賣給我。她來定價,買賣貨物,找錢!有時候她會賣價比進價還便宜,我們會善意的提醒哦,如果她還是堅持就隨她了。最后算算到底有沒有賺到錢。寶貝玩的不亦樂乎!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錢,讓孩子的生活中學會用錢!
用好錢!點點滴滴中積累財商,也是在積累幸福的生活!
孩子的幸福感由什么決定
人什么時候會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較的時候,不管你在什么狀態都要肯定自己,你的幸福觀決定孩子的幸福感。定了目標去努力,往往能為了目標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會開始覺得這樣的幸福。你的幸福觀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0【第1句】:幸福跟家庭環境有關系
在任何一種父母有負面情緒的家庭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幸福指數一般非常低,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在一種積極的、陽光的心態下長大,所以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檢點我們自己。
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是有錢狀態還是沒錢狀態,不管是工作順利狀態還是不順利狀態,你首先產生的情緒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是否認外部的還是否認內部的?
首先,任何把原因歸到外部的,或者是把任何原因歸到自己無能的,這些都是不幸福的來源。而你的幸福觀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幸福感。
毫無疑問,我比較幸福,雖然生長在一個農村家庭,我的父母都是積極應對身邊一切事情。我很少聽到父母去抱怨,他們總是勤勞地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而實際上,在我們整個村子里,我家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不錯的。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般一個人家是養3頭豬,我們家一年養6頭豬。雖然當時豬也賣不了幾個錢,因為當時要還蘇聯的債,都運到蘇聯去了,但是這還是意味著我們家的收入比一般的人家要高出一倍,因為農村當中,唯一能拿去換現金的東西就是豬。糧食是換不了現金的,糧食是國家定額征收。
這種生活狀態,讓我從小意識到:如果你要變得更好,你就要加倍努力,和外界的環境沒有任何關系。我們經常抱怨社會,抱怨中國這兒不好、那兒不好。我有一些朋友到了美國,也天天抱怨美國。
我可以斷定,他們跑到丹麥——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照樣會抱怨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所以說,不管你在哪里、受到怎樣的熏陶,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心理,提醒自己要陽光起來。
0【第2句】:幸福是需要經營的
大量的父母用了百分之百的力氣在把自己孩子的前途給毀掉,因為他都不知道孩子從小到大應該培養。
我是搞教育的,我發現中國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問題不幸福。從小到大,孩子沒有教育好。其實教育一個孩子的過程是經營一個家庭幸福的過程。
當一個父母發現自己孩子有出息,或者說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時候,父母的幸福指數立刻就增加了。
引導孩子多讀書
很少有父母會引導孩子讀書的好奇心,因為他們自己都不讀書。讀書是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很重要的一環。3歲開始到10歲,孩子就應該養成的讀書習慣。
而現實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帶到一個世俗的空間,去比較很多不該比較的事情,讓孩子養成一些世俗的比較習慣,成績不如別人自卑,衣服不如別人自卑,長相不如別人自卑。
除了社會因素以外,父母也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你結婚生孩子了,你又不會帶孩子,那孩子就會變成你的噩夢,想要的幸福也是比較渺茫的。
中國人不幸福的根源不在于不信宗教,中國人不幸福也不是因為沒有錢,中國人的平均生活狀態,除了一些邊遠地區的人,還是不錯的。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當你沒法生存下去的時候,財富和幸福是密切相關的。當你到一定程度之后,幸福已經不和財富正相關了。
我個人感知的幸福是這樣:如果給我一個四十平米的房子,只要滿足我下面兩個條件,我就能幸福地生活。第一個條件是在房間里有一堵墻的書;第二個條件是必須讓我每個月能賺兩三千塊錢,可以去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吃一吃喜歡的飯,這個飯絕對不是鮑魚魚翅,而是蘭州拉面,家長之友《你的幸福觀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我個人有資格告訴大家:你個人的幸福和財富的疊加是沒有關系的。到一定程度,你的幸福一定是來自于和財富無關的東西。
否則我的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而我的幸福指數不一定比在坐的各位高,甚至還要低一些。我有錢了,但是我沒時間;我有錢了,但是我受制于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約。
0【第3句】:不和別人比,和自己比
但是想回過來,我還算是比較幸福的。這倒不是因為娶到個好老婆,生了個好孩子,而是我從小到大養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不去跟別人,尤其是和周圍的人進行比較。
我們很多人不幸都來自于什么呢?看見鄰居生活的好就不幸福;看到你的同事變成局長,自己還是個處長,你就不幸福;看到邊上的人長得比你好,你就想去劃兩刀;看到同事成績比你好,你就恨的不得了。這種比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心理上的傷害。
一個人要不要比較呢?要比較,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永遠和身邊的人比,而且比的永遠是自己的不足。如果人比出自信來,比出快樂來,那就可以比較。
而中國人永遠是比到最后,比出自己的萬般不是,比到最后崩潰的狀態。所以我下決心,讓我在生活當中不和別人攀比。
多和自己比
人什么時候會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較的時候,不管你在什么狀態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標去努力,往往能為了目標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會開始覺得這樣的幸福。
你不要管街上的人走多快,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快,也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慢。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狀態下,往前走就好了,說不定慢慢就走到幸福的前面去了。
再以我剛才提到的馬云為例。馬云進入杭州師范的時候,跟我一樣的狀態,三年高考,第三年才考上,而我還是考上的北大本科,而他考上的是杭州師范的專科,但是馬云進步得比我快。我到了北大,一下子就栽到了深深的自卑中間。
比來比去,從文藝到體育到學校活動到跑步,沒有一個同學我能比得過。到大三的時候,我得了肺結核就更加自卑。到了大四的時候,好不容易留到了北大,教了兩年書。
大家看《中國合伙人》里的窩囊樣兒,就是我當時在北大教書的樣子。好在后來慢慢教出來了,慢慢學生喜歡我了,后來才有了自己的生活、愛情和事業。
自信很重要
人自信是很重要的。馬云比我厲害多了,馬云到了師范學院第一個禮拜,找了一圈沒找到比他更難看的,郁悶了兩個禮拜。第三個禮拜他就站起來了,他說過一句話:一個男人的成就與他的長相成反比。長得越難看,成就越高。
后來,我反復在百度、Google上找這句話是誰說的,結果百分之一百都是馬云說。他自己編出這句話,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他在大學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必須從專科變成本科,當時是很難的事情;第二個目標,大學四年,必須能當學生會主席;第三個目標,必須把杭州師范大學最美的姑娘娶回家。
你看,我長成這樣都不敢定這樣的目標。這個例子給大家說明什么概念呢?這個概念就是你得設定自己人生奮斗的目標。
我后來做新東方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斷給自己、給新東方設定目標。別人做得多大多小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給自己設定目標、自我肯定,事情慢慢就做起來了。
所以,我們要肯定自己,關注自己個人的成長,關注自己興趣的提高,關注自己經驗的積累,關注自己未來的生命目標,一點一點去努力。
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點:不管你多忙,一定要留一點悠閑的時光給自己的生活,給自己的孩子。
幸福觀決定你的幸福
<壹>
什么是幸福呢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應該是幸福的。
愿望實現了,應該是幸福的。
一個人在田里勞動,滿頭大汗,可是他覺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個人在花園里散步,可是他覺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
幸福它是沒有標準的,它就好似一道門檻,它的高低與否取決于自己的看法與定位。
前些天特別熱,在家寫稿寫得實在是太累了,不太想做飯,于是就點了外賣。
大概是中午十二點下的單,一直等到一點半,已經餓得沒了胃口的我,打了個電話給外賣小哥,問他是不是找錯地方了?
電話那頭是個很年輕的聲音,有點著急的說,“不好意思,我馬上就到。”
又過了十分鐘,門鈴響了,外賣小哥遞過午餐,連連說抱歉,他解釋說因為放在電動車上沒有放平,不小心倒了,然后又重新回去自己買了盒子裝著再送來的。
我接過這個遲來的午飯,心里并沒有多想,只一心都掛在那篇未完成的文章上。
然后開門,關門。
已經有點涼了的午飯也只是放在桌上,抽空隨意吃了兩口。
下午,帶孩子出門游泳的時候,手機響了,一個陌生的號碼發來的信息:“您好,我是今天給您送餐的騎手張正發,耽誤您用餐時間,還請諒解,希望您能給個好評,謝謝,祝您生活愉快,天天開心好心情。”
我心下了然,不過想想這還真不算個事情,這小伙子又如此慎重地發信息過來,我便隨手給他回了一個短信:“沒事。天熱,可以理解的。我不會給差評。辛苦了。”
想不到,他又給我回了一條信息,“謝謝您能這么理解我們,您一定是個很幸福的人。”
看著這個信息,我心里好像有什么東西被輕輕的撞了一下,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原來,幸福的定義可以如此簡單。
<貳>
有人說,幸福就是在路邊看到一位盲人樂手正在吹笛子,悠揚的笛聲讓人流連忘返,于是掏出身上所有的零錢,在轉身離去的時候,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
也有人說,幸福就是用心采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論是苦是甜都當作人生的風景收入行囊,然后以更輕松瀟灑的心態繼續上路。
還有人說,幸福就是開心時有人陪著出去吃大餐,難過時有人拍拍自己的肩膀遞上一杯溫熱的咖啡,猶豫不決時有人像燈塔一樣照亮我前進的方向,累了倦了時發現有人一直在不遠處默默守侯。
我一直以為幸福是要經過精心準備的儀式,在自己或者愛人和家人、朋友之間感受到的溫暖的感覺。
原來,幸福可以如此簡單,你一個不經意的舉動,一句無心的話語,一點點很小的體諒和理解,也許在一個陌不相識的人面前,這就是幸福。
那天,在去接女兒放學的路上,這是一條有點坡度的馬路,由于是新修通的,知道的人不多,因此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都比較少。
在道路中間有一個車子轉彎和掉頭的路口,由于是下坡,車子的速度有時會相對較快。只看見一輛白色的小車正在往前正常直行,由掉頭的路口突然出來一輛電動小三輪車,小三輪速度很快的往白色車方向沖去。
“嘭”的一聲,毫無懸念地往白色小轎車上狠狠地撞了一下。
小三輪的車主也側翻在地上,由于白色小轎車是正常直行,車速也并不快,這起事故,很明顯是小三輪的責任為主。
由于剛好路過,我看到了事故的全過程,心想,這一言不合估計又會是一場惡戰啊。因為白色小轎車的車身上有一條特別明顯的劃痕,補漆費用肯定少不了。
小三輪的車主并沒有受很嚴重的傷,他慌張地從地上起來,一臉擔憂地看著白色車的車主,兩手不停地相互揉搓著,看得出來很害怕的樣子。
和我想像中的場景不一樣的是,白色車的車主下來后,看了看車身劃痕,再看一了眼局促的三輪車主,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居然是:“你看著我干嘛?有錢賠嗎?”
我看著小三輪車主可憐兮兮的樣子,不禁好奇地打量了他一下,一件洗得衣角都卷了毛邊的T恤衫,一條洗得發了白的牛仔褲上污漬斑斑,因為長期日曬得特別黑的臉上一雙老實的眼睛正擔憂的盯著白車子的車身損傷處,一雙手依然不停地緊張地搓著,嘴里不住的道歉。
“還不走等著我請你吃飯啊?!”邊上白車主睜大眼睛又狠狠瞪了他一下,惡狠狠地說出第二句話。
啥?我以為我聽錯了,我看著小三輪車主有點不置信的看著他,嘴里連連說謝謝……
只看白色車主瀟灑地擺擺手,往車里一坐,點火、加油,徑直走了。
看著那個逐漸縮小的白色小點,我心里莫名就有股暖暖的感覺在慢慢長大,我想,這個白色車主一定是一個很幸福的人。
<叁>
老子說,幸福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不可強求,幸福就是取決于個人的心態。
羅素說,幸福是永遠相對的,因為寶貴而珍惜,因為珍惜而幸福,這永遠是獲得幸福的真理。
托爾斯泰說:“幸福不表現為造成別人的哪怕是極小的一點痛苦,而表現為直接促成別人的快樂和幸福。照我看來,它在這一方面可以最為簡明地表達為:幸福在于勿惡、寬恕和熱愛他人。”
自己的車子被撞出這么大一條劃痕,如果說一點不心疼那肯定是假的,換成是我自己,肯定也會很肉疼。
但是在白色私家車車主惡聲惡氣的言語背后,是一顆看得見的寬容有愛的心。
不知咋的,我又想起了前不久北京那個快遞小哥被私家車主暴打的事情。
一名順豐快遞員在東城區一小區內騎電動三輪車派送過程中,與一輛黑色京B牌照小轎車發生輕微碰撞。駕駛小轎車的中年男子連抽快遞小哥耳光并使用侮辱性語言。
在網友拍攝的長達1分42秒的視頻中,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對一名身穿順豐快遞工作服的年輕男子叫罵。
整個過程中,中年男子至少5次用手掌擊打快遞員面部。周圍人幾次將中年男子拉開。
看著視頻中的一幕幕,說實話我特別想流淚。
全程快遞小哥一次沒還手,有一次說對不起,大爺的回應是:
“對不起就完了?!”
一個農村孩子,年紀輕輕初到北京,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告別爹娘,平生都沒遇到這樣的事,從視頻上看,快遞小哥嚇壞了,一想到可能會因此丟了這份工作,挨打都不知道疼了,一直在不停地說對不起。
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褊狹,和顏悅色地談天論地,心平氣和地做人做事,關乎社會和諧,更關乎一個人的幸福。
我能肯定的是,那位出口傷人,出手就打人的大爺,生活中幸福的感受肯定不多。
幸福有時就是一種自己心靈的感覺,沉淀在自己的心底,看不見摸不著,可那種體驗與享受卻很真實很直接。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后,發現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到就幸福。
學會體諒、理解、寬容,做一個最單純的人,走一段最幸福的路。
從小養成的習慣決定一生
人們渴望上天賦予自智商,盼望擁有大智慧,卻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習慣。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盧致新在談到成功的人們似乎永遠在成功,失敗的人們似乎永遠在失敗的原因時說:習慣兩個字在起作用,一個人習慣于懶惰,他就會無所事事地到處溜達;一個人習慣于勤奮,他就會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培根論人生》一書中,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深刻地指出:人們的行動,多半取決于習慣。一切天性和諾言,都不如習慣有力,即使是人們賭咒、發誓、打包票,都沒有多大用。
xxxx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在會議期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呢?
是在幼兒園。
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這段對話是耐人深思的。從幼兒園學到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這也說明從小養成的習慣會追隨人的一生。
有這樣一首小詩:《釘子》丟失一顆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國家。春晚經典文案
這首小詩說明了一顆釘子與一個國家的關系。細細品味,可以發現小詩里蘊含著一個大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須從小事做起,而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惟有從小事做起才行。誠如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三歲決定一生。
柏拉圖曾告誡過一個游蕩者:人是習慣的'奴隸。英國詩人德萊敦也說:首先我們養成習慣,隨后習慣養成了我們。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這不同的基本點就是行為習慣的不同。
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好的習慣對于人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人的一生發生重大變化。
上一篇:小學生暑假鍛煉標語合集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