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孔子誕辰2567周年活動簡報
簡報一: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德不孤,必有鄰”……隨著萬仞宮墻前2000多人齊聲誦讀《論語》經典,丙申年祭孔大典28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廟舉行,紀念這位先賢誕辰2567年。
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政府工作人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海外孔子學院代表、孔子后裔宗親、國際友人、華人華僑、港澳臺來賓代表及專家學者等組成的祭祀隊伍佩戴黃色綬帶,在古裝禮生引導下,從孔廟外的神道上開始向孔廟緩緩行進。
9時許,護衛孔廟數百年的萬仞宮墻大門徐徐打開。祭祀隊伍沿中路緩步經萬仞宮墻、欞星門行至圣時門,舉行孔廟開廟儀式。由圣時門至璧水橋行進途中,古裝禮生站立兩側,向祭祀隊伍行揖禮,呈現孔子六藝之“禮”。
祭祀隊伍隨后經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來到大成門前,主祭人員整理衣冠,待大成門擊鼓、鳴鐘、啟戶儀式結束后,穿過大成門行至大成殿前的杏壇就位。
9時30分許,祭孔大典正式開始。身著漢服的舞者,峨冠博帶,手持羽和龠,在大成殿前跳起公祭樂舞,祭祀代表先后向孔子像敬獻花籃。
山東省委宣傳部長孫守剛恭讀祭文,“天地氤氳,燮理陰陽。袞袞華胄,誕育東方。蓽路藍縷,野居草莽……”最后,祭祀現場所有嘉賓向孔子像三鞠躬。
今年祭孔大典增加了1200名學生、1000名群眾代表齊聲誦讀論語,以增強大典神圣感和儀式感。曲阜還專門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考據和論證,對現行祭孔大典的名稱、時間、場地、主要程序、重要禮制、祭品祭器、樂舞祝文等加以規范,通過多方論證形成了《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標準》。
祭孔大典上表演的樂舞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集樂、歌、舞、禮為一體,形象闡釋孔子學說中“禮”的含意,又表達孔子“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
孔子誕生于曲阜。史料記載,祭祀孔子的活動始于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東漢時實行春秋兩祭制。
簡報二:
今天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7年紀念日。上午,雨后的山東曲阜孔廟惠風和暢、禮樂和鳴,丙申(2022)祭孔大典在這里重現“千古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盛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女士敬獻花籃。
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主持公祭孔子大典。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名代表,202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獲得者及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分別向孔廟大成殿孔子像敬獻花籃。
“為政以德,舉賢讓良,正己正人,萬民所望,富而后教,禮樂興邦。”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恭讀祭文,“博施濟眾,百姓安康。和而不同,德化萬邦。四海一家,大同在望。”
祭孔大典是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集樂、歌、舞、禮為一體,以表現儒家思想文化,表達“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祭祀期間,《天人合一》、《萬世師表》、《為政以德》等樂次第響起,青年舞生左手持籥,右手持雉尾羽起八佾舞。
今年,曲阜市組織專家學者進行了考據和論證,對現行祭孔大典的名稱、時間、場地、主要程序、重要禮制、祭品祭器、樂舞祝文等進行了規范,形成了《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標準》。規范后的祭孔禮制主要環節包括:迎賓開城、開廟儀式、啟戶儀式、樂舞告祭、恭讀祭文、行鞠躬禮等,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
“孔子不但屬于中國,而且屬于世界,就像南非的曼德拉一樣。”作為第十一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獲獎機構之一,南非基礎教育部“讓我們學習”掃盲項目代表丁格尼·約瑟夫·恩代表說。
雖然來中國工作還不到10個月,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歐敏行女士卻對孔子景仰有加。她在接受中國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孔子是中國的智者,也是世界的精神財富。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與聯合國所倡導的“把教育作為最重要的任務”相一致。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哲學思想是世界財富,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掃盲工作指南之一,對現代人具有激勵作用。”歐敏行說。
簡報三:
昨日,在莊嚴的`禮樂聲中,祭孔大典正式開啟。釋奠禮是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尊師重教的外在儀式體現,更是中華禮儀文化的活化石。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郭慶華表示,希望以祭孔釋奠禮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儒學研究工作和儒家文化教育工作,逐步向社會各界普及儒家文化,使儒家文化重新回到老百姓中去,重振中華文明,重建道德社會,重樹人生信仰。
省儒教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高士濤先生說:禮雖然是一種外在形式,但完全可以影響人的內心。一個人穿上新衣服,就會感覺精神倍增;兩人相見相互拱手鞠躬,就會感到彼此間的一份尊重。這樣,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文質彬彬”才能“然后君子”。“恭儉莊敬,禮教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普及禮儀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釋奠禮是尊師重教的禮儀,更是中華禮儀文化的活化石。我們通過舉辦釋奠禮,來表達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對至圣先師的敬仰。同時也是對學生及社會人群進行傳統禮儀的教化和教育。
本次舉行祭孔大典的正定文廟,建制已久。據梁思成先生考證,其大成殿建筑本身要早于曲阜圣殿500年。2005年9月,百年絕響的釋奠禮樂在正定文廟重新奏起,省會弘揚儒家文化工作自此啟開。正定文廟釋奠禮以其儀式完整,中規中矩而受到國內外儒學界的廣泛好評。
小編推薦:
【第1句】:學校開展孔子誕辰日紀念活動簡報
【第2句】:2022祭孔大典活動簡報
【第3句】:2022年“【第9句】:30”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4句】:我國第三個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5句】:2022年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6句】:關于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7句】:“烈士紀念日”紀念活動簡報
學校開展孔子誕辰日紀念活動簡報
簡報一:
9月28日,是我國圣人先師孔子誕辰2567周年紀念日,廉江一中初一高一新生齊聚該校“論語廣場”舉行禮拜圣人先師暨第四屆敬師節活動,場面感人而震撼。
在孔子雕像前,52位同學身著漢服,手捧書簡,古樂聲中深情誦讀《論語》,兩千師生懷著朝圣之心,崇敬之情,莊嚴禮拜,回味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思想情懷,仿佛穿越時空。
在孔子雕像前,在場所有人向孔子行鞠躬禮——三拜孔子:一拜拜孔子學禮儀,一鞠躬;二孔子學做人,二鞠躬;三拜孔子學讀書,三鞠躬。學生在三鞠躬里,接受中華文化精神的一次洗禮,感受儀式的盛大而莊嚴、活動的新鮮而悠久……廉江一中把“禮拜圣人先師”當做初一高一新生的入學禮。
在孔子雕像前,學生代表手捧鮮花敬恩師,表達了對老師的崇敬與感恩之情;新老師手捧鮮花獻師傅,進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師徒結對”是教學一線常用的更快地促進新教師成長的方式,“老帶新”更是一種師道的傳承。
廉江一中于2009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首個以孔子《論語》為主題的論語廣場,每年9月28日都在論語廣場孔子雕像前舉行紀念孔子誕辰活動,并把孔子誕辰日定為一年一度的“敬師節”,引導學生尊師守紀、文明禮讓,讓傳統文化滲入學生的血液和心靈。達到以德修身、以德領才、以德潤才的目的。仁德先行,孝親尊師,儒風浩蕩。
簡報二: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7周年紀念日。為紀念孔子誕辰,傳承中華文明,濟南高新區第一中學的師生近期組織了一系列的紀念和學習活動。
周末,學生們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主動學習,尋根溯源,尋找著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其人其語,并將自己的收獲用心整理,制作成精心排版、內容充實的手抄報,展示在班內或走廊內供同學之間交流,以此表達對孔子的敬意和紀念。語文課上,師生聲請并茂地齊誦《論語十二章》,一起回味國學經典,感受《論語》的思想魅力,在經典誦讀中感受著穿越時空而來的儒家智慧。活動課上,有的同學自己制作了《論語》幾則的PPT,分享了自己閱讀《論語》的所得所感,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經典話語與生活中的實例結合,與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使孔子思想真正走入學生們的心里。校園里,學校將“仁、義、禮、智、信”的儒家“五常”作為重要的校園文化,展示在教學樓的走廊里,孩子們抬頭即見,時刻提醒自己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孔子思想,以紀念孔子,傳承中華美德。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生活,現在的一中校園里,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老師之間你謙我讓,師生之間溫情流淌,這美好溫馨的一幕幕無不說明,在這個九月,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正慢慢地滲透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并持續傳承……
簡報三:
“蕩蕩乎!孔圣人!煥煥乎!其有文!巍巍乎!孔圣人!炳炳乎!其有仁!”9月27日上午,衡陽高新區蒸水小學“祭孔典禮暨新生開筆禮”活動在校內孔子文化廣場上舉行,一年級新生們的朗朗誦讀聲,清脆悅耳,響徹云霄。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7周年的日子,值孔子誕辰日到來之際,蒸水小學以“承德育人,正蒙啟智”為主題,開展祭孔儀式暨一年級新生開筆禮活動。全校師生和一年級新生家長一同參與、見證。
祭孔儀式現場,司儀為孩子們講述“正衣冠”的意義,教會孩子們禮儀先行;齊誦《孔子贊》、祭孔行禮;孩子們拜師行禮,向恩師表示感謝,并聆聽老師們美好的寄語和祝愿,再由師長點朱砂開智……知文頌禮、祭文樂禮、拜師行禮、啟蒙描紅、朱砂啟智、擊鼓明智、文禮送福……每一項活動都意喻著全新的開始和美好的未來,389名一年級新生在孔子銅像前,經歷了一次特殊的啟蒙儀式,也接受了一次隆重而深刻的禮儀教育。
儀式完畢,一年級的新生家長還為孩子們送上了蒙學禮物,文具、書包、毛筆……禮物五花八門,均代表著家長對孩子的殷殷期盼。一年級7班的李馨怡同學拿著媽媽送的文具愛不釋手。
賀溪鳳女士一大早就陪著孩子來到了學校,看著孩子換上漢服,心里格外感慨,她告訴記者,她為孩子準備了一盒彩色鉛筆和一張賀卡,賀卡里面寫著幾句鼓勵的話語,大致意思是很高興她能迅速的適應新學校、新生活,送彩色鉛筆是希望她能為自己的小學生活畫上不一樣的色彩。
賀溪鳳女士說:“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我覺得就是鼓勵孩子們向孔子學習,讓他們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好,讓他們受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氣息熏陶,成為一個知禮懂禮,求學上進的好孩子。”
蒸水小學一年級老師羅桂華意味深長地說:“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既寄托了老師對學生美好未來的期待,也期望老師們能夠胸懷一顆愛心,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時也希望孩子們能夠珍惜今天的學習機會,成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
劉作劍校長表示:“作為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需要‘祭孔’、‘開筆禮’這樣的儀式,來增強教育的影響力、感染力。通過這種莊重的儀式,讓孩子們感受到學校教育春風化雨般的教化力量,真切感受到自我角色的轉變,從而邁出人生的堅實一步。”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第1句】:紀念孔子誕辰2567周年活動簡報
【第2句】:2022祭孔大典活動簡報
【第3句】:2022年“【第9句】:30”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4句】:我國第三個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5句】:2022年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6句】:關于烈士紀念日活動簡報
【第7句】:“烈士紀念日”紀念活動簡報
孔子誕辰紀念倡議書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他是一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老者。
他是一個氣備四時、教垂萬世的師者。
他是文化中國最堅實的奠基者——孔子。定六藝于杏壇,藏諸經與魯壁,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奔走游說,揚儒家文明,傳道解惑,惠莘莘學子。
這個可敬的老者用一生踐行和教導后人:懷仁愛、講信義、守禮法、重勤儉、擇朋友、愛讀書、勤思考、親君子、遠小人、忠家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的`一生,可謂完滿詮釋了我校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在歷史的洪流中,無論經歷怎樣的尊崇與批判,孔子的思想和教誨奔騰于每個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越百世而不亡,貫穿千秋江山而始終。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老師,也是全人類的光榮。在全球化現代化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樂觀的預言,孔子的思想、言行仍是全世界的財富,在未來大放異彩。
值此孔子誕辰2563年,國學社特發出倡議,于9月28日孔子誕辰日,在勵耘樓孔子圣像前舉行祭孔儀式,緬懷萬世師表賢德之圣,誠邀各位師生共同參與。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國學社
xx年9月27日
“董必武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簡報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董必武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簡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簡報一: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董必武同志誕辰130周年,10月18日,由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與武漢革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黨之元老人民公仆——董必武誕辰130周年生平展”在紅巖革命紀念館開展。
展覽分為上下求索、黨之元老、人民公仆、情系荊楚四部分,共展出180幅歷史照片、40件(套)珍貴文物,全面客觀地展示了董必武忠于黨、服務人民、甘當革命老黃牛,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懈奮斗、無私奉獻的偉大人生歷程。
昨日,《董必武家書》出版新聞發布會也在渝舉行。據介紹,全書共收錄董必武家書68封,同時附錄董必武夫人何連芝家書10封。這些家書大多是首次公開,書中的多數書信是董老寫給子女和后輩的,主要是對子女后輩的教育開導,鼓勵他們艱苦奮斗、勤儉做人,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
簡報二:
繼出版《謝覺哉家書》后,三聯生活書店近日推出了《董必武家書》。一封封家書,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誠樸家風。這也是獻給董必武誕辰130周年一份特別的禮物。出版方稱,還將陸續整理出版林伯渠、徐特立、吳玉章家書,“延安五老”家書也將聚齊。
信中給女兒部署學習戰術
《董必武家書》共包含董必武家書68封,此外還有其夫人何連芝寫給家鄉親屬的書信10封。這些家書按照收信人進行了分類和歸納整理,分為五個部分: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輩信、致子侄輩信及何連芝家書。
董老與夫人育有一女二男,同時撫養了多名侄女、侄孫。他的信有不少是寫給孩子們的。在給女兒的信中,董必武直言女兒的天分屬于中等,中學課程門門學好有困難。于是他像將軍打仗一樣,部署起戰術:“你應當縮短戰線打殲滅戰,這是毛主席軍事學中戰術原則之一,你們學毛選四卷就會看得出來。”他還列出了具體方法:“聚精會神地聽講課,除數學等課外,下堂后馬上將課文看一遍,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問老師或同學,自己擇重點課,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自習時間溫習。”
董必武和兒女之間的'交往是平等的,這從多封家書中都能感受到。女兒在信中批評他性子急,這位父親虛心接受了批評:“我不僅性子急,對人的態度也過于嚴厲,有使人不敢接近或接近而不能盡其詞的地方。”他更是誠懇地保證,要下決心改掉毛病,并請求女兒,“你遇見我舊病復發時就提醒我,總會改掉的。”
老一輩革命家所遇到的家庭難題,和現時人們遇到的并無二致,親戚缺錢要借錢、親戚沒工作要幫找工作、親戚生病住院等,家事一大堆,讀一封封家書,分明感到董必武關心家人的身體健康,關心晚輩的成長。但面對親戚的一些要求,他的態度也很堅決,絕不會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為家人謀任何職務和好處。他曾在信中委婉地對親戚提出批評:“除了法律規定的職權外,任何人沒有特權。在你的思想中對這點似乎還不很清楚。”
家人通過家書重新認識他
“他不許浪費一張紙,一把牙刷、一條毛巾都非用到不能再用的時候才更換”,“強調要我們做自食其力的老實人”,“為人處世要吃得虧”,要學會“跑龍套”,“做人要有規矩”……董必武的后人,通過他的家書做出了種種總結。
“他從來不說他的過去、他的歷史。”董必武的女兒董良翚說,過去自己除了學習、玩,就是入隊、入團、入黨,和父親是在同一時空的兩股道上前行,對父親的了解不多。反而是在他去世后,多次參加他的紀念會、座談會后,才慢慢走近了父親。讀這些家書,讓她更有了深入走近父親的機會,“他給我母親的信里,除了通報自己的近況,交代一些事情外,總會把隨他外出的每位工作人員的情況告訴母親,也一定會問候留守寓中的所有工作人員。父親從來都視他們如家人一般,是一種全新的同志關系。”
董良翚還從母親口中得知關于父親的逸事。在抗戰時期,父親太忙,連看表的時間也常常沒有,偶爾險些誤事。父親索性把手表交給當時的警衛員,由他來掌握時間。結果沒多久,那人“跑路”了。害得父親還檢討:客觀上“資助”了這個革命意志不堅定者的逃跑。
該書編者、董必武的孫子董紹壬透露,老人家曾在繁忙的公務中間為孫輩們親自改信中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并反復叮囑學習的方法;還曾在很久沒有執筆寫信的情況下,為回復孫兒的問候而專門“破戒”。“在本次收集的家書中還有一個現象,一些信在落款時專門注明本信由爺爺口述,某某后輩子侄執筆。”
簡報三:
昨天上午,湖北董必武思想研究會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董必武的孫子董紹壬為研究會會長。
該研究會成立于2005年,經過不斷發展,相繼在紅安、鄂州、孝感等多地成立分會,在武漢多所高校成立董必武思想研究小組,出版多部董必武思想方面的著作,還舉辦了畫展、書法筆會等活動。
2022年,即董必武誕生130周年之際,研究會將以華北政府時期的董必武為主體,拍攝電視劇。目前,研究會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的采風,積累了不少鮮為人知的珍貴素材。
上一篇:司機兼職搬運標語匯總3篇-標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