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絲文化作文800字3篇
泉州市“海絲”文化游學基地正式成立,目的是加強泉州青少年同世界各地青少年的交流,進而傳播“海絲”文化。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泉州海絲文化作文800字,歡迎大家閱讀!
泉州海絲文化作文800字(一)
我的家鄉是美麗幽靜的九日山。這里草木茂盛,鳥語花香。春天,花朵們爭奇斗艷,樹木吐露新綠。一年四季,松柏常青。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你猜對了,我是一塊石頭,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在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著我的兄弟姐妹們。自從有文人墨客游覽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一陣笑聲,一群人來到了我們的家。我們高興極了,心想:我們的家終于來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樹都綠了起來,花兒們露出了笑臉,紅的、白的、粉的、紫的……整個山谷姹紫嫣紅,歡迎客人們的到來。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專家蔡襄,他們邊游覽邊賦詩,一時興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們的身上題詩了。一塊石頭因為這些登臨題詩,這些景跡題名,這些游覽留名,還有一些修建紀事而有了生命。但是我們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
好事成雙,“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國在中外貿易中居主導地位,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作為東西洋間國際貿易網的東方支撐點,占有重要獨特的歷史地位,是當時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104年,泉州官員為航海船只舉行祈風典禮。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員,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們準備了無數的瓜果貢品祭祀海神通遠王,祈求海神保佑這些往來東西洋間貿易的船只一路順風,出入平安。祭祀完畢之后,一群人登臨九日山,欣賞無邊的美景,并且在我們身上記錄下了這些事跡。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鄉一如既往地占據終于的地位,特別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讓全家鄉、全泉州、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們燦爛的家族史。家鄉的娃娃們開始學習本土的歷史,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絡繹不絕,他們研究著我們身上的歷史,也不得不感嘆著我們這些神奇的石頭——擁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品格、淡泊的態度。其實這也是我們南安人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
泉州海絲文化作文800字(二)
閩南文化博大精深,有許許多多的文化遺產一直流傳到現在。我不是閩南人,所以對閩南文化了解的`不是很多,可我對閩南的南音卻情有獨鐘。
南音的琵琶叫南琶,與北琶的豎抱彈奏方式不同。左邊二人洞簫有十目九節。南音起源于唐形成于宋的中原音樂,傳到福建閩南,再同閩南地方音樂互相滲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晉書.樂志》載:“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作為泉州傳統音樂的南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音樂的一個品種。因保存得最豐富,最完整而被海內外專家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泉州市文化局編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中注明“是漢唐兩宋以來歷代中原移民南遷,中原音樂進入泉州晉江流域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歷史積淀。”游客到泉州如不聽南音,損失的不是南音,是遠道而來的旅人。
有時路過泉州天后宮,聽到里面傳來的南音唱腔,我禁不住走進去,只見雕工精巧的橫梁上高懸著紅色燈籠,從前廊往內望,只見里邊燈光昏暗。戲臺下排排坐,像上課一般,擺著長桌和靠背的塑料椅,后邊兩排椅子散散地置放。喝茶的觀眾不多,聽曲的人倒六分滿,男女老少皆有。燈影晃動下,年輕男女專注傾聽,老人跟著拍子沉醉地搖,頭晃腦,風扇徐徐轉動,茶香飄溢、涼風吹拂曲子優雅,這無限愜意的品茗聽曲夜晚是泉州的南音之夜。我這個過路的南音愛好者也聽得如癡如醉,融入其中……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也就是這一條路,讓外國的;胡蘿卜、汗血寶馬、以及樂器佛教、繪畫藝術傳到了中國而中國的絲綢鐵器以及四大發明和練鋼枝術也開始陸陸續續西傳,也可以說,絲綢之路,是成為促進歐亞交流文化和人類發展的一個紐帶。
明清以來,隨著泉州人僑居海外日漸增多,他們在把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帶到海外開發拓植的同時,也把家鄉文化帶至異邦。至今,從語言、信仰以至風俗習慣等方面,都在相當程度上保留了下來,可見泉州文化對海外的影響之大。“音樂隨人走”,泉州籍華僑把泉州南音帶到了南洋各地。
只要有閩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在東南亞各個泉州人僑居的地方,都傳唱南音。華僑南音社團就是以演唱南音這種業緣為基礎而組建起的一種社會組織。
泉州海絲文化作文800字(三)
“藍藍泉州灣,青青戴云山,海上絲路從這里鋪向世界……”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起我的家鄉泉州來。我的家鄉歷史悠久、古跡遍布、文化多元,是個可愛的地方。今天,請大家隨著我走進文都泉州,感受海絲魅力。
泉州歷史悠久。宋代時期,泉州就和70多個國家有通商往來。到泉州來貿易、旅游、僑居、傳教的外國人如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也數不清。泉州港也逐漸興旺起來,成為當時全國的第一大港。馬克·波羅認為當時的泉州港比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還要繁榮。今天,在泉州海交館里陳列著的宋代大木船、石刻、瓷器等大量文物和圖片,生動展現了當年泉州港的繁華;數百外文的墓碑、石雕等珍貴文物古跡見證了當年泉州和海外各國的友好往來。
泉州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在這里,峰巒起伏、綠樹與石刻盎然成趣的清源山淺唱著古城之歌;凌空矗立的東西雙塔訴說著開元寺源遠流長的歷史;莊嚴肅穆的清凈寺贊嘆著泉州多元的宗教文化;勢如飛虹的洛陽橋是,跨江接海,歷數著千年滄桑;古樸醇厚的紅磚古厝講述著優美動人的故事……在眾多的名勝古跡中,我獨愛老君巖。它屹立于清源山腳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靜靜地守護著泉州人民。泉州,像一位畫家,手拿妙筆,輕點丹青,在東亞盡情描繪。
泉州文化長河,燦若星辰。在這里,動聽婉轉的南音彈奏著意味深長的人間百態;精彩絕倫的提線木偶演繹出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富有地方特色的梨園戲、高甲戲向我們講述著這座古城的佳話;潯埔女、蠔殼厝彰顯著潯埔文化,訴說著潯埔女的美麗與善良,勤勞與智慧;南少林武術博大精深,傳播海內外……泉州,如一位音樂家,手執樂器,口誦佳音,在東亞低吟淺唱。
現在,每當聽到《藍藍泉州灣》,我就會想起我的家鄉泉州,想起這個歷史悠久的古港,這個名勝古跡遍布的地方,這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東亞,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泉州,我可愛的家鄉,我將發揚“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努力學習,長大把您建設得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