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涉外商務禮儀
參加同外商或外國朋友、華僑、港澳臺同胞的談判人員應注意下列問題:
首先,應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保守國家機密,維護國家利益,涉外商務禮儀。
其次,每次談判前都應確定與對方主談人職位大致相等的主談人。其他談判人員在談判中非經我方主談人同意,不得隨便發言或向對方提意見。有意見可書面提交主談人。若幾個單位參加同一談判,應事先統一意見。在談判中的不同意見可會后研討,必要時可體會,不得當場爭論;談判中要維持主談人的意見。
再次,談判前應充分準備所談的問題,可制定不同方案,避免因倉促上陣造成失誤.如果外商是熟人,不必介紹,僅上前握手問候,如果外商是初次晤面且又互不相識,接待人員應主動上前詢問并做自我介紹;如果迎接的是大批客人,則需事前準備標牌或小旗,讓客人在遠處就能看到并主動前來接洽。
迎接外商須注意的具體事項:
【第1句】:如果是身份較高的客人,應事前在機場(車站、碼頭)安排好休息室、備好飲料。
【第2句】:最好在客人到達前就把房間和乘車表告知客人,若做不到,應在客人到達后立即將住房和乘車表告訴客人,或請對方聯絡人轉達。
【第3句】:指派專人按規定協助客人辦理入境手續及機(車、船)票和行李提取等事宜。
【第4句】:客人到達住處后,一般不宜立即安排活動,應請客人稍事休息,起碼要留給客人更衣整容時間。
外商住所辦公室禮儀
到外商的'住所或辦公室,均應事先約定或通知,并按時到達。無人迎接應敲門或按門鈴,經主人允許后方可進入;若無人應聲,可再次敲門或按鈴(但敲門聲音要輕,按鈴時間不宜過長)。無人或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進入。若因事急或未有約定又必須前往,盡量避免在深夜打攪對方,萬不得已在休息時間約告對方,見面首先應立即致歉意,再說明打擾的原因。
經主人允許或邀請可進入室內。即使所談事情需要時間很短,也不要站在門口談話;若主人未邀請入室,可退至門外,進行室外交談。室內談話若時間較短,不必坐下,事畢不宜逗留,若談話時間較長,可在主人邀請后入座。事先未有約定的,談話時間不宜過長。
應邀到外商家中拜訪、作客,應按主人提議的時間準時抵達,過早過晚均不禮貌。拜訪的時間一般在上午十時或下午四時左右。若因故遲到,應致歉意。對主人準備的小吃,不要拒絕,應品嘗一下;準備的飲料,盡可能喝掉。無主人的邀請或未經主人的允許,不得隨意參觀主人的住房和庭院,在主人的帶領下參觀其住宅,即是最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觸動除書籍、花草以外的室內擺設或個人用品。對主人家的人都應問候(尤其是夫人或丈夫和孩子),主人家的貓狗不應表示害怕或討厭,更不要去踢它或打它,秘書工作《涉外商務禮儀》。離開時,應有禮貌地向主人表示感謝。
接待外商的準備工作
接待來洽談業務或來本地區(單位)工作的外國經濟專家,應作好下列準備工作:
【第1句】:由本地區(單位)負責外事工作的領導牽頭建立一個有專職陪同人員、專業對口業務人員、談判人員、翻譯、保衛和后勤等方面人員組成的接待班子。
【第2句】:將洽談的項目或技術資料、圖紙事先譯成中文,供有關人員事先消化并全面掌握。
【第3句】:外商或外國經濟專家來華或回國時,應安排職位相同的人迎送,并協助辦理有關手續。抵達后應由負責人出面接見。來、去時,由接待單位負責宴請。
【第4句】:在安排好外商或外國經濟專家(包括家屬)的食、宿、行、工作場所、文娛活動的同時,還應搞好安全保衛、環境衛生等工作。
【第5句】:涉外交往中,不要主動贈送禮品。外國經濟專家在華期間結婚、過節、生日等,經組織批準可以個人或集體的名義贈送適當的紀念品。為做好團結工作,我方人員可同外國經濟專家正常往來,建立友誼。
【第6句】:有關人員應虛心向外國經濟專家學習有關理論知識和管理經驗,學習、消化有關技術、資料。
【第7句】:涉外人員應不斷學習有關文件、規定,增強政治責任感,提高接待工作水平。
接待外商參觀注意事項
【第1句】:外商來本地區(單位)參觀時,對本地區(單位)介紹應簡明扼要、實事求是;內容要真實、材料要豐富、形式要活潑多樣,既不夸大成績,也不掩飾不足。
【第2句】:外商參觀工廠、學校不應停工、停課,工作和學習都要照常進行。當客人主動與我方人員握手、攀談時,可熱情地做相應表示。
【第3句】:外商參觀的單位不應自行懸掛標語、國旗和外國領袖像等,應聽從接待單位的統一安排。
涉外商務禮儀介紹
涉外商務禮儀要點如果是身份較高的客人,應事前在機場(車站、碼頭)安排好休息室、備好飲料;最好在客人到達前就把房間和乘車表告知客人,若做不到,應在客人到達后立即將住房和乘車表告訴客人,或請對方聯絡人轉達;在安排好外商或外國經濟專家(包括家屬)的食、宿、行、工作場所、文娛活動的同時,還應搞好安全保衛、環境衛生等工作;指派專人按規定協助客人辦理入境手續及機(車、船)票和行李提取等事宜;客人到達住處后,一般不宜立即安排活動,應請客人稍事休息,起碼要留給客人更衣整容時間;涉外交往中,不要主動贈送禮品;外商來本單位參觀時,對本單位介紹應簡明扼要、實事求是;陪同參觀人員不宜過多,同時應做好保衛工作;參觀時,不僅要照顧好主賓,還應照顧好其他客人,防止隊伍首尾不接。涉外商務見面禮儀
在涉外交往中所應遵守的見面禮儀,主要涉及介紹、問好、互換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介紹禮儀:在涉外活動中的介紹禮儀分為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自我介紹要簡單并且介紹內容全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單位、所在部門、具體職務等四項內容構成。介紹他認識要注意即先介紹主人,后介紹客人;先介紹職務低者,后介紹職務高者;先介紹男士、后介紹女士;先介紹晚輩、后介紹長輩;先介紹個人,后介紹集體;
問好:要注意問候的先后次序。在交往雙方相見時,通常應由身份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較高的一方。若同時需要問候許多人時,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遠,依次而行;一定要面含真誠的微笑;
互換名片:參加涉外交往時,應隨身必備名片,在外事活動中,一般不宜主動向外國友人索取名片,接受他人名片時,應當畢恭畢敬,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稱“謝謝”,然后,務必要用右手或雙手并用將對方的名片鄭重其事地接過來,捧到面前,仔細默念一遍。
涉外商務禮儀拜訪原則
【第1句】:提前預約
拜訪外商時,一定要提前預約。拜訪的時間一般在上午十點或下午四點左右。盡量避免前往其私人住所進行拜訪。在約定的具體時間通常應當避開節日、假日、用餐時間、過早或過晚的時間,及其他一切對對方不方便的時間。若因事急或未有約定又必須前往,盡量避免在深夜打攪對方,萬不得已在休息時間約告對方,見面首先應立即致歉意,再說明打擾的原因。
【第2句】:信守時約
應邀到外商家中拜訪、作客,應按主人提議的時間準時抵達,過早過晚均不禮貌。這不只是為了講究個人信用,提高辦事效率,而且也是對交往對象尊重友好的表現。萬一因故不能準時抵達,務必要及時通知對方,必要的話,還可將拜訪另行改期。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記住向對方鄭重其事地道歉。
【第3句】:主動問好
當到達地方之后先通報然后再進入,當主人開門迎客時,務必主動向對方問好,互行見面禮節。倘若自己到達后,主人這處尚有其他客人在座,應當先問一下主人,自己的到來會不會影響對方。為了不失禮儀,在拜訪外國友人之前,就隨身攜帶一些備用的物品。主要是紙巾、擦鞋器、襪子與爽口液等,簡稱為“涉外拜訪四必備”。
【第4句】:舉止優雅
即使所談事情需要時間很短,也不要站在門口談話;若主人未邀請入室,可退至門外,進行室外交談。在拜訪外國友人時要注意自尊自愛,并且時刻以禮待人。與主人或其家人進行交談時,要慎擇話題;對主人準備的小吃,不要拒絕,應品嘗一下;準備的飲料,盡可能喝掉。無主人的.邀請或未經主人的允許,不得隨意參觀主人的住房和庭院;
【第5句】:把握時間
在拜訪他人時,一定要注意在對方的辦公室或私人居所里停留的時間長度,在一般情況下,禮節性的拜訪,尤其是初次登門拜訪,應控制在一刻鐘至半小時之內。最長的拜訪,通常也不宜超過兩個小時。
涉外商務禮儀,是目前我們都要學習的禮儀之一,希望所有的朋友在涉外商務活動中還要注意不卑不亢,維護個人國家形象,尊重別人風俗禁忌的原則。
涉外商務禮儀論文
文化差異必然導致行為差異,不同的文化環境下會形成不同的商務禮儀。以下是“涉外商務禮儀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第1句】:維護形象
在國際交往之中,人們普遍對交往對象的個人形象備加關注,并且都十分重視遵照規范的、得體的方式塑造、維護自己的個人形象。在涉外交往中,每個人都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維護自身形象,特別是要注意維護自己在正式場合留給初次見面的外國友人的第一印象。
個人形象在構成上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它們亦稱個人形象六要素。
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
【第2句】: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涉外禮儀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個人在參與國際交往時,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外國人的眼里,是代表著自己的國家,代表著自己的民族,代表著自己的所在單位的。因此,其言行應當從容得體,堂堂正正。在外國人面前既不應該表現得低三下四,也不應該表現得自大狂傲。
【第3句】:求同存異
首先,對于中外禮儀與習俗的差異性,應當予以承認的。
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對于類似的差異性,尤其是我國與交往對象所在國之間的禮儀與習俗的差異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評判是非,鑒定優劣。
【第4句】: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
【第5句】:信守約定
作為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所謂“信守約定”的原則,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國際交往之中,都必須認真而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
說話務必要算數,許諾一定要兌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約定”,對一般人而言,尤須在下列三個方面身體力行,嚴格地要求自己。第一,在人際交往中,許諾必須謹慎。第二,對于自己已經作出的約定,務必要認真地加以遵守。第三,萬一由于難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單方面失約,或是有約難行,需要盡早向有關各方進行通報,如實地解釋,并且還要鄭重其事向對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動地負擔按照規定和慣例因此而給對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質方面的損失。
【第6句】:熱情有度
“熱情有度”,是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們在參與國際交往,直接同外國人打交道時,不僅待人要熱情而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愿違,過猶不及。
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熱情有度”這一基本原則,關鍵是要掌握好下列四個方面的具體的“度”。
第一,要作到“關心有度”。
第二,要作到“批評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離有度”。
第四,要作到“舉止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正常距離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種,它們各自適用不同的情況。
其一,是私人距離,其距離小于0.5米之內。它僅適用于家人、戀人與至交。因此有人稱其為“親密距離”。
其二,是社交距離,其距離為大于0.5米,小于【第1句】:5米。它適合于一般性的交際應酬,故亦稱"常規距離"。
其三,是禮儀距離。其距離為大于【第1句】:5米,小于3米。它適用于會議、演講、慶典、儀式以及接見,意在向交往對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稱"敬人距離"。
其四,是公共距離。其距離在3米開外,適用于在公共場同陌生人相處。它也被叫作"有距離的距離"。
【第7句】:不必過謙
不必過謙的原則的基本含意是:在國際交往中涉及自我評價時,雖然不應該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地對外國人進行謙虛、客套。
【第8句】:不宜先為
所謂“不宜先為”原則,也被有些人稱作“不為先”的原則。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對自己一時難以應付、舉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樣作才好的情況時,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盡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動,尤其是不宜急于搶先,冒昧行事。也就是講,若有可能的話,面對這種情況時,不妨先是按兵不動,然后再靜觀一下周圍之人的所作所為,并與之采取一致的行動。
“不宜先為”原則具有雙重的含意。一方面,它要求人們在難以確定如何行動才好時,應當盡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動,免得出丑露怯。另外一方面,它又要求人們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作才好,而又必須采取行動時,最好先是觀察一些其他人的正確作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同當時的絕大多數在場者在行動上保持一致。
【第9句】:尊重隱私
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務必要嚴格遵守“尊重隱私”這一涉外禮儀的主要原則。一般而論,在國際交往中,下列八個方面的私人問題,均被海外人士視為個人隱私問題。
收入支出,年齡大小,戀愛婚姻,身體健康,家庭住址,個人經歷,信仰政見,所忙何事。
要尊重外國友人的個人隱私權,首先就必須自覺地避免在對方交談時,主動涉及這八個方面的問題。
【第10句】:女士優先
所謂“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條重要的禮儀原則,它主要適用于成年的異性進行社交活動之時。
“女士優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照顧婦女,體諒婦女,關心婦女,保護婦女,并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竭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于尷尬、困難的處境,便意味著男士的失職。
“女士優先”原則還要求,在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方面,男士們對所有的婦女都一視同仁。
【第11句】:愛護環境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別地討論“愛護環境”的問題,除了因為它是作為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的社會公德之外,還在于,在當今國際舞臺上,它已經成為輿論備加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第12句】:以右為尊
正式的國際交往中,依照國際慣例,將多人進行并排排列時,最基本的規則是右高左低,即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以右為尊,以左為卑。
大到政治磋商、商務往來、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觸、社交應酬,但凡有必要確定并排列時的具體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為尊”都是普遍適用的。
關于涉外商務禮儀的十二項原則
【第1句】:維護形象
在國際交往之中,人們普遍對交往對象的個人形象備加關注,并且都十分重視遵照規范的、得體的方式塑造、維護自己的個人形象。個人形象在國際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們的重視。在涉外交往中,每個人都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維護自身形象,特別是要注意維護自己在正式場合留給初次見面的外國友人的第一印象。個人形象在構成上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它們亦稱個人形象六要素。
第【第1句】:是儀容。儀容,是指一個人個人形體的基本外觀。
第【第2句】:是表情。表情,通常主要是一個人的面部表情。
第【第3句】:是舉止。舉止,指的是人們的肢體動作。
第【第4句】:是服飾。服飾,是對人們穿著的服裝和佩戴的首飾的統稱。第【第5句】:是談吐。談吐,即一個人的言談話語。
第【第6句】:是待人接物。所謂待人接物,具體是指與他人相處時的表現,亦即為人處世的態度。
【第2句】: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涉外禮儀的一項基本原則。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個人在參與國際交往時,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外國人的眼里,是代表著自己的國家,代表著自己的民族,代表著自己的所在單位的。因此,其言行應當從容得體,堂堂正正。在外國人面前既不應該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該表現得自大狂傲,放肆囂張。周恩來同志曾經要求我國的涉外人員“具備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嚴格的組織紀律,在任何復雜艱險的情況下,對祖國赤膽忠心,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甚至不惜犧牲個人一切”。xx同志則指出:涉外人員必須“能在變化多端的形勢中判明方向,在錯綜復雜的斗爭中站穩立場,再大的風流中也能頂住,在各種環境中都嚴守紀律,在任何情況下都忠于祖國,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體現中國人民的氣概”。他們的這些具體要求,應當成為我國一切涉外人員的行為準則。
【第3句】:求同存異
第【第1句】:應當如何對待中外禮儀與習俗的差異性?
第【第2句】:在國際交往中,到底應當遵守何種禮儀為好?
首先,對于中外禮儀與習俗的差異性,是應當予以承認的。
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對于類似的差異性,尤其是我國與交往對象所在國之間的禮儀與習俗的差異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評判是非,鑒定優劣。
在國際交往中,究竟遵守哪一種禮儀為好呢?一般而論,目前大體有三種主要的可行方法。
其一,是“以我為主”。所謂“以我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舊基本上采用本國禮儀。
其二,是“兼及他方”。所謂“兼及他方”,即中涉外交往中基本下采用本國禮儀的同時,適當地采用一些交往對象所在國現行的禮儀。
其三,則是"求同存異"。所謂“求同存異”是指在涉外交往中為了減少麻煩,避免誤會,最為可行的做法,是既對交往對象所在國的禮儀與習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對于國際上所通行的禮儀慣例認真地加以遵守。
【第4句】: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之所以必須認真遵守"入鄉隨俗"原則,主要是出于以下兩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國為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的具體進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語言、文化、風俗和習慣,并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十里不同風,百里不俗”的局面,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也是世間任何人都難以強求統一的。
原因之二,是因為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國友人所特有的習俗,容易增進中外雙方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國友人表達我方的親善友好之意。
【第5句】:信守約定
作為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所謂“信守約定”的原則,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國際交往之中,都必須認真而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要算數,許諾一定要兌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約定”,對一般人而言,尤須在下列三個方面身體力行,嚴格地要求自己。第一,在人際交往中,許諾必須謹慎。第二,對于自己已經作出的約定,務必要認真地加以遵守。第三,萬一由于難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單方面失約,或是有約難行,需要盡早向有關各方進行通報,如實地解釋,并且還要鄭重其事向對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動地負擔按照規定和慣例因此而給對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質方面的損失。
【第6句】:熱情有度
“熱情有度”,是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們在參與國際交往,直接同外國人打交道時,不僅待人要熱情而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愿違,過猶不及。
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熱情有度”這一基本原則,關鍵是要掌握好下列四個方面的具體的“度”。
第一,要作到“關心有度”。
第二,要作到“批評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離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正常距離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種,它們各自適用不同的情況。
其一,是私人距離,其距離小于0.5米之內。它僅適用于家人、戀人與至交。因此有人稱其為“親密距離”。其二,是社交距離,其距離為大于0.5米,小于【第1句】:5米。它適合于一般性的交際應酬,故亦稱"常規距離"。
其三,是禮儀距離。其距離為大于【第1句】:5米,小于3米。它適用于會議、演講、慶典、儀式以及接見,意在向交往對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稱"敬人距離"。
其四,是公共距離。其距離在3米開外,適用于在公共場同陌生人相處。它也被叫作"有距離的距離"。
第四,要作到“舉止有度”。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作到“舉止有度”,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不要隨便采用某些意在顯示熱情的動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禮貌的動作。
【第7句】:不必過謙
不必過謙的原則的基本含意是:在國際交往中涉及自我評價時,雖然不應該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地對外國人進行謙虛、客套。
【第8句】:不宜先為
所謂“不宜先為”原則,也被有些人稱作“不為先”的原則。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對自己一時難以應付、舉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樣作才好的情況時,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盡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動,尤其是不宜急于搶先,冒昧行事。也就是講,若有可能的話,面對這種情況時,不妨先是按兵不動,然后再靜觀一下周圍之人的所作所為,并與之采取一致的行動。
“不宜先為”原則具有雙重的含意。一方面,它要求人們在難以確定如何行動才好時,應當盡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動,免得出丑露怯。另外一方面,它又要求人們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作才好,而又必須采取行動時,最好先是觀察一些其他人的正確作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同當時的絕大多數在場者在行動上保持一致。
【第9句】:尊重隱私
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務必要嚴格遵守“尊重隱私”這一涉外禮儀的主要原則。一般而論,在國際交往中,下列八個方面的私人問題,均被海外人士視為個人隱私問題。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齡大小。
其三,是戀愛婚姻。
其四,是身體健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個經歷。
其七,是信仰政見。
其八,是所忙何事。
要尊重外國友人的個人隱私權,首先就必須自覺地避免在對方交談時,主動涉及這八個方面的問題。為了便于記憶,它們亦可簡稱為“個人隱私八不問”。
【第10句】:女士優先
所謂“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條重要的禮儀原則,它主要適用于成年的異性進行社交活動之時。“女士優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照顧婦女,體諒婦女,關心婦女,保護婦女,并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竭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于尷尬、困難的處境,便意味著男士的失職。
“女士優先”原則還要求,在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方面,男士們對所有的婦女都一視同仁。
【第11句】:愛護環境
作為涉外禮儀的主要原則之一,“愛護環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對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環境,自覺地加以愛惜和保護。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別地討論“愛護環境”的問題,除了因為它是作為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的社會公德之外,還在于,在當今國際舞臺上,它已經成為輿論備加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在國際交往中與此有涉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有兩點。
第一,要明白,光有“愛護環境”的意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實際行動。
第二,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在“愛護環境”的具體問題上要好自為之,嚴于自律。具體而言,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別需要在“愛護環境”方面備加注意的細節問題,又可分為下列八個方面。
其一,不可毀損自然環境。
其二,不可虐待動物。
其三,不可損壞公物。
其四,不可亂堆亂掛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亂扔亂丟廢棄物品。
其六,不可隨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處隨意吸煙。
其八,不可任意制造噪聲。
【第12句】:以右為尊
正式的國際交往中,依照國際慣例,將多人進行并排排列時,最基本的規則是右高左低,即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以右為尊,以左為卑。
大到政治磋商、商務往來、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觸、社交應酬,但凡有必要確定并排列時的具體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為尊”都是普遍適用的。
上一篇:技競訓練場館標語集合50句-標語
下一篇:黨員冬訓大會標語匯總70條-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