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質疏松日義診活動的宣傳簡報
10月20日是第16個“世界骨質疏松日”,為了喚起百姓對骨骼健康的重視,遠離骨質疏松的危害,我院骨質疏松科相關專家于17日上午在門診樓前進行大型義診活動。為了能較好的宣傳本次活動,外聯辦提前與骨質疏松科進行溝通,就活動的開展的形式、活動現場的.布置等進行了充分的討論。17日當天,外聯辦所有同志早早的就將活動現場布置好,為義診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外聯辦邀請了西安零距離、現代保健報、陜西廣播電臺西安亂彈有醫說一欄目、華商報等媒體記者進行了現場采訪報道。有醫說一欄目還提前一天邀請骨質疏松科曾玉紅主任進行了專家訪談,現場接聽聽眾電話,收效較好。17日晚,西安零距離做了題為“骨質疏松呈年輕化趨勢、防治應從兒童抓起”的報道;19日現代保健報用較大篇幅報道了我院開展骨質疏松義診的情況;20日華商報也對本次義診情況進行了報道。
本次活動前期宣傳效果較好,據當日義診現場了解,很多患者是聽完陜西廣播電臺西安亂彈有醫說一欄目訪談節目之后專門來到醫院接受檢查的。后續報道也很給力,很好的展示了我院骨質疏松科的實力,為科室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10月20日是第16個“世界骨質疏松日”,為了喚起百姓對骨骼健康的重視,遠離骨質疏松的危害,我院骨質疏松科相關專家于17日上午在門診樓前進行大型義診活動。為了能較好的宣傳本次活動,外聯辦提前與骨質疏松科進行溝通,就活動的開展的形式、活動現場的布置等進行了充分的討論。17日當天,外聯辦所有同志早早的就將活動現場布置好,為義診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外聯辦邀請了西安零距離、現代保健報、陜西廣播電臺西安亂彈有醫說一欄目、華商報等媒體記者進行了現場采訪報道。有醫說一欄目還提前一天邀請骨質疏松科曾玉紅主任進行了專家訪談,現場接聽聽眾電話,收效較好。17日晚,西安零距離做了題為“骨質疏松呈年輕化趨勢、防治應從兒童抓起”的報道;19日現代保健報用較大篇幅報道了我院開展骨質疏松義診的情況;20日華商報也對本次義診情況進行了報道。
本次活動前期宣傳效果較好,據當日義診現場了解,很多患者是聽完陜西廣播電臺西安亂彈有醫說一欄目訪談節目之后專門來到醫院接受檢查的。后續報道也很給力,很好的展示了我院骨質疏松科的實力,為科室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世界骨質疏松日義診簡報
10月20日是第十六個“世界骨質疏松日”,為了讓更多百姓關注骨質疏松,10月17日由我院骨質疏松科曾玉紅主任帶領科室成員在門診大樓前開展義診活動,免費為前來就診的百余名群眾進行骨質疏松風險測試、咨詢、診病、發放宣傳資料,并用我院骨質疏松科的便攜式超聲骨密度儀對近百名群眾進行了免費骨密度檢查?;顒蝇F場大家積極參與,本打算一小時的義診不得不改為兩個多小時。
骨質疏松癥是第四位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按調查估算全國在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6944萬人(男1534萬,女5410萬)患有骨質疏松癥,約21390萬人存在低骨量(男10043萬,女1l347萬)。西安市紅會醫院骨質疏松科剛剛結束的課題《西安地區中老年人群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調查》顯示,我市骨質疏松患病率高達【第39句】:54%,重視骨質疏松防治,降低骨折風險就更為重要。
由于很多骨質疏松患者在骨折前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因此骨質疏松被稱作"靜悄悄的流行病”、"隱形殺手”,在義診期間,曾主任建議大家形成良好的預防骨質疏松的.意識,重視骨骼健康,應該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了解自身骨骼現狀,因為骨密度檢測仍然是目前診斷骨質疏松、預測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的最佳定量指標,也是治療效果的監測指標.及早得到正規檢查,全面評估骨骼健康狀況,同時咨詢專業醫生,規范用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發生風險,緩解骨痛等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我院舉辦這場十分有意義的骨質疏松日主題活動,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自身骨骼健康狀況的平臺。骨質疏松癥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我們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防治骨質疏松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此次活動受到了多家媒體記者的全程關注及報道。
愛眼日義診宣傳活動簡報
愛眼日義診宣傳活動簡報一:
在第22個全國“愛眼日”來臨之際,為了進一步普及科學用眼知識,提高居民視力健康水平,七星崗街道殘聯圍繞“‘目’浴陽光,預防近視”這一活動主題,開展了愛眼護眼宣傳義診活動。
6月6日,七星崗街道聯合人民醫院在七星崗城墻公園開展了愛眼日宣傳義診活動。活動現場,醫務人員不僅為轄區居民和殘疾朋友免費檢查眼睛和測量視力,還詳細地向大家講解了預防近視的護眼知識,耐心地解答居民的各種問題。街道殘聯也設立了康復知識宣傳點,向過往居民宣傳科學用眼知識。
此次“愛眼日”宣傳活動,增強了轄區居民愛眼護眼的意識。同時,推動了殘疾人康復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豐富了視力康復工作內容,得到了轄區居民尤其是殘疾人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愛眼日義診宣傳活動簡報二:
為迎接和宣傳全國第22個“愛眼日”,6月6日,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眼科在眼科門診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免費視力普查及驗光義診活動,宣傳日常正確使用眼睛及保護眼睛的科普知識,尤其向前來檢查的廣大學生宣講如何在繁忙的學習中學會緩解視力疲勞、預防近視的保健知識。
據統計,活動當天,該院眼科門診免費為80多人做了視力普查及驗光。其中包含了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員,有大部分老年患者是因為視物不清、視力下降而來檢查眼睛視力,通過視力檢查,為老年患者篩查出了因年齡因素而引起的白內障,及時地預防了老年人因為白內障而導致的失明;一部分學生因為視力疲勞前來檢查,通過驗光,為他們講解了如何正確合理使用眼睛,學會緩解視疲勞,預防近視。
此次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肯定與好評,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視和保護眼睛。
愛眼日義診宣傳活動簡報三:
6月6日是第22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活動主題為:“目”浴陽光,預防近視。為了喚起市民對保護視力的重視,當日上午,婁底市中心醫院組織眼科醫務人員在長青中街步步高路口開展宣傳義診活動。
義診現場,市中心醫院眼視光中心醫護人員耐心為市民進行眼底檢查,并發放有關保護視力的宣傳資料,同時免費為過路群眾測量血壓。該院眼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鄒捷敏細心接待每一位患者,除了為患者提出相關治療的建議外,還重點向患者及家屬詳細地講解:近視的原因、怎樣發現“近視的苗頭”、青少年如何保護視力以及如何科學飲食預防近視等一系列問題。
鄒捷敏表示,學生繁重的課業,加上各種新型電子產品的侵襲,近視的低齡化已出現不可遏制的趨勢。青少年應該增加戶外活動,每天堅持1-2小時戶外運動,為消除視疲勞應經常性望遠,多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據悉,活動當天共接受義診咨詢200余人次,免費測量血壓10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800余份,受到了過路群眾的一致好評。
9月21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義診活動簡報
簡報一: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內科舉辦了“勿忘我——阿爾茨海默病日記憶障礙大型義診”活動,神經內科段淑榮、潘玉君、姚麗芬、剛寶芝、溫世榮、趙敬堃等多位專家為近百名患者及家屬答疑解惑,現場進行量表測試,認知篩查,指導診斷與治療,獲得極大的好評。
據調查顯示:1990年中國癡呆患者為368萬,2010年已達到919萬;1990年阿茲海默病患者為193萬,2010年達到568萬。2010年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已如中國的人口數一樣躍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目前大約有1000萬左右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占世界發病總數的1/4。
神經內科三病房段淑榮主任介紹,在大于6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歲,癡呆患病率將增加一倍,80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可達20%至30%。據衛生部2012年10月10日新聞發布會權威公布,我國60歲以上人群老年癡呆癥發病率為【第4句】:2%左右。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認知障礙、帕金森病癡呆、路易體癡呆等各種認知障礙乃至癡呆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患者、對照料者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傷害。
癡呆患者除了有記憶障礙,思維和判斷力障礙,還逐漸出現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不能獨自外出,不能勝任家務,晚期不能完成吃飯、洗澡、如廁等基本的生活內容,完全依賴他人照料,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對此,哈醫大一院神經內科三病房段淑榮主任說,對老年癡呆病人的護理,家庭成員需悉心觀察老人的言行舉止和心理,保持同老人的交流,減少老人的孤獨、寂寞。此外,還要多鼓勵老人做簡單家務,訓練基本生活技能,陪老人度過幸福的夕陽時光。
簡報二: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俗稱“老年癡呆癥”),為使更多老人對自身健康有進一步的認識,了解老年性癡呆的防護知識,呼吁社會上給予老人更多關愛,針對該項疾病的發病特征,我院干部保健辦公室聯合老年病科醫護人員在醫院門診大樓前開展以“記憶與愛同行”為主題的義診及健康宣教活動。
義診現場吸引了50余位老年人上前咨詢問診,醫護人員為老人們現場發放和進行“老年性癡呆簡易智能量表”篩查,供其對自身身體狀況有更加科學的判斷和了解。另外,醫務人員們還通過發放上百份常見老年病健康處方等健康資料、進行健康知識宣講等形式向社會傳遞關愛老年人的理念。
據了解,目前全球60歲以上的老人約9億,其中約5600萬癡呆患者,每年新發癡呆病例990萬,研究發現,癡呆發病率隨年齡增長,每增加【第6句】:3歲隨即增長一倍,這給無數老人和家庭帶來無奈和傷痛。為此,關注老年人疾病的醫務人員向社會公眾呼吁:請不要漠視身邊的“老小孩”,讓我們攜手關愛老人,唯有愛,才能讓記憶遠行!
簡報三: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的另一個名字:老年癡呆癥……這類患者會逐漸失去記憶,常常找不到家……為了更好地幫助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哈市第一醫院聯合社會力量啟動大型公益活動——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義診和佩戴防走失愛心腕帶,愛心腕帶為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研發。
愛心活動在門診陽光大廳和外科樓一樓大廳兩個場地進行。哈市第一醫院派出了副院長、神經外科專家張東輝、神內二科主任王中卿、神內三科主任王晶、康復科主任郝玉鵬、精神心理科主任張【第1句】:神內四科副主任王薇、神內五科副主任全贊榮等專家帶隊,由成金、段威、高海來、那世敬、曹德富、曹彥鵬、張靜波、趙玉林等心腦血管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心理科、康復科等15個科室組成的強大專家陣容,在門診陽光大廳為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義診、答疑解惑。同時,指標測試、CT、檢驗、心電、腦電項目等多種檢查項目免費和優惠。
在外科樓大廳,11個職能科室的20多名工作人員和30多名護士長為患者登記,建立檔案,整理救助信息,錄入信息平臺的患者,贈送愛心腕帶。凡錄入患者,掃描腕帶上的二維碼可以獲得家人電話,還可定期接受醫療專家的`檢查、診治,家屬可定期聽取護理講座,接受心理咨詢等項服務。在信息錄入登記處,患有阿爾茨海默癥77歲的宋大娘與78歲的蔣大爺互相攙扶來到醫院,大娘拿出一張已經泛黃的紙上寫著女兒的電話號碼。因為唯一的女兒在外地工作,兩個人只要外出就將寫有女兒電話、自己的家庭住址的卡片隨身攜帶,防止意外走失。工作人員填寫完畢基本信息,為老兩口帶上愛心腕帶。
77歲的鞠大爺曾經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老伴說,年輕時頭腦靈話,記啥可快了,沒想到,五年前開始,鞠大爺越來越健忘,甚至出門找不到家,經神經內科專家王中卿主任確診為患阿爾茨海默癥。人群中,很多人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中秋節前全城市民幫助尋找的“杜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也來帶上了愛心腕帶。當天,有一對夫妻凌晨3點多鐘就來到醫院排號。據不完全統計,此次來醫院參加義診的患者有500余人,近200名初步診斷為阿癥的患者佩戴了愛心腕帶,10名余患者進行了進一步檢查。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作為一所百年醫院,始終致力于奉獻社會,服務百姓。孟慶剛院長非常重視公益事業,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并發揮公立醫院的引領作用。從為百歲老人免費入戶體檢到為環衛工人免費體檢;從免費救治腦癱、唇腭裂患兒到連續四年在“三八”節為女司機免費體檢等等,每年百余場公益活動,愛心善舉得到了百姓的歡迎和社會各界的贊譽。
上一篇:圣誕、元旦促銷口號匯編6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