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鐵人》觀后感范文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師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松嫩平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沒有吊車,靠著人拉肩扛,硬是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鉆機生拉上井架的鏡頭,亦已漸行漸遠……
歲月淡去了舊時的記憶,卻注定抹不去烙在我們心頭的“鐵人精神”。正在熱播的電影《鐵人》,把我們重新帶回那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我們不會再用身體攪動泥漿,我們不會再靠人拉肩扛將鉆機拉上井架。物質條件變了,但我們的靈魂依然像鐵人那樣堅強。在盛行“解構崇高”的.年代,我們依然需要那個年代留下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今天中國的崛起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盡管,如今的油田與鐵人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昨天和今天是難以割裂的,沒有昨天怎么能有今天?盡管,王進喜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無法復制,但是他的精神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遺產的一部分?!拌F人精神”足足影響了幾代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社會主義建設的英雄,“鐵人精神”在我們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們永遠記憶。
昨天,為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終于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今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回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為國分憂,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用“中國信心”戰勝危機,在戰勝危機中建功立業,在應對危機中體現人生價值。
“責任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天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升華心靈?!拌F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鐵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不過時。
鐵人電影觀后感
單位組織觀看《鐵人》,影院里多數都是這種情況,不少人在影片開始后才來,遮擋熒幕,影片還未結束就走,心靜不得。不是自己想看的,自不知珍惜。亂哄哄地看完了這部片子。
這部片子尹力還是用心了,吳剛為自己打100分還是有付出有底氣的。東北惡劣的氣候,梆硬的土地上,來了一幫鉆井挖石油的漢子。那個年代國家幾乎談不上經濟,簡陋的落伍的機械,從搬運到安裝,很多程序都需要肩抬手推。在今天看來沒有人能干的活,沒有人能忍受的勞累,沒有人能堅持的極限,他們熱火朝天、蒸蒸騰騰地干成了。時時處處都有悲壯的擊打,他們真的是把命給了國家,心無雜糅把自己的所有拿出來。胸腔中充滿對國家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有十份力能使出十二分,時刻處在繃緊、欲斷的邊緣,但對國家、對事業的愛又一再地將這種邊緣推遠,將內在的能量汩汩爆發。
鐵人沒有處理成高大全、滿口大話、套話的形象,粗鄙化可信化,渾不吝化可愛化。他梗著脖子說:“我罵行,你罵就不行?!彼熑我患鐡φf:“你說是你干的,別人不信;我說是我干的誰都信?!彼褪悄敲磦€生猛的罵咧咧的真實漢子,通過罵表達他的親熱,傳遞他的熱量。喊號子時候罵,在大會上發言罵,真情洋溢的狠狠罵,他不是念領導的文,不是傳達領導的意思,這就是他的.粑粑地瓜話,沒有摻一點雜的肝腑話。真真切切、坦坦實實,把內心的火燃燒起來,把大家內心的心燃燒起來,連成一片,有這片火就能驅走季節的嚴冬、國家的嚴冬。人不能貧血,國不能貧油,就這么淺顯的國家需要,就這么淺顯的人民給予。那么個破嗓子那么個破話,卻比所有修飾過的美麗的話更有震撼更有力量,象他們親手打下的噴薄的油田。追隨在這樣人的身邊,你會超越自己,感覺自己無比的有氣節有骨氣,頂天立地,無堅不摧。就象那個時候的中國,盡管啥都沒有,但有一顆紅亮的心。這心就能帶來一切,改變一切,建設一切。
零下三十多度,砸壞了的腿,跳進泥漿中充當人體攪拌機。在國家這個大機器中,他們是心甘情愿的螺絲釘,哪怕在旋轉的過程中粉了自己的身碎了自己的骨,只要能成就國家的運轉,他們心里也是樂呵呵。真的,他們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向國家求索,他們心里面有扎實實的愛,是大愛推動他們這樣做,不需要招呼,不需要回報。
這么些年,他們的可敬可愛,被鋪天蓋地的宣傳學習弄得越來越假,越來越堂皇,被組織觀看群體行動弄得越來越反感,越來越抵觸,遮蓋了他們其實的很本真、很純粹。他們并不愿意到臺上來讓你看,他們并不愿意逼著你怎樣怎樣,他們就是那樣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來源于實在,創造著實在。他們的創造力感染了身邊的人,一時幅射不到我們這里,組織的強拉硬拽讓自然的心意行為變了形。
冰梭梭老么長的天,破棉爛襖的寒冷不可怕;全國性的饑荒,一天五兩飯吃不上的饑餓,還要干重體力活。一天行,老這么干,劉文瑞吃不消,實在可以理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鐵人的精神和承受力,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嚴寒的豁口處坐著睡,火車上逃跑的劉文瑞很窩囊、自慚地大哭著,那個年代似乎不允許有個人情況有特殊情況,沒有勞保意識,他們在一片的紅亮下暗淡地羞愧地悲情地活著。這個時候的鐵人也哭,哭隊伍里少了一份知識,哭沒有能力讓徒弟活得好點、身上有力量,他鼻子下有凍上的鼻涕,傻乎乎地讓我哭。
鐵人一輩兒活得有勁,心里有堅定不移的目標。
相形下年輕一輩兒有些茫然,劉思成的鐵人標兵還停留在多干活上,不分份內份外上。在今天的時代,物質條件已經具備,吃能吃飽,穿能穿暖,似乎沒有理由不使勁干,即使偶爾地到沙漠一趟,不喝水干得渾身冒火,過后自有營養補充,無斷線之虞。但,劉思成的這種單純干,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自己的不被自己理解,不被同事接受,他成了一個心理病患者。他需要解開自己的迷茫,需要給自己給同行樹立一個新的目標,建設新時代的火熱核心。
這火熱核心,可以是勘探學的探索,可以是技術創新,可以是油質濾析,可以用頭腦進行新的石油會戰,可以將小青年多余的能量集中到事業中去。老一輩人靠蠻力,靠激情,新一輩人要靠頭腦、靠知識,靠領先于別人的意識和視野。鐵人精神,絕不是靠一次沙漠救人來簡單傳承的。畢竟沙漠救人是偶然化的,工作進程是時時化的。在工作中如何體現鐵人教育,鐵人精神,不是靠一面鐵人遺物墻就可以說明的。
彩色的片段,尹力導演得無神無力。
還是要從心里面,從工作中來,鐵人很可愛,別糟蹋了,別形式化。別要求學,請理解就可以了。
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后感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鐵人王進喜觀后感500字
記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石油鐵人王進喜,先進標兵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掏糞工人時傳祥的名字,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標志。年幼時候,這些名字就只是一個個平面的文字,沒有立體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鮮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溫鐵人王進喜的事跡。這些二維的文字才變成三維的人物。
影片中,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有這樣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沒飯吃會貧血,國家沒有石油也會貧血,貧血就會被人欺負;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窮落后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就是這樣一種只管付出不記回報的奉獻精神。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時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們是新時代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為油田會戰的第二代人,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進喜是同時代的人,父親因為有文化底子而被鐵人重點培養,但父親最終辜負了鐵人的期望,雖然父親當年的退卻曾讓劉思成蒙羞,但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親,因為他知道,父親同樣經歷過重重的困難,在他心中也是“鐵人”。在面對茫茫沙漠,在遇到隊友被困荒漠的危機關頭。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無邊際的沙漠,懷揣著當年父輩開拓北大荒的堅定意志,沿著父輩的堅實腳印義無反顧一步步走向隊友。他用實際行動將鐵人精神繼承與傳揚了下來。
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原,高聳入云的現代化鉆臺同在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舊時井架,老鐵人高亢的號子與新鐵人悠揚的歌聲……所有的新舊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那鐵人精神,經久不息。
鐵人王進喜觀后感700字
觀看影片《鐵人》,使自己的思緒不禁飄到遙遠的玉門赤金小鎮,那里是鐵人的故鄉。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多次往返于玉門敦煌,也曾在老君廟油區和赤金小鎮憑吊過鐵人,但這次的影片又一次讓我深深的感動。
“鐵人”精神是對鐵人王進喜的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主要內涵是:“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后的帽子摔倒太平洋離去”、“寧肯燒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拚搏精神;為革命“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要為祖油田負責一輩子”,“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對技術精益求精,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不及名利,不及報酬,埋頭苦干的高尚情懷;“當了干部,還是個鉆工”,“決不能特殊,決不能高人一頭”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永做普通勞動者的高尚品格;熱愛同志、關心同志、千方百計解決群眾疾苦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這一精神正是王進喜樸素的階級意識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為新中國石油工業奮斗中的升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共產主義思想照耀下的結晶,是“鐵人”自身的品格與許多石油戰線先進人物精神境界的融合。它作為大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今后的事業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石。
影片的故事敘述也很有可圈可點之處,采用時空轉換的手法,把過去和現在巧妙的穿插在一起,使人有時空交錯的感覺,通過講述兩代勞模為石油事業的艱辛努力和付出,歌頌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同時影片洋溢著濃郁的'有油味、油情,許多鏡頭和場景熟悉而親切,引發了觀眾深深的共鳴,尤其是一個石油工人無比的自豪,是近幾年來反映石油工人生活很好的一部作品。
影片并沒有以往主旋律作品高、大、全的痕跡,極大程度的還原了現實生活,沒有回避人性的弱點,而是從內心深處解剖和刻畫人物,藝術的再現了兩代石油人“以苦作樂,小走天涯,抱樸含真”的情懷,體現了編導的功力,也體現了于現實生活的拉近。對鐵人的描繪也更有普通人的痕跡例如搶領導的煙和追趕徒弟等等……這些小的細節,所展現出的人物性格是鮮活的,演員的表演也很富有時代的氣息和藝術的張力,對事業、對生活、對愛情的理解既體現了鐵人的豪情,又有人性的柔美。
鐵人王進喜觀后感600字
歷史仿佛再一次通過銀幕在我們面前重現。
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每天都在那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下,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里,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
片中有一幕戲,使我至今難以忘懷---在鉆井發生井噴之后,王進喜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肉攪拌機”??吹竭@里,我被此幕所感動,他的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惜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自己。
《鐵人》中的王進喜是一個并不完美的英雄,它體現出那位60年代王進喜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層“師傅”,他愛罵人,急了還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酸胳膊軟,塑造了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工人階級形象。
影片中還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劉思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后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欲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干著每日重復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王進喜和劉思成在精神狀態上是一脈相承的,或者說借助劉思成的父親隔代抽象的傳承下來,暗示著我們鐵人精神依然存在,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在那食不飽穿不暖、環境很殘酷的歲月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赐暧捌?,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鐵人王進喜觀后感400字
“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這就是王進喜,時代鐵人的豪言壯語。正如影片導演所描述的:當年的"鐵人"不但為國家貢獻了石油,而且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負責任、做主人翁、擔當大義、挺立于時代潮頭,是我心目中的"鐵人精神”。那個年代,王進喜,焦裕祿都是時代的符號,是典型的拼命三郎的代表。那時的社會環境需要人們具有忘我的奉獻精神,舍己為人。而現在,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新的物質條件下,人們不再衣不裹體,食不飽腹,但是人們精神世界缺貧乏了。影片中趙一林的有一段臺詞很好的表述了兩種時代精神追求的不同: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實惠,你看中靈魂,我看中肉體。這個價值觀念沖突其實不僅僅是局限于兩代石油工人之間,這其實是兩個時代的人之間的價值取向沖突。鐵人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無私奉獻;我們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有償服務。這就是一種本質上區別,新時代來臨了,新一代的人又將如何繼承老一輩的精神呢?
是追求自我還是崇拜超我。是放棄物質還是降低精神。雖然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人們滿足了物質層面的追求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但是,人的欲望無止境,到底什么時候才是物質的最終滿足,才能開始精神的提升?每個時代都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有自己的鐵人,不同的時代環境不同,但是都具有相同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們看到不管是皚皚雪原還是無邊沙漠,湛藍的天空中總有雄鷹在自由飛翔。不管是鐵人時代還是劉思成時期。我們都要將一種精神傳承,發揚,銘記在心。
鐵人王進喜觀后感300字
電影《鐵人》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誓師大會,各個井隊拉歌,零五隊吼出了一曲豪邁秦腔。雖然我沒有聽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么,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圓的唱腔,高亢渾厚的曲調卻深深的打動了我。在那樣一個時代,大雪飄飛的環境下,人們完全靠一腔熱誠與大自然頑強抗爭,是什么才能調動他們的滿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漢子的錚錚鐵骨,唱出了那中華兒女的赤誠之心。
記得小時候語文課大家都想聽聽真人版演繹秦腔,語文老師說等天氣好時到高坡上唱給我們聽。那時不明白為什么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后來真正聽過了才知道那不用假聲的高八度,幾近吼出來的高音。只有在廣闊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視聽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著嗓子吼既不優美也不悅耳,有什么好聽?因為他們不懂西北人的高昂與激揚。沒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殺敵,沒有槍林彈雨的前赴后繼,沒有只身奮戰的慷慨就義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聲吼,那響徹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漢子的熱血柔腸。
從《南京南京》到《鐵人》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時代,但是始終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的視死如歸,頑強拼搏,存民族大義,與中華民族生死同亡,呼吸與共的民族責任心,榮譽感。永不變的民族魂。
《鐵人》的觀后感范文
我很小的時候,就對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跡有所耳聞。在我的心目中,鐵人王進喜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與楷模。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影片《鐵人》后,我對“鐵人”王進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個世紀60年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環境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展開的“大會戰”。舊時的火車站,高聳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頭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歷史通過銀幕在我們眼前再現?;璋岛喡奶幫革L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關鍵時刻,他能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肉攪拌機”??吹竭@里,我被這種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產中就需要這種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勞的雙手去拼搏創造的。
影片中還重點刻畫了另一位楷模,他就是劉思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物欲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干著每日重復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們鐵人精神并未泯滅,他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上世紀60年代,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赐暧捌?,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克時堅,讓“鐵人”精神永放光輝,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快發展!
上一篇:廣告口號的常用形式匯總7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