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不過也不用講到什么宗教觀念上去,只向那些曾經(jīng)因為我們而受苦的人伸出手,承認(rèn)我們做錯了,表達出真誠的歉意,讓對方不要再懷恨在心。當(dāng)然,要做到這種地步,雙方都要有很開放的胸襟才行。
【第2句】:【佛心禪語】毅力:水具備非常大的毅力,每一個滴水滴到堅毅的石頭上的時候,久而久之連石頭都穿透,這就是所謂的滴水穿石。我們?nèi)祟愐矐?yīng)該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時候,無論如何,要做到堅持,直到成功為止。
【第3句】:【智言慧語】佛學(xué)里說不要太執(zhí)著,那是相對于微小的生命體和整個宇宙時空來講的。要太執(zhí)著,人便會比較知足,然而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和一個特定的目標(biāo)里,執(zhí)著去追求還是必要的。要執(zhí)著追求,人就永遠(yuǎn)不會缺乏激情。
【第4句】:【心靈禪語】人們煩惱時,只看到了是誰惹了自己,是誰讓自己生了氣,總是怨天尤人,怨這怨那,從不抱怨自己看不破,想不通,看不透,從不從自身找原因,只知道,煩惱天天有,揀來自己惱;卻忘了,本是平常事,不揀自然無。
【第5句】:人總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一時的得意并不代表永久不失意,而在失意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把心態(tài)調(diào)整過來,就很難再有得意之時。生活很平常,不要想太多,一切平常對待,就能達到快樂無憂的境界。
【第6句】:生活的禪法,在于讓人生能夠擁有積極樂觀的力量,去面對這世事無常變幻莫測,去迎接,去改變,突破自我封閉的孤獨,愿意欣賞,謙卑柔與,活得是一份生命的綻放,活得不是一場平生心傷。
【第7句】:【禪心佛語】所有活著的東西,都怕苦也怕死。認(rèn)清你自己也是其中之一—「避免殺生吧。」不要由你引起苦惱或死亡,要尊重所有的生命。
【第8句】:【禪語人生】障礙分為外、內(nèi)、密三種。外障指種種不如意事,如疾病、災(zāi)難等;內(nèi)障指三毒煩惱;密障指雖具足外在順緣,也并未生起明顯煩惱,但在修行上卻無能為力、難以自主。三種障礙中,以密障最為嚴(yán)重。
【第9句】:道是常道,法是常法。汝等諸人,切莫枉用身心,馳求語句。所以道,但有纖毫即是塵,舉意便遭魔境撓。——《云峰悅禪師初住翠巖文案》問平常心合道?”師曰:“吃茶吃飯隨時過,看水看山實暢情。”——《報慈文飲禪師》
【第10句】:【隨緣消舊業(yè)】做任何事,不要受一點小挫折即意志盡失。云:「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該來的業(yè)障都能歡喜接受,則能隨緣消舊業(yè)。報受盡,業(yè)障亦會隨時間而消失。
【第11句】:【佛心禪語】小和尚忽然覺的,自己似乎就要領(lǐng)會到一些什么東西了,于是連忙磕頭說:“和尚慈悲,求師父教我。”
【第12句】:【禪語人生】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點不是地球,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不是別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靈。要想改變世界,你必須從改變你自己開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須把支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
【第13句】:【禪心佛語】善根不是憑空而來的,是過去培下來的。過去沒有善因的話,善的事情做不出來的。我們能夠凈心信佛的、來受皈依的、來修法的、來出家的,都是過去培了無量的福,佛面前培了無量的功德,才能夠感到現(xiàn)在的報。
【第14句】:【禪心佛語】經(jīng)驗、環(huán)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面目,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園地;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彈起生命中的琴弦。
【第15句】:【禪語人生】有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裝飾得很漂亮;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養(yǎng)得很健康。真正的富有是健康,真正的貧窮是無知。
【第16句】:我們都共同擁有著同一個世界,但人心卻各不相同,在這不同的人心上這同一個世界的倒影也各不相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根據(jù)自己心中的世界做出自己的選擇,選擇一條自以為是善的無悔的道路前進。
【第17句】:【禪心佛語】時光猶如一位客氣又無情的友人,在你面前微笑地走過,讓你痛苦著、堅強著、奮斗著、失望著、傷感著、幸福著。如是一個真實的生命,在眼淚中豁達;如是一回平凡的人生,在陽光下豐滿。
【第18句】: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不談?wù)摴帧⒘Αy、神,以避免導(dǎo)人于邪途,致使社會不安。正確的宗教教育,主要是教導(dǎo)大眾如何做好人;并非無中生有,以怪誕之說使人沉迷,或以暴力亂象擾人身心。
【第19句】:【禪語人生】在長養(yǎng)布施當(dāng)中,我們只壓抑我們的貪愛與執(zhí)著。這樣做會使我們的真實本然自然流露,并且變得更輕安、更自在。
【第20句】:時光迅速,運運交馳。吐故納新,新還復(fù)故。虛幻人事,奚足可觀?或醉或醒,或歌或哭。譬如野馬熠熠,奔逸塵埃。又如涸澤之魚,殆將不久。——《黃龍晦堂心和尚》
【第21句】:在如今這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都市的噪音及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令人焦慮不安,適度地離開熙攘的塵囂世界,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是品味生活的良好方式。
【第22句】:【禪語人生】修行佛道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在修行上將會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情緒的掙扎及起落,一個人的進步也可能會直線上升也可能直線下降,如何穩(wěn)住自己的心是修行的大前提。
【第23句】: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急流能勇退,與世皆無爭。疾風(fēng)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嫉財莫嫉食,怨生莫怨死。記得舊文章,便是新舉子。既在江湖內(nèi),都是苦命人。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停。家貧常畏客,身老轉(zhuǎn)憐兒。
【第24句】:即使是有人一時糊涂,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提醒一下,總比提刀弄槍好,拉一把比推一下來得更好。究竟是采取慈悲態(tài)度還是采取敵視的態(tài)度,這是區(qū)別一個人是好心還是壞心的標(biāo)準(zhǔn)。
【第25句】:【圣經(jīng)文案】220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y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7)
【第26句】:一是形象的曲解:有些道場常舉行法會,配合時節(jié)而有各種禮佛、拜經(jīng)、點燈等儀式,一般人不知其所以然,而將佛法與民間信仰習(xí)俗混為一談,把佛法曲解為迷信,這是道場形象引起人們的誤解。
【第27句】:【佛心禪語】禪是一種精神上的休息,是一種不可言喻的智慧,但禪同時也是所有的現(xiàn)象,它無所不在,處處皆是。釋迦牟尼佛曾說:“世間所有的法都是佛法。”我們也能這樣說:“世間所有的法都是禪的佛法。”
【第28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壞。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的過程。要體驗人生,就要把握現(xiàn)實。先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xué)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xiàn)實。
【第29句】:生活也是如此,人生路上,留一點遺憾在生活中,也許比完美更覺得美。佛語,天地本不全,人間便不可能完整,也算是對不完美的缺憾,一種自我安慰吧。佛且這么說,何況我們?nèi)四亍?/p>
【第30句】: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平和的心;懷揣一顆平和的心,得失了無憂,來去都隨緣。一個灑脫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優(yōu)雅的人。容貌乃天成,浮華在身外,內(nèi)心清寧靜謐,才是永恒的美。
【第31句】:【佛家經(jīng)典禪語靜心】道德不是口號,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每個道德行為的當(dāng)下,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行為帶來的正向力量,感受到生命因此得到改善,得到提升。當(dāng)我們以清凈心行善、利他時,哪怕是微小的善行,也會讓心靈得到滋養(yǎng)。
【第32句】:【禪心佛語】如果依照佛陀教導(dǎo)的真理來說是錯的事,那么你能不能寧死也不去做呢?就我自己而言,我寧愿死(也不背棄真理正法)。但愿真理正法能夠回歸到人們的心中。
【第33句】:【禪語人生】想結(jié)婚,就要找一個能和你心心相印、相輔相攜的伴侶。不要因為放縱和游戲而戀愛,不要因為戀愛而影響工作和事業(yè),更不要因一樁草率而失敗的婚姻而使人生受阻。感情用事往往會因小失大。
【第34句】:人生短暫,瞬間即逝,有太多的東西根本就不為我們所掌握。過去已成過去而不可追,未來依舊是未來而不可測,只有當(dāng)下的這一瞬間、一秒鐘、一個念頭,才是實實在在掌握在我們手中的。
【第35句】:【禪心佛語】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云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
【第36句】:【禪心佛語】快樂總和寬厚的人相伴,財富總與誠信的人相伴,智慧總與高尚的人相伴,魅力總與幽默的人相伴,健康總與豁達的人相伴。
【第37句】:佛家的慈悲要靠智慧來燭照,才能切實地普度眾生。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發(fā)善心、行善行也是如此,要有做事的方法和智慧,才能實實在在地幫助他人,就像照顧花草也要依據(jù)花草的不同生長特性區(qū)別對待一樣。
【第38句】:【去除三毒】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生煩惱多,所以佛陀才開啟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
【第39句】:一個會說謊的人,他的行為就會有偏差,多數(shù)說謊的人是為了掩藏自己的錯誤;也有很多說謊的人對許多事情。根本不知、不見,甚至是非顛倒,卻還一派胡言、強詞奪理。
【第40句】:【佛心禪語】我們對于世上的知識、財富、愛情等等,總是期望別人能教導(dǎo)我們、成全我們、愛護我們,甚至于覺悟成佛都希望別人幫忙,但就禪宗而言,世間上的一切事情,唯有放曠達觀,才能怡然自得——星云大師
【第41句】:【禪語人生】一個很會溝通的人,一定很會和自己溝通。一個人格局很小,一個人境界很低,一個人心胸狹隘,怎么能講出大格局的話。
【第42句】:【佛心禪語】耕云先生說:“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建立在少數(shù)主觀和偏見者的好惡之上。人要是沒有這種堅持,沒有這種自我做主的態(tài)度他會活得很無奈。”
【第43句】:【每日一句禪語】淡泊如菊,淡泊在榮辱之外,淡泊在名利之外,卻淡泊在風(fēng)骨之內(nèi)。這樣的淡泊,能夠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遠(yuǎn)離喧囂,謝絕繁華,洞察世事,回歸素樸,達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境界。
【第44句】:【經(jīng)典佛語】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jǐn)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圣。(劉忠介《人譜》六條)
【第45句】:誰的指間滑過了千年的時光,誰在反反復(fù)復(fù)中追問可曾遺忘?我等你用盡了我所有的哀傷,而你眼中卻有我所不懂的凄涼。
【第46句】:人生能有幾個朋友,想打電話的時候就打電話不用猶豫,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用顧忌,吃飯聚會的時候酣暢淋漓不帶面具,需要幫忙的時候直截了當(dāng)不用客氣。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成功之一。
【第47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煩惱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煩惱中流,離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這個過程都在我們當(dāng)下的一念完成。
【第48句】:【佛心禪語】做善事是無條件的,就同孝養(yǎng)父母一樣沒有任何條件;我們孝養(yǎng)父母并不是想得到父母的表揚和回報。我們做好事做善事也同樣如此,要從發(fā)自內(nèi)心的意樂去做好事做善事,我們就心地坦蕩,輕松快樂。
【第49句】:【佛心禪語】保持自己對生活的幾分清醒和客觀,就算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貌,不攀緣,不嫉妒,不自大,就讓生活成為一面鏡子,不要讓煩惱造成對命運的遲鈍,把生活活成一場從煩惱當(dāng)中的突圍,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人生剛剛好。
【第50句】:【禪心佛語】世間事無絕對難易,努力為之,難者亦易,卻步茍安,易者亦難;天下人無絕對賢愚,用心待之,愚者亦賢,揀擇嫌棄,賢者亦愚。
【第51句】:一個人如果想要像禪者一樣自由,首先就要擁有一顆純凈飄逸的心,隨風(fēng)如白云般漂泊,安閑自在,任意舒卷,隨時隨地,隨心而安。
【第52句】:【佛語悟道】好馬只要看見鞭子的影子,就會飛奔而走;對于劣馬就是用棍杖抽打它,把棍杖打斷了它也跑不快。人如果不能自我告誡,而要依靠別人的呵斥才能有所作為,那么反而會增加抵觸和惱怒,罪過也就更大、更深了。
【第53句】: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身上的習(xí)氣在某些時候會成就他的事業(yè),但在某些時候卻成為一種致命弱點,讓他一敗涂地。而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shù)次尚不能吸取教訓(xùn),那他真是無藥可救了。
【第54句】:無法脫俗,便只想在世俗凡塵中開成一朵淡雅的花兒。恬靜著,也許,便是一種禪;禪,也許,便是那種眼角眉梢的淡。
【第55句】:【禪心佛語】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種下“自己”的種子,都是在自己對待自己,對待那些散落、歷生萬緣的自己而已,不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對待當(dāng)下的人事,就是不管將來的自己。
【第56句】:【禪心佛語】羅漢是無情的,正如南大師所說,他們覺悟了,就腳底抹油溜了,去享受他們的極樂去了,不再理會我們這些尚在紅塵中掙扎的人。
【第57句】:那些慈悲、善惡不是佛教最后的追求,這些品質(zhì)卻與對覺悟的追求密切相關(guān)。“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必備,也就是說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其關(guān)鍵是知道錯了,要記得改正,切莫一錯再錯。
【第58句】:【唯美雅句】有一種思念叫孤獨。停下來看風(fēng)云,坐下來靜賞花開,如若,風(fēng)雨敲窗,就且聽風(fēng)吟;心若無塵,歲月靜好。
【第59句】:【禪心佛語】恒東法師【切記】人生逆境時,切記忍耐。人生順境時,切記收斂。人生得意時,切記看談。人生失意時,切記隨緣。心情不好時,當(dāng)需涵養(yǎng)。心情愉悅時,當(dāng)需沉潛。
【第60句】:【佛家禪語】愿每個人都懂得愛的真諦:愛是奉獻而非占有,愛是隨緣而非強求,愛是坦誠而非謊言,愛是清凈而非功利,愛是包容而非狹隘,愛是溫暖而非冷漠,愛是智慧而非愚昧。敞開你的心扉,將真愛的能量釋放。
【第61句】:【佛家經(jīng)典禪語文案】人生如舞臺,如果你單單敘述一件事情,就無法打動人心。所以你必須生動活潑的把事實編造成一種喜劇的形態(tài),也就是以喜劇的手法來處理你的人生,使你的周圍洋溢著歡欣鼓舞的氣氛。——卡耐基
【第62句】:修行,一要有信心,二要明理,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信心,光憑理解,可能會落入邪見;沒有理解,光有信心,可能會變成迷信,增長無明。
【第63句】:曾經(jīng)有人問:什么是功德?證嚴(yán)上人說:給寒冷的人一件衣裳,給饑餓的人一碗米飯,就是功德。幸福無須向外遠(yuǎn)求,而是源自內(nèi)心的善念,轉(zhuǎn)化成助人的大愛;但除了廣造福德,還須勤修智慧。
【第64句】:【禪語心燈】信念,是蘊藏在心中的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堅守自己的信念。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自處逆境,亦能幫助我們揚起前進的風(fēng)帆;信念的偉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喚我們鼓起生活的勇氣。
【第65句】: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你“哭”過頭、“笑”過頭,一旦你悲過頭、喜過頭,一旦你說過頭、想過頭、做過頭,都會走向它的反面。
【第66句】:這人來人往的走過,有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總是在那些風(fēng)雨中體會超然,甚至是在思考中學(xué)會忍耐,那些過往的故事不是傷疤,只是記憶。
【第67句】:人生的棋局,有時一步走錯步步出錯,滿盤皆輸,一步得意,則步步為營。有時眼見的勝負(fù),轉(zhuǎn)眼就峰回路轉(zhuǎn),可見棋局和人生一樣變幻莫測。棋子總是越來越少,人生總是越來越短,所謂的舉手無回,也如同人生的不可重來。
【第68句】:真正的菩薩在活生生的人間。只要有覺悟的自性,有大慈大悲大愿心,真正以大愛長情度人離苦的人,就是有情有愛的菩薩。
【第69句】:【經(jīng)典佛語】問曰:禪名定者,心定身定?答曰:結(jié)跏身定,攝心心定。(有學(xué)僧問曰:“禪名為定,是身定還是心定?”僧稠禪師答言:“結(jié)跏趺坐則身定,攝心則心定。”)
【第70句】:【禪語人生】一顆平常心,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按特色定位,不以失為憂,不以得為喜,人生就可時時安樂;安守一顆平常心,人生才能笑看風(fēng)云。
【第71句】:【禪語人生】有些人把我當(dāng)成某種先知。我只是在替那些數(shù)不清的,深受貧困、戰(zhàn)爭和武器交易之害的人,那些沒有辦法表達意見的人說話罷了。我只是一個發(fā)言人,我沒有任何權(quán)力的欲望,也不想和全世界作對。
【第72句】:【禪心佛語】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fā)。
【第73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想讀懂這個世界,既要有面對煩惱的勇氣,更應(yīng)該擁有與人相處的和氣。每個人的心頭,也是每個人的世界,每一個念頭活出來,每一個念頭活過去,既是一條生命的軌跡,也是一趟生命的責(zé)任。
【第74句】:【禪心佛語】哥哥的兩條腿在這次事故中殘廢了,這個變故使他痛苦至極。想自己幾年來無私付出,為何仍遭此大難?他叫弟弟背著自己又去了西山。
【第75句】:【禪心佛語】古時候,有一個和尚決定要到南海去。他身無分文而且路途遙遠(yuǎn),交通又極不方便,但他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困擾,他只有一個信念,我一定要到南海去。
【第76句】:【道家禪語】黑夜的轉(zhuǎn)彎是白天,憤怒的轉(zhuǎn)彎是快樂。走在人生的路上,沒有必要去羨慕那些走在高處的人,也沒有必要輕視那些走在后面的人。因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而是生命的速度,它就在我們此刻的腳下,越走越近。
【第77句】:【靜心禪語解煩惱】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xué)道者須加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____菜根譚
【第78句】:【禪語人生】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于已經(jīng)自已不覺得。
【第79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難得者兄弟。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心無物欲乾坤靜,坐有琴書便是仙。”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言語不可不慎也。
【第80句】:佛祖心頭坐,酒肉穿腸過。夫妻同床睡,人心隔肚皮。夫妻相和好,琴瑟與笙簧。夫勤無懶地,妻勤無臟衣。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富貴不足慕,貧賤不足憂。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富家一席酒,窮漢半年糧。
【第81句】: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生者即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槃;無行而行,即超彼岸。如如不動,動用無窮;念念無求,求本無念。——《荷澤大師顯宗記》
【第82句】:【禪語人生】我們要相信自己身上還有善良,我們看到美好的也會被感動,這都是佛緣。也許我們會有片刻的迷失,會有偶爾的背離,但是,無論經(jīng)歷多少生活的艱辛、人間的冷暖、世態(tài)的炎涼,都要讓善良無數(shù)次復(fù)活。
【第83句】:有些人,沒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獄,一直為貪圖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獄而貪圖功德,這麗者都是“迷”。——證嚴(yán)法師
【第84句】:雖佛亦不能超越及改變于因果律,然若了知于因果律,則能創(chuàng)造善業(yè),合集善緣,生于善果。因不值緣,終不生果,故因亦非必能生果。或遠(yuǎn)其助緣,或別造強因,皆可使此因之果暫不生起或終不生起。(民國)太虛《真現(xiàn)實論》
【第85句】:所謂把握當(dāng)下,就是要當(dāng)下超越自我、突破自我。“我”執(zhí)是一切煩惱的禍根,是生死的禍根、世間一切問題的禍根。
【第86句】:一切無收攝,觸處圓成;應(yīng)用絕參差,莫窮形相。向千圣頂門上,有時露出祖佛莫窮的機關(guān);于一毫端中,有時演出主賓互換的文彩。——《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87句】:從來清白無遺禍,自古貪爭有后殃。粗茶淡飯便是福,花天酒地應(yīng)為災(zāi)。粗茶淡飯有真味,明窗凈幾居亦安。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大道勸人三件事,戒花戒酒莫賭錢。大風(fēng)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長短。
【第88句】: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zhí)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于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第89句】:生活的禪法,在于讓那些悲歡得失隨來隨去,坦然面對,清晰化解,不是引起那些負(fù)面情緒,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解脫,生活總是匆匆忙忙,免不了灰塵滿面,生活的嶄新就在于云過天空,心地舒緩,風(fēng)過無痕,走出內(nèi)心的困惑。
【第90句】:【禪心佛語】對你身傍的道友們,莫要觀察他們的過失;自己莫生惡念,也莫要東想西想。因為自己究竟不能透曉他人的心性,所以(觀察他人的過失)終會成為自己墮落的親因。
【第91句】:畏寒時欲夏,苦熱復(fù)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蓮池大師)
【第92句】:【佛心禪語】自性空寂本無體,若言有體萬物是。萬物本體來,必歸本體去。六根降伏六塵空,也無煩惱無菩提。
【第93句】: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爭了就亂了,亂了就犯了,犯了就敗了。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證嚴(yán)法師
【第94句】:【禪語人生】學(xué)佛最好要精純,不要一邊學(xué)佛,一邊造罪業(yè),弄得自身善惡之業(yè)糾纏不清。如何是一邊學(xué)佛一邊造罪業(yè)呢?就是學(xué)佛不為利他,但為自利。或者開始學(xué)佛時還有一點利他之心,久而久之,自私自利的習(xí)氣又都露出來了。
【第95句】:【佛心禪語】不對自己撒謊。你可以對世上任何一個人撒謊,但不要對自己撒謊。生活只有在我們抓住了機會,才會完善。這個機會是首要的,也是最難的,它就是對自己誠實。
【第96句】:世上最大的騙子就是如果。如果真的有那么多如果,那又哪來那么多是非對錯。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樣。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jié)果。成熟,就是用微笑來面對一切小事。
【第97句】:【禪心佛語】感動是一時的,真正的感動是一生的;受用是一時的,真正的受用是一生的。做事要往細(xì)處察,往深處解;做人要往好處看,往遠(yuǎn)處想。
【第98句】:【佛心禪語】禪宗有一段故事:達摩祖師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有一位學(xué)僧發(fā)誓要守墓、照顧墓園。有一天,遠(yuǎn)方來了一位禪師,來到達摩祖師的墓前。這位守墓的學(xué)僧來迎接他,且恭敬地問禪師說:“禪師,您要先禮佛?還是先禮祖?”
【第99句】: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要得到人生美好的果,必須懷一顆慈悲寬容的心去做該做的事情。生命不外乎緣分,因緣具足即來,因緣盡了即去,緣起性空。珍惜緣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