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癡人前不得說夢】(諺)指面對癡呆的人,不可說夢,以免其當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癡人沒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對有深層含義的話沒法理解。
【第2句】:【一鋤頭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不論做多少次,反正事情 性質都是一樣。清代《十二樓》:“那也顧他不得,一鋤頭也 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有心行一番霸道,不怕他不依。”
【第3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諺)指新上任的官員,往往一上任先抓幾件緊要的事,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開頭往往雷厲風行,之后就風平浪靜。
【第4句】:【上馬金,下馬銀】(慣)上馬給金子,下馬給銀子。1形容招待非常熱情或待遇十分優厚。2形容家境很富有。 也作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 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 上馬提金,下馬提銀。
【第5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諺)指本領高強的人不可自恃高強,須知高強之中還有更高強的。也泛指學問、才藝的造詣無止境,不可自視過高。 也作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更有強人在后頭。
【第6句】:粥越煮越爛,力越練越強。
【第7句】:【瞞債必窮,瞞病必死】(諺)隱瞞債務的,必定窮愁潦倒;隱瞞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誤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隱瞞,不然沒有好結果。
【第8句】:馬老腿慢,人老嘴慢。
【第9句】:扁擔打跟頭——先一頭落地
【第10句】:【買不來有錢在,賣不了有貨在】(諺)買不來東西,錢還在;賣不出東西,貨還在。指買賣成交與否,全無所謂。泛指事情的成功不成功全沒關系,不必憂心。
【第11句】:【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釋義:人得了額外收入才能富起來。例句:懶蟲瞇著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臉地說:“常言道,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呀!”
【第12句】:爸爸常對我說:“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節,你如果不抓緊啊,將來就成了‘秋分不露頭,割著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廬江)
【第13句】:我的學習成績落下來了,爸爸狠狠地批評我說:“你過著‘槽里吃食,圈里搔癢’的日子,學習再不好,還對得起誰?”(江蘇·金湖)
【第14句】:【提起腦袋走夜路】敢于冒險。古華《芙蓉鎮》:“好好!這 個運動我擁護,哪怕提起腦殼走夜路,我都去!”
【第15句】:【登鼻子上臉】(慣)比喻越來越放肆。 也作踩著鼻子上臉。 踏著鼻子上臉。
【第16句】:壁上種燈草——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17句】:水煮石頭——難熬
【第18句】:【端著金碗要飯吃】(慣)比喻不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而處于困境之中。
【第19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諺)小節:生活中的小事。指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不拘泥于生活上的細枝末節。
【第20句】:【 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勉強可以,湊合能行。馬烽《三年 早知道》:“包管就包管,反正咱已經不能跑跳了,禿子當和 尚,正好將就材料。”
【第21句】:【好賬算不折】(諺)折:虧損。好的賬目,無論怎樣算也不會走樣。指真真實實、清清楚楚的賬目,是不怕反復查核的。
【第22句】:【鍋里有,碗里才有】局部依賴整體。或說:鍋里有米,碗里 有飯。袁靜《淮上人家》:“全中隊的工效提高,每一個分隊 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這就是我說的:鍋里有,碗里才能 有。”
【第23句】:【 不見棺材不落淚】指固執,不聽規勸,直至失敗。明代 《金瓶梅》:“如今將理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肯。”
【第24句】:【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稱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熱心腸,怎么反倒稱為“冰人”呢?這一稱呼最早見于《晉書·索統》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詢問圓夢的解釋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主陰陽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人陽語陰,主為人說媒,因而你當為人說媒,冰河開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稱媒人為冰人。
【第25句】:【誰當皇上,給誰納糧】不論是誰掌權,都得服從。蕭軍《八 月的鄉村》:“反正我們老百姓誰當皇上給誰納貢唄;種誰地 給誰納租唄。”
【第26句】:【羨人吃飯,不如趕緊淘米】(諺)羨:羨慕,眼熱。指想望不如立刻動手實干。
【第27句】:【愛他的,著他的】(諺)對誰偏愛、溺愛,就不免要受誰的制約,甚至受騙上當。指偏愛與溺愛,必定落得個被動的結局。
【第28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謂自愛自重。浩然《艷陽天》: “告訴你,我這個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 們干這號事兒!”
【第29句】:【渾身是刀,沒一把是快的】(慣)形容人掌握的東西雖多,卻沒有一樣是精通的。
【第30句】:【酒亂性,色迷人】(諺)酒能亂性,使人喪失理智;色能迷人,使人溺于淫欲。指人一旦沉迷酒色,就會釀成禍亂,導致墮敗。
【第31句】:【鑼齊鼓不齊】(慣)形容行動不一致。
【第32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說那
【第33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諺)指做事不能急躁,沒耐心的人是什么事情也難做得成的。
【第34句】:【心欲專,鑿石穿】(諺)欲:要。 只要心意專一,不難把大石鑿透。 指心專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35句】:駱駝撒歡——沒個正經樣兒
【第36句】:【螞蚱打噴嚏,滿嘴莊稼氣】釋義:比喻沒有文化,說話土氣。例句:“就得是這樣,不能像高翔他們一樣,螞蚱打噴嚏,滿嘴的莊稼氣,講起話來,像數白花菜一樣。”
【第37句】:【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釋義:比喻人的貪欲是無止境的。例句:俗諺有云:“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人類欲望之無窮,大抵然矣。
【第38句】:【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諺)故鄉的水,喝起來最甜;故鄉的月,看起來最圓。指熱愛故鄉的人會覺得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比別處美好。
【第39句】:劉二嬸常為自己家過得不如別人而生氣,奶奶勸她:“窮沒根,富沒苗。一根竹竿十二節,說不定誰過到哪一節呢,還是想開點好哇!”(河南·長垣)
【第40句】:【一個小雞不好,帶壞一籠】(諺)籠里有一只小雞搗亂,全籠的雞都不得安寧。比喻一個人做了壞事,同事們的名聲也受到懷疑了。
【第41句】:【君子動口,小人動手】(諺)指發生爭端后,修養好的人講道理,沒有修養的人往往會動武。 也作君子動口不動手。 君子動言,小人動拳。
【第42句】:喜鵲老鴰同枝叫——悲喜交加;連喜帶憂
【第43句】:【惡人先告狀】做了壞事,反搶先誣賴別人。歐陽山《高干 大》:“總之,他實行了一句俗話:惡人先告狀。他逢人便說, 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44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彎到自己的嘴邊,看起來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東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財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第45句】:【誠招天下客】真誠能夠取得人們的信任。《北京日報》 (1986,7,28):“誠招天下客,我離開餐廳時,看出不少中外 顧客與服務員很熟悉。”
【第46句】:【扒灰】在民間都把貪戀兒媳婦姿色,而與兒媳通奸的老公公,叫做“扒灰”,也有叫“扒灰頭”的。“扒灰”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說法有二。一說清代李元復《常談絲錄》卷八載:“俗以淫于子婦者為扒灰,蓋為污媳之隱語。”“扒”通“爬”,爬行于灰上,則要玷污膝蓋,“膝”、“媳”音同,污膝隱為污媳,因而將公公與兒媳通奸稱為“扒灰”。另一說為,據康家瓏先生的《中國語文趣話》引述清代王有光的考證說:“翁私其媳,俗稱扒灰。鮮知其義。按昔有神廟,香火特盛,錫箔鏹焚爐中,灰積日多,淘出其錫,市得厚利。廟鄰知之,扒取其灰,盜淘其錫以為常。扒灰,偷錫也。錫、媳同音,以為隱語。”這段話最后說得明白,“扒灰”就是為“偷錫”,由于“錫”和“媳”同音,所以人們用“偷錫”做了偷奸兒媳的隱語了。
【第47句】:侏儒嫁人——你不說我長,我不說你短
【第48句】:【說死蓮花還有藕】釋義:蓮花死了還有藕存在。比喻根本是不會動搖的。“還有藕”又作“一枝藕”。例句:還有沒有?八盤四碗盡管端出來,我余家富吃得了呢,嗨嗨,你說,說死蓮花還有藕。
【第49句】:【善豬惡拿】(諺)指無論怎樣馴服的豬,擒拿時都必須心狠手重,不可粗疏大意。比喻擒拿敵手必須高度警覺,不可心慈手軟。
【第50句】:X光照人——把你看透了
【第51句】:【 山不轉路轉】指情況總會有變化,不要把事情看得太死。 類似的:天不轉地轉/石頭不轉磨轉/水不彎河彎。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不要緊,咱慢慢說!山不轉路轉,沒有說 不倒的事!”
【第52句】:【做了和尚不撞鐘】(慣)比喻占著職位不干實事。
【第53句】:【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歇)婆婆:祖母。指祖孫二人睡在一起,針在被窩里不見了,不會是外人拿走。比喻內部出了事,一定是內部人干的。
【第54句】:【老鴰落在豬背上,看見豬黑看不見自己黑】指自己有同樣的 缺點,卻嘲笑別人。類似的:烏鴉笑豬黑,自己不覺得。韓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得了吧,別老鴰落在豬身上,光 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個黑。你脾氣好還是咋的?”
【第55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怎保不懷毒】(諺)花的枝葉下還藏著刺,誰能保得住人沒有毒害人的心思呢。 指人心莫測,要時時提防。
【第56句】:一個臭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臭皮匠,做事好商量;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
【第57句】:【草深蟲子密,林大鳥兒多】釋義:比喻人多,情況復雜,什么樣的人都有。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說:“草深蟲子密,林大鳥兒多,什么樣的全都有哇。”
【第58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釋義:對有難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劉翁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幫,管教你飽暖過日。”
【第59句】:【若說錢,便無緣】(諺)如果提起借錢,再好再親的關系都會沖淡,甚而至于決裂。指錢財是很敏感的東西,它關涉人情冷暖。 也作提起錢,便無緣。 說著錢,便無緣。
【第60句】:【小鹿兒心頭撞】(慣)心咚咚地跳,像是有小鹿在亂撞。形容心里非常害怕。 也作“心頭撞小鹿”。
【第61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62句】:【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嘴里】釋義:比喻好東西被糟蹋了,或好姑娘嫁給一個不好的丈夫,太可惜了。例句:那武大是個懦弱本分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谷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燒餅。
【第63句】:獵著兔子跑了馬——得不償失
【第64句】:【兩面派】現在人們常用“兩面派”來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偽裝的人。那么,“兩面派”一詞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當時,元軍和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爭,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軍隊來得勤,標語也換得快。豫北懷慶府人生活本來就很困難,老寫標語也是勞民傷財,于是有人想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兩面寫字,一面寫上歡迎元軍“保境安民”的標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標語,哪方軍隊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方的標語,既省錢,又方便。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見家家戶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語,心里非常高興。可是一陣狂風刮來,有些木牌翻轉過來,歡迎元軍的標語露了出來。常遇春氣極之余,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 “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的“兩面牌”演變過來的。這種演變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變,又有“不斷變換嘴臉”內容相同的演變。但,這種演變冤枉了“兩面牌”,當時老百姓掛兩面牌是因被逼無奈,而真正的“兩面派”者才心術不正。
【第65句】:【金漆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聞】(歇)指人外表華麗,內心卑劣丑惡。
【第66句】:【按牛頭吃不得草】強制無效。明代《石點頭》:“眾友不知 文子一諾無辭,一發不忿,畢竟按牛頭吃不得草,無可奈 何。”
【第67句】:我在家里是老小,總是穿哥哥、姐姐穿舊的衣服。有一次我哭著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媽媽點了點我的眉頭說:“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沒有貨。”(河南·輝縣)
【第68句】:【外甥點燈——照舅】(歇)舅:諧“舊”。指還照老樣子。 也作外甥打燈籠——照舅。 外甥點燈籠——照舅。
【第69句】:謝安做宰相——東山再起
【第70句】:河里沒魚市上見——不愁見不到
【第71句】:【進了三寶殿,都是燒香人】佛、法(佛經)、僧(弟子),為佛 教三寶。三寶殿,佛廟,謂聚會的人目的一致,都是自己 人。汪幸福《浪跡臺灣島》:“進了三寶殿,都是燒香人,莫說 那些話。”
【第72句】:【安釘子】(慣)比喻在對方的內部秘密安插自己的人。
【第73句】:離開人民找不到幸福,愛祖國才有好生活。
【第74句】:【殺人不見血】不留痕跡,暗地里害人。明代《醒世恒言》: “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乃是 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第75句】:【壁笆上掛團魚——四腳無撈】(歇)壁笆:籬笆墻。本指無法用爪取物,轉喻陷入困境,無法施展手腳。
【第76句】:【閻王好見,小鬼難擋】(諺)求見閻王還容易,和閻王手下的小鬼打交道卻很難。比喻首領人物還好應付,辦事人員反而會百般刁難。 也作閻王好說,小鬼難纏。 閻王好見,小鬼難求。
【第77句】:【大姐做鞋,二姐有樣】(諺)大姐做好鞋,二姐就有樣可學著去做。 指前人做出榜樣,后人跟著學。也指前人取得經驗教訓,可供后人借鑒。 也作“大姐做鞋,二姐照樣”。
【第78句】:業余劇團晚上要在村東演戲,請爸爸去伴奏,爸爸沒吃晚飯就急著要去。媽媽嚷道:“吃了飯再去。晚一會兒去,狗吃不了日頭,人家少你這碟驢肉還成不了席?”(河南·南召)
【第79句】:【執法如山】對剛直不阿、秉公執法的法官,人們贊譽他們“執法如山”。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呢?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當地寺院里的一盤水磨,未經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隨從運往京城,歸為已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權勢,不敢當面阻攔,立即告到雍州司戶李元絨那里。司戶是個比七品芝麻官還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絨不畏權勢,公正剛直,當即受理此案。經查,該水磨確系寺院合法財產,太平公主無權霸占。隨即將水磨判歸寺院;這一判決,嚇壞了李元絨的頂頭上司,一向趨附權貴的雍州刺史竇懷貞。他即刻命令李元絨將水磨改判給太平公主。李元絨對這種恃強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徑無比憤慨。二話不說,當即揮筆在原判決書的空白之處寫“南山可移,此判無動”八個大字,堅決維持了原判。后世將這八個字逐漸濃縮成“執法如山”四個字。
【第80句】:【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慣)形容人非常膽小怕事。
【第81句】:中午,奶奶給小慶一個梨,他想接又不好意思接,怕他媽媽說他。奶奶說:“別狗舔油鍋又怕燙了。”(四川·資陽)
【第82句】:【累不累,想想曾經插過隊】十年動亂中,中學畢業生大批 去農村插隊務農,生活艱苦。意即不要害怕困難,不要害怕 吃苦。池莉《來來往往》:“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 累,想想曾經插過隊,這是康偉業自己編的順口溜,其實也 就是他對待困難的指導思想。”
【第83句】:我放學時遇到一個小學生專走一些塄塄叉叉的小道,一位中年婦女見了說:“人愛寬,狗愛窄。你是大路不走,走狗道。”(貴州·平塘)
【第84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釋義:比喻當面對人熱情,背后卻陷害人。“盆”又作“把”。例句:我告訴姐姐,一輩子別見他才好。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第85句】:雜交的騾子一非驢非馬
【第86句】:【有心打石石成磚,無心打石石原原】(諺)原原:原樣。一心一意打石,就能打成長方磚形;三心二意打石,石還是原樣。比喻做事決心堅定,就能成功;信心不足勢必半途而廢。
【第87句】:【裝龍似龍,裝虎似虎】裝什么人像什么人,或干什么像什 么。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呀,裝龍是龍,裝虎是虎,裝個 獅子能舞,嘴皮子就是活,要不怎么能當干部呢?”
【第88句】:【甩袖子】(慣)形容什么也不管不顧。
【第89句】:妹妹一到冬天就穿得很厚。那天,寒風刺骨,把妹妹的小臉蛋凍得發紫。奶奶笑著說:“熱不死屁股,凍不死小臉。”妹妹向奶奶吐了吐舌頭笑了。(河南·孟州)
【第90句】:大木匠鋸板——推來推去
【第91句】:【沒有好果子吃】(慣)比喻沒有好的結果。
【第92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仁義道德比財富重要。明代 《警世通言》:“后人評論世俗倚富欺貧,已定下的婚姻猶有 圖賴者,況以宦家之愛女,下贅貧家之孤兒,支翁真盛德之 人也!這才是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第93句】:【按著葫蘆摳子兒】(慣)比喻用強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財物。
【第94句】:【滾石不生苔】滾動的石子不長青苔,借指經常變動不容 易發展。臺灣語文圖書:“勸人家不要經常換工作,做一行 怨一行——滾石不生苔。”
【第95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96句】:【站在河邊不脫鞋】(慣)比喻不深入實際或不做實事。
【第97句】:寶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眾中。
【第98句】:醬油店里打架——爭風吃醋
【第99句】:【糖塊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