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拉偏架】(慣)指勸架或解決鬧矛盾時偏袒一方。
【第2句】:【_E軌道】(慣)比喻生活或工作開始正常有序地進行。
【第3句】:【飯多傷胃,話多傷心】 釋義:話說多了,難免有不當(dāng)之處,會得罪人。 例句:他回憶著這些天跟紀(jì)洪濤有哪些分歧,慶幸自己穩(wěn)重,很有修養(yǎng),沒有輕易把觀點亮出來。否則,飯多傷胃,活多傷心,又要和紀(jì)洪濤之間結(jié)成大疙瘩。
【第4句】:【先喝為敬】“先喝為敬”是中國人請人吃酒的禮儀和規(guī)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時的“應(yīng)酬”。 古人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杯暢飲,是為“應(yīng)酬”,以此回應(yīng)主人的厚意。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的“先喝為敬”。
【第5句】:【上床夫妻,下床君子】(諺)指晚間上床共枕,白天相敬如賓,才是好夫妻。 也作上床夫妻,落地君子。 上床夫妻下床客。
【第6句】:【賣不了的秫秸——戳那兒了】(歇)秫秸:去掉穗的高梁稈。戳:本指豎立放置,轉(zhuǎn)指站。形容人受到冷遇,晾在那兒或愣在那兒。
【第7句】:【人不親行親】(諺)行(hang):行業(yè)。指同一行業(yè)的人,在情感上總是相親的。
【第8句】:【踩在一個鼓點兒上】(慣)比喻想法一樣,步調(diào)一致。
【第9句】:【富則盛,貧則病】(諺)人有了錢,一切都會興盛起來;人貧窮了,做任何事都不免遭遇困難。指錢財往往可以支配甚至改變?nèi)说拿\。
【第10句】:【威武不能屈】 釋義:在權(quán)勢殘武力的脅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堅貞剛強。 例句:現(xiàn)在證明,你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第11句】:【不識路能走千里,不識人寸步難行】(諺)不認識路可以向人打聽,分不清好人壞人就得上當(dāng)受騙。 指在社會生活中識人最重要。 也作不識字也有飯吃,不識人卻無生路。 不怕不識字,就怕不識人。
【第12句】:【種菜如繡花】 釋義:種菜要細致,多下工夫。 例句:種菜是細致活兒,“種菜如繡花”;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就勞動量說,“一畝園十畝田”。
【第13句】:【錢眼里翻筋斗】(慣)錢眼:銅錢當(dāng)中的方孔。筋斗:跟頭。比喻人貪財好利,專在錢上動腦筋、打主意。
【第14句】:【半路出家】“半路出家”這一俗語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的意思。它源自佛教。 佛教所說的“出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幼出家,一種是成年以后才出家,后一種叫做“半路出家”。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半路出家。釋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太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成道以后稱為“釋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時候,已經(jīng)通曉世間的一切學(xué)問,年齡稍長,見世界上人類和其他動物互相殘殺,互相吞吃,循環(huán)不停,有感于生老病死,在所難免. 感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痛苦,欲求一個解除苦惱的方法。因此,到了十九歲那年,他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修行,經(jīng)歷許多艱難困苦,決不灰心,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得道成佛。成佛后便周游各處,說法勸化他人。釋迦牟尼如此說法,前后長達四十九年,一直到八十歲涅槃。 其實僧人大多數(shù)為半路出家,只有少數(shù)是在寺廟里長大,從小做了和尚的。僧人“半路出家”的說法,被俗世借用轉(zhuǎn)義,變成了半路轉(zhuǎn)行。
【第15句】:【憂能傷人】(諺)指憂愁煩悶,容易使疾病發(fā)生。
【第16句】:【行家眼,如夾剪】(諺)夾剪:像剪刀形狀的夾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觀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銳而準(zhǔn)確。
【第17句】:【柿子摘早了,發(fā)澀】 釋義:比喻條件不成熟,不能急于解決問題。 例句:我看,還早了點吧?柿子摘早了,可發(fā)澀啊!要是摘個澀柿子,吃到肚里,吐不出,拉不下,可就難受啦!
【第18句】:【閉眼跳河——聽天由命】(歇)指遇事聽?wèi){天意和命運安排。
【第19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釋義: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張:拉緊弓弦,比喻嚴(yán)。弛:放松弓弦,比喻寬。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國之道是寬嚴(yán)結(jié)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適當(dāng)調(diào)節(jié),合理安排,勞逸結(jié)合。 例句:那是要你們訓(xùn)練中抓緊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剛才下命令要你們休息,你沒聽到?
【第20句】:【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慣)形容過日子非常節(jié)儉。
【第21句】:【打虎打頭,殺雞割喉】(諺)指凡事必須從要害處入手,才能奏效。
【第22句】:【蛇入竹簡——曲性猶在】(歇)曲性:彎曲的本性。本指蛇爬行時總是身體彎曲前進,轉(zhuǎn)指人的壞本性還在,改變不了。
【第23句】:【社鼠不可熏去】見“城狐不灌,社鼠不熏”。
【第24句】:【打蛇不死,后患無窮】 釋義:除害不干凈、徹底,留下無窮禍患。 例句:要不是石永吉那個該死的不辭而去,特派員的暗殺隊,只怕連一根汗毛也撈不到。“打蛇不死,后患無窮!”
【第25句】:【攪渾水】(慣)比喻故意把事情搞亂。 也作“攪混水”。
【第26句】:【凍死不烤燈前火,餓死不舔貓剩食】 釋義:寧愿饑寒而死,也不接受屈辱的施舍。 例句:辣椒嫂惱了,一股怒氣直沖腦門,嘴唇亂哆嗦。“凍死不烤燈前火,餓死不舔貓剩食”,這個從小剛強的女人,從來沒受過這樣的侮辱,也沒想到姐姐是這種人。
【第27句】:【好處安身,苦處用錢】(諺)在稱心如意的地方就安身受用,在遇到困厄的時候就使錢溝通。指到什么境況,就作什么打算。
【第28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是經(jīng)常用到的一句俗語,意思是高人之外有高人,多用于批評告誡那些自以為高明的人。 它源自于《敦煌曲·何滿子四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它告訴我們,當(dāng)我們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出色、很優(yōu)秀,但也不要驕傲,更不要自滿,因為這個世界很大,到處人才濟濟,很可能有人比我們在這方面更出色,更優(yōu)秀。體育比賽中的一流高手,常有被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打敗。所以,一個人,無論做什么,就算在一定范圍內(nèi)很優(yōu)秀了.但還要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應(yīng)該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才是聰明人所為。別人就是一面鏡子,用別人的長處,照看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29句】:【剃頭擔(dān)子——一頭熱】(歇)剃頭擔(dān)子:理發(fā)匠流動著做生意用的擔(dān)子,一頭放板凳和理發(fā)工具,另一頭是燒熱水用的小火爐。指當(dāng)事雙方一方熱情,一方冷淡。 也作剃頭挑子——一頭熱。 剃頭匠的挑子——一頭熱。
【第30句】:丑婆娘好搽粉。
【第31句】:【二虎相斗,必有一傷】 釋義:比喻雙方互相爭斗,終有一方失敗、受損失。“相斗”又作“相爭”、“爭斗”。 例句:他無情,咱們不能無義。如今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咱們還不很清楚。二虎相斗,必有一傷,正中楊嗣昌的心懷。
【第32句】:【是藥能治病,當(dāng)今無死人】(諺)如果說,只要是藥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沒有死人了。指服藥不能包治百病。
【第33句】:【囊漏貯中】(諺)囊:口袋。貯:儲存。裝糧食的口袋破了,糧食仍漏在糧倉里。指財物流通在內(nèi)部,不算什么損失。
【第34句】:【叫親了的娘,住親了的房】(諺)親娘越叫越親近,房子越住越親切。泛指人與人或人與物相伴時間長了,自然增長感情。
【第35句】:【誡無垢,思無辱】(諺)誡:對言行的警戒。垢:通“詬”,受辱。指人經(jīng)常警戒自己的言行,遇事深思熟慮,自然就會避免災(zāi)禍與羞辱。
【第36句】:【好話說三船,不如攥起拳】(諺)好話說得再多,也不如握起拳來用強硬的手段奏效。指對待不講道理的人,用強制手段比說好話管用。 也作“好話敵不住好拳”。
【第37句】:【人全馬不齊】(慣)指人心不齊,行動不一致。
【第38句】:【月光再亮也曬不干包谷】(諺)包谷:玉米。月亮散發(fā)不出熱力,即使有亮光,也不會像太陽光一樣曬干玉米。比喻素質(zhì)差的人,再努力也不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
【第39句】:【糞堆上長出靈芝草】(慣)比喻條件、環(huán)境差的地方出了優(yōu)秀的人才。
【第40句】:萬人萬雙手,拖著泰山走。
【第41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fēng)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42句】:【狼上狗不上】(慣)形容人心不齊,步調(diào)不一致。
【第43句】:【扯長線,釣大魚】 釋義:比喻做長遠打算和安排,以便達到更大的目的。 例句:鄧秀梅低聲地、機密地說道:“我們不妨看看他們?nèi)绾位顒樱堕L線,釣大魚,說不定深水里還有大家伙。”
【第44句】:【喊天天不應(yīng),呼地地?zé)o門】(慣)形容陷入困境,冤仇無處申訴,有理無處去講,有難無人幫助。 也作喊天天不應(yīng),喊地地?zé)o靈。 呼天天不應(yīng),喚地地不靈。 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
【第45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諺)蓮生,必定是因為有根的緣故喻事情的發(fā)生必有其根源。
【第46句】:【管閑事,落不是】(諺)閑事:跟自己無關(guān)的事;無關(guān)緊要的事。指插手管閑事,往往會落得是非纏身,受人指責(zé)。 也作管閑事,落閑事。 管閑事,生閑氣。
【第47句】:【說嘴打嘴】見“才說了嘴就打了嘴”。
【第48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慣)1形容人處世圓滑。2形容人能隨機應(yīng)變。 也作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見一種人說一種話。
【第49句】:【癩蛤蟆爬香爐——碰一鼻子灰】(歇)灰:本指爐灰,轉(zhuǎn)指晦氣。比喻遭到斥責(zé)、拒絕或冷遇,落得沒趣。
【第50句】:【甕中捉鱉——手到拿來】(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 也作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甕里抓鱉——手到擒來。
【第51句】:【好言難勸該死的鬼】見“良言難勸該死鬼”。
【第52句】:【天睛總有天雨時】(諺)天氣不可能總是晴的,總會有下雨的時候。 比喻得意中不免會有失意,順利中要謹防出現(xiàn)挫折。
【第53句】:【瞎炸煙】(慣)指本來不懂還亂說亂嚷。 也作瞎咋呼。 瞎咋唬。
【第54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釋義:分分合合是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比喻形勢總有變化。 例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紛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tǒng)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第55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諺)黑夜打早起身趕路,可路上還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動快,還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滿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還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第56句】:【猴不鉆圈多敲鑼】 釋義:比喻加緊引誘人上圈套。“敲鑼”又作“篩幾遍鑼”。篩:敲。 例句:丁世宗很有把握地說:“猴不鉆圈多敲鑼。謬德俊那小子是個汽油桶,只要把蓋揭開了,點火就炸。”
【第57句】:【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諺)煩悶苦惱并沒有找上門來,都是人自尋自找的。指一切煩惱都是人自身行為造成的,不必推向客觀。
【第58句】:【遠水不救近火】此俗語比喻用較遠的辦法或工具解決不了當(dāng)前急迫的問題。意同“遠水解不了近渴”。 此典出自《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了春秋時,魯穆公不與鄰國齊國搞好關(guān)系,卻派幾個兒子到遠方的晉國和楚國做官。犁組進諫說:“你這樣做就好比請越國人來解救落水之人,越國人水性再好,等他來了,魯人也必定活不了;又好比取來海水解救火災(zāi),海水水量再大,火也必定不會被撲滅,因為遠水不救近火!”
【第59句】:【為者如牛毛,獲者如麟角】(諺)牛毛:牛身上的毛,極言其多。麟角:麒麟頭上的角,極言其少。指從學(xué)的人往往一哄而上,人數(shù)極多;真正能夠?qū)W有成就的,卻實在少。
【第60句】:【破天荒】(慣)相傳唐朝時湖北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均未考中,時人稱作天荒;后來劉蛻考中了,稱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發(fā)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61句】:【起腳餃子落腳面】(諺)起腳:人出遠門,離家時稱“起腳”。落腳:從遠方歸來,腳進家門稱“落腳”。 指民俗講究遠出離家前吃餃子,歸來時吃面條。
【第62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63句】:【摘桃子】(慣)比喻攫取別人的成果。
【第64句】:【說大話使小錢】(慣)1指說話口氣很大,做起事來卻很膽小。2指口頭上很大方,其實很小氣。
【第65句】:【三頭對六面】(慣)指三方當(dāng)面對證。
【第66句】:【牽牛鼻子】(慣)比喻抓住關(guān)鍵或要害。
【第67句】:【水從源流樹從根】(諺)水流總有它的源頭,樹木總有它的根柢,世上不會有無源之水,無根之樹。比喻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起因。
【第68句】:【開夜車】(慣)指晚上不休息,加班工作或?qū)W習(xí)。
【第69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諺)千里長的堤壩,會因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泛指小小的隱患如不及早防治,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長堤,潰于一穴。
【第70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釋義:鴻鵠:天鵝。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天鵝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可能了解胸懷大志的人的抱負。 例句:陳涉嘆息日:“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第71句】:【和尚念經(jīng)——南無也是南無】(歇)南無:諧“那么”,形容和尚念經(jīng)的聲音。指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第72句】:【客隨主便】(諺)指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聽主便。 客聽主安排。
【第73句】:【兩面派】現(xiàn)在人們常用“兩面派”來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偽裝的人。 那么,“兩面派”一詞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 當(dāng)時,元軍和朱元璋領(lǐng)導(dǎo)的起義軍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zhàn)爭,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biāo)語,軍隊來得勤,標(biāo)語也換得快。 豫北懷慶府人生活本來就很困難,老寫標(biāo)語也是勞民傷財,于是有人想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兩面寫字,一面寫上歡迎元軍“保境安民”的標(biāo)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的標(biāo)語,哪方軍隊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方的標(biāo)語,既省錢,又方便。 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見家家戶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biāo)語,心里非常高興。可是一陣狂風(fēng)刮來,有些木牌翻轉(zhuǎn)過來,歡迎元軍的標(biāo)語露了出來。常遇春氣極之余,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 “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的“兩面牌”演變過來的。這種演變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變,又有“不斷變換嘴臉”內(nèi)容相同的演變。但,這種演變冤枉了“兩面牌”,當(dāng)時老百姓掛兩面牌是因被逼無奈,而真正的“兩面派”者才心術(shù)不正。
【第74句】:【軍令重如山】(諺)指軍中只要下達命令,任何人都必須絕對服從,不可違抗。 也作軍令如山倒。 軍令如泰山。
【第75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在給老人或長輩祝壽時,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作為祝詞。它作為完整的一句話最早出自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從今后,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可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兩句話原本并不在一起使用。 先說“壽比南山”。南山之名最早見于《詩經(jīng)·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大致意思是說,如同上弦的月亮,好比初升的太陽,恰似南山之壽,不會崩塌陷落。因為《詩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最知名的經(jīng)典,好多成語典出《詩經(jīng)》,《詩經(jīng)》被稱為典故的搖籃。 “壽比南山”源出于此,應(yīng)十分確定。 再說“福如東海”。比喻福氣像東海那樣浩大,一望無際,永無盡時。此是泛指東方的海。祝詞中借用“東海”,就是祝愿老人或長輩富足、長壽,福氣像東海那樣浩浩蕩蕩,無邊無際。 到了明代,人們才把“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連起來用,自有道理,壽長福大,才為幸福,缺一不可。
【第76句】:【費周折】(慣)指經(jīng)過許多曲折。
【第77句】:【弓開如滿月,箭發(fā)似流星】(慣)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78句】:【賊偷一更,防賊一夜】(諺)指賊人作案是在短時間內(nèi)的,但提高警惕防賊卻需要長期不懈。 也作“賊偷一更,防賊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79句】:【給人送肉,不如教人養(yǎng)豬】(諺)指教會別人養(yǎng)豬比給人送一塊肉強,因為這能從根本上使人解決吃肉的問題。比喻幫人要從根本上幫。
【第80句】:【當(dāng)著和尚罵賊禿】 釋義:借指當(dāng)面揭短。 例句:副廠長邵順寶聽了這些話,明知這是當(dāng)著和尚罵賊禿,也只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
【第81句】:【咬耳朵】(慣)比喻湊近入耳旁小聲說話,不讓他人聽見。
【第82句】:【大晴天下雹子】(慣)雹子:冰雹。比喻災(zāi)禍突然降臨。
【第83句】:【人強命不強】(慣)指人很要強,命運卻不好。
【第84句】:【蠓蟲飛過都有影】 釋義:蠓蟲:蠓科的昆蟲,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傳染疾病。比喻人經(jīng)過某處或做什么事情,總會留下形跡。 例句:“蠓蟲飛過都有影,何況是常常圣旨來到,能夠瞞住誰?”
【第85句】:樹老根子深,人老骨頭硬。
【第86句】:【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歇)骨頭:本指豬蹄里的骨頭,轉(zhuǎn)指人的骨頭。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兒。
【第87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諺)指山歌的區(qū)域性很強,到哪座山就唱哪座山的歌。比喻辦事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規(guī)。 也作到哪山,唱哪歌。 到哪架山梁,唱哪架山歌。
【第88句】:【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順】(諺)見“法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第89句】:【遮不得風(fēng),擋不得雨】(慣)比喻沒有用處,不頂事。
【第90句】:【媒妁之言】現(xiàn)在,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還有很多人要經(jīng)過別人介紹,特別是信息時代又出現(xiàn)了很多宅男宅女,癡迷網(wǎng)絡(luò)生活,缺少人際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現(xiàn)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不過,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專利,也有同事或親朋,或者婚介機構(gòu)。 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jīng)過媒人介紹,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七都會輕視她(他),認為是不遵守禮教。在那種禮教下,使得女性受盡委屈,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從舊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第91句】:【打鼓弄琵琶,相逢是一家】(諺)指打鼓的和彈琵琶的相逢便合場演奏,過后就各分東西。比喻人臨時聚合,不過是逢場作戲,無情義可講。
【第92句】:【慣子如殺子】(諺)慣:嬌慣。一味嬌慣子女,反而會害了他們。指對后代絕不可溺愛。 也作“惜子如殺子”。
【第93句】:【當(dāng)?shù)夭划?dāng)路,買地不買河】(諺)當(dāng)(dang):典賣。賣地時不能連路一起賣掉,買地時不能連河一起買回。指凡事都有個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
【第94句】:【老母豬吃萬年糠】(慣)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豬嚼萬年糠”。
【第95句】:【家寬出少年】(諺)寬:經(jīng)濟寬裕。指家庭經(jīng)濟富裕的人,不受困苦的折磨,即使年歲大,也會顯得年輕。
【第96句】:【露水見不得太陽】 釋義:比喻存在不會長久。 例句:“嗨,小鬼子是露水見不得太陽,就要完蛋了!”
【第97句】:【螳臂當(dāng)車——萬無一濟】(歇)濟: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98句】:【做文章】(慣)比喻抓住某件事借題發(fā)揮或在上面打主意。
【第99句】:【頭上打一下,腳底板響】(慣)形容人機敏,對事情反應(yīng)快。
上一篇:安全出車標(biāo)語(安全出行標(biāo)語口號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