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釋義:話說清楚別人才能明白。例句:“三爺三嫂都是勞苦人民,一說就通!就是可惜呀,咱們說的還不夠;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啊!”
【第2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規定的章程辦理,不徇私情。
【第3句】:【牙對牙,眼對眼】(慣)比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第4句】:【 坐大船,劃懶槳】比喻在集體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報》(1985,1,14):“多年來,人們習慣于有患同當, 有福同享,坐大船,劃懶槳。”
【第5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
【第6句】:有人做事只圖自己方便,卻給別人帶來麻煩,叔叔說這些人是“側著身子放屁——只顧自己順氣兒”。(陜西·子洲)
【第7句】:小姨在織一件朱紅色的毛衣,叔叔說道:“這顏色顯得太濃了。”媽媽在一旁笑著說:“羊吃苦苦菜,各有心上愛。哪有喜好完全一樣的人呢?”(甘肅·靖遠)
【第8句】:【打狗要用擒虎力】(諺)比喻降伏一般敵人,也要使出對付強敵的手段,絲毫不能輕敵。
【第9句】:【神不知,鬼不覺】見“人不知,鬼不覺”。
【第10句】:牛角尖對牛角尖——尖對尖(奸對奸)
【第11句】:劉姥姥坐席——凈出洋相
【第12句】:【稻秀雨澆,麥秀風搖】(諺)秀:稻、麥揚花期。指稻揚花時,要雨澆灌,卻忌風搖;麥揚花時,要風吹搖,卻忌雨澆。 也作“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第13句】:起風又下雨——雙管齊下
【第14句】:【有龍就有擒龍漢,有虎就有打虎郎】(諺)世上有龍有虎,也就有擒龍打虎的英雄好漢。指既有強者,就會有制伏強者的高人。
【第15句】:【冬至餛飩夏至面】釋義:冬至日吃餛飩,夏至日吃面。是民間一種風俗。例句:冬至日,百官呈遞賀表。民間不為節,惟食餛飩而已。與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師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
【第16句】:【一著不到處,滿盤俱是空】(諺)一著:一步棋。關鍵時刻一步棋不到位,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比喻在事情的主要環節中,稍有差錯就形成無法挽回的失敗。 也作一著錯,滿盤輸。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第17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諺)匹夫:普通公民。懷璧:身藏璧玉寶物。普通百姓本來是無罪的,只因為他身藏寶物,遭到權勢者的艷羨,容易被無端加上罪名。指金銀珠寶會招來災禍。 也作匹夫無辜,懷璧其罪。 小人無罪,懷璧其罪。
【第18句】:表妹今天很不開心,愁眉苦臉的。媽媽見了,對她說:“高高興興精神好,煩煩惱惱人病倒,天天開心才不易老啊!”(廣東·龍門)
【第19句】:【爭氣不爭財】(諺)指做事只求爭口氣,即使在錢財上受損也愿意。
【第20句】:【觀于海者難為水】(諺)比喻見過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會在意。 也作“久經大海難為水”。
【第21句】:舅舅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都很勤奮,踏實苦干。舅媽說:“做人不怕累,就怕整日坐在桌邊醉。只要勤勞肯干,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廣東·龍門)
【第22句】:夜貓子報喜——壞名譽了;沒有的事
【第23句】:【冒涼腔】(慣)指說話冒失或不切實際。
【第24句】:【兵無糧自散】(諺)兵:指軍隊。 軍隊要是斷絕了糧草,自然就會解體。指糧草是行軍用兵的生命線,缺糧斷草就意味著不戰自敗。
【第25句】:【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諺)陂:地面不平坦。沒有平地,就不存在陡坡;沒有前往,就不存在回返。 指事物總是對立而又統一的。也指有所施就必有所報。
【第26句】:【什么鑰匙開什么鎖】(諺)鑰匙不對眼子就開不了鎖。比喻具體問題必須用有針對性的具體辦法去解決,不可死搬硬套。
【第27句】:【老老實實,終須乞食人】太老實,不能競爭,無法生存。香 港阮朗《十年一覺香港夢》:“別太老實,老老實實,終須乞 食!”
【第28句】:軍棋盤里下象棋——不對路數
【第29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釋義:依賴別人靠不住。例句:“……人家說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樹樹歪,一心靠社會主義,可生產隊又說我是累贅……”
【第30句】:抱著木炭親嘴——碰了一鼻子灰
【第31句】:【無風三尺浪】原形容海洋波濤。借指造謠生事。成語: 興風作浪。《鄧麗君傳》:“人怕出名豬怕壯。鄧麗君名噪海 內外,一言一行常起‘地震’。真是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 尺。”
【第32句】:【臉紅脖子粗】(慣)形容人激動或發怒的樣子。 也作“臉紅脖子脹”。
【第33句】:【百日床前無孝子】(諺)百日:指日久天長。指人長期臥病在床,服侍的子女再有耐心,也會產生厭煩情緒而照顧不周。 也作常病無孝子。 久病床前沒孝子。
【第34句】:爸爸貸款辦起了加工廠,媽媽在一旁嘮叨:“八字沒一撇,九字沒一鉤,款可沒少貸。”“只有舍得銀彈子,才能打下金鳳凰。”爸爸也不含糊地說,“銀彈子不在手,鳳凰飛來你瞪眼瞅。我這也是人馬未動,糧草先行。”(河南·新野)
【第35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釋義: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見解不同的人說話,半句也嫌多。例句:想起剛才進門時他們對飲歡杯的景象,看看現在這種令人難堪的冷場,正應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句老話。
【第36句】:【無厘頭】“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粗俗隨意,沒有中心,令人難以理解。這種“無厘頭”形式,后來被運用到電影藝術上,成為周星馳為代表的一系列喜劇電影中的一種表演模式。“無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觸及事物的本質。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中的對白便是“無厘頭”式的語言。隨著網絡的發展,“無厘頭”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將其奉為圭臬。“無厘頭”一詞便由方言傳播到全國各地。
【第37句】:【端誰的碗,受誰管】釋義:吃誰的飯,給誰干活,就得受誰管。例句:張楓林欲擒先縱,故意拿捏著說:“端誰的碗受誰管。人家蹺起腿來比咱們腦袋都高,不斗意氣,不生閑氣,閉著眼睛活著吧。”
【第38句】:【 有說咸的,有說淡的各種說法都有。】咸、閑諧音,多指說 閑話。成語:眾說紛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當 初,你跟銅鎖離,村子里就有人說咸,有人說淡。這回,你再 跟小庚離,唾沫淹不死你,舌頭也殺了你!”
【第39句】:【叫化子唱戲——窮開心】(歇)指人陷入窮困境地,卻故作歡樂,自尋開心。常含譏諷意味,有時用作自嘲。 也作“叫花子唱戲——窮快活“。
【第40句】:【過五關斬六將】釋義:《三國演義》記載:蜀國大將關羽連闖了東嶺關等五個關口,殺掉了不許他通過的守將孔秀等六人。比喻過去值得驕傲和稱贊的英雄業績。也比喻克服了重重困難。例句:席間談話大都是追溯往事,三個人凈說“過五關斬六將”的光彩事,對他們互相傾軋、不歡離別的丑行只字不談。
【第41句】:白骨精發表演說——妖言惑眾
【第42句】:【 扁擔橫在地上,不知道念個一】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相關 的: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一個大字不識。成語:目不識丁。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一個莊稼人,扁擔橫在地上 都不知念個一,還添了個知識分子的毛病。”
【第43句】:【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諺)指稻子多了,打出的米就多;人多了,辦法、道理也就容易出來了。
【第44句】:【開倒車】(慣)比喻逆潮流而動,向后倒退。
【第45句】:【透口風】見“露口風”。
【第46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預防意外事件發生。諶容《人到 中年》:“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任何意外的情況都是可 能發生的。”
【第47句】:【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兒】(慣)寅、卯:地支順序第三、第四位,農歷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租兒:地租,即靠土地所有權獲得的收入。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取、挪用。 也作寅吃卯糧。 寅年用了卯年的。
【第48句】:【碾盤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盤: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盤。根子:本指根部,轉指根底、后臺、靠山等。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比喻后臺、靠山很硬。 也指基礎雄厚,很有實力。
【第49句】:【經驗大似學問】實際經驗,跟書上的理論一樣,都很重 要。李準《黃河東流去》:“這還值得寫書?不過人家常說 經驗大似學問’,孔夫子會作書,未必會抓黃鱔。”
【第50句】:【老皇歷】“老皇歷”比喻陳舊過時的規矩。那么,“皇歷”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個演變的過程。我國自古重視歷法。西漢以前,我國使用六種古歷法,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傳說黃帝歷最為古老。唐朝詩人盧照鄰《中和東·歌登封章》:“炎圖喪寶,黃歷開璇。”黃歷就是黃帝歷的簡稱,所以人們習慣稱歷書為黃歷。另外,“黃歷”也叫“皇歷”。因“皇歷”的封面多用黃色紙張,故也被稱為“黃歷”。歷朝歷代都有歷法,不過都是以黃歷為基礎。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編制了我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歷書《宣明歷》,并宣布今后歷書必須由皇帝親自審定,官方印刷。從此,歷書就被稱作“皇歷”了。 “皇歷”里面記載的歷法,一般是以年為限,第二年就應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歷”來查看今年的歷法,那一定是錯誤的。因此,過時的“老皇歷”是使用不得的。不能與時俱進,堅持舊觀念,拿老規矩辦事,往往容易出錯,就被人們譏笑為“老皇歷”。
【第51句】:【見著禿子不講瘡,見著瞎子不講光】(諺)見了禿子,不要提說“瘡”字;見了瞎子,不要提說“光”字。 指說話要看對象,不要犯了別人的‘禁忌或觸及別人的隱私。
【第52句】:【千金易求,信譽難得】(諺)信譽:由誠實守信獲得的美好聲譽。 千兩黃金容易求得,信譽卻很難獲取。專指商場中營利居其次,樹立信譽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譽值干金”。
【第53句】:雞蛋碰石頭——不堪一擊:不是對手:粉身碎骨:完蛋;找死路;自不量力;自取滅亡;自找難看
【第54句】:【無功不受祿】(諺)祿:俸祿。指沒有建立功勞,就不可無故接受俸祿。也泛指對人家沒有好處,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饋贈或優待。 也作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無功受祿,反受其殃。
【第55句】:【扁擔上睡覺——想得寬】(歇)本指想得寬闊,轉指想得倒好,就是不能實現。
【第56句】:【跑掉了兔子殺狗吃】(慣)比喻有了錯誤遷怒于他人。
【第57句】:【和尚置梳篦】(慣)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稱。和尚是光頭,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無用處的事情。
【第58句】:【 綠綠豆皮兒,請退】請、青諧音。綠豆用水泡,青皮即脫。 借指下逐客令。明代《金瓶梅》:“自今以后,你是你,我是 我,綠豆皮兒請退了!”
【第59句】:【牙齒打掉朝肚里悶】見“打落牙齒向肚中咽”。
【第60句】:【四兩棉花——別彈了】(歇)只有四兩棉花,不值得彈。彈:諧“談”。指事情不好說,別提了。
【第61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釋義:比喻過一天算一天,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例句: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甚志氣的。人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得上先知先覺,料事如神。
【第62句】:【升西天】見“上西天”。
【第63句】:南山豹,北海蛟——狠的狠,兇的兇
【第64句】:【兩面派】現在人們常用“兩面派”來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偽裝的人。那么,“兩面派”一詞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當時,元軍和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爭,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軍隊來得勤,標語也換得快。豫北懷慶府人生活本來就很困難,老寫標語也是勞民傷財,于是有人想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兩面寫字,一面寫上歡迎元軍“保境安民”的標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標語,哪方軍隊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方的標語,既省錢,又方便。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見家家戶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語,心里非常高興。可是一陣狂風刮來,有些木牌翻轉過來,歡迎元軍的標語露了出來。常遇春氣極之余,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 “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的“兩面牌”演變過來的。這種演變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變,又有“不斷變換嘴臉”內容相同的演變。但,這種演變冤枉了“兩面牌”,當時老百姓掛兩面牌是因被逼無奈,而真正的“兩面派”者才心術不正。
【第65句】:玉皇大帝調兵馬——天兵天將
【第66句】:【船爛還有三千釘】(諺)指木船即使破爛了,也還有三干個鐵釘在。 比喻富家即使敗落,也還有厚實的家底。 也作破船還有三干釘。 大船爛了還有三干個釘。 爛船拾起有三斤釘。
【第67句】:【蒼蠅不抱沒縫的蛋】招惹是非,是因為本身有弱點。張賢 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老實告訴你,你老婆也不是正經 貨。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
【第68句】:【破題兒第一遭】破題,八股文開頭兩句。借指開端,首 次。類似的:開宗明義第一回。《傅雷家書》:“像這樣不打 草稿隨手翻譯,在我還是破題兒第一遭。”
【第69句】:【見縫子就鉆】(慣)比喻利用一切可乘之機進行鉆營活動。 也作“見縫兒就鉆,見洞兒就入”。
【第70句】:【旋的不圓,砍的圓】(慣)旋(xuan):用刀子轉著圈兒地削。轉著圈兒削成的東西不圓,用刀砍的倒圓。指事情反常,不合常理。
【第71句】:【長痛不如短痛】(諺)本指長期受著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決心忍受一時劇痛徹底除掉病根。比喻為了避免長期的不快或麻煩,不如痛下決心予以解決掉為好。
【第72句】:【花為腸肚,雪作肌膚】(慣)形容女子美麗、嬌嫩。
【第73句】:我上學、做事,老是磨磨蹭蹭的。媽媽批評我:“你什么時候才能改掉這慢性子?廚房都失火了,還要在里邊喝三碗熱粥。”(廣西·恭城)
【第74句】:【人多出圣人】(諺)圣人:品德極高、智慧極廣的人,此處偏指智謀深遠的人。指人多出智慧。也指群眾中蘊藏著大智大慧。 也作人多是圣人。 人多出智慧。
【第75句】:【千滾豆腐萬滾魚】(諺)指豆腐和魚多煮些時間才能入味。
【第76句】:王剛最近不思學習,卻講究吃喝穿戴。王剛媽擔憂地說:“這孩子最近是吃飯講花樣,穿衣服要高檔,頭發拾掇得發亮,學習成績卻一天天下降。剛他爸,你可得管管啊!”(河南·西峽)
【第77句】:【 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好心惹麻煩。趙樹理《老定額》:“燒 的紙多,惹的鬼多!我也覺得定額太細了,有毛病。”
【第78句】:【不分青紅皂白】皂,黑色。謂不分是非曲直。分,也說: 管、問。魯迅《彷徨》:“那小畜生不分青紅皂白,就夾臉一嘴 巴。”
【第79句】:屬王八的——縮頭縮腦
【第80句】:【千行萬行,莊稼是頭一行】見“七十二行,莊稼為王。”
【第81句】:地里的竹筍——有鉆勁
【第82句】:華佗當醫生——名副其實
【第83句】:【棍棒不打上門客】(諺)指對登門拜訪的客人,絕不可無禮。
【第84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能夠生活在一起的人,人品也 差不多。浩然《艷陽天》:“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兩口 子又都比較膽子小,最怕惹是非。”
【第85句】:【愛人】“愛人”是夫妻間的互稱,這一稱謂源于革命戰爭年代的解放區,是平等、互愛、進步的稱呼。由于它是革命的產物,至今還限于中國大陸范圍內。由于稱謂不同,還曾鬧過笑話。某中國人去國外工作,他按照國內的習慣向自己的外國同事介紹妻子說:“這是我愛人”。結果,那些外國同事一臉狐疑地看著他們,有的還在竊竊私語。這種狀況直到宴會結束,兩人都莫名其妙。后來才知道,原來人家以為他在介紹“情人”,因為“愛人”的英文直譯就“情人”的意思。 “愛人”最初出現在新文學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累》中,就有這樣的描繪:“九嶷山的白云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么時候回來喲。”但那時“愛人”還不是廣義的對妻子和丈夫的稱呼。最先使用“愛人”這一稱謂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當時解放區提倡男女平等,以前類似“屋里的”、“做飯的”這些稱謂帶有歧視色彩;而解放前在國統區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帶有資產階級味道,于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社會反響很好。新中國成立后。解放區對配偶的新稱謂“愛人”,便在全國流行開來。
【第86句】:【鋸倒樹兒捉老鸛】(慣)比喻死板教條,不靈活,不知變通。
【第87句】:【酒能成事,酒能敗事】(諺)偏指飲酒過量,能使人失去理智,以致把事情搞糟。
【第88句】:奶奶過生日了。吃飯的時候,爸爸夾了魚頭對奶奶說:“吃了魚頭,萬事不愁。”媽媽夾起了魚尾,對奶奶說:“吃了魚尾,順風順水。”我給奶奶夾了塊魚身放在她的盤里,說:“吃了魚身,萬象更新。”奶奶高興極了。(河北·易縣)
【第89句】:【溫開水泡茶——慢慢來】(歇)指行動遲緩或行事慢慢騰騰。
【第90句】:【老鴉啄柿子——揀著熟的開口】(歇)熟:本指成熟,轉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第91句】:神龕上戳窟窿——妙(廟)透了
【第92句】:【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諺)六月六:農歷六月初六。舊時民間習俗,每逢六月六,要給貓狗洗浴,謂此時洗浴,可免生跳蚤和虱子。 也作六月六,貓狗浴。 六月六,家家貓犬水中浴。
【第93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釋義: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張:拉緊弓弦,比喻嚴。弛:放松弓弦,比喻寬。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國之道是寬嚴結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適當調節,合理安排,勞逸結合。例句:那是要你們訓練中抓緊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剛才下命令要你們休息,你沒聽到?
【第94句】:【賣慣了私鹽走慣了硝】(慣)比喻做慣了違法的事。
【第95句】:人老還穿兒時衣——過時貨
【第96句】:【兩把鑰匙掛在脖子下——開心又開心】(歇)開心:本指打開心房,轉指高興。形容非常高興。
【第97句】:【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諺)指婦女疑難病癥多,難治;小孩兒不知配合,更難治。
【第98句】:【一蟹不如一蟹】(慣)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第99句】:【窮休笑,富休夸,沒有長貧久富家】見“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長貧久富家”。
上一篇:單肩包宣傳文案(單肩包標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