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際組織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了解其主要職能。
(2)通過重要國際組織的學習,培養辯證思維能力。認識到國際組織既是國際合作的重要形式,又是國際斗爭的主要場所。同時,了解中國在國際組織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中國地位的提升,培養民族自豪感。
(3)學會從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等途徑搜集資料,培養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在資料搜集與分析整理的基礎上,了解國際組織的產生,認識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第1句】:重點:聯合國的內容
【第2句】:了解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紅十字會等重要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
【第1句】:自主學習:
(1)聯合國:
利用課件及學生自己搜集的圖片、資料,主要從幾方面向其他同學介紹:
【第1句】:由來及英文簡寫
【第2句】:地位
【第3句】:主要機構有、、、、、總部在
【第4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第5句】:職能
【第6句】:職責
【第7句】:重點關注的問題
(2)世界貿易組織:
【第1句】:宗旨【第2句】:總部設在
【第3句】:主要職責,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第2句】: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提出疑難
【第3句】:合作探究:
【探究問題】關注世界: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搜集近期的國際熱點問題,談談聯合國參與了其中哪些問題的調解和解決。
【探究結論】
學習任務(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紅十字會
【第1句】:自主學習:
(3)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第1句】:性質、標志
【第2句】:精神
【第3句】:理想
【第4句】:主辦奧運會的城市是怎樣確定的?
【第5句】:想一想下屆奧運會在哪里舉行?屆時我們上幾年級了?能為奧運會做些哪些工作?
(4)紅十字會:
主要包括:
【第1句】:標志
【第2句】:宗旨
【第3句】:主要任務
【第2句】: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提出疑難
【探究結論】
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第1句】:短劇:
甲:伊拉克國內人民流離失所,生活困能,被饑餓、疾病、缺水纏身
乙:我們紅十字會的救濟藥品、食品和醫療隊很快就會抵達伊拉克,幫助你們解決困能
問:國際紅十字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第2句】:短劇:在馬拉松跑道上,一名隊員摔倒了,另一位不同國籍的隊員馬上跑過去扶起對手,兩個人繼續前進!
問: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否也具備了這種精神?
【第3句】:短劇:時間2000年的夏天
甲:我們這里生產的蔬菜肉嫰色鮮無公害,能不能到你們美國的市場上去賣?
乙:你們不是世貿成員,產品再好我們也不要,除非多拿點關稅!
時間2002年的夏天
乙:我們想買你們這里的蔬菜,這是五年的訂單!
甲:我還要再讓律師把合同看看,然后再簽!
問:前后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說明世貿組織的職能是什么?
【第4句】:總結梳理歸納方法
圖文結合區分不同的標志結合時事理論聯系實際
當堂訓練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聯合國的`總部設在()
A.日內瓦B.紐約C.洛桑D.倫敦
2.聯合國的主要職責是()
A.預防疾病,增進健康B.宣傳奧林匹克精神
C.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D.增進健康和福利進步
3.世界貿易組織的簡稱是()
A.WTOB.GDPC.OPECD.APEC
4.奧林匹克倡導的精神是()
A.更高、更快、更強B.和平、友誼、進步
C.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D.和平、自由、公平
5.紅十字會起源于()
A.19世紀中葉B.18世紀中葉C.20世紀中葉D.二戰中
6.提高人口素質,改善衛生條件是下列哪個國際組織關注的問題()
A.世界貿易組織B.國際奧委會
C.紅十字會D.聯合國
7.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的重要國際組織是()
A.OPECB.APECC.WTOD.上海合作組織
【第8句】:聯合國總部設在下列哪個國家內?()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完成:
從2008年4月1日開始至5月3日,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進行境外傳遞。火炬途經五大洲19個國家的19個城市和中國的香港、澳門,境外傳遞總行程9.7萬公里,火炬手2000多名;總天數是33天;中國登山隊于2008年5月8日9時17分順利登頂珠峰,奧運火炬祥云在珠峰熊熊燃燒。
(1)國際奧委會的總部設在(國家)(城市)。
(2)上圖是標志,2008年第屆奧運會將在舉行。
(3)黃色的一環是大洲,黑色的一環是大洲。
10.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搜集資料,看能否回答下列問題:
(1)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有哪幾個國家?
(2)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是誰?
(3)近期世界上有什么熱點問題?聯合國參與了哪些問題的調解和解決?
(三)能力提升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巴以沖突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而在沖突中傷亡的無辜平民,無疑是最應得到同情的。巴以沖突,有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巴以之間矛盾的實質是領土問題,雙方的領土爭端是在過去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巴以雙方基于民族、宗教對立和隔閡形成的互不信任,是沖突激化和持續的重要社會心理基礎。
(1)在世界政區地圖中找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位置。
(2)文案巴以沖突的根源是什么?
《國際組織概觀》教學設計推薦
【第1句】:【課程標準】:
【第1句】:3引述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組織迅猛發展的資料,說明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第2句】:【新課教學】:
(一)、國際組織及其分類
【第1句】: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關系
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既有主權國家,又有國際組織。主權國家是構成現代國際社會的基石,而國際組織則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
【第2句】:國際組織:
(1)、形成與發展:
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類交往日益頻繁和人類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國際行政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需要;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組織的迅猛增加,則適應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了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需要,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的關注。
(2)、主要特征:
①跨國性:
國際組織是國家、地區之間的組織,兩個以上國家、地區的政府、團體或公民才能建立國際組織。
②目的性:
國際組織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確的章程。國際組織的宗旨和目的是其開展活動的指導原則,也是其在國際社會存囊在的意義所在。
③組織性:
國際組織設有多層次的機構來開展活動,實現其宗旨和目標。其常設性機構處理日常事務。
④自主性:
國際組織代表各成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個特定成員的單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組織自主開展活動,獨立運作,其決議也有某種強制力。
(3)、類型:
①按照成員的性質分:
對國際組織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成員的性質,可以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公民等。
②按照地理范圍分:
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全球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全球性國際組織向全世界開放,任何國家都可以申請加入;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或基于某一共同的軍事、經濟利益,或基于某種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
③按照職能范圍分:
按照職能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性國際組織的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只具有專業技術職能,主要進行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性活動。
(二)、國際組織的機構和作用:
【第1句】:機構設置的必要性:
各國際組織為實現其宗旨和職能,設有多級機構。
【第2句】:機構:
(1)、議事和決策機構:
一般來說,全體成員參加的大會是議事和決策機構,享有廣泛的權力,包括審核財政預算和決算、選舉執行機構成員和最高行政官員、制定和修改組織章程、接納新成員、審議各機構的年度報告等。
(2)、常設機構:
大會休會期間,由部分成員組成執行機構履行組織的各項職能,執行決策機構的決議。
(3)、秘書處:
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為其他機構提供服務。有些國際組織還設有司法機構,解決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
◇課堂練習:根據你的了解,在下列國際組織和它們的活動之間連線。
世界銀行指導、協調全球衛生工作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提供開發貸款
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東南亞國家聯盟增進非洲國家間合作
非洲聯盟加強東南亞國家間合作
【第3句】:國際組織的作用:
(1)、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當代國際組織的活動包羅萬象。上至外層空間、下到海洋底床,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大多有相關的國際組織存在。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組織以自己的名義開展活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行為主體。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2)、國際組織的局限性:
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有其局限性。國際組織內部力量對比情況錯綜復雜,各成員的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當成員之間的矛盾激化時,國際組織的能力就受到影響。一些大國依仗實力,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強權和霸權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即使政府間國際組織也不像國家那樣擁有完整主權;其權力建立在主權國家間條約的基礎上,是主權國家授權的結果;其決議需要各成員的哥比準,只有通過各成員的執行,才能產生效力。
(三)、中國與國際組織:
【第1句】: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主動參與各個領域的多邊外交活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第2句】:中國與聯合國及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
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為促進人類和平、發展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補充:聯合國是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無權加入聯合國。
【第3句】: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
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中國參與創建了上海合作組織,參加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建立了“lO+3”和“lO+l”領導人對話機制,為本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04年1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在北京設立秘書處。
【第4句】: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
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中國與歐盟建立了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致力于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國重視與非洲國家的傳統友誼,與非洲聯盟團結合作。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等發展中國家組建的國際組織發展友好關系,支持它們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并與它們共同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
新中國與國際組織關系的歷史演變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到1971年:新中國被排斥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之外,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從1971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并與大批國際組織建立、恢復了友好合作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恢復了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經濟組織。世界銀行出資興建的希望小學
小結:
4個主要特征:國際組織的四個主要特征即:①跨國性、②目的性、③組織性、④自主性。
3個類型:國際組織3種不同劃分方法:①按照成員的性質分、②按照地理范圍分、③按照職能范圍分:
2個方面:即國際組織具有正面作用和局限性兩個方面
1個基本立場:即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
關于《社戲》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認識魯迅筆下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整體感悟能力和詞句分析能力。積累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端正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閱讀第一法——質疑法(提問法)
教學難點:
片段精讀
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課前組織教學:
猜謎(二選其一):1,山東快書(打一名人,謎底:魯迅)2,眨眼之間,就到了峨眉山的東邊(打一名人,謎底:魯迅)
導入(1分鐘):
你讀過魯迅那些文章?(魯迅的文章是有質量保證的。“魯郭茅,巴老曹”,在現代文學大家排名中,魯迅位列第一,當之無愧,也無爭議。中國至今仍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我所知道的,有兩位作家被提名,一個是王蒙,一個是魯迅。)〈〈語文〉〉第2冊選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單元第1課,選自〈〈朝花夕拾〉〉)和〈〈社戲〉〉(第四單元第16課,選自〈〈魯迅全集〉〉第1卷)。
破題(4分鐘)。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到“社戲”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者說,你發現題目“社戲”中包含了哪些問題?問題有:什么是社戲?為什么要去看社戲?哪些人去看社戲?什么時候去看的?在哪里看?看的結果怎樣?這個題目如果自己來寫,會怎么寫?題目為什么不用“看戲”?本文是重在說明什么是社戲,還是記敘看戲的經過?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默讀(15分鐘)
帶著諸多疑問默讀。瀏覽,規定時間。勾劃批注。
練習(15分鐘)(板書):
1,本文在體裁上屬于(B)
A,散文B,小說C,詩歌D,戲劇
2,什么是社戲?(看P111注釋)
3,本文寫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4,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嗎?
5,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本文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好象小伙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
二,景物描寫生動傳神。
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航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
運用比喻,擬人,襯托等手法,化動為靜,如表現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躥”。)
發作業本。當堂完成,當堂評講,學生自己打等級。規范作業格式(把題目寫起,要抄題,不空行)。強調書寫。
小結(4分鐘)
布置課外作業(1分鐘):去找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來讀。寫點讀后感。
第二課時
課前組織教學:
板書:魯迅,原名,人,中國現代偉大的家,家,家。代表作有。(周樹人,浙江紹興,文學,思想,革命,〈〈朝花夕拾〉〉〈〈吶喊〉〉〈〈彷徨〉〉)
導入(5分鐘)。把你喜歡的詞語圈出來(圈在下面),把你喜歡的文案勾出來(用“~~~~~”)。
聽寫(30分鐘)。
帶上書筆,草稿本,找一個合作伙伴,結成對子,聽寫。本著對自己,對他人高度負責的態度。以聽寫的方式,用自己所圈的詞語,所勾的文案來考對方的積累和聽力。
如:我念“八癩子”(這是我喜歡的詞語),考對方寫得起不,他寫不起,我就教他,他寫錯了,就叫他改——罰他抄十遍。對方也可以反問:“八癩子”什么意思?或,你寫得起“大拇指”不嘛?或,你能不能用“八癩子”造個文案嘛?
又如:我念“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只念兩遍,考對方能否一字不漏地記下來,且標點無誤。對方也可以請他談談喜歡的理由,或,也念一個文案。
爭取聽寫20個詞語,5個文案。在合學過程中遇到困難,討論解決。可以舉手求助老師。不認識的字就。聽寫完后,交換檢查,打上等級。必要時加以小結。
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給全班或個別對子念些詞語或文案。
如:極偏僻,很悠揚,最惹眼,太怠慢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語的偏正短語),寫包票,,中狀元,吃炒米,掘蚯蚓(動賓短語),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復句)
方位還原。
小結(4分鐘)
布置課外作業(1分鐘):回去把課文朗讀一遍,家長簽字。
第三課時
課前組織教學:
對對聯:老旦出臺,掃興(小丑登場,開心)或,在文中找幾個與“極偏僻”“寫包票”結構相同的短語
導入(1分鐘)
給你一篇短文或一段文字,你覺得有那些閱讀步驟?
請學生把自己寶貴的閱讀經驗介紹。然后引出老師的經驗之談,隆重推出閱讀第一法——質疑法(提問法)
學法指導(30分鐘)
問題包含在一篇文章的哪些地方呢?
一,題目
如“社戲”,從識字角度,可問:你能給這個詞語注音嗎?“社”字什么結構?共幾畫?這個字是怎么來的?同樣,“戲”字也可以這樣問。從語法角度,可問:“社戲”這個詞語什么結構?“看戲”什么結構?“戲曲”什么結構?從文學角度,可問:由“社戲”,你能想到哪些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蕭鼓追隨春社近”)從寫作角度,可問:這個題目如果我來寫,會怎么寫?這個問題必不可少。把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思考進行比較,能有效地提高你的作文水平。從說明的角度,可問:什么是社戲?從記敘的角度,可問:哪些人去看社戲?好久去看的?在哪兒看?看的經過和結果怎樣?
學會提問,首先要選好提問的角度。還要注意提問的表述方式。
二,作者
如魯迅,原名什么?哪里人?我們對他是怎么評價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你讀過魯迅的哪些文章?你能不能講一則魯迅的故事?
魯迅是文學家,那么科學家、政治家呢?
三,喜歡或重要詞句(喜歡的文案用“~~~~~~”重要的文案用“————”)
如“淡黑的起伏的連山”,這個詞語寫什么?山。什么山?“淡黑的起伏的連山”。“淡黑的”寫山的什么?(色彩。“起伏的”寫山的形狀;“連”寫數量。)為什么看見的不是青山,而是淡黑的山?(暗示時間是晚上。)如果把“起伏的”刪去,表達效果會受到什么影響?若把“起伏的”提到“淡黑的”前面,可以嗎?(不可以,不符合我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填空:的峨眉山
如“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還以為船慢”。在文中找到勾出,讀一遍,背一遍。男生讀一遍。
你能用四個字來概括這個文案的主要內容嗎?(山跑船慢。)什么山?怎么跑?山真的在跑嗎?(山是靜止的,不動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化靜為動,更形象生動。)船真的慢嗎?(NO,船慢是我的感受。)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看戲心情迫切。船已經開得很快了。作者沒有直接寫船行之快,而是通過寫山跑來襯托。)
喜歡這個文案的,舉手。談談理由。(用了比喻,擬人,襯托等多種修辭手法,把“連山”比做“獸脊”,把山當成人來寫,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看戲的迫切心情。)
四,開頭
朗讀〈〈社戲〉〉開頭第一段。
有無懸念?“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我在這里得到了什么優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什么當中的文案?什么意思?不看注釋你知道嗎?難懂,費解。而舊時孩子總是念〈〈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還記得魯迅小時侯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情景嗎?P9朗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拗過去,拗過去。”
注意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體對開頭,結尾的影響。
五,結尾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是否照應開頭?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的豆,為什么覺得沒有昨夜偷的豆那么好?偷的豆好在哪里?(豆是一樣的,只是偷豆這件事讓我難忘。結尾照應了開頭,雙喜等許多小朋友陪我去看社戲,在看戲回來的路上還發生了偷豆這樣有趣的事情,,這不是我得到的優待嗎?免念枯燥的書本,那我干了什么呢?不正是看戲和偷豆嗎?)
六,過渡段
怎么從這段過渡到下段?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七,精彩段落
朗讀〈〈社戲〉〉P120“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他于是打著楫子過去了。”
練習:略
八,全文
問主要內容,問中心思想,問寫作特色。
小結(8分鐘)
學會提問,以提問方式可以深入文章內部,加深對詞句,段落,篇章的理解,理解了的朗讀背誦和未理解的朗讀背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一個詞語,文案,段落上多花一點時間,就會有多一點的收獲。
布置課外作業(1分鐘):比較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社戲〉〉。
教學后記: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以課文為例子,首先要把語文當工具來教。
關于環保的教案設計
活動目標:
【第1句】:讓幼兒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第2句】:讓幼兒知道應該每天清掃垃圾,不亂扔、亂撿垃圾;垃圾應放進垃圾的"家"。
活動重點:
讓幼兒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活動難點:
讓幼兒知道應該每天清掃垃圾,不亂扔、亂撿垃圾;垃圾應放進垃圾的"家"。
活動準備:
各種亂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廠生產而產生的工業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圖片。
活動過程:
【第1句】:"垃圾的產生"【第1句】:觀看圖片,討論: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見過這些現象?
【第2句】:看圖了解并討論:垃圾是怎樣產生的?
【第3句】:教師小結:垃圾的產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建筑垃圾(拆大樓留下的磚頭、石頭和很多的泥)。
【第4句】: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小結:魚骨頭、手工廢紙、爛菜葉、食品袋、水果皮都是生活垃圾。
【第2句】:"垃圾的危害"【第1句】:讓幼兒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師清掃地面。
【第2句】:組織幼兒討論:垃圾對我們會有哪些危害?
教師小結:污染環境,使我們的家園變得不美麗。危害身體會把一些細菌帶入身體,使我們生病。垃圾成堆會造成交通堵塞。
【第3句】:討論:小朋友往口袋里撿垃圾,他做得對嗎?有什么害處?應該怎樣做?
小結:不對,有一些鋒利的.垃圾會扎傷小朋友的身體,還會弄臟小朋友的衣服和小手。
【第4句】:你看到亂堆放垃圾堆會有什么表現?
【第3句】:"垃圾的"家"
【第1句】:幼兒討論:有了垃圾應怎么辦?垃圾的"家"在哪里?
【第2句】:展示各種垃圾的"家"的實物和圖片。
【第4句】:活動延伸周日和爸爸媽媽帶上紙簍及垃圾袋到室外撿垃圾。
上一篇:京東物流內部標語集錦80條
下一篇:安全生產的橫幅標語匯集6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