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原文及其中一語雙關的文案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中有一語雙關,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實際上表達對官場生活的鄙視,顯示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的文案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一語雙關的文案及原文譯文注釋
《陋室銘》中有一語雙關,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實際上表達對官場生活的鄙視,顯示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的文案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淺,有了蛟龍就有靈氣。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的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青蔥的小草映入竹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與我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它們都很簡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簡陋了)。孔子說:“(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釋
題目:選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韻。后來發(fā)展成一種文體。
【第1句】:在(zài):在于,動詞。
【第2句】:名(míng):出名,著名,這里指因...而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第3句】:靈(líng):名詞用作動詞,有靈氣。
【第4句】:斯是陋室(lòushì):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斯:這。是:表示判斷。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第5句】: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第6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的痕跡蔓到臺階,蒼翠碧綠;青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一片青蔥。
【第7句】:鴻儒(hóngrú):這里指博學的`人。鴻:大。
【第8句】:白丁:百姓,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第9句】:調(diào)(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diào):調(diào)弄,這里指彈奏(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第10句】:金經(jīng):這里指佛經(jīng)。
【第11句】:絲竹: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第12句】:之: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文案的獨立性。
【第13句】: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第14句】: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第15句】: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第16句】: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第17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第18句】: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全句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呢?
【第19句】:孔子云:孔子說,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選自《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xiàn)他謙虛的品格。
陋室銘原文及其翻譯
導語::唐代詩人劉禹錫之作《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小編為您整理了《陋室銘》的原文、注釋以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度,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它的深度,有龍就成為靈異的水。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在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人,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就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釋:
⑴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動詞。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⑷靈(líng):神奇;靈異。
⑸斯是陋室(lòushì):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為(陋室銘)的銘文(就不感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陋室銘)的銘文。馨: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上:長到;入:映入。
⑻鴻儒(hóngrú):大儒,這里指博學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⑼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⑽調(diào)(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diào):調(diào)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⑾金經(jīng):現(xiàn)今學術(shù)界仍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jīng)(《金剛經(jīng)》),也有人認為是裝飾精美的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但就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書則指的是佛經(jīng)(《金剛經(jīng)》)而安徽考察則是后者。金:珍貴的。金者貴義,是珍貴的意思,儒釋道的經(jīng)典都可以說是金經(jīng)。
⑿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⒀之:語氣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文案的獨立性。
⒁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⒂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⒃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⒄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⒅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臥龍崗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說,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選自《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xiàn)他謙虛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全句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呢?孔子說的這句話見于《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為“君子”,點明全文,這句話也是點睛之筆,全文的文眼。
(21)談笑有鴻儒:談笑間都是學識淵博的人。鴻:大
《陋室銘》原文翻譯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引導語:《陋室銘》一文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和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流露出作者消極循世、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請大家品讀。
作者:劉禹錫
作者簡介: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洛陽人。畢生從政,曾官至監(jiān)察御史,后貶官為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然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卻為他后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wěn)。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劉禹錫自幼好學,攻讀經(jīng)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yī)學,亦廣泛涉獵。其文學創(chuàng)作,以詩歌最著,白居易說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詩”(《劉白唱和集解》)。在古文運動中,他占有重要地位,當時李翱、韓愈主盟文壇,引之以為倫輩。劉說自己“長在論”,他的論文條分理析,論證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此節(jié)引自于劉禹錫小傳)。
劉禹錫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亂,唐朝形成了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朋黨之爭的社會局面。他對于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頗為不滿,曾參與了王叔父領導的改革運動,但遭遇失敗,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貶。但是,他沒有屈服于權(quán)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xiàn)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態(tài)度。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對當時世風的辛辣嘲諷與心態(tài)的自明。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jīng)。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釋:
①斯、是:均為指示代詞斯,這。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詞“以”,起強調(diào)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潔。馨,能散布到遠方的香氣。
③鴻儒:這里泛指博學之士。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這里借指沒有什么學問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
⑥金經(jīng):即《金剛經(jīng)》(《金剛般若經(jīng)》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略稱),唐代《金剛經(jīng)》流傳甚廣。
⑦絲竹:弦樂、管樂,這里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此處泛指樂器。亂耳,使聽力紊亂。
⑨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
⑩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寫作背景:
劉禹錫因在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曾經(jīng)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guī)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huán)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diào)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上一篇:黨史電子屏宣傳標語集合3篇
下一篇:關于紅色故事和標語匯聚1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