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人的追星記憶美文
記得在開博之初,曾經寫過一篇叫做“80年代人的感動瞬間”的文章,是自己邊哭邊寫、用心寫出來的文章,也很幸運地第一次上了文化博客的首頁,雖然點擊不多,卻有著不少同為80年代出生的朋友的感動留言。到現在回味起來,心中仍然有著不少的感慨,因為文章并不貴在點擊,而在于讀者是否能夠品出其中的真心和誠意,博客貴在交心。娛樂八卦寫多了,博客點擊也高了,可心里總是空蕩蕩的,感覺少了些什么,看來,該是寫些實在的東西來聊慰自己空虛的精神了。
80年代人,一個在網絡上幾乎泛濫的名詞,一個有著幾乎共同志趣、相同思想的年輕群體,也有著共同的追星記憶。我們,也曾瘋狂過,也曾執著過,更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追星族的生力軍。盡管,我們早已是社會的棟梁,甚至也有人早為人父母,但是這些記憶,卻成了我們永久的美好,被我們小心翼翼地珍藏著,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慢慢地撩撥開記憶的心弦,還同為80年代的我們以娛樂的凈土,點點滴滴來回味我們所共有的追星記憶……
童年的模糊記憶:費翔、齊秦……
也許,這是屬于【第60句】:70年代人的娛樂盛宴,在這些明星最為當紅的時候,我們依然處于童年的懵懵懂懂,天真無知。我們并不了解所謂的偶像、實力、搖滾,我們只知道跟著這些熟悉的旋律,輕輕地哼唱著,甚至有模有樣地跟著起舞,以贏得大人們的表揚。屬于我們的,依然是朗朗上口的兒歌,而這些明星不過是我們童年模糊的記憶,他們的音容笑貌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講并不重要,只是跟著《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約在冬季》等流行曲子的旋律套用上自編的歌詞哼上兩句罷了。
難忘的甜蜜:鄧麗君
生不逢時,讓我們錯過了鄧麗君輝煌燦爛的藝術人生,但她的歌曲卻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而經久不衰。有種經典,是不需要他人傳誦美譽便能永駐人們的心頭,哪怕是經過數十年,依然是人們心目中不敗的絕唱。記憶中,有太多女星打著“甜妹子”的旗號大唱甜蜜情歌,卻始終比不過鄧麗君那唱入人心的甜美。兒時,我們聽著她的歌曲,甜美入睡;少年時,我們聽著她的歌曲,憧憬青春;成年后,我們聽著她的歌曲,分享甜蜜,治愈情傷?!短鹈勖邸贰ⅰ缎〕枪适隆?、《我只在乎你》、《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曲子早已成為了我們心中的經典詠嘆。
我想,明星貼紙、明星照片,是從80年代人身上開始的。記得當年風靡一時的港產武俠劇《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楚留香》、讓兒時的我們曾為之瘋狂,而明星貼紙便成為了那時候的產物。曾記得當年為了搜集這些明星貼紙而四處奔波,甚至省吃儉用,心細的女生更是會拿起剪刀一張張剪下來貼成一本貼紙冊,而我們的書桌、書包、筆盒上也都是這些琳瑯滿目的俊男美女,而翁美玲、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等更是成為了我們兒時的偶像。到了95版《神雕》和97版《天龍八部》熱播的時候,明星照片便取代了明星貼紙成為了我們的新寵,李若彤、古天樂、陳浩民等明星的照片更是成為了我們心愛錢包里的一份子,每每打開錢包,都能和心中的偶像面對面。也許,兒時的我們對于追星并不那么瘋狂,但我們卻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表達著我們心中的那份喜愛和認定。也許,正是這些懷舊情愫作祟,讓我們認定了“蓉兒”、“靖哥哥”、“香帥”、“蓉蓉”、“小龍女”、“過兒”、“小魚兒”、“花無缺”……任如今的翻拍劇如何精彩,也無法顛覆我們心中永遠存留的經典。
生命中的第一位童星:“小龍人”
說到80年代人心目中的童星,不得不提當年紅極一時的《小龍人》了。小兵張嘎是屬于【第50句】:60年代人的童星,而80年代的我們,有著自己的童星。記得當年的《小龍人》可以說是盛況空前,可以讓小朋友們乖乖地守在電視前,與小龍人一起尋找媽媽,再看他與小伙伴們一起團結友愛。我們會為小龍人的一次次成功而歡呼,會為他尋找媽媽的艱辛而難過,如今,雖然早已成年,卻怎么也忘不掉這段我們專屬的童年的記憶。到了瓊瑤的“六個夢”,我們認識了可愛漂亮的金銘,之后我們又認識了蔣小涵、關凌、釋小龍、郝少文……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和這些童星一起慢慢地長大了,回首再看看過去的我們和我們曾經喜愛過的童星們,不禁要感慨歲月的蹉跎和轉瞬即逝的寶貴童年。
寒暑假必修課:《西游記》《新白娘子傳奇》
比起其他幾部的四大名著,《西游記》可以說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部了。對于年少的我們來說,另外幾部四大名著,似乎已經超越了我們的領悟范圍,而最為通俗易懂、活潑生動的,還屬每年寒暑假與我們見面的《西游記》了。機靈睿智的悟空,傻頭傻腦的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僧,哪怕是那些小嘍羅的蝦兵蟹將,都能讓我們捧腹不已。那時候的我們,甚至根本沒有過所謂“追星”的概念,但若提起《西游記》無人不是眉飛色舞,里面的經典橋段更是能讓我們反復溫習、耳熟能詳,甚至每次寒暑假都要重溫幾次而不厭倦,足見舊版《西游記》在80年代人心目中的分量彌足珍貴,無怪乎之后翻拍的幾部《西游記》都會招來罵聲一片。
另外一部寒暑假常播的電視劇就是《新白娘子傳奇》了,那時最火爆的神話劇也就這兩部,這部劇里面的角色都很經典,像白娘子,許仙,小青,還有那搞笑的李公甫,傻小子戚寶山等等都給我們的童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最有趣的就是小伙伴們一起爭著扮演劇中的角色了,男孩子們模仿孫悟空多點,女孩子們則模仿白娘子多點。
不甘人后的誓言:BEYOND、鄭智化……
有時候,真為80年代人感到冤枉,從出生依始,便背負著太多社會的不理解、輿論壓力和責任使命。因為我們多數為獨生子女,于是我們便成了人們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仿佛是嬌弱依賴而正在墮落的一代人。其實,我們雖然年輕,卻從小便懂得了自身的責任和使命,要做不甘人后的一代人!于是,那些勵志歌曲,仿佛成為了我們的一大精神寄托,每每唱出都豪情萬丈、心潮澎湃,也許正是這種激情豪邁,讓BEYOND、鄭智化等人的歌曲多年來一直為我們所傳唱,《海闊天空》、《光輝歲月》、《水手》、《星星點燈》等熟悉的旋律時??M繞在我們的耳邊,時刻激勵著我們,燃燒著熱血無悔的青春。
難忘的夏天:小志旋風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林志穎的影響力絲毫也不遜色于趙薇和F4。1992年的夏天,伴隨著那首《今年夏天》,動感青春、笑臉盈盈的他闖進了我們的世界,精致的五官,流行的唱腔,讓他成為了風靡萬千少女的偶像,更是成了80年代人心目中第一代的青春偶像。《不是每個戀情都有美好回憶》、《十七歲的雨季》、《戲夢》、《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等歌曲,無不是當年點歌臺上的熱播歌曲,而小志的旋風更是刮進了我們的生活,放眼大街小巷,滿街都是三七分頭的小伙,女生開始迷上了有酒窩的男生……當然,更少不了那時代幾乎泛濫的明星照片和明星掛畫,那經過簡單拼接而沒有任何藝術加工的明星海報也因此占據了我們的床頭、臥室、書房。多年后再來回味這種我們80年代人的追星方式,有點傻氣卻讓人心頭甜甜的。
娛樂圈的不敗神話: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成名和走紅,至今是娛樂圈的一大神話。劉德華的英俊,張學友的實力,郭富城的活力,黎明的斯文,伴隨著90年代中期的那股港臺追星熱潮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記得在那個年代,并沒有發達的.網絡,也沒有良好的媒體傳播平臺,而“四大天王”卻奇跡般地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大小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播的都是他們的歌曲,而他們的歌曲《謝謝你的愛》、《一路上有你》、《對你愛不完》、《今夜你會不會來》卻成為了流傳了十余年的經典。而“四大天王”真正把80年代人的追星熱情徹底點燃,一時間他們的歌曲傳遍大街小巷,三七分頭更為流行,點歌臺幾乎放的都是他們的歌曲,明星照片、明星海報更是愈來愈流行,甚至連學習流行歌曲的書也變得熱銷。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時代的追星產物,如今有不少東西都在市場上難以尋覓了,而在那時卻真的成為了我們所喜愛的珍藏。
永遠的熒幕情侶:鄭少秋、趙雅芝
“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歲月經不起太長的等待。春花最愛向風中搖擺,黃沙偏要將癡和怨掩埋……”有個熟悉的旋律常常在我們心底深處游蕩,有段癡纏連綿的愛情,在我們的記憶中早已成為了無人能夠替代的絕唱。一個是風流倜儻的帝王,一個是愛恨纏綿的女子,共同譜寫了一段段曲折跌宕的曠世之戀?!稇蛘f乾隆》,可以說帶給了曾經年少的我們,太多關于愛情的美好回憶,更是讓我們心目中從此有了一對經典的熒幕情侶鄭少秋和趙雅芝。而曾經風靡全國的《新白娘子傳奇》也曾讓我們為之著迷,可惜一旁反串的葉童卻怎么也不比秋官的瀟灑多情。雖然秋官和雅芝之后鮮少合作,但單是一部《戲說乾隆》就足以讓我們回味至今而難以忘懷。
喜劇之王橫空出世:星爺
說到星爺,不得不提他的無厘頭,和他那用也用不完的想象力和搞笑天才。80年代人的年少青春,因為星爺的電影,而有了不一樣的色彩。因為他,我們知道了搞笑功夫原來可以如此放肆,我們認識了永遠的配角吳孟達,我們認識一票美麗“星女郎”,更是認識了一群搞怪犧牲的“如花”,更是記住了“小強”、“旺財”等流行詞匯。而星爺的搞怪配音和標志性笑聲,更是成為了眾人模仿的素材,星爺電影里的一些經典場景、經典臺詞更是為我們所耳熟能詳。雖然如今的星爺電影產量少了很多,但是單是他在80年代人心目中的金字招牌,也足以讓他票房長紅。可以說,星爺是為80年代人而量身打造的喜劇之王,因為他,80年代人懂得了何為幽默,何為喜劇。
東方武俠電影的顛峰:徐克、李連杰、成龍……
如今的武俠電影,充斥著太多的驚險特技、古怪造型、另類臺詞和男歡女愛,雖然票房是越來越高,但不過都是些快餐文化,要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我想,不少同為80年代人的朋友,和我一樣,懷念起90年代的武俠電影的顛峰時期那些精彩的作品。那時候的武俠,少了電腦的特技,少了怪異的造型,更少了鋪天蓋地的宣傳,豪華的明星陣容,卻總能緊緊地揪住觀眾的心,用真正的武俠電影的魅力征服人,徐克的一系列武俠作品讓人嘆為觀止,李連杰的黃飛鴻和方世玉系列電影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成龍的功夫喜劇精彩紛呈……無論重溫多少次,都讓人興味盎然,大呼過癮,武俠還是原汁原味的好!
記憶流年美文
記憶悠悠如水流,流過春日的青草地,流過夏日的平原,流過秋日的山谷,流過冬日的白雪……
春雨細如牛毛,下在田野里,潤物細無聲。農夫穿著蓑衣趕著耕牛在水田里勞作,悠長的吆喝聲在原野里回蕩。山腳下的山梅在風雨中暗自掉落。孩童們卷起褲腳在溪水里抓魚,池塘邊坐著一個少年,靜靜地釣魚。細雨落在他烏黑的頭發上,形成小水珠,輕輕地滴落。
三月末,原野里的油菜花一夜之間開放,明亮的黃色鋪滿大地,仿佛鋪上了一塊黃色的地毯。明媚的陽光站在油菜花上,引來蜂蝶翩翩。孩童們摘下幾朵小花,在油菜地里鉆來鉆去,嬉戲打鬧??贷溎镩L滿田埂,在風中微微飄搖。
春光明媚的季節,記憶猶如一條長河,流過童年,流過少年,流進青春的血液里。
初夏的風吹動竹林,傳來“嘩——嘩——嘩——”的風浪聲,仿佛《命運交響曲》般波瀾壯闊。站在竹林間,連空氣都充滿竹葉的清香。走進深山,楊梅已經成熟了,一場大雨下來,落滿一地。大人進山砍竹,會帶一小籃子楊梅下山。左鄰右舍分一點,一起吃著楊梅,坐在大廳里拉家常。穿堂風呼嘯而過,孩童們在竹床上沉沉睡去。
光著腳丫走過鋪滿青石板的'小巷,坐在河邊的樹蔭下。夏日猛烈的陽光照在古樹上,沒有一絲風,整座村莊陷入一片寂靜。深巷中偶爾傳來一兩聲狗吠,農夫趕著耕牛緩緩走過石橋。長長的柳枝在水面飄拂,蜻蜓點水般輕柔,像一名溫柔的少女。
夏風清涼,流年的記憶像一首詩,寫出天真爛漫,寫出熱血沸騰,寫出成熟穩重。
金黃色的稻田,秋風吹過,金浪翻飛。田野中的人們揮動鐮刀,辛苦的勞作。偶爾吹來一陣涼風,汗珠低落在濕潤的土壤里,陽光在正上方炙烤著大地。孩童們光著腳丫幫忙送水送飯,無憂無慮。
山上的野果成熟了,沉甸甸的掛滿枝頭。爬上山,在山風中跑山,風在耳邊吹,渴了便采摘汁水飽滿的野果充饑。淙淙的山泉在谷底流淌,泉水邊長滿野花,偶爾還能看到野雞野兔在泉邊喝水。
秋高氣爽,連天空都變得高遠,流年的記憶像一朵野菊花,開在臺階邊,開在路邊,開在小河邊。
收割過后的田野,像一個沖洗過后的玻璃瓶,空曠,透明。牽著耕牛走過田野,來到小溪邊,牛兒在山腳下安靜地吃草。冬日的陽光,像母親手中的熱糍粑,充滿溫暖。光禿禿的板栗樹站在曠野里,像一個孤獨的守望者,守望者這一片田野。
大雪紛紛揚揚地落滿大地,原野銀裝素裹。冬天的原野是寂靜的,雪安靜地飄落,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朵。孩童們在雪地里嬉戲,堆雪人,打雪仗,冷了便跑到大人身邊烤火,順便吃一顆烤雞蛋或烤紅薯,其樂融融。
冬日白雪皚皚,流年中的記憶像一片落葉,落在曠野里,落在樹底下,落在人的內心深處。
爬上高高的山崗,坐在山頂看那片原野,它像一場電影演繹著春夏秋冬的贊歌。
美文:讓記憶停留
最近,聽到這樣一句的話,“不是感情沒有了,感情依舊在,只是我們卻已陌生,再也找不到共同的話題,相見亦是無言”。這樣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是在心里蕩起了很多很多的感慨。
想必都聽過“最熟悉的陌生人”吧,曾經最熟悉的朋友或者戀人,再見面卻是不知說什么,然后只剩下沉默。曾經,我們朝夕相處,一起談論著未來的藍圖;曾經,我們吵吵鬧鬧,卻不記恨對方;曾經,我們抄著對方的筆記,爭論著題目;曾經,我們一起閱讀那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然后再談自己的體會......曾經,似乎觸手可及,卻早已遠去,然而那份記憶,只要有心,或者說只要愿意,便不會遺忘。
通訊錄里號碼,仿佛是一道永遠也解不開的函數,或許早已遺忘,或許會一直惦念卻無從下手.....時間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我們身處的環境不同,接觸的人不同,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圈不同了,有很多事沒有親身體會,根本不可能如身臨其境,快樂和悲傷也不一定能夠分享。也許剛剛分別的時候,還是很想念對方,經常聯系,但是時間久了,真的聯系就越來越少了......許是害怕面對好朋友越來越陌生的事實,又或者怕自己打擾到對方,漸行漸遠,后來干脆不去聯系了,或者說是不敢去聯系了。
我不是一個善于處理人際的`人,有時聯系朋友的時候,對方遲遲沒有回復,這樣子的情況多了,也便不再去聯系了。就像寒假的時候,遇到一個小學六年的同學,真的是再見面也不過是寒暄一下。那么感情依舊在,又何從說起呢?過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心里依然記得曾經的你我,或者我對你的記憶停留在我們最好的時候。
記住我們最愉快的時候,不敢再去聯系,沒有見面,是不是就可以假裝你還是我最熟悉的好朋友呢?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然而,我愿把記憶停留在曾經,偶爾回想起來,可能會覺得當時的我們是多么幼稚,多么純真,然后會心的一笑,繼續著現在的生活。如果往事不堪回首,那么不想不念,淡忘。讓記憶停留在那些純真的時候,不去聯系,不讓現在的陌生把這份美好打碎。
清明的記憶美文
又到草長鶯飛三月天,春意爛漫花萬樹之時,此時的沂蒙暖風和煦,花團錦簇,一年最美時光“清明”如期而至。
沂蒙地處北方,只有到清明時節才是春暖花開真正意義上的春天了。清明,記憶里一直心中最美的期盼。從二月二春龍節,就開始了期盼,傳說春龍節的豆子,留到清明吃,會耳聰目明,那年的我和姐姐真的用小花布縫好一個小袋子,裝上滿滿一袋豆豆,忍者饞蟲,又怕忘記,把小袋子掛在門掛上,天天等呀!盼呀!等到清明那天來臨了,曾經香香的豆子,已經索然無味,才知道自己做了件多么愚蠢的傻事,但興致不減,依然快樂。
幼年時,物質匱乏,生活得窘迫,很少有過度的衣服,不像現在有毛衣,絨衣等春季衣服,那時候似乎,脫掉棉衣就是夏裝了,總感覺春天是那么的短暫,北方的`天氣春季又總是春寒料峭,忽冷忽熱,母親總是說“春捂秋凍”,不許孩子過早地扔掉棉衣。孩子天生活動量大,一到春天亟不可待,盼著能夠早些穿上輕快單衣,搬著指頭盼呀!清明到了,就可以扔棉衣了,因為老人常說:“清明穿棉褲,會耳聾”。再窮的人家也要給孩子換上春裝。退去厚厚的盔甲歡快奔跑在田野上的情景,恍如昨日還是那么清晰地留在記憶深處。
傳統的清明節大約源自周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節令又是節日的日子?,F在的清明節俗,實際上是“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三節融合的結果。人們只要一提起清明,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祭祖、掃墓、掛山之類的內容。其實不然,清明節這天除了祭掃之外,還可出門踏青、折枝插柳、放風箏、蕩秋千,開展一系列郊游活動。白居易早有戲言:“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也有人用柳絲挽成一個圓圈,當作帽子戴在頭上,以祈福避邪,民間流傳“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說法。
清明時節是要上墳祭奠祖先,家家戶戶會去墳地培土圓墳,學校也會組織學生一起去陵園掃墓,農村孩子難得去一次城里,大家興奮看做一場旅游。清明因為也是寒食節,做母親的會在頭天夜里就煮好雞蛋,傳說吃了清明的雞蛋不頭痛,遠離疾病。第二天孩子就可以帶著熟雞蛋旅行,能夠吃上雞蛋在那年月也是一種奢侈。
在我們家鄉有清明消病一說,沂蒙地區溫泉多,清明這天四面八方的民眾都會扶老攜幼去泡溫泉,俗稱:下湯。洗去一冬天的浮沉,寒氣,跑去所有的病痛,迎接新的春天。離溫泉遠的地方,沒有條件下湯,也要全家下河,去河邊走走,沐沐春風,在河灘坐坐,用河水洗把臉,讓河水帶走一年的晦氣,沖泡所有的疾病,俗稱,扔病。換來健康的身體,帶著美好的心愿迎接新的農耕季節。
說道農耕,自古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過后農耕大面開始了,農耕離不開耕牛,愛牛如子的農民,心疼一年到頭勞苦的啞巴兒子,這天要很好款待耕牛,一般人家要磨豆子,鍘鮮草,給牛吃,常聽姥姥說:牛不容易,抽千,打萬,盼著清明吃頓飽飯。
春雨清明濕杏花,小山明滅柳煙斜。古人關于清明的詩句不勝其多,思親懷故,憧憬幸福,清明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如今我們少了當年的期盼,但仍可借著美好的春光,祭祖,旅行、休閑,種下美好的希望!迎接生命中新的挑戰!
上一篇:內科診所玻璃標語聚集50句
下一篇:內有監控的警示標語匯總8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