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禮多人不怪】(諺)對人多講究禮貌,人不會見怪。指禮貌是文明的舉止,以禮待人,謙恭有禮,人們總是樂于接受的。 也作禮到人不怪。 禮多不罪人。
【第2句】:【上床夫妻,下床君子】(諺)指晚間上床共枕,白天相敬如賓,才是好夫妻。 也作上床夫妻,落地君子。 上床夫妻下床客。
【第3句】:繡花姑娘打老虎——膽大心細
【第4句】:【賊風(fēng)透骨】(諺)賊風(fēng):從小洞或小縫隙中吹進的風(fēng)。指賊風(fēng)可穿透骨關(guān)節(jié),使人患風(fēng)濕癥或感冒。
【第5句】:【口說無憑,眼見是實】(諺)嘴說不足為憑,只有親眼看見才能相信是真實的。指凡事不可輕信傳言,要以親眼所見為準。 也作“空口無憑,見著便信”。
【第6句】:全家動手牽只羊——人浮于事
【第7句】:【老虎推磨——不聽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兒,轉(zhuǎn)指量詞“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別人的一套說法或做法。 也作老虎推磨——不聽那套。 老虎拉碾子——不聽那一套。
【第8句】:四兩棉條子——紡一紡(訪一訪)
【第9句】:【 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凡是壞人都要害人,沒有 例外。或說:世上沒有不吃人的老虎。張賢亮《河的子孫》: “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入。吳尚榮是個壞熊,王一 虎也不是個好東西。”
【第10句】:不能讓壞人進我們的寨門,不能讓敵人進我們的國土。
【第11句】:小鼎鍋想燉牛頭——胃口太大
【第12句】:織裝鳥做窩——精工細活
【第13句】:【 強盜滿街走,無贓不定罪】定罪必須有證據(jù)。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wǎng)》:“干啥?強盜滿街走,無贓不定罪,這相 片兒,是你偷魚的證據(jù)。”
【第14句】:【戴綠頭巾】(慣)綠頭巾:元明兩代,娼家、樂人家男子用綠頭巾裹頭。指妻子有外遇。 也作“戴綠帽子”。
【第15句】:眾人是桿秤,斤兩自分明。
【第16句】:【扎空槍】(慣)比喻辦事落空。
【第17句】:【唱雙簧】(慣)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后指揮。
【第18句】:【戲臺上娶媳婦】謂盡想好事。《新鳳霞回憶錄》:“小外行 還學(xué)唱小生!這才是戲臺上娶媳婦,想著美呀……”
【第19句】:【不為五斗米折腰】此語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不向惡勢力低頭,有強烈的正義感。典出唐房玄齡等著的《晉書·陶潛傳》:“潛嘆日:‘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晉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陶淵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遣督郵劉云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劉云是一個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驛館,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素來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鑒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時陶淵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從此隱居南山,終身不仕。才有了“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山水田園詩。后人很欣賞陶淵明這種不向小人低頭的品質(zhì),于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BBB便流傳開來。
【第20句】:塑料壺灌香油——保險
【第21句】:天天練長跑,年老變年少。
【第22句】:【 天上有,地下無】仙境中所有,人間所無,極言美妙。清 代《玉嬌梨》:“只說他這位小姐,名喚玉嬌,今年才十七歲,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無,就畫也畫不出的標致。”
【第23句】:【孩子沒娘,說來話長】見“從小離娘,到大話長”。
【第24句】:【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一眼能看到,情況十分明顯。 成語:了如指掌、顯而易見。王蒙《相見時難》:“她又犯了小 人——翁式含!禿子腦袋上的虱子,明擺著。下樓以前,熱 如春風(fēng),再上樓以后,冷若冰霜!好你個姓翁的!”
【第25句】:從湖南到河南——南上南(難上難)
【第26句】:【縣官不如現(xiàn)管】官大不一定直接管轄,現(xiàn)管著的人則必 須服從。浩然《艷陽天》:“瞧,真是縣官不如現(xiàn)管,一個命 令,就按兵不動了。”
【第27句】:【樹高不能撐著天】釋義:比喻本領(lǐng)再大也有個限度。例句:俗話說得好,樹高不能撐著天。孫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
【第28句】:山鷹站在崖頂上——登高望遠
【第29句】:【神仙眼睛看得寬,看不到自家鼻子尖】(諺)比喻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往往很難看清自身的缺點。
【第30句】:【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指貪財。成語:見錢眼開。姚雪垠 《李自成》:“做賊的全是窮光蛋,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一見 就動心。難道他嫌白花花的銀子扎手么?”
【第31句】:【先養(yǎng)孩子后起名】謂先有事實,后有名稱。政論圖書: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民辦企業(yè)剛剛興起的時候,就發(fā)生給 這些企業(yè)或者說經(jīng)濟成分定性的問題。當時有入主張先生 小孩再起名。”
【第32句】:【說出一朵花兒來花】話諧音。話說得好得不得了。成 語:天花亂墜。劉云若《紅杏出墻記》:“便是說出一朵花來, 也掩不住女人的口,枉落得自己吃虧,眾人笑話。”
【第33句】:【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諺)看:看待,對待。千里客:遠方來的客人。盛情招待遠方來的客人,他們自會把你的美名播得更遠更遠。指愛好交友的人,美名會傳播四方。 也作“好漢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第34句】:【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句俗語比喻辦事情沒有規(guī)則、標準,就不會有合于這種規(guī)則、標準的結(jié)果。特別是對人的約束,不能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須用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才能保證社會和諧運轉(zhuǎn)發(fā)展前進。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源自戰(zhàn)國時期《孟子》一書。《孟子·離婁上》中說:“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規(guī)”是校正圓形的用具,“矩”是校正方形的工具。這句話是說,公輸班(即魯班)雖然木工技能高超,但是他不用規(guī)和矩這兩種工具,也畫不出方和圓的圖形,做不出方形或圓形的木制品。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乎。
【第35句】:程老太太雖然什么都省儉,可待起外人來,那就大方多了。她有一套這樣的理論:“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揚名。”(安徽·利辛)
【第36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37句】:一次,同伴和我一起到地里拾花生,把外衣丟在了地里。他媽媽知道后嚷道:“這孩子老是捉住個麻雀,丟掉了個老公雞。”(河南·尉氏)
【第38句】:李大伯教訓(xùn)大手大腳亂花錢的兒子:“不要認為家里富了就可以浪費,錢是一元元積成萬的,米是一斤一兩裝上擔(dān)的,你可不要把這每天花出的三五元零花錢不放在眼里!”(廣西·崇左)
【第39句】:張大伯對張大娘說:“明天是老劉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點錢,我們也去。”張大娘一聽,氣沖沖地說:“自己沒錢還借錢去,真是外頭死面子,里頭煮糨子。”(四川·成都)
【第40句】:【傍生不如傍熟】(諺)傍:依靠。 指人到窘困時,向生人求助,不如向故舊投靠有希望。
【第41句】:【遠觀不如近睹】(諺)指遠距離觀望不如近處觀察認識得更全面。
【第42句】:【指桑樹,罵槐樹】釋義: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明指甲而暗罵乙。也作“指冬瓜,說槐樹”。 “指冬瓜,罵葫蘆”、“指桑罵槐”。例句:八月里哥兒死了,他每日在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第43句】:【駙馬】“駙馬”是皇帝的女婿。這一稱謂是怎么來的呢?歷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相傳,楚漢相爭時,每當兩軍交戰(zhàn)時,劉邦便會專門坐在一輛由兩人駕馭的馬車上指揮戰(zhàn)斗。馬車上共有三個座位,劉邦坐在后面的位置,前面設(shè)兩個座位,為車夫所坐,分為“正馬”與“副馬”,一正一副,輪流駕駛馬車,儼然現(xiàn)在的火車司機,一正一副。有一日,劉邦與項羽激戰(zhàn),劉邦大敗,落荒而逃,項羽乘勝追擊。此時,劉邦左右只剩下了兩個車夫和十幾名將士。不料,正馬被亂箭射死,在這危急關(guān)頭,副馬頓生一計,他把自己的紅袍脫下,與劉邦的黃袍對換了一下,讓劉邦從馬車上跳下來,自己繼續(xù)揮舞馬鞭,趕車向前方奔去。項羽的人馬都把穿黃袍的當做劉邦,拼命追趕,當趕上馬車時,車上已空無一人,只留下一件黃袍。原來副馬早已跳車逃跑了。后來劉邦當了皇帝,把此事一直記在心上,為了報答副馬的救命之恩,便四處張貼皇榜尋找副馬。找到后,官封都尉,劉邦還將小女兒許配于他,人稱“副馬都尉”,后因“副馬”一詞不雅,人們便將其改成“駙馬都尉”。自此,駙馬便成了歷代皇婿的代稱了。其二,據(jù)歷史記載,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簡稱,駙馬都尉本是漢代官職,是皇帝的近衛(wèi)侍從官之一。這個官職從漢武帝時開始設(shè)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擔(dān)任。史書記載,真正將公主的丈夫?qū)7Q為“駙馬”是魏晉以后。曹魏時的何晏,因為與公主結(jié)婚,所以憑借公主夫婿的身份加授了駙馬都尉一職。還有晉代注《左傳》的杜預(yù)娶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為妻,是司馬懿的女婿。后來司馬炎稱帝,追尊司馬懿為晉宣帝,授杜預(yù)為駙馬。東晉的劉惔、桓溫是明帝的女婿,也都做了駙馬。從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以封號,一律稱“駙馬”,自然也就不再是官職了,而成了皇帝女婿的代稱。
【第44句】:【隨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見“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
【第45句】:【人到難處才見心】釋義:困難時才能看出人的真心。例句:“老婆過去雖說很進步,可眼下受了災(zāi),日子困難,‘人到難處才見心’哩,她會不會變呢?”
【第46句】:【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為什么會用“九頭鳥”來形容湖北人呢?這得追溯到明朝的張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頭鳥”是什么樣的鳥類。九頭鳥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鳥,本來有十個頭,日夜嗚叫,人們厭惡它的聲音,遂驅(qū)趕獵殺,后來天狗也來助戰(zhàn),咬下了它的一個頭,于是就剩下九個頭了。它晝伏夜出,畏懼火光,血滴誰家,誰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傳說中,九頭鳥是不祥之物。那么九頭鳥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聯(lián)系起來呢?這得從張居正說起。張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時官至內(nèi)閣首輔。在位期間,推行了一條鞭法,改革了稅賦制度,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賢臣,在加強北方邊防和整飭東南沿海地區(q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為皇帝面前的“大紅人”,紅的時間長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據(jù)說當時有九大御史聯(lián)合參奏陷害張居正,結(jié)果,他不僅未被參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肅,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間便生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用來諷刺九大御史再厲害,也抵不過湖北出身的張居正一人。就這樣,將“九頭鳥”按到湖北人的頭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九頭鳥”的含義也跟著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如今的九頭鳥已成了頭腦靈活、聰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詞,象征著湖北人的智慧和優(yōu)良品質(zhì)。偶有貶損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第47句】:【山要大了,什么野獸都有】(諺)比喻社會是個萬花筒,善惡、美丑、正邪,什么樣的人都有。
【第48句】:【戴籠頭】(慣)籠頭:騾馬等頭上套的東西,用皮條或繩子做成,用來系韁繩,有的還用來掛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第49句】:臘月里遇著狼——冷不防
【第50句】:【放虎歸山,必有后患】釋義:比喻放走敵人,遲早要遭災(zāi)禍。例句:郝村副一聽,馬上也想起巴三虎過去一連串的罪惡事實,若不弄死,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第51句】:【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諺)指世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即使被砍頭,也只不過在頭頸上留塊大傷疤而已。 也作砍了腦袋去,不過碗大個疤。 腦袋砍了碗大個疤。 割頭不過碗大個疤。
【第52句】:【拐驢對破磨】(慣)拐:腿或腳有毛病,走路時身體不穩(wěn)。比喻雙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第53句】:【 終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睛】謂有經(jīng)驗的人,做事偶然失利。 或說:天天打雁,倒叫雁啄了眼睛。清代《小五義》:“兩家寨 主一裝醉,再上來的酒就有蒙汗藥了。智爺也是終日打雁, 教雁啄了眼睛。”
【第54句】:做夢吃月餅——想得圓滿
【第55句】:龜兒不要笑鱉——共個洞里歇
【第56句】:【墳?zāi)埂俊皦災(zāi)埂笔锹裨崴廊说难ê蜕厦娴姆馔炼选災(zāi)乖醋詰?zhàn)國以后,中國最大的墳?zāi)巩攲偾厥蓟柿辍槭裁磯災(zāi)乖醋詰?zhàn)國以后?原來,“不封不樹”是春秋時期的墓葬制度,也就是說當時喪葬只有埋在地下的墓,而沒有出現(xiàn)高出地面的墳,也不在墓前種樹。這是為什么呢?這種制度和當時的靈魂信仰有直接的關(guān)系。春秋時期,當時的中原人認為人死后其靈魂不是在墓中,而是附在尸上。這個尸不是尸體的意思,其本意是指死去的祖先或者神靈。人死后,靈魂直奔祖先。人們祭拜“尸”,就相當于祭拜祖先。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禮八·沿革八·吉禮七》記載:“尸,神像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釋“尸”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即用一塊木牌即神主牌來象征靈位,象征死去的祖先。正因為有尸祭民俗的存在,所以,不封不樹就成了當時墓葬的主流,即有墓無墳頭。因為祖先的靈魂不在墓中,就沒有必要再封土為墳,并種樹以示標志了。戰(zhàn)國以后,逐漸興起了封樹之風(fēng),而且越封越大,到秦始皇陵墓達到了頂峰。而后,封土植樹成為喪葬的風(fēng)俗,延續(xù)至今。
【第57句】:吃罷晚飯,我坐在屋里做作業(yè),不知怎么,一連寫錯了好幾個字。我說筆不中,紙不行,一氣之下,不寫了。奶奶說:“襖袖長,怨他娘,他娘怨剪子,剪子怨鐵匠。”(河南·登封)
【第58句】:我愛笑,按媽媽的說法是“癡笑、傻笑、苦笑,樣樣占全;狂笑、冷笑、微笑,一樣不落;皮笑肉不笑,也是行家”。(山東·招遠)
【第59句】: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一般,可媽媽總要我每次考試拿第一名。爸爸寬慰媽媽說:“別那么勉強孩子,什么樣的腳穿什么樣的鞋,打腫了臉去充胖子,會害了孩子的呀!”(湖南·桂陽)
【第60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釋義:不比較不知道差別大。例句:“俗話說,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都是過來人,吃過苦,嘗過甜,有了比較呀!”
【第61句】:運動勁出來.歇著病出來。
【第62句】:重錘打在鋼板上——落地有聲
【第63句】:打雷不下雨——光響(想)有啥用;虛張聲勢
【第64句】:【撿得一根針,帶掉一斤鐵】(慣)指因貪圖小便宜而失去更多的東西。
【第65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表示友好,對方不領(lǐng)情。《姑蘇煙水 集》:“就像幾十年前的那位上海名家在小鎮(zhèn)上‘漂脫’一樣, 饒你頭等技藝,也只是‘俏眉眼做給瞎子看’。”
【第66句】:【打倒不如就倒】(諺)指與其被人打倒,還不如自己順勢倒下。借指凡事要順應(yīng)形勢,靈活通變,不必自討苦吃。
【第67句】:【大象口里拔生牙】釋義:比喻做事冒險,或觸犯強者。例句:那官員每(們)手里東西,有進無出。“老虎喉中討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第68句】:【 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說話騙人,行動害人,壞透了。申躍 中《掛紅燈》:“你謊話說盡,壞事做絕,我跟你姓武的勢不兩 立,水火不相容。”
【第69句】:繩圈套在樁頭上——正著(正好)
【第70句】:【笑掉大牙】(慣)指遇到或聽到可笑的事,笑得非常厲害。也指令人恥笑至極。 也作笑掉門牙。 笑掉了牙齒。
【第71句】:石灰廠開張——白手起家
【第72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慣)指不會受到什么損傷或損失。
【第73句】:我去姥姥家吃飯,姥姥說:“今天我們做魚吃。”從來不做飯的舅舅說:“今天我給你們來個老鼠掀簾子——露一手。”(河南·焦作)
【第74句】:【一腳踩不死個螞蟻】(慣)形容人走路慢悠悠的。
【第75句】:【腦袋上沒疤拉,屁股上沒癤子】(慣)比喻沒有辮子可抓,沒有短處可指摘。
【第76句】:【聾子的耳朵——擺設(shè)】(歇)擺設(shè):用來裝飾點綴的東西。指人或物形同虛設(shè),沒有實際作用或價值。 也作聾子的耳朵——樣子貨。 聾子的耳朵——擺個樣子。 聾子的耳朵——配相的。
【第77句】:好肉上貼膏藥——自找麻煩
【第78句】:【典當】“典當”亦稱當鋪或稱質(zhì)庫,是專門收取抵押品以獲利潤的行業(yè)。典當源于我國南朝寺院的僧庫。典當何以和寺院有關(guān)?大概是南朝歷代帝王大都信佛,給寺院的賞賜甚高,寺院經(jīng)濟發(fā)達,僧侶地主成為社會最富有的階層之一。寺院所有的財富除他們揮霍外,便用于放債生息。加上寺院建筑規(guī)模巨大,往往成為南北商人貿(mào)易場所。商人一時資金周轉(zhuǎn)不靈,可將貨物抵押給寺院,向寺院借高利貸,久而久之,寺院“僧庫輒作質(zhì)取利”,典當由此產(chǎn)生。
【第79句】:【數(shù)黃瓜道茄子】(慣)指數(shù)落別人的不是或說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也作數(shù)東瓜道茄子。 數(shù)黃瓜道蘿卜。 數(shù)了黃瓜數(shù)茄子。
【第80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指小的漏洞不及時修補,小的事情 不檢點,容易造成大錯。廣播講座《成才之路》:“對兒童進 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俗話說:‘千里 之堤,潰于蟻穴。’小錯遷就,就會釀成大錯。”
【第81句】:【穿釘鞋走泥路——步步落實】(歇)釘鞋:一種舊式雨鞋,鞋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有大帽釘。本指行走時腳步很穩(wěn),轉(zhuǎn)指做事扎實、穩(wěn)妥。
【第82句】:【春風(fēng)不入驢耳】指聽不進去。成語:對牛彈琴。清代《醒 世姻緣傳》:“誰知對牛彈琴,春風(fēng)不入驢耳,口里陽為答應(yīng), 背后依舊打點要做滑家的新郎。”
【第83句】:出洞的老鼠——東張西望
【第84句】:【螞蝗纏住鷺鷥腳——要想脫來不得脫】(歇)螞蝗:蛭綱動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傷皮膚。指被糾纏或陷入困境,難以脫身。 也作“螞蝗纏腳——要想脫身脫不了”。
【第85句】:【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諺)當父親的小偷小摸做賊,兒子就會明火執(zhí)仗去搶劫。指父輩行為不端正,兒子就會變本加厲地學(xué)壞。
【第86句】:【長草短草一把薅】不加區(qū)分,一律對待。傳記圖書:“算 了,現(xiàn)在長草短草一把薅,再不要說了。上面把你們的案子 交給我們處理,請你和王先生后天來一趟。”
【第87句】:【好話說上千千萬,不如實事辦一件】(諺)好聽的話說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實實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說不起作用,貴在拿出實際行動。 也作“好話千句,不及好事一樁”。
【第88句】:頭發(fā)捻繩子——不合股;合不了股
【第89句】:【矮子爬樓梯,步步登高】境況不斷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古華 《芙蓉鎮(zhèn)》:“不過話講回來,李國香這些年來能夠矮子上樓 梯,也是頗不容易的。”
【第90句】:【掉進悶葫蘆里】見“跌進悶葫蘆里”。
【第91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諺)人遇到歡樂喜慶的事,精神就格外興奮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奮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運至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第92句】:【三字經(jīng)滿天飛】三字經(jīng),指“他媽的”三個字。意即習(xí)慣 的罵語隨口而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沒幾次以后,又 恢復(fù)到他們原來在一處時談話的隨便了,三字經(jīng)滿天飛。”
【第93句】:【九個月長蟲吃耗子,三個月耗子吃長蟲】(諺)長蟲:蛇。耗子:老鼠。一年之中,有九個月是蛇吃老鼠;因為蛇要冬眠,冬季的三個月是老鼠吃蛇。比喻強者也有被弱勢一方制服的時候。
【第94句】:【落在圈套里】(慣)指掉進了別人設(shè)計好的陷阱里。 也作入圈套。 上圈套。 中圈套。
【第95句】:隔壁的婆媳倆經(jīng)常爭吵,奶奶勸她們:“一爭兩丑,一讓兩有。什么事不能好說好商量的,為啥非要撕破臉皮不可呢?”(廣東·龍門)
【第96句】:【另起爐灶】(慣)另外再壘砌爐灶。1比喻重新開始。2指分家另過。3比喻另搞一套。 也作另立爐灶。 另立灶火門。
【第97句】:槽頭上沒馬拿驢頂——沒法子的事
【第98句】:【擔(dān)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dān)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zé)任的沉重。
【第99句】:【牛身上拔一根毛】謂數(shù)目極少,分量極小。成語:微乎其 微、九牛一毛、滄海一粟。清代《紅樓夢》:“那日在廟里還 愿,花了幾萬銀子,只算是牛身上拔了一根毛罷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