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鞭炮兩頭點(diǎn)——晌到一塊兒】(歇)響:諧“想”。指所想的不謀而合。
【第2句】:【不是強(qiáng)龍不過江】(諺)比喻沒有高強(qiáng)的本領(lǐng),就不敢承擔(dān)重任。
【第3句】:【一家有女百家求】(諺)指有女兒的人家,自然會招來許多求婚者。 也作“一家女,百家求”。
【第4句】:【甕里走了鱉——左右是他家一窩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與外人無關(guān)。
【第5句】:【人叫人千聲不應(yīng),貨叫人點(diǎn)首而來】(諺)點(diǎn)首:點(diǎn)頭。商場中,賣貨人任你千百聲吆喝,也吆喝不來顧客;但只要貨物好,信譽(yù)高,顧客就會主動前來。指貨物銷路好,全憑貨真價實(shí)有信譽(yù)。
【第6句】:【三分吃藥,七分調(diào)理】(諺)調(diào)理:調(diào)養(yǎng)與護(hù)理。要治好病,三分憑藥治,七分靠調(diào)理。指對病人來說,調(diào)理比藥物治療更重要。 也作三分醫(yī)治,七分調(diào)養(yǎng)。 三分治病七分養(yǎng)。 三分藥,七分養(yǎng)。
【第7句】:【碰釘子】(慣)比喻遭人拒絕、斥責(zé)或遭受失敗、挫折。
【第8句】:【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諺)對仇敵或丑類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惡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兒是愛憎分明的。
【第9句】:【聽見風(fēng),就是雨】 釋義:比喻做事輕率,盲目。也指輕信。 例句:“這號人哪,都是氣象大學(xué)畢業(yè)的,聽見風(fēng),就是雨,看見閃,就是雷,……”
【第10句】:【墻有縫,壁有耳】(諺)墻上有縫隙,消息會外漏;壁上有耳朵,說話會被偷聽。指人們說話要隨時隨地留心,提防有人竊聽。 也作墻有眼睛,壁有耳朵。 墻有縫,窗有眼。
【第11句】:【嘗一臠可概全鼎之味,窺一斑可知全豹之皮】 釋義:臠:切成小片的肉。品嘗一小塊肉,就能品嘗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個斑點(diǎn),就可以知道整個豹皮的花紋。比喻根據(jù)部分可推知全體,由一點(diǎn)可見一斑。 例句:又苦熬了一陣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嘗一臠可概全鼎之味,窺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謝絕了李師爺?shù)脑偃爸腋妗保辉侔輹魏蚊魇考潯?/p>
【第12句】:【三九四九凍死狗】(諺)三九四九:從冬至節(jié)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個九天,四九是冬至后第四個九天。指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氣。 也作三九四九,凍破石頭。 三九四九,凍死忙牛。 三九四九,隔門叫狗。
【第13句】:【城隍廟的鼓槌——一對】(歇)本指鼓槌成對,轉(zhuǎn)指青年男女相般配。也指人品、能力等相當(dāng)。
【第14句】:【民怕兵匪搶,官怕紗帽丟,窮怕常生病,富怕賊人偷】(諺)紗帽:烏紗帽,官帽。老百姓怕的是荒亂世道里兵與土匪來搶劫,官員怕的是丟掉官帽,窮人怕的是常年生病無法生活,富人怕的是家里錢財被賊偷盜。指不同層次的人,各有各的憂愁。
【第15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16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17句】:【十年九不收】(慣)十年中有九年沒有收成。形容土地貧瘠或自然災(zāi)害頻繁。
【第18句】:【半夜明燈天曉月】(慣)半夜的明燈,油將耗盡;天邊的明月,拂曉時會隱去。形容事物存在時間短暫,消失很快。
【第19句】:【吃定心丸】(慣)定心丸:想象中的能使人心神安定的藥丸。比喻因得到某種許諾,而心緒安寧。 也作吃鎮(zhèn)心丸。 吃安心丸。
【第20句】:【一力降十會】(諺)十:多的約數(shù)。會:會武藝的人。一個人只要力氣大,就可降伏多個會武功的人。指武功較量,體力大是基本條件。
【第21句】:【避風(fēng)頭】(慣)指躲避不利的勢頭。
【第22句】:【害死人還看出殯的】(慣)出殯:把靈柩送往墓地。害了人還站在一邊看熱鬧。指人喪盡天良,滅絕人性。
【第23句】:【夜長夢多】(諺)夜眠的時間過長,往往做的夢就多。指問題不及早解決,時間拖長,事態(tài)容易發(fā)生不利的變化。 也作夜長夢多,日久生變。 夜長夢多,好事多磨。
【第24句】:【燈靠油,人靠飯】(諺)指人靠飯食,才能維持生命,產(chǎn)生力氣;這和油燈靠油才能點(diǎn)燃照明是一個道理。
【第25句】:【愁一愁,白了頭;笑一笑,十年少】(諺)指頭發(fā)早白,是由愁郁引起的;歡笑能使人變得年輕。
【第26句】:【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歇)冷眼:冷淡、鄙視的眼光。橫行:本指螃蟹橫著爬行,轉(zhuǎn)指行為蠻橫,胡作非為。對橫行不法的人,從旁冷眼相看,總看得到他到頭的日子。指人末日將到,橫行不了幾時。
【第27句】:【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撅酸了】(歇)唐胖子:泛指游手好閑之徒。 撅酸:吃醋。指在男女關(guān)系上產(chǎn)生嫉妒心。
【第28句】:【一言不實(shí),百事皆虛】(諺)指說一句假話,其他事都會讓人懷疑是不真實(shí)的。
【第29句】:【癡人前不得說夢】(諺)指面對癡呆的人,不可說夢,以免其當(dāng)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癡人沒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對有深層含義的話沒法理解。
【第30句】:【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諺)出家:離開家庭做僧尼或道士。九祖:自身以上的祖祖輩輩。佛、道認(rèn)為一子出家脫離紅塵,列祖列宗就可因之升天成仙。也比喻一人得勢,光宗耀祖。
【第31句】:【有苗留在壟上,有話說在理上】(諺)指說話占理,才能令人信服,就像把禾苗栽培在田壟上,就能茁壯成長一樣。
【第32句】:【賣卜賣卦,轉(zhuǎn)回說話】(諺)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給人相面算命的人,是從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話又說給算命人聽,完全是騙人的,絕不可信。
【第33句】:【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慣)形容本領(lǐng)過硬,勇猛非凡。
【第34句】:【牛皮燈籠——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轉(zhuǎn)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燈籠——外頭不見光,內(nèi)里亮堂”。
【第35句】:【書呆子經(jīng)商,老本兒賠光】(諺)書呆子:只知道死讀書而不知變通的人。指書呆子做生意,不通變,不懂行,會把血本也賠光。
【第36句】:【一根篙竿壓倒一船人】(慣)篙竿:撐船用的竹竿。比喻所說的一番話傷害了眾人。
【第37句】:【生就的骨頭長就的肉】(慣)指生下來就是這樣,難以改變。 也作生就了的骨頭長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頭。
【第38句】:【揪辮子】見“抓辮子”。
【第39句】:【煙不出火不進(jìn)】(慣)形容人不表白自己心里想的事。也形容人老實(shí)或窩囊。
【第40句】:【風(fēng)里楊花——滾上滾下】(歇)本指楊花隨風(fēng)上下翻滾,轉(zhuǎn)指人感情、態(tài)度等變來變?nèi)ァ?/p>
【第41句】:【八十歲學(xué)吹鼓手】(慣)吹鼓手:舊式婚喪禮儀中吹奏樂器的人。 指年紀(jì)大了還去學(xué)某種技藝。
【第42句】:【哀樂】“哀樂”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挽歌重上層社會,而哀樂則是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紀(jì)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樂工作者安波、馬呵、時樂蒙等同志深人民間采風(fēng),在安塞地區(qū)搜集到了這支陜北民樂商調(diào)式哀樂。不久,在陜北人民公祭劉志丹同志的大會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記譜和填詞的挽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此曲傳到了晉察冀解放區(qū),作為挽歌形式使用過。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軍樂團(tuán)團(tuán)長、指揮羅浪同志為了禮儀的需要(國家需要有莊嚴(yán)的哀樂),把此曲配置了和聲作為軍樂隊的禮儀曲使用,這樣.這支哀樂被沿用下來。
【第43句】:【頭上有瘡瞞不過剃頭的】(諺)比喻任何事情無法瞞過知情人。
【第44句】:【外公死兒——沒有舅了】(歇)舅:諧“救”。指不可挽救或無可救藥。
【第45句】:【春凳折了靠背兒——沒的倚了】(歇)春凳:一種有靠背、寬而長的凳子。比喻失去了依靠或依仗的條件。
【第46句】:【種大煙的多,抽大煙的多,種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 釋義:大煙:鴉片。比喻提倡什么,什么就多。 例句:俗語說:“種大煙的多,抽大煙的多,種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共產(chǎn)黨提倡人人當(dāng)好人,所以好人就多。
【第47句】:【天涯何處無芳草】 釋義:天底下到處都有芳草。比喻到什么地方都一樣生存。 例句:其實(shí)我也是個傻瓜,天涯何處無芳草?只要有錢有勢,金屋何患無嬌藏?何必那樣死心眼呵?
【第48句】:【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一句非常有益的俗語,意思是為人要寬宏大量一些,雖然有理,不要太計較,更不要把人逼到絕路上去,放人一馬,有利于化解矛盾和恩怨,且不可得理不饒人。 宋朝時蔡州褒信縣有個道士,善于下圍棋,開始只在本縣下棋,很長時間都沒有人能贏他,于是他便離開本縣前往京城。到了京城,和當(dāng)時著名的國手對弈,竟又贏了。逐年下來,下棋所贏的銀子,使他成了富翁。后來他年紀(jì)逐漸大了,便開始深悔過去下棋過于認(rèn)真,損傷了很多人的面子。因此,他寫了一首詩,最后兩句是:“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此后,再下棋時他便心存容讓,有意給人家留點(diǎn)面子,不讓別人輸?shù)锰珣K。后來,他成了德藝雙馨的國手。
【第49句】:【八字沒見一撇】(慣)比喻事情剛剛開了頭,還沒什么進(jìn)展。也作“八字還沒一撇”。
【第50句】:【患難朋友,艱苦夫妻】(諺)患難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最堅實(shí),艱苦中打磨過來的夫妻最恩愛。指好朋友貴在經(jīng)過患難的考驗,好夫妻貴在走過艱苦的歷程。
【第51句】:【斷線鷂子——再也不來】(歇)鷂子:紙鷂,即風(fēng)箏。比喻人一走再也不回來。
【第52句】:【走過場】(慣)本指戲曲中龍?zhí)捉巧鰣龊蟛煌A簦┻^舞臺從另一側(cè)下場。比喻只求形式,沒有效果,敷衍了事。
【第53句】:【靠著大樹有柴燒】 釋義:倚仗某種勢力就能得到某種利益。 例句:俗話說:“靠著大樹有柴燒”。韓德勤就是靠著顧祝同這棵大樹,在國民黨內(nèi)做了個師長。
【第54句】:【懷里揣著個牛角——朝自己頂】(歇)頂:本指用角撞擊,轉(zhuǎn)指頂撞、為難。指頂撞或為難自己人。 也作“懷里揣牛角——朝里頂”。
【第55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56句】:【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 釋義:人得了額外收入才能富起來。 例句:懶蟲瞇著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臉地說:“常言道,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呀!”
【第57句】:好人爭理,壞人爭嘴.
【第58句】:【空著肚子打飽嗝——硬裝門面】(歇)指內(nèi)里不行,表面上還硬要裝得好看。
【第59句】:【雕塑匠不給神像叩頭——知道老底】(歇)本指雕塑匠清楚神像是雕塑而成的,轉(zhuǎn)指了解某人或某事的底細(xì)。
【第60句】:【法字沒多重,萬人抬不動】(諺)法字看起來分量不重,但千人萬人也抬不動它。指國家大法神圣而威嚴(yán),不容侵犯,不可動搖。
【第61句】:【打背工】(慣)原指戲曲演員在舞臺上背對著觀眾念白,后指中間人在交易中瞞著當(dāng)事人從中謀利。 也作打背弓。 打背公。
【第62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 據(jù)傳,自從神農(nóng)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nóng)業(yè),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wù)農(nóng)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zé)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xiāng)民,設(shè)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 后來出現(xiàn)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 后來,據(jù)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guān)心起農(nóng)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hù)。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 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xiàn)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63句】:一根草搓不成索,一片篾編不成籮。
【第64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俗語的意思是事情看似如此,其實(shí)另有他圖。它源自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北宋杰出的文學(xué)家歐陽修,別號“醉翁”。他在散文寫作上成就頗高,《醉翁亭記》便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當(dāng)滁州太守時寫的。滁州州署在今安徽滁縣,縣城西南有風(fēng)景秀麗的瑯邪山;山中有泉,名“釀泉”;泉旁有一座亭子,據(jù)說是山里一個和尚修建的,歐陽修給這座亭了取了個名字,叫做“醉翁亭”。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呢?他在《醉翁亭記》這篇文章里,道出了緣由。原來歐陽修常與朋友相約來此飲酒,歐陽修年歲大了,飲一點(diǎn)便酩酊大醉,他便給自己取了個“醉翁”的別號。 歐陽修酒量不大,很容易醉,那他為什么還愛喝酒呢?文章說:醉翁的本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水風(fēng)光。他是借喝酒的興致,以獲得欣賞山水的樂趣。 后來,人們大多只用前半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忘卻了“在乎山水之間也”。作為俗語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就轉(zhuǎn)義了。
【第65句】:【掛羊頭賣狗】肉這一俗語,家喻戶曉,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業(yè)行為,廣告吹得天花亂墜,而實(shí)際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實(shí)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謂得道高人,不厭其煩講經(jīng)說法,混淆視聽,欺騙群眾,以達(dá)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間弄虛作假、以賴充好,愚弄人、糊弄人。總之,這一俗語運(yùn)用十分廣泛。 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來,它出自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最早不叫“掛羊頭賣狗肉”,而叫“掛牛頭賣馬肉”,后轉(zhuǎn)為“掛羊頭賣狗肉”。 典出《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據(jù)載:齊靈公喜歡看宮內(nèi)女人著男裝,齊國女人皆效法。但靈公有點(diǎn)葉公好龍,卻討嫌宮外女子著男裝,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著男裝者撕衣斷帶,但還是制止不了。靈公便問齊相晏子,這是為什么。晏子回答說:“您喜歡官內(nèi)女人穿男裝,卻禁止宮外女人穿,這如同在門上掛牛頭,而在門里賣馬肉。你如果先禁宮內(nèi)女子,則宮外女子莫敢再穿。” 齊靈公采納晏子的建議,果然在一月之內(nèi)沒有女人再穿男裝。 后世,掛牛頭賣馬肉逐漸轉(zhuǎn)為“掛羊頭賣狗肉”。
【第66句】:【帽子破了邊——頂好】(歇)頂:本指帽子頂部,轉(zhuǎn)為副詞,表示程度最高。指最好。表示贊賞。
【第67句】:【滿肚子墨汁】(慣)形容人書讀得多,非常有學(xué)問。
【第68句】:【丟了西瓜,撿個芝麻】(慣)比喻把大事要事丟在一邊,偏抓小事,得不償失。
【第69句】:【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 釋義:周瑜:三國時吳國主將。心匈狹窄,好忌妒。比喻人心胸狹窄,沒有度量。 例句:雪娟說:“我是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可一半天咱們就回省城啦,一大攤子事昨整法?”
【第70句】:【媳婦進(jìn)房,媒人靠墻】(諺)新媳婦娶進(jìn)門入了洞房,媒人就靠墻一邊站,沒用了。指娶親后容易把媒人忘記掉。 也作“媳婦進(jìn)門,媒人出門”。
【第71句】:【風(fēng)水不便,客人背纖】(諺)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fēng)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
【第72句】:【拐驢對破磨】(慣)拐:腿或腳有毛病,走路時身體不穩(wěn)。比喻雙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第73句】:【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歇)坐騎:供人騎的馬,也泛指供人騎的獸類。四不像:麋鹿的俗稱,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從整體上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比喻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第74句】:【一個人跟著影子轉(zhuǎn)】(慣)指一個人孤單地過日子。
【第75句】:【請字兒不曾出聲,去字兒連忙答應(yīng)】(慣)主人的“請”字還未說出口,客人就連忙答應(yīng)說“去”。指迫不及待地盼望別人邀請。
【第76句】:【東葫蘆爬西架】(慣)長在東邊的葫蘆卻爬上了搭在西邊的瓜架上。 比喻事情奇怪,不合情理。
【第77句】:【張家長,李家短】(慣)1指議論別人家的瑣事。2指閑聊天。
【第78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釋義:穿靴:指腿腳發(fā)生水腫。戴帽:指頭部水腫。男人腿腳水腫,女人頭部水腫,表明病情嚴(yán)重,有危險。 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腳腫成這樣子,看來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79句】:【低頭不見抬頭見】 釋義:形容經(jīng)常見面。常用來指辦事、說話要看情面。 例句:老媽勸他去,說道:“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誰也有求到誰身上的時候,別把路走窄巴了。”
【第80句】:【成不了氣候】 釋義:指做不成大事。 例句:“我看咱們少當(dāng)家的成不了氣候。”
【第81句】:【游僧?dāng)f住持】(慣)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住持:主持一個佛寺的僧尼或主持一個道觀的道士。比喻外人趕走主人。
【第82句】:【不圖打魚,只圖混水】(慣)不為捕魚,只想把水?dāng)嚮臁1扔鞑粓D得到多少好處,只為把事情攪亂。
【第83句】:【下藥捻兒】(慣)比喻設(shè)計害人。
【第84句】:【私憑文書官憑印】(諺)民間的房產(chǎn)地產(chǎn)發(fā)生糾紛,是以文契字據(jù)為根據(jù)的;官場中的公事交往,是以官印為根據(jù)的。指公事私事全靠實(shí)據(jù),不憑口說。 也作“私憑文契官憑印”。
【第85句】:【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意思是能夠認(rèn)清當(dāng)前形勢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但,這不包括那些見風(fēng)使舵的投機(jī)分子,他們往往把這句話當(dāng)做投敵變節(jié)的托詞。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講述了東漢末年,劉備曾向潁川名士司馬徽請教世事,司馬徽說:“那些儒生俗士怎么能夠看清當(dāng)前的形勢呢?識時務(wù)者為俊杰,臥龍和風(fēng)雛就是這樣的人物。”劉備問二人指誰,司馬徽說:“他們就是諸葛亮和龐統(tǒng)啊。” 實(shí)踐證明,諸葛亮就是識時務(wù)者,“隆中對”就是最好的解釋。
【第86句】:【魚離水,草離根】(慣)比喻失去了根本,離開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
【第87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見“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第88句】:【有理也要讓三分】見“得理讓三分”。
【第89句】:【當(dāng)行厭當(dāng)行】(諺)行:行當(dāng)。舊指同一行業(yè)中的人往往彼此拆臺,互相排斥。
【第90句】:【深一腳,淺一腳】(慣)形容路面不平,走起來不平穩(wěn)。 也作“深一步,淺一步”。
【第91句】:【青天里一個霹靂】(慣)比喻突然發(fā)生了令人震驚的事情。 也作青天打下一個霹靂。 晴天里一聲霹雷。
【第92句】:【坐家的女兒偷皮匠——縫著的就绱】(歇)坐家的女兒:未出嫁的閨女。皮匠:以縫補(bǔ)修復(fù)皮鞋等皮制品為職業(yè)的匠人。縫:諧“逢”。 绱:諧“上”。指碰上一個就勾搭上一個。用于譏諷淫亂行為。
【第93句】:【駝子跌在街心上——賣翹】(歇)翹:諧“俏”。指人故意造作嬌媚姿態(tài)來誘惑人。含譏諷意味。
【第94句】:【常讀口里順,常寫手不笨】(諺)經(jīng)常讀,嘴巴順溜;經(jīng)常寫,筆下利索。指學(xué)習(xí)要勤讀勤寫,自然就學(xué)識淵博,文章練達(dá)。
【第95句】:【光禿禿的樹杈留不住鳥】(諺)比喻沒有吸引人的物質(zhì)條件與良好的環(huán)境,就留不住人才。
【第96句】:【瞌睡給了個枕頭】(慣)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來了個枕頭”。
【第97句】:【阿綿花屎】(慣)阿:同“屙”。比喻故意拖延時間。
【第98句】:【色膽大如天】(諺)指迷戀女色的人,膽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顧。 也作“色膽天來大”。
【第99句】:【上當(dāng)】“當(dāng)鋪”是一種買賣,自愿交易,這種商業(yè)行為在我國早已有之。“上當(dāng)”現(xiàn)在的詞義是被捉弄,利益受損。它的來源始于明末清初,與一只花瓶有關(guān)。明末時期,北京城有許多當(dāng)鋪,當(dāng)鋪的管事人叫“朝奉”。“同仁當(dāng)”當(dāng)鋪有個姓張的朝奉,站堂口十余年,見多識廣。不料,這位從不失手的老朝奉被人騙了。一天,忽然闖進(jìn)一位老者,聲稱有只寶瓶要押當(dāng)。張朝奉接過瓶子一看,果然是一只“雨過天晴”的寶瓶,堪稱無價之寶。如將鮮花置于瓶內(nèi),不澆水不施肥,可保鮮花艷麗長存。老者聲稱家遭大難,急等用錢,開口要價十萬兩銀子,后以八萬兩銀子成交。 老者走后,老朝奉急于驗寶,將一束鮮花插入瓶內(nèi),結(jié)果三天不到,這花就沒了生機(jī)。老朝奉急忙到“寶古齋”鑒定,結(jié)果是景德鎮(zhèn)成化年間出產(chǎn)的瓷瓶,連八十兩銀子也不值。老朝奉趕忙回店向東家匯報,二人商議,轉(zhuǎn)天向諸位同仁下帖,就說“同仁當(dāng)”由于錯認(rèn)“寶瓶”傾家蕩產(chǎn),不得已宣布當(dāng)鋪關(guān)門。第二天“同仁當(dāng)”在后院請了四桌賓客,老朝奉聲淚俱下講了自己被騙的經(jīng)過,末了轉(zhuǎn)身拿起花瓶摔成碎片,眾人看了憤憤不平。這消息很快傳遍北京城。 老朝奉摔花瓶不久,那當(dāng)“寶瓶”的老者又來贖當(dāng)。老朝奉變戲法般拿出那只所謂的寶瓶“雨過天晴”,當(dāng)場清點(diǎn)銀兩,二人錢貨兩清。 原來,這個老者是個老奸巨猾的江湖騙子,專騙當(dāng)鋪銀子,沒想到落人老朝奉的圈套,引誘他再次上當(dāng)鋪來贖,如果拿不出押當(dāng)品,當(dāng)鋪還要賠償挨罰。那貪心不足的騙子果然“上當(dāng)”,這事又在北京風(fēng)傳開來,便有了“上當(dāng)”一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