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馬到灘,不加鞭。
【第2句】:【過獨木橋】(慣)獨木橋:由一根木頭搭成的橋,比喻艱難的途徑。 指走艱難的道路。 也作“走獨木橋”。
【第3句】:【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兒】(歇)指拿條件類似的人或物勉強充數。有時用作謙語,指勉強湊合著。有時含責罵意。 也作禿子作和尚——將就著。 禿子跑到和尚廟——硬充數。
【第4句】:【 捂著葫蘆蓋著瓢】捂著蓋著,遮遮掩掩。電影:“他能把 小廠搞得這么好,我看人就不錯。還捂著葫蘆蓋著瓢,等到 什么時候?”
【第5句】:前天,大伯給棉花打藥不小心中了毒,多虧鄰居用拖拉機把大伯送往醫院,才使他脫離了危險。爺爺感慨道:“好酒好肉敬遠親,雷打火燒靠近鄰啊!”(河南·內鄉)
【第6句】:【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諺)虎的心,隔著皮毛看不見;人的心,隔著肚皮也看不見。指人心的善惡好壞難以猜測。
【第7句】:【水到自開溝】釋義:比喻事到臨頭就會有辦法。例句:楊延智慰勉召恩說:“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水到自開溝呀!就算你是條被人拴住的狗,可還會皎人呀!遠的咬不著,走到面前的人還不能咬一口?”
【第8句】:【 前怕狼,后怕虎】謂膽小怕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前頭 怕狐貍,后頭怕野貓。成語: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說話、辦事兒,不能總是前怕狼,后怕 虎!”
【第9句】:每年春節,在省城工作的姑姑總要回來接奶奶去她那兒過年,可奶奶說什么也不去。這一次,我忍不住問奶奶為什么不去。奶奶摸著我的頭說:“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己的窮窩窩。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內鄉)
【第10句】:【殺回馬槍】(慣)回馬槍:古時一種槍法,兩人交戰時,一方詐敗而走,待對方追至切近,回過馬來給追擊者以致命一擊。1指先撤退,待對方麻痹后,回過身來進行突然襲擊。也指假裝離開,出其不意突然回來。2指揭發自己同伙的問題。
【第11句】:水底撈月,天上摘星——想得到,辦不到
【第12句】:【官不威風牙威風】釋義:爪牙仗勢欺人,更可惡。例句:七郎在京都,一向撒沒有名,一旦得了刺史之職,就有許多人來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牙爪威,做都管,做大叔,走頭站,打驛吏,欺行客,詐鄉民,總是這一千人了。
【第13句】:井底的青蛙——見識淺:所見有限
【第14句】:【鐵將軍把門】(慣)鐵將軍:鐵鎖。指門鎖著,家里沒人。
【第15句】:【一竿子插到底】釋義:比喻說話或做事一直貫徹到底。“插”又作“扎”、“捅”、“撐”。例句:不論大小事,一言既出,便唯恐落空,要一竿子插到底,必求落實。
【第16句】:【侃大山】《現代漢語新詞語詞典》有這樣的解說:“侃大山指沒有中心話題、無意義、無目的、漫無邊際地閑聊,北京俗語又叫‘砍大山’。”接著詞典往下說,四川人叫“擺龍門陣”,東北人叫“白話兒”,還有些地方索性叫“神吹”或“聊大天兒”。 “侃大山”源自北京,也稱“砍大山”,是北京土話,20世紀70~80年代期間在北京青少年中成為流行語。1988年,有位學者和他的研究生對北京青少年(14~25歲)流行語作調查,當問到不少調查對象:“為什么叫.砍大山’?什么意思?”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就是那么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瞎砍唄!”砍,本義用刀、斧等劈、斬,組成“砍大山”后才不用刀、斧,而用嘴“瞎砍”“瞎扯”。 “侃大山”這一詞匯也不是毫無根據隨便來的,“侃”在古代已具備說的意思。在先秦時代,“侃侃”是個形容詞,如《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形容說話人的樣子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到了元代,“侃”字開始單獨作動詞“說話”使用。如“你那隔墻酬和都胡侃,證果的是今番這一簡”(《西廂記》三本二折);“拌幾個知交撒頑,尋一回漁樵調侃”(《送車文卿歸隱》)。其中“胡侃”、“調侃”都是指說話不著邊際。由于“侃”和“砍”諧音,所以兩字可以換用。
【第17句】:【猜啞謎】(慣)啞謎:指隱晦的話語。比喻猜測別人話語的真實意思或事實真相。
【第18句】:【耗財買臉兒】(慣)指耗費錢財是為了面子上風光。
【第19句】:天漸漸冷了,可我卻不愿穿毛褲。媽媽又氣又急地說:“人冷腿,狗冷嘴,將來凍出個毛病可怎么得了?”(山西·太原)
【第20句】:【想治瘡不能怕挖肉】(諺)想要把身上的惡瘡治好,就要忍痛挖去周邊的肉。比喻要想辦成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付出大的代價。
【第21句】:【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頭】(歇)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訴說。 也作啞子吃黃連——在心里苦。 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里。
【第22句】:【不到火候不揭鍋】早揭鍋,飯夾生;晚揭鍋,飯糊了。謂 要抓住適當時機。張長弓等《邊城風雪》:“他還要看一看, 等一等,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23句】:【硬碰硬】(慣)1指以強硬的手段對付強硬手段。2指以強制的方法進行。
【第24句】:【叫化子也有三個窮朋友】(諺)指不管什么樣的人都會有些朋友。
【第25句】:【牛老了奸,馬老了滑,兔子老了不好拿】(諺)牛老了拉犁就不老實,馬老了跑路就偷懶,兔子老了就有藏身經驗,不好捉拿。比喻人老見識廣,待人處事就會圓滑世故。
【第26句】:拿著門扇當窗戶——門戶不對
【第27句】:【 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二十四史為我國歷代史書的總 匯,借指經歷多,說來話長。成語:一言難盡。張恨水《啼笑 因緣》:“這會子叫我介紹一樣給人,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 知從何說起了。”
【第28句】:【馬勺碰鍋沿】(慣)馬勺:盛粥盛飯用的木制大勺,也叫馬勺子。比喻自家人產生摩擦,鬧矛盾。 也作“鐵杓子碰鍋沿”。
【第29句】:玻璃上跑車——沒轍
【第30句】:【滿堂兒女,當不得半席夫妻】(諺)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兒女很多,也抵不上個半席夫妻。指兒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間的相互體貼照料。 也作“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第31句】:【糊涂事糊涂了】對于事情不必細問,馬馬虎虎算了。成 語:不了了之。趙樹理《三里灣》:“范登高主張糊涂事糊涂 了,勸一勸大家好好過日子,只求沒事便好。”
【第32句】:【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釋義:比喻人品雖然不好,但總有人欣賞。例句:趙雄上任偵緝處長那天,竟然親自“登門求賢”,請金鱷出來當大隊長,這正如俗語說的:“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
【第33句】:【好漢死在證見手】(諺)證見:事件發生時親眼目睹的證明人。指任憑你是怎樣的英雄好漢,只要證人出面證明你犯罪,你就無法逃避罪責。
【第34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強調人的性格難以改變。巴金 《家》:“你總是這樣不愛收拾,屢次說你,你總是不聽。真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35句】:小王撿了點柴準備帶回家,一位搬運工看見說:“這點兒柴你也值得要啊?干脆給我得了。”旁邊一個工人聽了插嘴道:“我說你呀,怎么光撈進不撈出呢?下次碰見挑大糞的,也要嘗嘗咸噦!”(安徽·銅陵)
【第36句】:【一面打墻,兩面好看】(諺)兩家的界墻,一家主動打起來,兩家都整齊好看。指彼此共管的事,一方主動做,兩方都有益。也比喻一舉兩得。 也作“一面打墻兩面光”。
【第37句】:樹枝上掛團魚一一四腳無靠
【第38句】:【有一搭沒一搭】(慣)1指漫不經心地說話。也指沒話找話說。2形容時斷時續或無關緊要。 也作有一搭無一搭。 有一句沒一句。 有一言無一言。
【第39句】:【一年二年,與佛齊肩;三年四年,佛在一邊】(諺)敬佛的人,開始對佛尊敬,一兩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拋到一邊了。指人的立志很難持久,時間越長越懈怠。
【第40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諺)千里長的堤壩,會因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泛指小小的隱患如不及早防治,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長堤,潰于一穴。
【第41句】:【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釋義:太陽落山時,天空如有三條箭形云,第二天就會下雨。例句:麥子收到第四天,競賽正搞得熱火朝天,我們發現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發現天空上有三條箭形云,按照農諺說:“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
【第42句】:老鼠管倉——越管越光
【第43句】:【 刮十二級臺風】形容來勢兇猛。黑雁男《十年動亂》:“在 史無前例的十二級臺風的席卷之下,死的死了,倒的倒 了……”
【第44句】:麻繩打毛衣——亂牽扯
【第45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表示友好,對方不領情。《姑蘇煙水 集》:“就像幾十年前的那位上海名家在小鎮上‘漂脫’一樣, 饒你頭等技藝,也只是‘俏眉眼做給瞎子看’。”
【第46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釋義:穿靴:指腿腳發生水腫。戴帽:指頭部水腫。男人腿腳水腫,女人頭部水腫,表明病情嚴重,有危險。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腳腫成這樣子,看來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47句】:大海里找劍——撈刀(嘮叨)
【第48句】:飯店里賣衣服——有吃有穿
【第49句】:【屋里點火外頭亮】(諺)比喻避著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鄰八舍的人其實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50句】:耳朵上掛板子——打聽打聽
【第51句】:【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個活】(諺)幫人要一幫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無事。指幫助人要做到負責到底。 也作“幫人幫到頭,救人救到底”。
【第52句】:【白露身不露】釋義:“白露”時,不要再光膀子了。言天氣漸冷,赤身露體易著涼。例句:八月,秋興:諺云:“白露身不露”,言至是天氣乃肅,可以授衣耳。
【第53句】:【小孩兒口沒遮攔】(諺)指小孩子的嘴巴無禁無忌,想到就說,不懂人情世故,也不計說話后果。
【第54句】:【打著[某人]的旗號】借用堂皇的名義。明代《金瓶梅》: “又一件,應二哥,銀子便與他,只不叫他打著我的旗兒,在 外邊東誆西騙。”
【第55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56句】:【騎瞎馬走黑道】(慣)比喻盲目行動,走錯了路。
【第57句】:木匠打鐵——改行
【第58句】:【人托人,接上天】(諺)人們辦事一個轉托一個,能夠一直接通最上層。指人情轉托可以打通各種人際關系,直到頂層。
【第59句】:【燈靠油,人靠飯】(諺)指人靠飯食,才能維持生命,產生力氣;這和油燈靠油才能點燃照明是一個道理。
【第60句】:【不會念經,休做和尚;不會绱鞋,休做皮匠】(諺)绱鞋:把鞋幫、鞋底縫到一起。指會念經文的,才有資格當和尚;會绱鞋的,才有資格當皮匠。泛指干哪一行的,必須熟悉哪一行的業務。
【第61句】:記住背后是強大的祖國,即使單獨一人也無比勇敢。
【第62句】:妹妹一到冬天就穿得很厚。那天,寒風刺骨,把妹妹的小臉蛋凍得發紫。奶奶笑著說:“熱不死屁股,凍不死小臉。”妹妹向奶奶吐了吐舌頭笑了。(河南·孟州)
【第63句】:【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慣)餓了吃飯,渴了飲水,入晚住店,拂曉趕路。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辛苦。 也作饑食渴飲,夜宿曉行。 曉行夜住,饑餐渴飲。
【第64句】:起風又下雨——雙管齊下
【第65句】:戲臺上敲小鑼——幫腔
【第66句】:【寡婦年】無立春節氣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則俗稱“寡婦年”。民間流傳“寡婦年”結婚不吉利,因此,無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結婚的扎堆,而在無春之年結婚的較少。那么,“寡婦年”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古人崇信陰陽,在古人的觀念中,陽是天,是男;陰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于是分別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萬物的化育,與男女交媾生殖類同。春天陰陽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諧,正是生育季節。無“立春”之年被稱為“寡婦年”,與古人的上述認識有關。一年之中無立春,即無陽氣來臨。無陽為孤陰,不生。于是,無陽,即無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婦。所謂“寡婦年”,來由在此。其實,某年中無“立春”并非天道。而陽歷是年年有春,無春之年只存在于陰歷,因為陰歷閏年有13個月,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無春的年份。因此,“寡婦年”的說法純屬附會。
【第67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68句】:火車帶車皮——勾(鉤)搭得緊
【第69句】:【口惠而實不至】(慣)指口頭上給人好處卻并不兌現。
【第70句】:【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釋義:比喻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例句:現在不同了,滿韃子已經搖搖欲墜。尤其從鐵路風潮發生,就像“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第71句】:我們家干的是白鐵活,一個集就能賣一百多元。一位朋友見了爸爸說:“你早就發了吧?”爸爸說:“你是光看見了這會兒,沒看見買鐵皮那會兒。我們這是老鼠給貓攢著呢!”(山東·無棣)
【第72句】:【推磨繞圈子】指不直截了當。成語:轉彎抹角。柳青《種 谷記》:“他們頂你,驢推磨似地和你繞圈子,拉談半天還停 留在原處。”
【第73句】:老鼠跳到油鍋里老鼠偷芝麻——吃香
【第74句】:【 一拳打在絮被上,沒有一點反響】指沒有反映,沒有效果。 類似的:一拳打在豬背上,連個印子都不起。《秦城春秋》: “她的反抗就像拳頭砸進棉花里,沒有得到任何反映。”
【第75句】:【周身是刀沒一把利】(慣)比喻滿腦子的主意、點子,卻沒有一個能頂用。也比喻所學的知識多而雜,沒有一門是精通的。
【第76句】:【 別人碗里粥稠/別人碗里肉肥】嫉妒或羨慕別人。成語:饞 涎欲滴。賈平凹《廢都》:“我讓你嫁給那個殘疾你去不去? 你不要看著別人的米湯碗里結一張皮兒就嫉妒飯稠!”
【第77句】:【 從天上放下云梯】遇到高升的機會。申躍中《掛紅燈》: “對于他自己,雖然不能說是從天上放下了云梯,但也算有 了步步向上的臺階了。”
【第78句】:【騎牛不怕牛身大,騎馬不怕馬頭高】(諺)比喻決意要征服對方,就不怕他的勢力有多強大。
【第79句】:【是個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見“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
【第80句】:【堵漏洞】(慣)比喻補救說話、做事中的疏漏之處。
【第81句】:平時我對學習抓得不緊,臨近考試了才想著去看書。媽媽說:“現喂的雞不下蛋啊!”(山東·蒼山)
【第82句】:【砍一枝,損百株】(諺)砍傷一根樹枝,會使百株樹受損。比喻傷害一人,會連累相關的許多人。 也作砍一枝,損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第83句】:【 鑼鼓聽聲,說話聽音】捉摸說話人的用意。類似的:看人 看心,聽話聽音。成語:弦外之音。電影《沙家浜》:“鑼鼓聽 聲,說話聽音。照你這么說,人是我放走的了。”
【第84句】:【石頭蛋腌咸菜——一鹽難進】(歇)鹽:諧“言”。進:諧“盡”。指事情說來話長,一句話講不清楚。
【第85句】:【急出來的主意,逼出來的禍】(諺)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應急的辦法,在被逼到走投無路時容易發生禍端。
【第86句】:【城墻上跑馬——難掉頭】(歇)本指難以掉轉馬頭往回跑,轉指面臨困境,難以退縮或走回頭路。
【第87句】:爸爸帶我去商店買鞋,我穿上一雙試了試,太小。爸爸便對營業員阿姨說:“這雙鞋孩子穿著頂頭頂腦的,請再給換一雙吧!”(山東·長清)
【第88句】:鍛煉是靈丹,衛生是妙藥。
【第89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團結一致,就能興旺發達。反 義說:一人一條心,窮斷骨頭筋。柳青《創業史》:“有些人羨 慕郭振山,說他弟兄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第90句】:縛在樁上的叫驢——繞圈轉
【第91句】:【打花胡哨】(慣)指虛情假意地應酬或應付。
【第92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慣)指重新遭受苦難。
【第93句】:鐵罐頭撞上玻璃瓶——有口無心、空發聲
【第94句】:大媽一見熟人就愛拉家常。有一次,大伯對我說:“你大媽是柳木屁股,走到哪兒根就扎到哪兒。”(河南·長葛)
【第95句】:晚上,我在吃飯的時候,沒注意自己的嘴角留下了一粒飯。媽媽看見了,笑著說:“你嘴邊的那一粒飯,是不是留著明天早上當早點的呀?”(湖南·永州)
【第96句】:砍斷了的毛竹——直著身子倒下去
【第97句】:【提起腦袋走夜路】敢于冒險。古華《芙蓉鎮》:“好好!這 個運動我擁護,哪怕提起腦殼走夜路,我都去!”
【第98句】:【玉波去四點,依舊是王皮】(諺)玉字去一點,還是王字;波字去三點,還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變化,但本質上還是不變。
【第99句】:【瞞債必窮,瞞病必死】(諺)隱瞞債務的,必定窮愁潦倒;隱瞞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誤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隱瞞,不然沒有好結果。
上一篇:朋友圈文案佛語禪心,不服不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