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釋義:明知有危險,也要冒險而行。例句:英雄想到這里,就認定這條路走,一定要去跟老虎斗一斗了。趁著酒興,大步向前。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2句】:有一天,我正在寫作業,聽見鄰居家的阿姨對我爺爺說:“注意小花貓,別讓它抓了小雞!”爺爺說:“不怕。雞怕狐貍,貓捕鼠;草怕嚴霜,霜怕日。一物降一物。”(河南·林州)
【第3句】:【小馬乍行嫌路窄】釋義:乍:剛剛開始。初生馬兒剛走路就嫌路不夠寬。比喻年輕人剛入世不知天高地厚,埋怨無處施展才能。例句:安老爺冷笑道:“他有多大的學力福命,敢說這等狂妄的滿話!”安太太道:“這可就叫作‘小馬兒乍行嫌路窄’了!”
【第4句】:【小娘愛俏,鴇兒愛鈔】見“鴇兒愛鈔,姐兒愛俏”。
【第5句】:藕斷絲連——情意纏綿
【第6句】:獨腳獨手獨根草,風霜雨雪擋不了。
【第7句】:【屋檐滴下水,點點不差分】(諺)天下雨,屋檐的雨水往下滴落時,總是滴在同一個位置,一些兒不差。比喻凡事前有因,后有果,因果相應總是很準的。
【第8句】:【橫挑鼻子豎挑眼】(慣)形容很不滿意,百般挑剔。 也作“橫挑眼,直挑眼”。
【第9句】:【貨到街頭死】(諺)遠途販運來的貨物,只要上市,便沒退路,不論價高價低,都得脫手賣掉。指做生意要獲得可靠信息,盲目販運沒出路。
【第10句】:孫猴子打筋斗——十萬八千里
【第11句】:云里伸拳頭——露一手
【第12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團結一致,就能興旺發達。反 義說:一人一條心,窮斷骨頭筋。柳青《創業史》:“有些人羨 慕郭振山,說他弟兄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第13句】:【寧看賊挨打,不看賊吃耍】(諺)指看賊挨打受罰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賊用偷來的錢吃喝玩樂,則容易受邪惡的引誘。
【第14句】:【可著頭做帽子】比喻根據實際情況,盡量節省,不要浪 費。類似的:比著肚子裁褲子。清代《紅樓夢》:“如今都是 可著頭做帽子了,要一點兒富裕也不能的!”
【第15句】:楠竹搭橋——走的空路
【第16句】:【 槍打出頭鳥】謂先出頭危險,也指懲治為首的。王蒙《風 息浪止》:“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說 穿了不過是嫉妒二字!”
【第17句】:堂前中央掛燈籠——正大光明
【第18句】:【生財有道】(諺)指創收財富,要有正當的方法或途徑。后多指人有發財之法。
【第19句】:【腳面砌鍋——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沒有煩事纏身或沒有家庭、子女、財產等牽掛。
【第20句】:【學得薄技在手,勝似腰纏萬貫】(諺)薄技:小的技藝。貫:古時錢制,一貫千文。只要能掌握一門薄技,也比擁有萬貫錢財強。指維持家計,靠積存的錢財,不如靠技藝的收入。
【第21句】:【正瞌睡,來了個枕頭】見“瞌睡給了個枕頭”。
【第22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諺)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卻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實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惡人,惡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23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慣)指其含意只能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
【第24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第25句】:【知道鍋是鐵鑄的】知道原委。鐵鑄的,注定,兼含無法改 變之意。清代《醒世姻緣傳》:“珍哥問了抵償,方知道鍋是 鐵鑄成的,扯了晁大舍號啕痛哭。”
【第26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釋義:比喻身強力壯,勇猛無敵。例句:羅英道:“這就怪了。我好端端的,無災無病,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第27句】:【八匹馬拉不回頭】指固執。類似的:九牛拉不轉。劉紹 棠《二度梅》:“但是,溫良順犯起犟脾氣,十八匹馬也拉不回 頭;青鳳更是鐵了心,刀擱在脖子上也不改口。”
【第28句】:【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歇)《西游記》中描寫,豬八戒與孫悟空在萬壽山五莊觀偷了人參果,豬八戒性急,囫圇吞下,不知是什么味道。比喻一味貪食,不知道所吃東西的價值。也比喻完全不了解事物的奧妙。 也作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其味。
【第29句】:九曲橋上散步——盡走彎路
【第30句】:【 兩股道上跑的車】謂各走各的路,弄不到一起去。海外 老六《丫頭你嫩嫩地嫁了吧》:“婚后的朝夕相處中,我才發 現我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脾氣、性格、價值觀都不同。”
【第31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諺)天:舊指天意,亦指機遇。謀劃事情,在于人的主觀努力,而事情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天意或機遇。指一件事情的能否成功,人事與機遇各占一半。 也作謀事雖在人,成事還在天。 謀事在人成在天。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第32句】:大麥芽做飴糖——好料子
【第33句】:【輕不得,重不得】(慣)輕了沒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說、怎么做都不行,令人為難。
【第34句】:吃棗子不吐核——囫圇吞棗
【第35句】:【 坐大船,劃懶槳】比喻在集體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報》(1985,1,14):“多年來,人們習慣于有患同當, 有福同享,坐大船,劃懶槳。”
【第36句】:【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釋義:父母在世,兒女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例句:圣人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怎么自家在山行走?
【第37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38句】:【老和尚的木魚兒——天生挨揍的貨】(歇)木魚兒:僧尼念經或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鏤空制成。貨:本指貨物、東西,轉指人(罵人的話)。指沒有出息,生來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責罵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魚兒——挨敲打的木頭疙瘩。 老和尚的木魚兒——該著挨敲。
【第39句】:【飛蛾撲火——自討死吃】(歇)飛蛾向火焰撲去,必定被火焰燒死,指自招禍害,自去送死。
【第40句】:【不受磨難不成佛】不經過磨練,不可能輕易取得成功。 類似的:不受煙熏不成佛。馮志《敵后武工隊》:“不受磨練 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 闖了多少禍!”
【第41句】:鼻子下面掛電燈——聞名(明)臉上的鼻子一眼下
【第42句】:【糖大蒜——又甜又辣】(歇)形容人嘴上甜美,手段毒辣。
【第43句】:鄰居家的小紅平時是個乖乖女,可近來總是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去玩,整個人都變了。她奶奶意味深長地說:“小紅啊,你知道‘學好千日不足,學歹一日有余’嗎?今后再也別跟那些人玩了。”(廣東·龍門)
【第44句】:【走紅運】(慣)指交好運。 也作“走鴻運”。
【第45句】:【吃小虧占大便宜】釋義:受一點小的損失,卻得到很大的利益。例句:“楊吉利搶走了于芝秀,我來嫁給你!”天香粗野而又嬌媚,“丟了一個殘花敗柳,得到一個清白女兒身,你吃小虧占了大便宜。”
【第46句】:【核桃棗子一塊數】(慣)比喻不管好壞一樣對待。
【第47句】:【只能會意,不能言傳】只能自己體會,不能明說。海外於 梨華《尋》:“這兩字很難解釋,只能會意,不能言傳。”
【第48句】:跳芭蕾舞的——轉得快
【第49句】:對陣下棋——調兵遣將
【第50句】:【 走一著錯一著】原指下棋,借指行動接連失誤。姚雪垠 《李自成》:“誠如老兄所言,目前朝廷走一著錯一著,全盤棋 越走越壞。”
【第51句】:【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釋義:比喻不論大小,各有各的用處、作用。例句:你看的不對,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可別瞧不起小燕。
【第52句】:【孫猴子的筋斗云——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歇)孫猴子:《西游記》人物孫悟空的俗稱。 也作孫悟空翻干個跟頭——還在如來佛手掌心。 孫悟空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還是翻不出如來佛的掌心。
【第53句】:【人多為強,狗多為王】(諺)狗要是成了群,就會橫行,連惡狼也不敢惹。比喻人馬多了,就會形成一個強大的群體,稱王稱霸。
【第54句】:過了春的白菜——不吃香
【第55句】:墳場里演戲——給鬼看
【第56句】:【佛】“佛”,國人皆知,但“佛”字是怎么產生的,可能有許多人不知。佛教源于印度,但“佛”字卻源于中國。這是怎么回事呢? “佛”,全稱有“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等,意為覺者、知者。覺,也就是正覺遍知的大覺大悟者。公元67年,即東漢時期,佛教正式傳人中國,當時,中國沒有“佛”這個字,只有古字“弗”,因為二字的音相同,佛陀是人,所以在“弗”字旁加個“人”字邊,“佛”字是當時新造出來的一個字,是佛陀專用字,這就是“佛”字的來源。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沒有覺悟的佛,佛者覺也。佛是智慧,是覺悟。佛教認為過去有人成佛,未來也會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覺悟的可能性,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第57句】:【拉不開栓】(慣)指非常緊張、忙碌,難以應付。
【第58句】:【被窩里放屁——自己臭自己】(歇)指自己作踐自己,使自己受到損害。
【第59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能夠生活在一起的人,人品也 差不多。浩然《艷陽天》:“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兩口 子又都比較膽子小,最怕惹是非。”
【第60句】:叫林黛玉掄板斧——強人所難
【第61句】:【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 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 腦袋掛在腰帶上。 腦袋掖在腰里。
【第62句】: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她說:“花開在春天,學習在少年。”(廣東·新會)
【第63句】:大慶的深井——油水多
【第64句】:【踩著鼻子上臉】見“登鼻子上臉”。
【第65句】:【一場官司一場火,任你好漢沒處躲】(諺)舊指打官司如同遭火災一般,使人傾家蕩產。也指火災和打官司一樣損失慘重,令人無法承受。
【第66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慣)指人太顧及自己的面子,為了臉面而寧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67句】:兒女都是父母身上肉。
【第68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諺)指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等花盛開時供人觀賞,只不過十來天。泛指凡美好的事物,為之付出的代價總是高昂的。
【第69句】:【孩子是娘的連心肉】(諺)指在親人中,母親對兒女最關切、最疼愛。 也作孩子是娘心上的肉。 兒女是娘身上的肉。
【第70句】:【芝麻開花——節節高】(歇)芝麻:油料作物,花白色,莖直立,每開一層花,就往上長一節。比喻日子越過越好,或事物不斷發展、提高,情況越來越好。
【第71句】:【喝慣了的水,說慣了的嘴】(慣)比喻人太愛說話,管不住自己的嘴。
【第72句】:【駝子作揖——起手不難】(歇)作揖:舊時男子見面的禮節,雙手抱拳高拱,上身略向前彎,表示敬禮。本指駝背人作揖不難,轉指事情容易做到。
【第73句】:失蹤的飛機——下落不明
【第74句】:【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見“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
【第75句】:【把頭往老虎嘴巴里填】釋義:比喻冒險,送死。例句:劉二虎會意,跨步上前,攔住李鼎三,嚷道:“參謀長,您這不是把頭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嗎?八路軍不會放過您的。”
【第76句】:【 隔山買老牛未見牛,結果買的是老牛】做事不了解情 況,吃虧上當。類似的:貪賤買老牛,一年倒兩頭。劉紹棠 《芳年》:“隔山買賣老牛,是得多長幾個心眼兒。”
【第77句】:【為驢扭棍,傷了紫荊樹】(慣)紫荊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紫紅色,供觀賞,樹皮、木材可入藥,為較名貴樹種。為了折一根趕驢的棍子,損壞了紫荊樹。比喻因小失大。
【第78句】:【 掉進冰窟窿使人寒心。】成語:不寒而栗。張孟良《兒女 風塵記》:“又似三九天掉進冰窟窿,直打寒戰,字字像冷箭 射在心尖。”
【第79句】:【伸手不打笑臉人】不應該欺侮善良有禮貌的人。沈從文 《長河》:“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是夸獎你;難道世界 交了,人家說好話也犯罪?”
【第80句】:鄰居叔叔因為賭博,使好端端一個家幾乎傾家蕩產。看到身邊活生生的現實,爸爸教育我說:“十個賭博九個窮,傾家蕩產害人蟲。因為染上賭博而家破人亡的自古就有啊!”(廣東·龍門)
【第81句】:關門起國號一自尊自大
【第82句】:【閉塞眼睛捉麻雀】(慣)比喻目標不明確,盲目行動。
【第83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飾】(諺)人才:人的身材長相。一個人的儀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著打扮對人的外觀形象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也作三分人樣,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第84句】:【官不離印,貨不離身】(諺)當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賣貨的要管住自己的貨物。指人們借以謀生的東西,必須隨身攜帶,不可輕易離身。
【第85句】:鴨子吃糠殼——白歡喜;空歡喜;空喜一場
【第86句】:鐮刀割韭菜——刀齊
【第87句】:【慈不掌兵,義不主財】(諺)生性仁慈的人,不宣統領軍隊;行俠仗義的人,不宜主管錢財。指掌兵的不宜講仁慈,主財的不宜講情面。 也作仁不統兵,義不聚財。 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第88句】:滿口鑲金牙——開口就擺闊氣
【第89句】:【事從緩來】(諺)指凡事須考慮周到,從容辦理,不能操之過急。
【第90句】:【省了一把鹽,酸了一缸醬】(諺)制醬需鹽,為節省一把鹽,卻使一缸醬發酸報廢。比喻在不該節省的地方節省,結果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第91句】:【 老虎頭上搔癢】指做事冒失,冒犯威嚴。搔癢,也說:捉 虱子、拍蒼蠅。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你以為那些鄉下 人就敢在老虎頭上拍蒼蠅么?”
【第92句】:鄰居三奶奶家丟了雞,三奶繞村大罵,還不時朝小剛家的院子里瞧。小剛媽說:“風不刮,樹不搖,心里沒事不犯翹。她罵破天,罵破地,隨她去吧!”(河南·唐河)
【第93句】:我在外公家畫畫的時候,把凳子搬到陽臺上去了,可吃飯時,忘了搬回來。外公說:“你真是有前手,沒有后手。”(四川·成都)
【第94句】:【放下包袱】釋義: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負擔和顧慮。例句: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訐多負擔應該加以解除。
【第95句】:【樹怕爛根,人怕無志】釋義:人要是沒有志向,必定一事無成。例句:樹怕爛根,人怕無志。什么是力量?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識是力量。只要努力,這一切你都能爭取得到。
【第96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釋義:項莊:項羽部下的武將。沛公:劉邦。《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和劉邦在鴻門會見,酒宴上,范增讓項莊舞劍助興,企圖乘機殺死劉邦。劉邦的謀臣張良見事危急,就對樊噲說:“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比喻某種言論行動表面上正當好聽,其實別有用心,另有企圖。例句:照我看,打郭批方不是終了,恐怕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啊!
【第97句】:【懸壺】“懸壺”聽起來生疏,但在醫院和醫生那里卻備受追捧,也經常能看到患者送的寫著“懸壺濟世”的匾牌。其實,“懸壺”就是行醫的代名詞。它來源于《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據記載:東漢時的費長房是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經是管理市場的小官吏。在他常去的市場上,有一個賣藥的老翁。這個老翁賣藥時會在自己的攤位前懸掛一個壺,等到散市的時候就跳人壺中。集市的人都沒有看到他的這個舉動,只有費長房正好在樓上看到了。于是他帶著酒肉等禮物去拜訪老翁。老翁見他心誠,就帶他進入壺中。只見壺里別有洞天,“玉堂嚴麗,酒甘肴盈”,二人盡興而出。后來,老翁對費長房說:“我是神仙之人,因為犯了錯誤所以才受到責罰。現在對我的責罰期限滿了,我就要離開此地,你是否跟我一起離開呢?”費長房于是追隨老者學道,經歷了許多考驗與磨難,學成后返鄉,“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驅使社公(土地神)”,成為一代名醫。傳說,他后來因為失去了護身符,而被眾鬼斬殺。壺公與費長房的傳說,令后世行醫者神往不已,“懸壺”就因此成為行醫的代稱。因為“壺”與“葫”諧音,所以常以葫蘆作為藥鋪的標志,也因此有了“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的說法。
【第98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下功夫,再難的事情也能 做成。或說:鐵打房梁磨繡針/鐵杵磨成繡花針。臺灣電視 劇《含羞草》:“沒關系,我這人有耐力,有道是有志者事竟 成,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
【第99句】:【沒到西天,碰上如來佛了】(慣)西天:我國古代佛教徒稱印度。如來佛: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上一篇:空間留言最新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