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家靜心禪語】心的空洞與迷茫,是一種缺愛的表現,宛如人體缺鈣一樣,容易脆弱。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心的脆弱,一個是身體的脆弱。身體的脆弱可以調養,但心的脆弱卻很難恢復。心的脆弱會影響人的一生,從而偏離幸福的海岸線。
【第2句】: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你根本不可能憑懊惱一下子就消除懊惱、解脫煩惱的。再加上沒有后悔藥可以吃,所以應該做的是盡量少把精力用在對過去發生的事的反思中,放下,就可以輕松,就能繼續前行。
【第3句】:當你還是一只貓的時候,記著你的目標要成為一只虎。當你成為一只虎的時候,別忘了你曾經是一只貓。心態要高,姿態要低。不要看輕別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第4句】:生命;苦盡甜來,年華;樂極生悲。人生是復雜的,有太多理不清的思緒;有些東西,你可以計較,但別過深,多了會磨損心性,沉重你的步履;有些痛苦,你可以沉浸,但別太久,長了會消減斗志,迷失你的方向。
【第5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
【第6句】:【禪心佛語】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獲。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寬即是福。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
【第7句】:【禪語人生】有一年仲秋,景岑禪師與仰山禪師一起賞月,仰山禪師指著天空說道:“這個大家都有,只因無明,不能充分使用。
【第8句】:【禪心佛語】老家有一座小寺廟,有一段日子,我情緒低迷,在家小憩。忽一日,我想去寺廟走走,借此滌蕩內心的郁悶。
【第9句】:【中華圣賢經典文案218】擊石生火,激人成禍。是魚死,就是網破。將相不和,國必有禍。水行船,見風使舵。苦日難熬,歡時易過。酒學仙,無酒學佛。做牛要拖,做人要磨。非圣賢,孰能無過。
【第10句】:【佛心禪語】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四十二章經》)
【第11句】: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更坦然地面對挫折,可以更細膩地品味生活,可以更理智地面對誘惑,可以在一貧如洗時悠然自得,可以在富貴鄉里擁抱貧窮。內心的強大是在無數次的苦難中打磨出來的,是在無數個夜晚的苦讀中建立起來的。
【第12句】:不論你傷害誰,從長遠來看,都會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并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凡是你對別人做的,就是對自己做的;你讓他人經歷什么,有一天也將自己經歷。這是歷來智者們的教誨。
【第13句】:【禪心佛語】果之隨影,如影隨形,一個溫和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個溫暖的生命收獲,冷與暖,就在這一念之間。
【第14句】:【禪語人生】我們一定要用智慧,隨時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對色身起執著?是不是固執己見?如此慢慢擺脫對自己身心錯誤的妄執和貪戀,能夠超越自我的身心,你就漸漸走上覺悟。
【第15句】:【佛心禪語】“風動幡動”是禪宗的著名公案。《壇經》中記載,一日風吹幡動,兩個僧人展開辯論,一人說是風動,另一人說是幡動。二人爭執不下。惠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第16句】:由勝義諦離一異性故,當知即是清凈所緣性。何以故?由緣此境得心清凈故;當知亦是常,一切時性無變異故;又由清凈所緣故,當知是善;以是善故,當知是樂。(古印度)無著《顯揚圣教論》卷十六
【第17句】:【禪心佛語】耕云禪師說:為什么要發掘真我?因為人人都有真實、永恒的自我,真實地自我就是原來的自己;凡是真實地,必定是原來如此、普遍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
【第18句】: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日具足法施。《維摩經》卷上,菩薩品
【第19句】:若有眾業障,無生凈土因,乘彌陀愿力,必生安樂國。若人造多罪,應墮地獄中,才聞彌陀名,猛火化清涼。若念彌陀佛,即滅無量罪,現受無比樂,后必生凈土。《觀世音菩薩往生凈土本緣經》
【第20句】:【禪文案】心似白云,意如流水。擁有一種無拘無束的胸懷,在浮生閑日的禪意里點一盞燈、沏一壺茶淡看花落云起,心無牽無掛,開闊空明,讓一襲云水胸襟超然于環境之外,瀟灑自在。
【第21句】:【禪語人生】一生之計在于勤,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事之計在于人。該珍惜的須珍惜,該抓住的須抓住,寧可錯過事情,不可錯過人生。
【第22句】:【圣經文案】236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16:10)
【第23句】:【禪心佛語】菩提自性生諸萬法,行深般若見諸實相。平等十方無所不至,入塵不染,出塵不失。生滅得失在沿途,歸得寶所皆空寂。
【第24句】:【禪語人生】在庸人眼里,小事是大事,在英雄眼里,大事是小事,在圣賢眼里,世上本無事;你心里有事幺?看透了放下了都不算事,無事。
【第25句】: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開始做起,然后再以一個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第26句】:【禪心佛語】遠離妄執,安住空性,生死煩惱無二,智愚凡圣無二,輪回涅盤無二,垢凈空有無二、、、心如虛空,無所不容。
【第27句】:【禪心佛語】人生亦是如此,一旦進入生活娛樂,就該盡情自由放縱,無拘無束,享受生活。如莊周夢蝶所寓,人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
【第28句】:貢獻自己所學、所能,多為利益眾生而盡一分心力,這才實在,因為一個人所能留給別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海濤法師
【第29句】:當我們處于厄運,面對失敗和重大災難的時候,只要仍能在自己的生命之杯中盛滿希望之水,那么,無論遭遇怎樣的坎坷與不幸,我們都能永葆快樂心情,生命也不會因為打擊而枯萎。
【第30句】:【佛心禪語】有的人說呀,我這一天很忙,忙的除了喝水、吃飯沒別的時間。這樣也能做功德呀。再沒時間,總要吃、喝、拉。吧?
【第31句】:【禪心佛語】人生自我設計是必要的,沒有自我設計,人生將是盲目的,自我設計是自我實現的基礎,自我實現是自我設計的結果。
【第32句】: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華嚴經·修慈分》)
【第33句】:佛教則是“有教無類”,男女老幼都可以接受,三根普被。佛教教育包羅萬象,舉凡科學、心理學、哲學、醫學、天文、地理。在佛法中都能得到圓滿的解答,而且一般的學識也能受用,一切無礙。
【第34句】:【精短禪語】試著做一個溫柔的人,平和而感恩的對待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求得萬人愛慕,而是讓你自己,可以在面對生之孤獨時,巧妙而安穩的漫步這一生。
【第35句】:能看到別人的錯誤,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錯誤,是醒;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坦;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是誠;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是聰;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是明;能夠學習別人的優點,是智;能夠利用別人的優點,是慧。
【第36句】:【佛心禪語】從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銀財寶與名聞利養,最終卻沒有一個人是滿足于榮華富貴而死亡的。因為心的力量是無限的,欲望也是沒有限制的,因此對于物質的貪欲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
【第37句】:善惡的標準,很難做一個絕對的評價,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智慧或愚癡,可以觀察此人平時所喜好親近的人、事、物,以便作為評論的依據。
【第38句】:【佛心禪語】自我滿足。不論是榮與辱、升與降、得與失,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寵辱不驚,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極大的快樂。知足常樂,才能自得其樂。人心不足,則易懸崖失足。
【第39句】:【佛語悟道】喝酒有六個弊端:一、損失錢財;二、損害身體;三、容易引起爭斗;四、容易留下壞名聲;五、心里容易產生憤怒和暴躁的情緒;六、喪失理智,減少智慧。’
【第40句】:【佛心禪語】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非常丑陋夜叉,別人每罵她一句,她的相貌就漂亮一分,別人不斷罵她,她竟然越變越好看。
【第41句】:【禪心佛語】從全國各地陸續曝光的內情來看,地方政府與旅游部門才是寺院門票問題的真正推手,寺院在其中往往是受害者或被操控者。佛教為門票經濟“背黑鍋”久矣。
【第42句】:【佛心禪語】開口說話前,問自己,是否有必要。沒有必要,就不說。這是修心的第一步,因為,如果你對自己的口也不能有所調御,怎么能指望對自己的心有所調御?——法師阿姜.放《覺知之心》
【第43句】:【禪語感悟】火在佛法中,又稱為無明火,還包括了怨恨、憤怒和仇視。對于能夠順自己意的事就很歡喜,可是往往我們在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不如意,心中就有火氣,這就是無明火。
【第44句】:善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只要心中充滿了善意,幸福就不會遠去,快樂的天使就會相伴左右。而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關愛他人,其實就是關愛自己的最好方式。
【第45句】:牧牛不放逸,其主獲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轉六十牛。比丘戒成就,于禪得自在,六根而寂然,六年成六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六,牧牛品
【第46句】:【禪心佛語】放棄和堅持只在一念之間,果斷地做出決定,才能讓自己徹底斬斷痛苦,重新獲得一個全新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才會活得更灑脫。
【第47句】:【禪心佛語】經歷了長夜,守到了黎明,穿行過黑暗,還相信陽光,帶著強大的內心上路。臉上有卑微的笑容,一路看山看水,走走停停,天天都是開開心心的。
【第48句】:【禪心佛語】世人都愿享福,為什么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第49句】:蓬蒿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公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貧窮患難,親戚相顧;婚姻死喪,鄰里相助。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眼昭昭,報應甚速。起家之子,惜糞如金;敗家之子,棄金如糞。
【第50句】:【佛心禪語】菩薩慈悲柔和地回答說:“我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只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抱著你在走的。”
【第51句】:【佛心禪語】不貪著是最高的布施度,心清凈是最高的持戒度,淡定是最高的安忍度,放下瑣事是最高的精進度,不改作心(不特意、自然)是最高的靜慮度,不執著一切是最高的智慧度。
【第52句】:【佛心禪語】從那以后,女孩就變得郁郁寡歡,話也越來越少。終于有一天,她服安眠藥自殺了。她在枕邊給父母留了一張紙條:“原諒女兒不孝,感謝你們18年的養育之恩,我辜負了你們的厚望。”
【第53句】:【禪心佛語】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卻有所求,那就是世間的善緣、有漏的善緣;反之,廣結四緣無所求、不著相,無人無我無自無他,那就是無漏的善緣,那就能夠成圣成賢。
【第54句】:【禪心佛語】熱誠與關懷,是最具吸引力的氣質之一。對別人關心體諒,將會獲得相同的回報。別人將會為此種氣質而折服。
【第55句】:【禪心佛語】忍不了痛苦,就見不到幸福。追求是一種目標,是一種理想,還能是一種永遠無法實現的幻想,追求無所謂高低貴賤。人生何曾沒有過理想、沒有過幻想?不管理想、幻想能否實現否,生活不能沒有目標,不能沒有追求。
【第56句】:【佛心禪語】不能很好地自控,便會被人所控。能夠善待不太喜歡的人,并不代表你虛偽,而意味著你內心成熟到可以容納這些不喜歡。在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之前,做好兩件事:活著。忍著。
【第57句】:【禪語人生】一個精進禪修的沙門,不但打坐時要努力持定專注,平時行走坐臥也要盡量“覺知”呼吸。生命維系于呼吸,呼吸停止了,生命也就隨之結束。只有心專注于呼吸,才能明白活在當下的道理,學會去雜念,斷煩惱。
【第58句】:【禪心佛語】觀古知今,無論科技多么先進,吾人必須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
【第59句】:直須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的人,臨死自然不亂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八,法語示眾念佛
【第60句】:禪是一種心的平坦,心的空閑,心的恬淡,心的寬闊,心的淡然,心的更新。也許什么也不是,只是心地的干凈與自然。也就是他,給了我們無上智慧的萬丈光芒,照亮了欲望與貪婪的灰暗,消融著人世間的愁苦。
【第61句】: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第62句】:心靈禪語:命運何往,得失如何,是非較量,魯莽易傷,還記得那句老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非天天都在有,謙虛不聽自然無。抬頭看,明月在天。放眼量,郁郁蔥蔥。
【第63句】:【禪心佛語】黑氏婆羅門為了消除心中煩惱,兩手舉著鮮花盛開的合歡樹與梧桐樹各一棵去向佛陀請教。此舉一則為了向佛陀表達他由衷的敬意,二則潛意識里他也是為了表現自己。
【第64句】:當我們與人分享我們的快樂與幸福時,我們的身體也在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久而久之,我們身上的場態也會發生變化,正面的能量也會相應地增加。
【第65句】: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黃牛精神必須有,老虎脾氣不可無。活時只恨錢財少,死時方知財非寶。家人招下數十個,有錢沒勢被人欺。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第66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中會經歷種種困境,也會得到社會各方面的幫助。我們要常存感恩之心,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要知道滿足。知足者常樂。懂得滿足的人才會有幸福,不知滿足的人永遠痛苦。
【第67句】:佛告阿難:此觀佛三昧,是一切眾生犯罪者藥,破戒者護,失道者導,盲冥者眼,愚癡者慧,黑暗者燈,煩惱賊中是勇健將,諸佛世尊之所游戲、首楞嚴等諸大三昧始出生處。《觀佛三昧海經》卷九
【第68句】:【靜心的禪語】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如果,你正在埋怨命運不眷顧,那么請你開導你自己: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詞。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
【第69句】:人生體諒很難,理解不易,生活最好懂得體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筆直的坦途,還是阡陌的小道。
【第70句】:人若不能克己行事,持清定之心,那勢必早晚都會成為盲心人。行存于世悲哀度日卻全然不知。知足,知愛,才能知生命的樸質本源。
【第71句】:【禪心佛語】你要學會一笑置之,你要學會超然待之,你要學會轉化勢能。智者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讓我們在寬容中壯大。
【第72句】:【佛心禪語】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第73句】:學會放棄吧!放棄失戀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費盡精力的爭吵;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枝節的,多余的,該放棄的都要放棄。
【第74句】:【禪心佛語】命運雖然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但我們對自己的心念、行為總是不能自己,使得我們對命運無可奈何。因為我們只有做得了心念、行為的主人,才能做命運的主人。
【第75句】:【佛心禪語】曾經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以為自己長大了,有一天,我們終于發現,長大的含義除了欲望還有勇氣和堅強,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在生活的面前我們還都是孩子,其實我們從未長大還不懂得愛和被愛。
【第7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常伴白云閑。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第77句】: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高山無語,深水無波。絢爛至極歸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無味之淡。而是素凈質樸,寧靜深沉。是深邃的執著,內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兩忘的境界。
【第78句】:山上無直樹,世上無直人。直是相對的,有誰可以拍著胸脯說,他從來就沒有曲過?直是一種品格,曲是一種策略,有直有曲,是最真實的生命狀態。多數時候,我們若能做到身曲心直,以曲求直,就已經無悔于自己的人生了。
【第79句】:【禪心佛語】切完脈,觀完舌苔,方丈微微一笑:“體有虛火,并無大礙。”頓了一下,方丈又接著說:“只是施主心中藏著太多煩惱而已。”中年婦女一被點醒,心里暗嘆神奇,便把心中所有事情逐一向方丈說明。
【第80句】:【禪心佛語】世上最不快樂的人是意志很差想得最多活在非現實的那個人。世上最痛苦的人是無法克制欲望懂得太多活在回憶里的那個人。
【第81句】:【禪心佛語】客觀的說,人生是一種自我鼓勵,自我突破、自我創造的生命模式,不是一場拼命的追逐,是一場心地氛圍的維護,人生從這頭走到那頭,不是去學會如何去提防,需要注意的是,從容能在自己的心地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第82句】:【禪語人生】只有自己能夠傷害自己,而苦惱也來自本身,除非自己傷害自己,否則,你永遠不會是一個犧牲者。
【第83句】:【禪語人生】污泥可以長出蓮花,寒門可以培養孝子;洪爐可以鍛煉鋼鐵,困境可以成就偉人;苦澀可以蘊釀甘甜,煩惱可以轉化菩提。
【第84句】:云水禪心,霧靄焚香,梵音鳴唱,難度的三千紅塵業果,天地間佛祖以攆花的姿勢為世人普渡眾生,便虔誠的告誡,放下執念便是修行,可嘆,可嘆,情難圓矣。
【第85句】:【禪心佛語】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平靜的內心,應對外界的浮華,不可以擺脫,也不追求攀緣,困擾生活的不是榮辱沉浮是非得失,而在于當下的心地。妄念不可怕,取舍讓心窄,氧氣從來就夠用,緊張什么。
【第86句】:【禪心佛語】改變自己就是改變自己看世界的一貫角度和心態。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時刻在心中記住: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第87句】:【禪心佛語】生而為人,不可能不犯錯。如果你能自己察覺到,或從別人的反應中看到自己的錯誤,就要采取一些措施去修正,讓傷害降到最低點。如果你堅持錯誤不放,仿佛那是神圣不可褻瀆的真理,你將無法達到更偉大的目標。
【第88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不要為別人怎么看你而煩惱。別人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你自己。任何一顆心靈的成熟,都必須經過寂寞的洗禮和孤獨的磨煉。人生的悲劇不是沒有實現目標,而是沒有目標可實現。
【第89句】:佛在心中,而不在臉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連鳥兒部有佛性,那人與人之間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寬容和博愛呢?
【第90句】: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對生命的愛心。對生命生起愛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無畏布施。如果具備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長期吃素,這是最好的無畏布施。大寶法王說:“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
【第91句】:大多數人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天地間,自然萬物為何如此美麗,因為天地萬物都在循環。風水、日夜、四季,花草都在生生滅滅間循環。光知道緣來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歡愉,時間久了,就成了一池死水。
【第92句】:【哲理禪語】恒如法師:人生這一場歲月滄桑,在時光面前,真得猶如飛絮清揚,誰和這個世界相逢也不晚,到頭來誰流去也不返,生命路過的痕跡,不是受了誰的傷,而是需要自己用一種平和去承擔,去相遇,去慈悲。
【第93句】:生活中,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就先學會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別人時,就先改變自己對別人的態度。重要的是要學會先識道而后居山,不讓內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左右。
【第94句】:【禪心佛語】個人認為,尊與卑只是一種結果,一種現象。產生這現象的原因旨在教導,作為一個男子,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自律者人敬。愛人者人尊。旨在教導男人要:自廉,仁愛,自律。
【第95句】:【禪語人生】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96句】:所以凡稱知識,法爾須明佛語,印可自心,若不與了義一乘圓教相應,設證圣果,亦非究竟。(五代)永明延壽《宗鏡錄》卷一
【第97句】:葵花向日是本性,愛國之心人所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老虎不走回頭路,兔子不吃窩邊草。老來不講筋骨威,英雄還在少年堆。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
【第98句】:最遠的旅行是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心,是從一個人的心到另一個人的心。堅強不是面對悲傷不流一滴淚,而是擦干眼淚后微笑著面對以后的生活。聽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珍惜今天,珍惜當下。
【第99句】:【禪心佛語】處世之道:棄官僚之風,盡為民之責;交有德之友,絕無義之朋;取本份之財,戒無名之酒;懷克己之心,閉是非之口。
上一篇:經典勸世文文案文案配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