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門不當,戶不對,日久天長必成災(zāi)】(諺)結(jié)親的雙方,如果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等不相當,勉強結(jié)合,久后必生變故。指男女婚配要注意門當戶對。
【第2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釋義:比喻顛倒黑白,不辨是非,錯怪了人。例句:他祖祖輩輩欺壓七里鋪人還不夠!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心疼肚熱,咋下得手打孩子?
【第3句】:【 一窩狐貍不嫌騷】一伙人臭味相投,混在一起。成語:臭 味相投。趙樹理《賣煙葉》:“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 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 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4句】:【老母豬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諧“詞”。指說話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有時含譏諷意味。 也作“老母豬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兒”。
【第5句】:【超市】“超市”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不過,超市的優(yōu)越性很快顯現(xiàn),大大方便了顧客,人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不開超市了。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它指大型的商品銷售市場。這個概念最先產(chǎn)生于西方國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級市場于1930年8月在美國的紐約誕生。超市經(jīng)營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用品,外面有停車場,免費為遠來的顧客提供方便。超市門口有推車和提籃,供顧客選購商品使用。超市的特點是貨物齊全,購物方便,出門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顧客歡迎。在我國,不僅引進了大超市的經(jīng)營模式,獨具創(chuàng)意又開辦了許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擴展,凡進店自由選購的都自稱超市。
【第6句】:【少飲不濟事,多飲濟甚事?有事壞了事,無事生出事】(諺)酒飲得少了不頂事;飲得多了,不是壞事,就是生事。指飲酒害多益少,勸人應(yīng)戒酒。
【第7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諺)人死要留下美名,就如同豹死留下一張珍貴的毛皮一樣。指人的一生應(yīng)在正大光明、有所作為中度過,不可茍且偷生。 也作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獸死留皮。
【第8句】:濕身滾進石灰堆——難得脫身
【第9句】:【水果生熟看在皮】釋義:比喻從外表就能看出事物如何。例句:古諺語說:“水果生熟看在皮。”金夫人仔細瞧了半晌,更覺得內(nèi)里有名堂。
【第10句】:【破天荒】(慣)相傳唐朝時湖北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均未考中,時人稱作天荒;后來劉蛻考中了,稱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發(fā)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11句】:【脖子里割癭袋——殺人的勾當】(歇)癭袋:指生長在頸部的一種囊狀瘤,包括甲狀腺腫大等。指危及生命的行為。
【第12句】:【窮日子難過,富家好當】見“富日子好過,窮家難當”。
【第13句】:象棋斗勝——紙上談兵
【第14句】:【吃官飯】(慣)指在政府部門或事業(yè)單位工作,靠工資生活。
【第15句】:先吃黃連后吃蜜——先苦后甜
【第16句】:【 快刀打豆腐,兩面光】指兩面討好,或使雙方滿意。或說: 刀切豆腐兩面光。清代《活地獄》:“黃大老爺這樣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兩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瞞過了。”
【第17句】:臘月里的梅花——傲霜斗雪
【第18句】:【張?zhí)鞄熤砻浴獰o法可使】(歇)法:本指法術(shù),轉(zhuǎn)指辦法。指毫無辦法。
【第19句】:【 人非圣賢,誰能無過】人難免有過錯,不必灰心。浩然《艷 陽天》:“年輕人,沒經(jīng)過事,少鍛煉呀。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呢?”
【第20句】:媽媽心情特別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媽媽高興的時候說:“媽媽,我的鞋破了,你再給我買雙新鞋吧!”媽媽說:“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驢尾巴還想驢屁股。”(河南·沁陽)
【第21句】:天文臺上的望遠鏡——好高騖遠;有遠見;宇宙觀
【第22句】:一間房子四個門——門路多
【第23句】:【今天種瓜,明天點豆】謂做事無計劃,精力不集中。或說: 今日種豆,明日種瓜。廣播講座《成才之路》:“好高務(wù)遠,朝 三暮四,今天種豆,明天種瓜,到頭來只能是一無所獲。”
【第24句】:【當面鑼,對面鼓】(慣)比喻面對面把話說清楚。
【第25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諺)寧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體上的苦累無所謂,關(guān)鍵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26句】:【一鉚對一竅】(慣)鉚:鉚釘。 竅:指鉚眼兒。形容算計得正合適,不多也不少。
【第27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個去】(諺)閻王:傳說掌管人生死的陰間之神。舊指七十三歲與八十四歲是人生命中難過的兩個“坎”,老年人往往容易在七十三歲或八十四歲死去。 也作“七十三,八十四,閻王請你商量事”。
【第28句】:【毛坑越掏越臭】(諺)毛坑:糞坑,也稱茅廁。指糞坑越攪動,臭氣越濃。比喻丑事越張揚越糟得不可收拾。 也作“茅廁越掏越臭”。
【第29句】:媽媽給哥哥買了一條褲子,我一看嚷嚷著也要媽媽給我買一條。媽媽說:“人家打鑼,你跟著拍镲,凈湊熱鬧。”(海南·萬寧)
【第30句】:【見好就收】(諺)事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應(yīng)得的效果時,應(yīng)及早收住,以免做過了頭。指人貴知足知止,不可貪得無厭。
【第31句】:【河邊無青草,不用多嘴驢】(慣)斥責人多嘴多舌。
【第32句】:【張?zhí)鞄煴还砻浴浚☉T)張?zhí)鞄煟簴|漢張道陵創(chuàng)立道派,認為符水咒法能驅(qū)鬼治病,被盾世尊為“天師”,其后裔繼承道法,受封號為“張?zhí)鞄煛保幻耖g也泛指能降鬼的人。比喻有本領(lǐng)的人被入迷惑,頭腦不清醒。 也作張?zhí)鞄煶怨砻粤恕?張?zhí)鞄熤砻浴?張?zhí)鞄熃坦斫o迷住了。
【第33句】:【 人惡禮不惡】待人不應(yīng)該失禮。明代《金瓶梅》:“自古人 惡禮不惡。他男子漢領(lǐng)咱若多的本錢,你如何這等待人? 好名兒難得,快休如此。”
【第34句】:河邊沒青草——不要多嘴驢
【第35句】:鴨子不吃癟谷——肚子里有貨
【第36句】:【一根線上拴的螞蚱】釋義:互有聯(lián)系,誰也跑不脫。例句:“咱倆是一根線上拴的螞蚱,到時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第37句】:【官人、死鬼】“官人”怎么能和“死鬼”放在一塊相提并論呢?而且都是指古代女子的丈夫或相好。直到現(xiàn)在有的女人對丈夫或相好既愛又恨時還會說:“你個死鬼。”那么,這種奇怪的稱呼是怎么形成的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古人常有通假字之說,“官”同“管”,古代是種男尊女卑的社會形態(tài),男人在外要管財,在內(nèi)要管好家中的妻妾,這個“管”字就諧音而來了,“官人”就是“管人”之人。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稱呼源自陰陽五行。根據(jù)五行理論,生我者為父母,我生者為子孫,比我者為兄弟,克我者為官鬼,我克者為妻財。古人由于男尊女卑觀念,把嫁后女子列入“我克者”,相對于男人是“妻財”(妻子和財物);娶后男人處于支配地位,相對于女人是“克我者”,是“官鬼”。所以女人為了表示接受“支配”,通常稱丈夫為“官人”;有些比較厲害的女人稱丈夫為“死鬼”。意為丈夫在生前是妻子的“官”,死后是妻子的“鬼”。所以“官人”、“死鬼”都是對丈夫的稱呼,其根源是“克我者為官鬼”。“死鬼”多在女人與丈夫或相好打情罵俏時使用。
【第38句】:【 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一招鮮,能夠盈利的獨有的技 術(shù)。謂一招鮮不能傳授給別人。李準《黃河?xùn)|流去》:“原來 陳柱子有個規(guī)矩,就是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
【第39句】:【看戲問名角,吃飯問名廚】(諺)名角演戲,會吸引眾多的觀眾;名廚掌勺,會招徠眾多的食客。指無論哪個行業(yè),要想繁榮昌盛,必須提高知名度。
【第40句】:【羊群里丟了,羊群里找指】哪兒丟了哪兒找,事情不會出 這個范圍。劉江《太行風(fēng)云》:“辦法有的是,羊群里丟了羊 群里找。”
【第41句】:小姨是個列車員,每天五點鐘上班。可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給她請假。姥姥說:“一個捻兒一個燈,一個蘿卜一個坑。現(xiàn)在去請假,領(lǐng)導(dǎo)找誰替班?”(河北·石家莊)
【第42句】:【馬上摔死英雄漢】有經(jīng)驗者有恃無恐,往往發(fā)生意外事 件。或說:慣騎馬的慣摔跤。類似的:河里淹死會水的/會 水的魚兒浪打死/翻車的都是些好把式。清代《三俠五義》: “不好,不好!俗語說得好,慣騎馬的慣摔跤,河里淹死是會 水的。焉知他不是藝高膽大,陰溝里會翻船,也是有的。”
【第43句】:【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諺)反哺:小烏鴉長大后,覓食喂老烏鴉。跪乳:羊羔吃奶時,雙膝跪在地上。烏鴉會反哺,羊羔會跪乳。借指為人應(yīng)該懂得孝敬父母。 也作“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
【第44句】:【拿斧的得柴火,張網(wǎng)的得魚蝦】(諺)手里有斧,就能砍得柴火;河里張網(wǎng),就能撈到魚蝦。指在哪方面投入,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45句】:【一槌打雙鼓】釋義:比喻一語雙關(guān)。例句:鳳梨見石生道出心意了,一槌打雙鼓說:“日蘭中午會做出好香好香的飯菜,送到田頭給你吃的。”
【第46句】:銅錢眼里打秋千——小人
【第47句】:表弟參加“少兒寫作培訓(xùn)班”才幾天,就不愿去了。姨媽對他說:“困難好比一座山,膽小永遠站山底,膽大就能上山巔,可別在半山腰停下來。”(寧夏·固原)
【第48句】:【 鑼鼓聽聲,說話聽音】捉摸說話人的用意。類似的:看人 看心,聽話聽音。成語:弦外之音。電影《沙家浜》:“鑼鼓聽 聲,說話聽音。照你這么說,人是我放走的了。”
【第49句】:【 兩腳踏住平川地】意為踏實,安穩(wěn)。明代《金瓶梅》:“你 今日畢了官司回來,兩腳踏住平川地,得命思財,瘡好忘痛, 來家還問老婆找起后賬兒來,還說有也沒。”
【第50句】:我家本來已經(jīng)開了文具店,爸爸又要開鐵貨店。奶奶嘮叨說:“你啊,牛角越長越彎,生意越做越貪。”(山東·單縣)
【第51句】:【老君爺叫蛇咬——法盡了】見“太上老君叫蛇咬——法盡了”。
【第52句】:【說一千,道一萬】(慣)指不管說多少都是一個結(jié)論。 也作“說千言,道萬語”。
【第53句】:【桃李】“桃李”現(xiàn)在常用喻指學(xué)生。“桃李”本是兩種果樹,是誰把它們“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見于《詩經(jīng)》,《詩經(jīng)》中有“華如桃李”的詩句,不過,它還不是比喻學(xué)生。“桃李”一詞用于比喻學(xué)生,則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zhì),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yǎng)和保舉過不少人,后來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經(jīng)幫助過的人沒有一個給他幫助的,他便獨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質(zhì)遇到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養(yǎng)保舉的人在自己有難時,怕被連累不肯為自己說句公道話。子質(zhì)感到很傷心。子簡聽后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蔓生植物),不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yīng)該先選準對象,然后再加以培養(yǎng)。” 從此,人們就把培養(yǎng)人才比作“樹人”,把學(xué)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薦了姚崇等數(shù)十人,這些人后來皆為名臣,時人對狄仁杰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桃李”指代學(xué)生,流傳至今。
【第54句】:【莊戶人挑糞擔——兩頭都是屎】(歇)莊戶人:指農(nóng)民。屎:諧“死”。形容處境險惡,無論如何都是死路一條。
【第55句】:【一只碗不晌,兩只碗叮當】(諺)一只碗不會發(fā)出聲音,兩只碗碰撞才有響聲。比喻人與人的爭吵以至斗毆,不是單方面的行為,雙方都負有責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響,兩只碗響丁當”。
【第56句】:我寫語文作業(yè)錯了一個字,爸爸打了我一巴掌。爺爺批評爸爸說:“孩子有錯要耐心教,哪有挖井只一鍬。”(江蘇·新沂)
【第57句】:【叫你上坡,你偏下河】謂不知好歹,不聽勸說,不肯上進。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你咋窩囊到這份兒上!我叫 你上坡,你偏下河,我讓你抓雞,你偏逮鵝。”
【第58句】:三爺家來了位年輕的外地人,在三爺面前“之乎者也”地賣弄。鄰居大叔說:“也不打聽打聽三爺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門前賣字畫,佛爺手心兒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臉皮扎不透。”哥哥說那叫“班門弄斧,雷門擊鼓”。(河南·南陽)
【第59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zhuǎn)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60句】:【官不離印,貨不離身】(諺)當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賣貨的要管住自己的貨物。指人們借以謀生的東西,必須隨身攜帶,不可輕易離身。
【第61句】:【過一天,算一天】混日子。類似的:拖一天,是兩晌。成 語:得過且過。巴金《寒夜》:“你不要老想這些事,在這個年 頭誰不是過一天算一天,能夠活下去就算好的了。”
【第62句】:【人多講出理,田多長出米】(諺)人多了,集思廣益,就能爭辯出真理,就像種地多了打的米糧就多一樣。
【第63句】:爸爸媽媽談廠里的事兒,我也插了嘴。爸爸說:“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么嘴。割一塊肉搭根骨頭——讓人討厭。”(福建·南平)
【第64句】:賈島進僧門——推敲
【第65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一處待不下去,可以到別處去, 不在乎。人,也說:爺。臺灣瓊瑤《窗外》:“走就走吧,此地 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又何必一定待在這個學(xué)校!”
【第66句】:【才說了嘴就打了嘴】(慣)說嘴:自夸,自我吹噓。剛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說嘴打嘴”。
【第67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釋義:比喻行動另有用意,別有企圖。語出歐陽修《醉翁亭記》。例句:看上去他很是悠閑自得,可仔細端詳,就可從他那流動的眼神中發(fā)現(xiàn),他并沒有沉浸在這聲色之樂,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好像另有,心事。
【第68句】:【蹺蹺腳,比你的頭還高】(慣)指對方不夠資格,根本不配與自己相比。
【第69句】:【吃燈草,放個輕巧屁】燈草柔而輕。指說話沒有分量,不 負責任,說風(fēng)涼話。類似的:燈草灰過秤。陳登科《淮河邊 上的兒女》:“你都是吃燈草,放的輕巧屁,那不要條件啦,我 怎么行呢!”
【第70句】:【水趁魚,魚趁水】釋義:比喻互相需求,互相利用。例句:李家和在田,這本是個水趁魚,魚趁水的事。在田沒有那一身好活路,這還不是個明白事,李鴻云的人,割了他的腦袋你能沾他光?
【第71句】:【萬事不求人】(慣)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別人幫忙。
【第72句】:【有錢能使鬼推磨】(諺)只要有錢,就連買得鬼推磨這樣的奇事也能成為現(xiàn)實。舊指金錢萬能,人們不敢想象的事,用金錢都能辦成。 也作有錢使得鬼推磨。 有錢使得鬼挑擔。
【第73句】:八個麻雀抬轎子——擔當不起
【第74句】:【上床蘿卜下床姜】(諺)姜:生姜。指蘿卜能幫助消化,睡覺前吃了,有利于消食;生姜能開胃暖胃,起床后吃了,有利于健胃。
【第75句】:雁無頭,飛不齊。
【第76句】:【身長六尺,天下難藏】(諺)天地雖然廣闊,一個成年人也難以把自己長久地隱藏起來。指人匿藏得再詭秘,終究會被發(fā)現(xiàn)。
【第77句】:重錘打在鋼板上——落地有聲
【第78句】:【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79句】:長頸鹿的腦袋——高人一頭;突出;仰(揚)得高
【第80句】:半夜里漲水——沒人見
【第81句】:【一根線上拴兩個螞蚱】互相牽制,無法脫離。老舍《駱駝 祥子》:“咱們倆的事,一條繩拴著兩螞蚱,誰也跑不了!你 等等,等我說明白了!”
【第82句】:井底砌房子——深造
【第83句】:隔山摘李子一難得
【第84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們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語,多喻循規(guī)蹈矩,不敢破舊立新,思想比較保守。那么,這一俗語是怎么來的呢?據(jù)史料記載,雷池地處安徽省望江縣東十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省的黃梅縣界東流至此,久積成池,故名雷池。東晉時置雷戍,辟為江防重地。晉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歷陽(和縣)鎮(zhèn)將蘇峻聯(lián)合壽春(壽縣)鎮(zhèn)將祖約發(fā)動叛亂,大舉向東京建康(南京)進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溫嶠想馬上帶兵去建康護衛(wèi)。掌管中央政權(quán)的庚亮得知溫嶠的意圖后,深謀遠慮,擔心擁有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垂,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保建康必須坐鎮(zhèn)原防,不要越雷池而向東移。古雷池已不復(fù)存在,但“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個俗語卻流傳至今。
【第85句】:關(guān)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第86句】:魔鬼找妖怪——壞到一塊了
【第87句】:張老頭是村上有名的生意精。一次,他去理發(fā)店收頭發(fā),別人問他做啥用,你猜他咋說:“常言說,一把頭發(fā)可溫半碗粥,溫粥用。”(山東·臨沂)
【第88句】:上墳不帶燒紙——惹祖宗生氣
【第89句】:【有理無理,出在眾人嘴里】(諺)誰有理誰沒理,當事人說的不算數(shù),要聽群眾的評論。指群眾的輿論代表公理,最公道。 也作“有理沒理,出在大伙兒嘴里”。
【第90句】:拿著兔子當牦牛使——亂套
【第91句】:風(fēng)箏脫了線——扶搖直上;搖搖欲墜
【第92句】:小弟弟成天到處亂跑,爬高上低的,誰說也不聽。上了幼兒園卻很守規(guī)矩,樂得奶奶打趣說:“男服學(xué)堂女服嫁,放牛娃服的是主人家。”(湖北·襄樊)
【第93句】:父親訓(xùn)斥去賭場的兒子,母親卻說父親:“有哪種老,就有哪種小,你不是經(jīng)常泡在賭場嗎?”(河南·新野)
【第94句】:閻王奶奶繡荷包——鬼花招
【第95句】:還沒過門兒呢,芳芳就今兒向婆家要衣服,明兒向婆家要首飾。婆婆不耐煩地說:“我看她不是盞省油的燈。”(河南·虞城)
【第96句】:螃蟹的腳——彎彎多
【第97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歇)軸子:指畫軸,裝裱后帶有軸子的國畫。畫:諧“話”。指話語中暗含著別的意思。
【第98句】:我們一家在吃螃蟹。我說:“爸爸,再給我留一只。”爸爸說:“你是好的吃個死,賴的死不吃。”(江蘇·淮陽)
【第99句】:【兒不嫌母丑】(諺)孩兒不會嫌棄娘的長相丑陋。指孩兒對生身母親的愛是最純真的,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這種天賦的感情。 也作兒不嫌母丑,狗不厭家貧。 孩兒不嫌娘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