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站在河邊不脫鞋】(慣)比喻不深入實際或不做實事。
【第2句】:這天,媽媽買來很多蝦,我高興地跳起來。奶奶說:“不要忙著高興,‘蝦荒蟹足’。”(注:蝦多兆荒年,蟹多預豐收。)(江蘇·江都)
【第3句】:【上刀山,下火海】釋義:比喻奮不顧身,進入危險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例句:蝦仔痛心地說:“我有錯,我有罪,要改正錯誤,戴罪立功,只要用得著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蝦仔都敢去+。”
【第4句】:《動物學》的索引——目中無人
【第5句】:看病的先生——不請不來
【第6句】:【村里夫妻,步步相隨】(諺)農家夫妻,一同在家,一同下地,總是廝守在一起。指村里的夫妻沒有別離之苦,終生相伴。
【第7句】:【記吃不記打】只想得利,忘了教訓。類似的:老母豬記吃 不記打/挨打不計數。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過去 的經驗你還沒受夠?!你就跟豬一樣:記吃不記打的貨!”
【第8句】:月亮底下曬谷子——白費工夫;不頂用
【第9句】:【 快刀打豆腐,兩面光】指兩面討好,或使雙方滿意。或說: 刀切豆腐兩面光。清代《活地獄》:“黃大老爺這樣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兩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瞞過了。”
【第10句】:冷爐打鐵——不成
【第11句】:【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釋義:比喻壞人時刻都想害人。例句:田文中懷疑地說,“我對這個匯報真要打個問號:這條狐貍怎么能夠老實呢?”“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
【第12句】:【官大一級壓死人】以行政手段強迫命令。西戎《糾紛》: “愛怎么就怎么吧,官大壓死人,你是咱二小隊的隊長,叫住 司法科馬上就卷被子走,姓張的不說二話。”
【第13句】:【寺老佛多,人老話多】(諺)寺廟古老,廟里的佛像就排得多;人到老年,說起話來就會沒完沒了。指老年人說話嘮叨,有著生理上的原因。
【第14句】:【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釋義:什么忌諱都沒有。例句:一年四時八節,這個年節頂大,正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歡樂的辰光。
【第15句】:【打夾帳】(慣)指交易中,中間人暗地里索要財物。
【第16句】:八只腳的螃蟹——橫行
【第17句】:【為人無主見,吃虧在眼前】(諺)為人處世沒主見,隨時都會吃虧。 指人應有主見,行事不能隨風倒。
【第18句】:【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穩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進行。它源于戲曲中的音樂節拍。明王驥德《曲辭》中說:“凡蓋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以板眼為節制,故謂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戲曲唱腔音樂中的板式結構,可分為板式變化體和曲牌連套體兩大類。在板式變化體的結構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類。在各類板式中,強拍為“板”,弱拍為“眼”,板式的強弱關系就是“板眼”。其中,節拍為2/4的叫“一板一眼”,節拍為3/4的叫“一板兩眼”,節拍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節奏感差,強弱不分明,不是搶板,就是滑板,即掉板。所以將“有板有眼”一詞指的唱腔合乎節拍,引申為言語行事有節奏、有條理,合規矩。
【第19句】:【君子動口不動手】講道理,不打架。或說:君子動口,小 人動手。魯迅《阿Q正傳》:“‘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 頭說。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會,一連給他碰了五下, 又用力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遠,這才滿足的去了。”
【第20句】:【打在兒身,疼在娘心】(諺)指母子心連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懲處,主子心中不安。
【第21句】:【只要種子落地,到頭會有收成】(諺)指只要把種子播在土地上,遲早會有收獲的。
【第22句】:【好事全歸花大姐,壞事全怪禿丫頭】(諺)花大姐:富貴人家的小姐。禿丫頭:侍候小姐的丑丫頭。 好事情全都歸在小姐的名下,壞事情全都扣在丫頭頭上。借指有功勞都是頭頭們的,有錯誤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總歸花大姐,壞事總怨禿丫頭”。
【第23句】:【阿諛人人喜,直言人人嫌】(諺)阿諛(eyu):用好聽的話奉承人。 直言:不回避事實的真話。阿諛奉承的話對人有損,但人愛聽;直來直去的話對人有益,但人嫌惡。指喜阿諛、嫌直言,是一種不良的世態。
【第24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癡心妄想
【第25句】:【碎麻擰成繩,能提千斤鼎】(諺)零零散散的麻絲擰成麻繩,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組織起來,就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第26句】:【將本求利】(諺)做生意先得籌集本錢,有本錢才能生出利潤。指做生意為的是求取利潤,而投入資本是求取利潤的先決條件。
【第27句】:【富貴不歸故鄉,好似衣錦夜行】釋義:富貴:指有錢有勢。人富貴了,應當回故鄉看一看。例句:羽搖首道:“富貴不歸故鄉,好似衣錦夜行,何人知曉?我已決計東歸哩!”
【第28句】:【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諺)賈(gu):經商。指衣袖長了,舞姿就顯得美妙;錢財多了,經商周轉起來就靈便。指資金雄厚是商業發展的基礎。也泛指財物豐裕,一切事情都好辦。 也作“長袂善舞,多資善賈”。袂(mei):衣袖。
【第29句】:【老和尚的木魚兒——天生挨揍的貨】(歇)木魚兒:僧尼念經或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鏤空制成。貨:本指貨物、東西,轉指人(罵人的話)。指沒有出息,生來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責罵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魚兒——挨敲打的木頭疙瘩。 老和尚的木魚兒——該著挨敲。
【第30句】:【豬朝前用嘴拱食,雞往后用腳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豬和雞覓食的方法不同,轉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門路。 也作豬往前拱,雞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豬往前拱,雞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第31句】:人死了才抓藥——晚了:遲了
【第32句】:屬啄木烏的——嘴強身子弱;嘴硬身子軟
【第33句】:【愛戴高帽子】釋義:比喻喜愛別人奉承。例句:多九公道:“老夫聞說此處最喜奉承,北邊俗話叫作‘愛戴高帽子’;今日也戴,明日也戴,滿頭盡是高帽子,所以漸漸把頭弄長了。這是戴高帽子戴出來的。”
【第34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這句話是至理BBB,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35句】:蘿卜地里栽大蔥——想冒頂
【第36句】:【冷飯好吃,冷語難受】(諺)冷湯冷飯倒也吃得,冷言冷語卻叫人難以忍受。指冷嘲熱諷的話最傷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湯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冷泡飯好吃,冷面孔難受。
【第37句】:爸爸開了一家公司,他腰間的“大哥大”老是叫個不停,有時吃頓飯也不得安寧。媽媽經常埋怨,叫他關機。爸爸風趣地說:“大哥大一叫,就聽見鈔票蹦蹦跳;大哥大一關,哪還有母雞來下蛋?”(江蘇·海安)
【第38句】:【搟面杖吹火——節節不通風】(歇)比喻處處、事事碰壁,行不通。
【第39句】:【 荷花出水見高低】荷花開在水面上,有高有低。高低,兼 指優劣勝負。借指最后看出高低勝負。《人民文學》(1962, 4):“荷花出水見高低,同是五尺漢子,莊稼一割,你為什么 比別人收得少呢?你為什么比別人貢獻小?”
【第40句】:狗嘴里掉不出象牙來——什么人說什么話
【第41句】:【早起三朝當一工】(諺)三個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第42句】:【舌頭不聽使喚】說話結結巴巴,或說不出話來。老舍《鼓 書藝人》:“他想說點什么,可是舌頭不聽使喚,說不出話 來。”
【第43句】:【鋸了嘴的葫蘆】釋義:葫蘆本不響,鋸了“嘴”就更不會響了。比喻說不出話或無話可說。例句:至于他爺爺及方必開兩個,到了此時,都變成“鋸了嘴的葫蘆”,只有執壺斟酒,舉箸讓菜,并無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無言。
【第44句】:【一棵樹上吊死人】釋義:比喻死抱住一種行不通的辦法不放。例句:他又好氣,又好笑,肚子里罵道:“笨家伙!只知道一顆樹上吊死人。”
【第45句】:【錯把紅土當朱砂】釋義:比喻看不準,把差的當成好的。例句:“那我也得親眼相看相看。”花三香嬉皮笑臉,“媒婆子一張嘴,裝罷神來又鬧鬼;我倒不是信不過小姑奶奶熱心腸兒,好心眼兒,就是怕小姑奶奶自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見過井口大的天,錯把紅土當朱砂。”
【第46句】:【騎著馬,好找馬】一方面保留,一方面再選擇。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有人在一個單位玩不轉了就托人找關 系,一走了之。這就助長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騎著馬找 馬。”
【第47句】:【結束】事情到了最后階段稱之為“結束”。如快開學了,暑假即將結束。 “結束”一詞,源自古代少女結婚。現在只要看到女子的左手無名指上戴了戒指,就表示她已經訂婚或結婚了。而在我國古代,女子把頭發束起來也就意味著她已經訂婚或嫁為人婦了。“結束”一詞的由來跟古代婦女結婚有密切的關系。“結束”就是把頭發盤結束起來.“結發夫妻”也是來源于此。我國儒家傳統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因此,頭發也被認為是人體最珍貴、最神圣的一部分,古代女子一生是不能剪發的,頭發也就越長越長。大約到十五歲的時候,就必須把頭發盤起來,要舉行笄禮,也就是成年禮。這時候家里人會把及笄女子的頭發盤成發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此女子成年了。而且一般來說,女子在“及笄”之前,父母就已經給她訂下了婚事,到“及笄”那一年出嫁。束發結簪就表示女子已為人婦,為閨閣之女的完結,為之結束,這就是“結束”一詞的由來。同時,又是該女子新生活的開始。
【第48句】:【問誰毀之,小人譽之】(諺)要問是誰毀了你的名聲,那是邪佞小人對你的阿諛奉承,對你無休止的親近與利用。指邪佞小人對你獻殷勤,是給你幫倒忙。
【第49句】:【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諺)早早來等候著,不如恰巧碰上。指好的機遇,遠比下苦功夫等待見效果。 也常作湊巧得到好處的詼諧語。 也作來得早不如趕得巧。 來早了不如碰巧了。
【第50句】:【忘人大恩,記人小過】(慣)把別人對自己的大恩大德全忘了,卻對人家的小錯耿耿于懷。形容人心胸狹窄,忘恩負義。
【第51句】:灶門前干活——煽風點火
【第52句】:哥哥沒把手洗干凈就去拿饃,我說:“看你不講衛生。”媽媽笑著說:“大哥別說二哥,禿子別說老明;螞蚱咬蛐蛐——一塊地里的蟲。”(安徽·利辛)
【第53句】:半空中騎馬——騰云駕霧
【第54句】:心里裝上長江——平靜不了
【第55句】:【沒有不透風的墻】(諺)比喻任何消息總會透露出去。特指機密信息無論怎樣封閉,總會泄漏。 也作沒有不透風的籬笆。 不透風的墻是沒有的。
【第56句】:砍柴人下山——兩頭擔薪(心)
【第57句】:喜歡狗,狗舔口;喜歡貓,貓上灶——不識抬舉
【第58句】:【秀才靠筆桿,當兵的靠槍桿】釋義:說明文人靠筆桿子戰勝對方,軍人靠武力征服敵人。例句:我早就講過,“秀才靠筆桿,當兵的靠槍桿。”照現在這個勁兒,別說收復龍崗,弄不好,連金牛山也得丟掉。
【第59句】:老嫂比母,小叔比兒。
【第60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諺)海是無限寬闊的,可以聽憑魚去騰躍;天是無限高遠的,可以聽憑鳥去翱翔。比喻社會給人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才能。 也作“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第61句】:【有法兒開臺,無法兒收場】(慣)開臺:戲曲開演。比喻有辦法挑起事端,卻沒本事控制局面。
【第62句】:【船里不漏針】(諺)指船身嚴實,針要是丟了,必定是船內人拿走的。比喻丟失東西或走漏信息,總是與內部人有關。 也作船底不漏針,漏針沒外人。 船里不漏針,漏針船里人。
【第63句】:吃過晚飯,我覺得很困,就上床睡覺了。奶奶笑著說:“落了夕陽關山門——真是老實和尚啊!”(河北·滄縣)
【第64句】:【好牛不緩,好馬不顛】釋義:好牛行走不遲緩,好馬騎著不顛簸。例句:不騎就不騎,不要胡說八道。我的白龍馬可不是顛人哩!常言說,“好牛不緩,好馬不顛”,不相信可以實踐。
【第65句】:對牛吟詩——不入耳
【第66句】:【置于死地而后快】(慣)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第67句】:【三錢銀子買個老驢——自夸騎得】(歇)只用三文錢買來的老驢,肯定不能騎,卻自夸能騎。指人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第68句】:【腦子里缺根弦】(慣)比喻頭腦簡單,心眼兒少。
【第69句】:【無禁無忌,黃金鋪地】(諺)禁、忌:封建迷信認為犯忌諱的行為或話語。黃金鋪地:發大財。指對那些迷信禁忌的一套撇開不管,放開手腳,就能發財致富。
【第70句】:老鼠爬香爐——碰了一鼻子灰
【第71句】:【大佛三百五,各有成佛路】(諺)三百五:泛指多。比喻人在修行或事業的進取方面,各有各的門路,各有各的辦法。
【第72句】:【螞蟻戴籠頭】(慣)籠頭:套在騾馬等大牲畜頭上系韁繩的用具。 比喻擔不起來,頂不了事。
【第73句】:【一個不摘鞍,一個不下馬】(慣)比喻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 也作一個不接馬,一個不下鞍。 一個不下馬,一個不接鞍。
【第74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諺)城墻上的狐貍窩不可用水灌,不然會毀壞城墻;社廟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會燒毀社廟。指邪惡有所憑借便難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無法鏟除。
【第75句】:做夢吃饅頭——夢里見面
【第76句】:【窮怕親戚富怕賊】(諺)窮人怕的是親戚來了招待不起,富人怕的是賊來偷盜,遭受損失。指窮家富家,都有擔心的事。
【第77句】:【紡絲吊面——布里兒】(歇)吊面:用絲綢做衣裳的面。布里:用棉布做衣裳的里,諧“不理”。指不予理睬。
【第78句】:【侯門深似海】(諺)侯門:舊時王侯的府門。指王侯的府門像海一樣深,平常人難得通報進去。也泛指達官富豪之家,不容普通人進出。
【第79句】:天氣陰沉沉的,爸爸要去縣城。我說:“爸爸,今天天氣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說:“不行!與人家約好的時間,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滄州)
【第80句】:【打醮水】(慣)醮(jia。)水:做道場的布施。指強迫人出錢。
【第81句】:【長木匠,短鐵匠】(諺)指木匠下料,總要留長點,長了可以裁短;鐵匠打鐵,總要留短點,短了可以鍛長。比喻做事必須留有余地,以便從容處理。
【第82句】:吃了豬下巴——愛搭嘴
【第83句】:【做了和尚不撞鐘】(慣)比喻占著職位不干實事。
【第84句】:【天有陰晴,地有旱澇】情況在不斷變化,有好有壞。劉紹 棠《漁火》:“天有陰晴,地有旱澇,也該我們時來運轉,你走 背字兒了。”
【第85句】:【見怪不怪,其怪自壞】(諺)見到怪異的現象,不覺得它怪異,這怪異就會自己消失。指怪異現象的產生,往往由于人認識上的錯覺,一旦恢復正常,怪異便不復存在。 也作“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第86句】:熟透了的大麥一夠頭了
【第87句】:【有理不在聲高】吵嚷沒有用,必須講道理。聲高,也說: 嗓門兒粗。古華《姐姐寨》:“有理不在聲高,不要開口就罵 人,喊人滾!”
【第88句】:黃牛鉆鼠洞——行不通
【第89句】:惡狼生了賊狐貍——不是好種
【第90句】:暑假里,每天傍晚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就一起到河邊去散步。爸爸的熟人見了,總是說:“每天傍晚怎么你們三個都在一起?”媽媽說:“一把蘿卜不零賣。”(甘肅·華亭)
【第91句】:棺材里打架——死對頭
【第92句】:【要想武功好,從小練到老】(諺)要想把武功練好,就得一輩子不停地練。指武功不是短時間能練好的,要長練不輟。
【第93句】:羊兒叫狼——咩咩咩(慢慢慢)
【第94句】:舅舅家以前很窮,后來跟別人做生意,致了富。外婆告誡他:“孩子,你應該有錢常想無錢日,豐年常記大荒年,勤儉度日啊!”(廣東·龍門)
【第95句】:【 自己的夢自己圓】自己做事,自己收場,自己解決。或 說:各人的夢各人圓。劉澍德《橋》:“要是單干的話,那就各 人的夢各人圓,用不著聚在一起扯。”
【第96句】:【鈍刀子割肉】釋義:比喻做事不干脆,不痛快。例句:疲疲沓沓的工作作風,拖拖拉拉的工作效率,豈不也是用“鈍刀子割肉”。
【第97句】:瓦罐里冒煙——土里土氣
【第98句】:【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慣)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第99句】:【水仙不開花,裝蒜】水仙根似蒜。指假裝不知道。成語: 裝聾作啞。商業圖書:“即使太太手上的鐵證如山,他都會 像水仙不開花一樣,裝蒜。”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的文案,句句經典至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