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惜衣有衣,惜食有食】(諺)愛惜衣服,就不會缺衣服穿;愛惜糧食,就不會缺糧食吃。指對財物能愛惜就會有積蓄,有積蓄就不會受困。 也作惜衣得衣,惜食得食。 惜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吃。
【第2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歇)唱本:記錄曲藝或戲曲唱詞的小冊子。本指邊走邊看唱本,轉指事情結局如何,等著看以后的發展變化。 也作騎在毛驢上看唱本——走著瞧。 騎著毛驢看書——走著瞧。
【第3句】:【雙簧】“雙簧”是一種曲藝形式,兩個人配合演出,一人在前面表演動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說或唱,后邊的人說什么,前邊的人必須做什么動作,配合默契。這種藝術形式的來源,據說與慈禧太后有關。 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民間藝人黃氏兄弟二人同臺表演笑話,幽默風趣。 哥哥叫黃大笑,弟弟叫黃二笑。不久,兩人被召進宮中,常為慈禧太后演出。 他倆的精彩演出,竟逗得一向面孔嚴峻的“老佛爺”笑口大開,捧腹不止。 一天,慈禧過生日,傳下懿旨,召黃氏兄弟進宮表演。但是偏偏不巧,黃大笑得了感冒,聲音沙啞,幾乎發不出聲來。他們知道,今天不比往常,若是誤了場,就會大禍臨頭。于是他們急中生智,想法應付,黃二笑對哥哥說:“我藏在后面,你在前面做動作表演好了。”他們就按此法表演,想不到演出十分成功,樂得慈禧太后和大臣們前仰后合。 不過演到最后,還是被發現了,兄弟倆跪地請罪,西太后不僅沒有懲罰他們,還賞賜了銀子,說:“別看你們演的是雙黃,反而更精彩呢!”后來經過黃氏兄弟和后輩藝人的不斷探索,這種節目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并正式命名為“雙簧”,也叫“雙鱗”。“雙簧”從“雙黃”而來。 后來,“雙簧”詞義有所發展,用來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縱的陰謀活動。現常用來揭露或指責二人相互勾結,共達一個隱蔽目的的做法。例如毛澤東就有一篇揭露美、蔣勾結的著名文章——《赫爾利和蔣介石的雙簧已經破產》。
【第4句】:【蝎子的巴巴——毒糞兒】(歇)蝎子:節肢動物,口部兩側有一對螯,胸部有四對腳,后腹部細長,末端有毒鉤。巴巴:方言,屎,糞便。 毒:諧“獨”。糞:諧“份”。指只此一份或只此一家。 也作蝎子巴巴——毒一糞。 蝎子屎——毒一糞兒。
【第5句】:【張跟斗,豎直立】(慣)豎直立:做倒立。翻跟頭,做倒立。比喻瞎折騰。
【第6句】:【冰炭不同爐】 釋義:兩者不能共處。 例句:她自從和武大郎配為夫妻,當然是冰炭不同爐:一個是絕色的美人,一個是滿臉的麻子,而年齡又不相當,心里怨恨極了。
【第7句】:【傷元氣】(慣)元氣: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和能力。比喻人或國家、組織的生命力受到損害。
【第8句】:【酒逢知己千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和知心朋友喝酒,喝多少也不夠;和說不到一起的人談,一句半句也嫌多。指飲灑與交談,貴在情投意合。 也作“灑逢知己頻添少,話若投機不厭多”。
【第9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慣)指重新遭受苦難。
【第10句】:【把錢看得比銅盆還大】(慣)形容人吝嗇貪財,把錢看得過重。
【第11句】:【得了便宜還賣乖】 釋義:乖:乖巧,討人喜歡。既得了好處,又討人喜歡。 例句:“行啦,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保險三分利!孫掌柜!” ……一
【第12句】:【船無水不行,事無錢不成】(諺)就像船離了水不能劃行一樣,做事離了錢財就辦不成。指錢財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第13句】:【水溝不通四處流】(諺)水流的渠道如果不暢通,就必定四處漫溢。 比喻下情不能上達,必定造成麻煩。
【第14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15句】:【寧可折本,不可餓損】(諺)折(she)本:虧損本錢。本指做生意寧可虧損本錢,也不能餓傷身體。 泛指錢財上受損不要緊,只要把身體保護好。 也作“寧可折本,休要饑損”。
【第16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落也好】(歇)落:方言,下雨。晴天對棉花生長有利,雨天對稻子生長有利。比喻不論出現哪種情況,都沒有什么不好。
【第17句】:【鉆空子】(慣)比喻利用某種漏洞,進行對已有利的活動。
【第18句】:【天高皇帝遠】見“山高皇帝遠”。
【第19句】:【陽溝里翻船】(慣)陽溝: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溝。比喻在不該出問題的地方出了問題。
【第20句】:【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見“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第21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棗】(慣)比喻把好的讓出去,卻去尋找差的。
【第22句】:【狗攆鴨子——呱呱叫】(歇)本指鴨子發出“呱呱”的叫聲,轉以形容極好。多用來稱贊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趕鴨子——呱呱叫。 狗咬鴨子——呱呱叫。
【第23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諺)足赤:十足的純金。完人:完美無缺的人。世上沒有成色十足的純金,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指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對人不可求全責備。 也作金無足赤,人無十全。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第24句】:【大姨媽】女生的月經來了,有許多隱諱之語,來代替使人害羞的月經一詞。如“例假”、“倒霉”等,還有一種隱諱之語叫“大姨媽”。那么,“大姨媽”的說法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面有一個愛情故事。 據說在漢代,有個女孩叫佳兒,早年父母雙亡,就一直跟著姨媽家的人生活。年方二八之時,正是出嫁的好時候,上門說媒的人也就多了,佳兒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個姓李的書生。 李姓書生也很愛慕佳兒姑娘,那時候人都很傳統,兩個人定了親,可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婚,兩個人獨處的機會不多。當兩人見面的時候,往往大姨媽也在家里忙活,兩人溫存的時候,自然怕人看見,說三道四。所以聽見腳步聲,佳兒就會說:“大姨媽來了,你快躲起來。” 終于到了結婚的日子,入了洞房,書生就急匆匆想要一盡云雨之歡,可惜日子不巧,佳兒就說今晚大姨媽要來。書生也是聰明人,知道一定有難言之隱,就忍住了。從此以后,就有了這個習慣說法,月經來了,就會說“大姨媽”來了。
【第25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慣)一夫:一人,表示人數少。萬夫:萬人,表示人數多。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進來。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也作“一夫當關,萬夫莫入”。
【第26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27句】:【家有萬石糧,不如生個好兒郎】(諺)家里財物積聚再多,也比不上生個有作為的后代。指積存錢財,不如注重子女才能的培養。
【第28句】:【數黃瓜道茄子】(慣)指數落別人的不是或說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也作數東瓜道茄子。 數黃瓜道蘿卜。 數了黃瓜數茄子。
【第29句】:【腦門上長瘤子——額外負擔】(歇)額外:本指額頭外面,轉指超出規定的數量或范圍。指規定數額以外的負擔。
【第30句】:【白臉奸臣】“白臉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臉都是奸臣,是戲劇中臉譜的一種色彩,一般涂白色臉譜的人物多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 曹操在歷史上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但他對當時歷史的發展——由分裂到統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約在曹操當時,許劭就稱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這句話是說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則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亂世,他就會成為馳騁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業。這本是對曹操的溢美之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斷章取義,將梟雄變成了奸雄。 這個變化大約開始于兩宋之交。逐漸興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蠶食北宋天下,于是,人們開始向江南逃難。逃到江南后,面對日益強大的北方,人們心里開始害怕,現實生活中對其又無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藝術來丑化北方。而代表著北方的歷史人物曹操,一樣對南方虎視眈眈,逐漸曹操就變成了民間的假想敵。恰逢此時民間文藝開始興盛,勾欄瓦肆成為專業表演場合。于是,人們開始在舞臺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詐之徒的典范。 尤其隨著《三國演義》的問世,曹操在民間的形象徹底定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背漢的奸臣。《三國演義》反過來影響了戲曲舞臺對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來,隨著京劇的誕生,三國戲在舞臺上獨領風騷,白臉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臉譜都涂白色。
【第31句】:【黃金有價,信譽無價】(諺)信譽:信用和聲譽。黃金再貴重,總有個價錢;信用和聲譽卻是不能估價的。指良好的信譽是無價之寶。
【第32句】:【嘉年華】“嘉年華”這個詞現在使用頻率很高,什么汽車嘉年華、房產嘉年華,還有以“嘉年華”命名的大型娛樂場所和活動等等。那么,“嘉年華”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 “嘉年華”源于《圣經》中的一個故事:有一個魔鬼把耶穌困在曠野里,四十天沒給耶穌吃東西。耶穌雖然饑餓,卻沒有接受魔鬼的誘惑。后來,為了紀念耶穌在這四十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們就把每年復活節前的四十天時問作為齋戒及懺悔的日子。這四十天中,人們不能食肉,不能娛樂。所以在齋戒期開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內,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游行等聯歡活動,縱情歡樂,以應付抵消即將來臨的沉悶。這就是傳統的狂歡節,成為西方社會的一個重要節日。 嘉年華最初譯名是“狂歡節”,“狂歡節”這個意譯,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后來,狂歡節傳到香港,有人又將它改譯為“嘉年華”。但是,相對于“狂歡節”而言,“嘉年華”無論聽起來還是看起來都顯得優雅文氣,似乎與熱烈狂放的氣氛不符。不過,事實也如此,狂歡節到香港后,已經變得比較文雅溫和,與巴西式的狂歡節殊途異趣,大不相同了。 “嘉年華”是西風東漸的產物。
【第33句】:【牢門口的匾——后悔遲】(歇)舊時監獄門口的匾上常題“后悔遲”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錯了事才悔悟,已經來不及了。
【第34句】:【瞌困撞著枕頭——正是貨】(歇)瞌困:瞌睡。是貨:諧“適合”。指正合心意。 也作“瞌睡碰枕頭——對路”。
【第35句】:【找個縫下蛆】(慣)比喻找機會干壞事。
【第36句】:【天要落雨,娘要嫁人】(諺)娘:寡婦。就像天要下雨一樣,寡婦決意要嫁人,是誰也阻攔不住的。多泛指鐵了心要干某事的人很難勸阻。 也作“天要下雨娘要嫁”。
【第37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慣)比喻玩弄權術,反復無常。 也作翻手為云覆手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第38句】:【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釋義;好處沒得到,反而落下壞名聲。 例句:“若是同人合伙,領了人的本錢,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還有幾厘利錢;他若是要二分開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第39句】:【貓踏破油瓶蓋——一場快活一場空】(歇)指白高興一場。含譏諷意味。
【第40句】:人怕放蕩,鐵怕落爐。
【第41句】: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第42句】:【出洋相】“出洋相”這一俗語,可謂婦孺皆知,指那些不學無術、愚昧無知的人不懂裝懂,當眾弄出許多笑話。那么,出洋相是怎么來的呢?它確實與出洋有關。 清朝末年,光緒帝施行新政,要引進洋人的堅船利炮,于是派出許多官員到各國考察。當時的官員大多腹內空空,裝腔作勢,不學無術,卻爭相出洋,到了國外丑態百出,鬧出許多笑話,僅舉兩例可見一斑。 李鴻章出使到英國,受到英國貴族的熱情款待。英國已故將軍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競犬會上獲得第一名的名貴愛犬贈送給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鴻章的一紙謝柬,上面寫道:“感謝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現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嘗了一點,就覺得美味無比,真是三生有幸。”原來,那只名貴可愛的小狗,競被李鴻章燉著吃了。當地報紙一時嘩然,傳為笑柄。 駐英國使館的~位官員,是個愛財如命、見錢眼開的家伙。他經常在飯店賓館偷竊毛巾、刀叉這類小玩意兒,后來被警察搜出。這位官員為了賺外快,還讓他的夫人包洗使館全體人員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個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館門口。一次英國人看見中國使館門口忽然白帶飄揚,以為中國皇帝駕崩,專門派外交大臣前來探問,才知道那是裹腳布。西方記者曾想把它拍下來,刊登在報紙上,成為當時一大丑聞。 這些令人難堪的丑聞,都出在這些出洋要員們身上,人們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為“出洋相”。
【第43句】:【發國難財】(慣)指趁國家陷入危難而大發其財。
【第44句】:【賣螃蟹的搭戲臺——架子大】見“搭起戲臺賣螃蟹——買賣不大,架子倒不小”。
【第45句】:【自己絆住自己的腿】(慣)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使行動不自由。
【第46句】:【光屁股打狼——膽大不害臊】(歇)指人膽子是不小,就是丟人現眼,出了丑。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光腚子攆狼——膽大不怕丟人”。腚子:方言,屁股。
【第47句】:【秋茄晚結.菊花晚發】 釋義:秋茄結果晚,菊花開花遲。比喻年齡雖大,但仍能有作為。 例句:“卻不道秋茄晚結,菊花晚發,我雖然老便老,似京棗,外面皺,里面好。”
【第48句】:【抗膀子】(慣)比喻對著干。
【第49句】:【夫妻安,合家歡】(諺)夫妻之間和諧相處,全家也就會歡樂愉快。 指一個家庭是否相安和諧,夫妻關系能否處理好是關鍵。
【第50句】:【急不得,惱不得】(慣)惱:惱火。 指既不能著急,又不能發火。 也作“急不是,惱不是”。
【第51句】:【有了老婆不愁孩,有了木匠不愁柴】(諺)有妻就會生孩子,有木匠就有柴燒。比喻具備了充分的條件,需要的東西自然就會得到。
【第52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53句】:【鄉下人不認識仙人掌——青餅子】(歇)仙人掌:多年生植物,莖多呈長橢圓形,稍扁平,像手掌,綠色。本指鄉下人沒見過仙人掌,說成是青餅子;轉以形容人刻板古怪。
【第54句】:【來也不認得爺,去也不認得娘】(慣)形容六親不認,不講道理。
【第55句】:【打碎的盤子敲爛的碗】 釋義:比喻關系徹底破裂,不可挽回。 例句:她冷笑一聲,說:“你別做夢挖元寶,想偏心啦!咱們是打碎的盤子敲爛的碗,扔到坑里,撒在道上,你揀不回來,也對不到一塊兒。”
【第56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意思是群策群力才能出智慧。這句俗語是怎么來的呢?大體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源于“草船借箭”。赤壁大戰時,周瑜要諸葛亮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想出了草船借箭的主意。命人在船的兩邊插上草人,然后圍以布幔,以便駛進曹營受箭。此事被三個皮匠出身的東吳士兵看出破綻。他們對諸葛亮說:“這些草人容易被人識破,而且箭射到上面容易滑落,不如給草人穿上皮盔皮甲,幾乎可以亂真,可保萬無一失。”諸葛亮聞言感慨:“真乃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他照計而行,果然大獲成功。此事在東吳傳開,遂有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說。 二是源于皮影戲藝人。我國古代就有皮影戲,用燈光照射以獸皮制成的人物來表演戲劇,并配以唱腔。這些皮影人物多由皮匠制作,也常由皮匠操作表演。常演出的劇目是三國劇目。老藝人一手可操控二到三個皮影人物,被稱為“把式”。而三個新手只能操控一個皮影人物,而且是像諸葛亮等動作較少的文官。于是,就有了“一個老把式,推挑三結義;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一俗語了。 三是源于江南水鄉的“豬革梁”。舊時為了使鞋子結實耐穿,皮匠們便在鞋面上鑲制兩條豬皮豎梁,又結實又好看。技術差的人一人難以完成這個活兒,往往需要別人幫著做。于是人們譏諷這些技術差的是“三個臭皮匠,湊個豬草梁”。豬革梁是諸葛亮的諧音,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三個臭皮匠,湊個諸葛亮”。 以上這些說法,多有演繹附會之嫌。但,它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精美有趣的故事,同時很有啟發意義。
【第57句】:【過年的皇歷沒用場】見“隔年的黃歷不管用”。
【第58句】:【若要甜,加點鹽】(諺)指單吃甜品不知甜,吃點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確對待苦樂,不可只追求享受。
【第59句】:【前人躓,后人戒】(諺)躓(zhi):被絆倒。前邊的人被絆倒了,后邊的人就要提防戒備。喻指人要善于總結歷史教訓,加強防范意識。
【第60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 釋義:保密,連自家人都不能知道。 例句:“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第61句】:【照葫蘆畫瓢】 釋義:比喻照現成的樣子模仿。 例句:你們怎么搭,我們也怎么搭,照葫蘆畫瓢還不會?
【第62句】:【老母豬擠在墻角上,還哼哼三哼哼】 釋義:比喻不能任人欺負,要做出反應。 例句:百人百性嘛!老母豬擠在墻角上,還哼哼三哼哼哩!干別的我舍不得,一說和馮老蘭打官司,我鬻兒賣女也得干!
【第63句】:【討便宜處失便宜】(諺)討別人的便宜,結果往往是被別人占了便宜,自己反倒吃了虧。誡人不可有貪占便宜的念頭和行為。
【第64句】:【有上稍,沒下稍】(慣)指有好的開頭,沒有好的結果。
【第65句】:【長衫有人穿,長話無人聽】(諺)拖拖拉拉、沒完沒了的話,誰聽了都厭煩。指講話貴在干脆利索,言簡意賅。
【第66句】:【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諺)敵:抵擋。在對打中,一只手招架不過兩只手,一個人抵擋不了兩個人。指人多勢力大,少數人敵不過多數人。
【第67句】:【兵貴神速】(諺)神速:人們料想不到的快速。指行軍用兵,貴在行動極其迅速。
【第68句】:【頭兒頂得天,腳兒踏得地】(慣)形容人形象高大或行為光明磊落。 也作“頭頂著天,腳踩著地”。
【第69句】:【看戲問名角,吃飯問名廚】(諺)名角演戲,會吸引眾多的觀眾;名廚掌勺,會招徠眾多的食客。指無論哪個行業,要想繁榮昌盛,必須提高知名度。
【第70句】:【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此俗語初為“鳥瘦毛長,人窮志短”,比喻人到窮困之時,再也無計可施了。此典出自《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常言道‘鳥瘦毛長,人窮志短’,只得聚來十多個村童教書寫仿,漸漸粗茶淡飯,習慣了,絕不想分外受用,又常被春兒數說,追思往事悔之無及。如此苦熬十五年。” 說的是揚州城外曹家莊有個富人的公子叫曹可成,人才出眾,是個監生。 可他不會持家,揮金如土。他看上了本地妓女趙春兒,偷偷將父親家產抵押換錢,用五百兩銀子為趙春兒贖身。曹父一死,債主逼債,把曹家田房盡行盤算光了。曹公子只得在墳堂安身。趙春兒看他可憐,與他些銀子,他又被閑漢們哄騙一空。沒得飯吃,他才想到“鳥瘦毛長,人窮志短”,只得聚童教書,換些粗茶淡飯……后趙春兒看他真有悔過之意,將埋藏在地下的千余銀挖出供他求官。因他飽歷世故,深知甘苦,宦聲大振,直升知府,重整了曹家家業。
【第71句】:【爛套子也能塞窟窿】(諺)爛套子:使用過多年的舊棉絮。指爛套子再陳舊無用,還可以拿來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總有用得上的地方。
【第72句】:【藕種到蔗園里去了】 釋義:比喻問題搞兩岔了,鬧了誤會。 例句:雨官說:“我們也是這樣猜。不然他不會連夜和你們一起來挑。”十絕哥說:“你們猜什么呢?”“挑走的第二天就查倉,總是挑到倉庫里去的。”十絕哥故意哈哈大笑起來:“你把藕種到蔗園里去了。”
【第73句】:【城隍廟里賣假藥——哄鬼】(歇)指用編造假話或玩弄手段欺騙人。
【第74句】:【城頭上跑馬——遠兜遠轉】(歇)城頭:城墻的頂部。本指沿著城頭兜圈子,轉喻人說話拐彎抹角或辦事不干脆利索。
【第75句】:碾谷要碾出米來,說話要說出理來.
【第76句】:【坐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慣)比喻幸災樂禍。
【第77句】:【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 釋義:如果八月初一下場雨,就要旱到來年五月底。 例句:雨:夏忌甲子雨。“五月連陰雨陰月旱,七月八月口乞飽反。” “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占驗也。
【第78句】:【大意失荊州】(諺)荊州:在湖北,三國時期劉備政權的軍事重鎮。劉備取西川,關羽鎮守荊州,只因驕傲大意,被東吳襲取了荊州城。指麻痹大意,必定遭受失敗。
【第79句】:【唱對臺戲】(慣)對臺戲:為了競爭,兩個戲班同時演出同樣的戲。 比喻發表對立的言論或采取對抗的行動,以反對或壓倒對方。
【第80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釋義: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轉機,有了新的希望。這是陸游《游山西村》詩句。“山重水復”又作“山窮水盡”。 例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繞過險崖,眼前豁然開朗,寬闊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第81句】:【一個虛,百個虛;一個實,百個實】(諺)一個是虛假的,可以懷疑其他也是虛假的;一個是真實的,可以判斷其他也是真實的。指從一件事上或一個人的行為中,可以推斷出同類的結果。
【第82句】:【一打三分低】(諺)只要先動手打人,就輸了三分理。指動手打人是輸理的行為。
【第83句】:【屋漏遷居,路迂改途】(諺)迂:迂回。房屋漏了,就得換個地方住;道路彎曲,就得改條道兒走。 比喻知錯就改,不可固執。
【第84句】:【雞蛋里尋骨頭】(慣)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雞蛋里挑骨頭。 雞蛋里找骨頭。
【第85句】:【王八看綠豆——對了眼】(歇)綠豆:這里指綠豆的種子。王八的眼睛與綠豆相似,轉指合乎自己的眼光。指品行不好的人彼此情投意合。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 王八瞅綠豆——對上眼兒。
【第86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諺)富貴之后如果不回家鄉顯示一番,就像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誰也看不見的。舊指發達之后理應回故鄉顯耀榮華。 也作富貴若不歸田畝,如著錦衣黑夜游。 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
【第87句】:【事到萬難須放膽】(諺)萬難:極度的艱難窘困。指事情到了萬般無奈時,就要放大膽量去做,不可瞻前顧后,畏首畏尾。
【第88句】:【忘人大恩,記人小過】(慣)把別人對自己的大恩大德全忘了,卻對人家的小錯耿耿于懷。形容人心胸狹窄,忘恩負義。
【第89句】:【白糖嘴巴砒霜心】(慣)砒霜:無機化合物,有劇毒,用來制殺蟲藥和殺鼠藥。指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90句】:【頭撞南墻也不知道拐彎抹角】(慣)形容人脾氣執拗,做事不知變通。
【第91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 釋義:事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做,不能急躁。 例句:曾作金、高則冬那幫混蛋,只給我們留下這么個爛攤子,你又有什么辦法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第92句】:【堵著耳朵搖鈴鐺】(慣)堵著耳朵搖鈴鐺,自己聽不見,以為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也作“捂著耳朵捅鈴鐺”。
【第93句】:【無立足之地】(慣)立足:能站住腳或生存下去。比喻沒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慚愧,無地自容。
【第94句】:【石頭蛋腌咸菜——一鹽難進】(歇)鹽:諧“言”。進:諧“盡”。指事情說來話長,一句話講不清楚。
【第95句】:【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 釋義:各人有各人的福分。 例句:“得靠運氣,靠能耐。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的福。”
【第96句】:晚餐少喝水,睡前不飲茶。
【第97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釋義:榻:床。比喻不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側”又作“旁”。“豈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 例句:金桂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來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
【第98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釋義: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起初是他推薦韓信為大將軍,后來韓信企圖兵變,又是他除掉了韓信。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是同一個人搞的。 例句:王老水子的勢力,是上官韜搞起來的;將來,還是要斷送在上官韜手里。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呀!
【第99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詞語通俗易懂,現在使用頻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 孔子的弟子學習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討論起來。有人問,對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嗎?無論是對待分內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相持不下,就去問老師。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古人都知道,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把你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 越俎代庖,就會做出一鍋糊涂湯。 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推諉工作,那也不應該。應該的是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作意識,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上一篇:晚安爆笑文案-晚安心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