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見到練月珍的時候,她的衣著十分樸素,話語也不多。在記者問及她從事教育工作感悟的時候,她常常輕描淡寫地幾句帶過,卻將談話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學校受制約的辦學條件,以及孩子們上學的安全問題上。在基層小學工作長達19年的練月珍,把她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時光獻給了她的家鄉河頭鎮。
“選擇教育就是選擇責任”
走過一小段彎曲的泥路,記者來到了河頭鎮中心小學。學校的操場上正在進行校園整治維修工程,教學樓剝落的磚墻顯示出歲月的痕跡。在采訪的過程中,練月珍話雖不多,但卻簡單而直接。
被問及為何選擇在河頭鎮任教時,練月珍直截了當地說,因為家鄉在這里。作為農村教育工作者,她深知農村生活的艱辛,也懂得教育對于農村家庭的重要性。“之前人事調動,有很大機會可以走出去的,可最終還是決定留在這里,堅守這里。”練月珍堅定地說,既然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那份責任。作為在河頭鎮出生、成長的教師,她希望自己能盡最大的力量為河頭鎮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辦學條件艱苦自制教學用具
山區教育的條件較為艱辛,提及此事,練月珍神情非常坦然。她說:“現在能做的是安教樂教,想辦法克服困難,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直以來,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等因素的局限與制約,成為了義務教育的一塊“短板”。其中,農村學校的配套設施短缺問題,長期成為影響教學的一大因素。對此,練月珍樂觀地說:“我們教數學的,目前還沒有圓柱、圓錐等教學用具,可這并不影響上課,我平時會收集一些紙盒等自制一些立體圖形,這樣既環保,又能形象生動地給學生授課,一舉兩得。”
目前,多媒體教育在教育界運用日漸廣泛,而對于河頭鎮中心小學的老師們而言,多媒體教學還遙不可及。由于辦學條件限制,河頭鎮中心小學更多使用的是大黑板和小黑板,但這絲毫不影響練月珍的教學熱情。
“白天一般都是上課和抄黑板,時間已經是比較緊迫了,晚上一般就是評改作業和備課。”練月珍告訴記者,她的白天和夜晚經常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當記者問到這樣的加班是否會感覺勞累時,練月珍笑了笑說:“不會啊,很多其他工作不也是經常加班的嗎?我覺得這樣不算加班,只是把自己分內事做好了而已。”
業余堅持閱讀專業書籍
在練月珍19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始終以更濃烈的學習意識、更持久的學習韌勁追求教學能力的進步。
“我平時比較愛看書,尤其是關于教學方面的書籍、雜志,充實自己后能更好地服務教育事業。比如我常看《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等。我覺得這些書在一定程度上能讓我們在教書、班級管理等方面提供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練月珍說。
提及目前教學工作上遇到的困擾,練月珍對記者坦言:“目前最大的困擾是下雨天學生放學回家的路上是否安全,這里山多、路窄而彎曲,很擔心孩子們的人身安全。”練月珍告訴記者,現在學校的所有老師都正在想方設法解決這一困擾,加大值班密度,做好為學生保駕護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