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達賴是蒙古語“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語“上人”或“大師”的意思,該稱號最初是蒙古俺答汗贈給三世達賴索南嘉措的尊號。順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福臨(順治皇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為“達賴喇嘛”,承認達賴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在藏區,達賴喇嘛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藏族人稱達賴喇嘛為嘉瓦仁波切,即偉大的保護者、法王;或益西諾布,即充滿喜悅的寶石、如意之寶;或昆頓,即有求即來。
依照藏傳佛教的傳統,十四世達賴喇嘛是十三世達賴喇嘛(1876-1933年)的轉世與化身。1933年十三世達賴圓寂后,西藏地方政府一時無人執掌政務。按歷史上的定制,達賴喇嘛圓寂后,需要推舉一位攝政來填補這突然出現的權力真空。此時,來自西藏東南部塔波下如地方(今西藏加查縣境)的熱振活佛登上了西藏的政治舞臺。
按慣例,熱振就任攝政職位后,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已故的十三世達賴舉行隆重的葬禮,修建保存法體的靈塔,并啟動尋訪轉世靈童的程序。對剛剛上臺的熱振來說,能否成功尋訪到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是其職位能否穩固的基本條件。鑲滿黃金的靈塔容易建成,尋訪轉世靈童卻頗為困難,不僅方法各異,而且程序繁雜。
依照藏傳佛教的慣例,尋訪靈童的方法一般有3種:第一種是遺囑。不少大活佛圓寂前,都要給身邊的人留下遺囑,這種方法常見于噶瑪噶舉派活佛,達賴喇嘛所屬的格魯派多不采用。第二種是神諭,就是護法神的預言,格魯派常常采用這種方法,藏族民眾也對這一習俗堅信不疑。當時,西藏最有名的護法神是乃瓊寺的乃瓊護法,他的占卜最為重要。據藏文史料記載,20世紀50年代以前,西藏地方政府曾供奉過幾位大護法神,乃瓊護法在西藏人的信仰中,是所有護法神中的主要護法神。在以往的達賴喇嘛轉世靈童尋訪工作開始前,乃瓊護法神不僅要多次卜問達賴喇嘛靈童轉世的方向,而且要卦卜靈童的誕生地及其周圍環境的具體特征。具體程序是:降神儀式前,西藏噶廈官員們在大殿中肅立,乃瓊活佛被悄悄領進乃瓊寺大殿后方,然后快步在香火繚繞中登上神壇。此時,乃瓊全身痙攣,神色恐怖。在場的人都吐舌屈膝,敬畏萬分。大約半個時辰過后,乃瓊活佛漸漸平靜下來。按照降神儀軌的程序,大喇嘛馬上詢問乃瓊“轉世靈童”的轉生方向。這時,乃瓊活佛才發出神諭,告知達賴喇嘛的大致轉生地點。第三種是觀湖。盡管乃瓊的神諭占卜會顯示靈童出生的大致方向和屬相等,但令尋訪人員困惑的是,同一方位會出現許多相同的靈童,這給尋找工作帶來極大麻煩。這時,最有效的辦法是觀湖,觀湖會顯示出靈童出生的具體居所。在西藏高原上,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其中,拉姆拉錯湖負有盛名,一般被用在達賴或者班禪靈童的尋訪中。拉姆拉錯湖面海拔5000多米,位于山南地區。觀湖時,須從海拔6000米的山頂向下俯瞰,湖水如同鏡子一樣明亮,其中會顯示出房子、樹木、白云等各種幻象。
二
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時沒有留下遺囑,所以噶廈此次選用了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尋訪靈童。首先通過乃瓊的占卜,基本上肯定了靈童出生的大致方向、時間及家庭情況。1935年6月,由官員、廚師、雜役、樂手等組成的數百人隊伍離開了拉薩城,跨過拉薩河與雅魯藏布江,前往山南地區的拉姆拉錯湖觀湖,這支隊伍的首領就是熱振活佛。在通往山南地區的路上,會經過許多湖泊,尋訪隊員不能看這些湖水,以防水中的倒影干擾他們的觀察效果。所以,尋訪隊路過小湖時,隊員們都扭過頭去,避免看到水面。
由拉薩通往山南的道路比較平坦,沿著雅魯藏布江,尋訪隊經過3天的旅程,來到了拉姆拉錯湖邊的山頂上。在山頭的一塊平地上,他們搭起一個臨時帳篷,向山神祈禱,并掛起了很多風馬旗。由喇嘛組成的樂,隊開始演奏,在神秘的音樂中,熱振離開營地,騎著牦牛從斜坡上下到湖邊,沿拉姆拉錯神湖繞行了3圈。
觀湖結束后,熱振沉思不語,沒有發表任何觀感。大多數成員認為,熱振已經看到了某些跡象,只是隱藏在內心深處不說而已。
1936年夏,拉薩,西藏民眾大會正式召開,所有的西藏達官貴族都在場,熱振開口了。他說,他去年在拉姆拉錯湖中看到了藏文“啊”(ah)“噶”(ka)“嘛”(ma)三個字,以及一座有三層松耳石頂的金塔寺廟,寺廟東邊有一條彎曲的小路通向對面一座光禿禿的山上,那里有一座藍色屋頂的小平房,一個孩子在門口向他招手,院子外還有一棵大樹。熱振還說,“啊”的意思就是拉薩的東北方向——安多。
西藏民眾大會派出3支尋訪隊伍,分別前往東北(安多)、東南(工布)、東方(西康)三個地方。其中,前往東北(安多)尋找靈童的隊伍是最重要、人數最多的一支。
這支尋訪隊伍由色拉寺活佛格烏倉率領,他們帶著十三世達賴生前常用的念珠、手鼓、手杖等日用品真假各一件,穿越藏北草原,風雪兼程,前往青海安多(今湟中縣)尋訪。為了便于與噶廈聯系,尋訪隊還攜帶了一部收發報機和密碼本。
三
在這支隊伍抵達青海之前,一個有關安多當采村靈異小孩的神奇事跡突然流傳出來。據說這個小孩于1935年7月6日出生時天空彩虹遍布,他還經常說一些像達賴口氣的話,這些傳說引起了尋訪隊的注意。
當采村當時屬于青海軍閥馬步芳的勢力范圍,尋訪隊伍在1936年7月抵達西寧后,立即拜訪了馬步芳并饋贈了一些禮品。其后,尋訪隊首領格烏倉活佛裝扮成仆人,其他人員裝扮成旅游者,一同前往當采村。
青海安多塔爾寺東面的那個地方叫祁家川,700多年來,眾多民族在這一帶往來遷徙,這里漸漸成為藏、漢、回民族混居的地區。那里分布著幾個小村落,其中一個叫當采村。這里的居民都是藏族,他們大多講青海漢語,除了保持原來的宗教信仰外,已經很難看出與當地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了。
在當采村,有一幢形狀很像熱振在拉姆拉錯湖觀湖時所見的漢式藍屋頂平房。這幢平房屬于一個小農家庭,男主人叫祁卻才讓,女主人名德吉才仁,他們有一小塊土地,主要種青稞、養麥和馬鈴薯。由于青海雨水不多,天氣干燥,這里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這家人還有五六頭擠奶用的犏牛(牦牛與黃牛的雜交種)、一對牦牛,約80只綿羊和山羊,以及一些生蛋的土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