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生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在兒子牙牙學語的當兒,她就教兒子識字。
她酷愛逛超市,每逛一次就是半天一天的都出不來,每次逛超市都樂此不疲帶上兒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教兒子識字,幾乎都是在超市里購物時進行的。
我是一名售貨員,有機會親歷她的這些教子行動。我就納悶了,納悶之時就忍不住問她,我說:教兒子識字的場所很多,你為什么偏偏選擇在超市購物時進行?
她說:超市里有漢字,也有阿拉伯數字,還有英文呢。孩子也想買很多東西,我就以此來刺激他識字,商品名稱和價格就是很好的切入點。
聽她這么一說,想想,也蠻有見地的。
她又帶兒子來逛超市了,她讓兒子逐一復述前一次學過的商品名稱和價格,要是都記住了,就認新的商品名。
三歲之前,她讓兒子只認不寫,兒子進入四歲,才開始教他寫字。當然,所寫的字都是從熟悉的商品名稱和價格數開始的。
當所學的商品名都會寫了,為讓兒子加深鞏固,每次要買什么,都讓兒子羅列清單,按清單去揀商品。
昨天,她又帶兒子來超市買東西了,這是她第一次讓兒子自己列的購物清單。剛踏入超市大門,她就提醒兒子說:你準備好的清單呢?按照紙條上面的開始選吧!
兒子拿出清單走向貨柜,說:知道了。她什么也不管,只知道推著購物車在后面跟著。
我發現,她兒子選商品不但十分有規律,而且非常獨特。那就是,專選擺在靠里面的商品。
我感到好奇,很想知道她這個小不點為什么會用這一獨特的購物方法。于是我跟她兒子說:你這種獨特的購物,有什么秘密嗎?
他說:老媽說了,商家專門研究消費者的消費觀,發現絕大多數消費者購物時,都是先從近處的商品拿。于是,商家就把最新出廠的商品放在里層,把接近過期的商品擺在外面。
他竟然敢在我面前揭商家的短。但話又說回來,其實,他所說的不都全是,但他就是認這個理兒。
怪不得,他每次拿商品時,都見他把商品翻來翻去仔細看。原來,他是在尋找商品標注生產日期的地方啊。
他一邊看標簽,一邊跟媽媽說話,然后,他媽媽看都沒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著他又去挑水彩筆,一個個看來看去的,最后挑了一款二十四色的遞給媽媽放進購物車。再后來,他又看著清單買了醬油、食鹽、香皂等生活用品,還給自己挑了個小熊樣子的水壺。他媽媽基本沒有幫助他什么,只是當他遇到標簽上不認識的字時,才會詢問媽媽,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沒有幾個是他不認識的。
我一直跟蹤他們母子倆,我還發現,他很快揀滿滿一車商品,商品的品種很雜,有些商品之間擺放的距離很遠,但不足半個鐘頭他就揀完了。如果是我,揀半天都揀不完。于是,好奇心又一次促使我去探究他。
我說:怎么揀得那么快呀?有什么法寶或者捷徑嗎?
他遞給我一張滿滿的購物清單,說:給你,看了你就知道了。
我接過清單,發現清單上有幾個大項,大項里有很多小項。原來,這小子把要購買的商品都歸類好了:日用品、食品、文具、玩具赫然紙上。
排隊付款時,我又驚訝地發現,他仰著頭,指著收銀臺旁的糖,跟他媽媽說:媽媽,我要買那種糖。
他媽說:你紙條里有計劃嗎?
他說:沒有。
他媽媽說:你聽好了,第一,我們今天并沒有準備要買這個糖,要是買這個糖,就超出我們的預算了,這樣是不對的,另外,你認識商標上的那兩個字么?如果認識,媽媽就獎勵給你買。
他很無奈地說:還真的不認識咧。
于是,他媽媽就當場給他念了一遍,然后說:你記住了,下次來超市,如果你沒有忘記這兩個字,我就獎勵給你!他聽后,再也沒有說什么。
交完錢,他們歡快地走了,我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回味他們購物的情形,越發覺得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與眾不同。
我在想,有這樣能挖空心思,做出如此精妙的啟蒙教育的家長,待兒子長大了,一定有他特別過人的地方。
上一篇:最好的教育不全在書本里
下一篇:伍佳麗:我要唱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