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人的都是小事情,打動人心的禮物都是用了心的。
因為工作的關系,和一個東北的雜志社有了聯系。他們發行一本薄薄的雜志,針對受眾是廣大的青年教師。
第一次翻閱的時候,就很喜歡。沒有教育類雜志常見的高屋建瓴,沒有那么多名家的說教,更多的是一個個來自一線的教師講述他們的成長,分享他們的教育感悟,那一個個飽含自己酸甜苦辣的教育故事,那一篇篇雖有稚嫩卻費盡心思的教材解讀,來得自然,讀得親切。雜志的欄目設計也頗具人情味,一切從細節入手,讓讀者從細節處品味教育的魅力,走向教育的成長。
每年的節假日,雜志社總會發來網絡的和紙質的祝福卡,精心的制作,手寫的祝福,小小的一張卡片也彰顯著寄卡人滿滿的心思。每年過年的時候,他們總會寄來新年的禮物,禮物也許有給下面學校推薦雜志的暗在訴求,但是他們送禮物的細節總是讓人在冷冷的季節里感動。
離新年還很早的時候,他們就會打來電話,詢問工作處人員的情況。得到準確的數字之后,他們就是熱情的邀請,希望工作處的人員能夠到他們那里欣賞冬景。寄了禮物之后,他們會打來電話,提醒禮物要到的時間;得到禮物之后,拆封開來,一件一件的禮物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禮盒之間很用心地被填充著。仔細數來,禮物比告訴他們的人數多了一個,原來以為他們是數錯了。后來發現,無論我們報的人數是多少,他們都會多送一份。這份心思,讓人心頭暖暖的。
每年的禮物總是翻著花樣。有時候是東北的一條小小的人參,有時候是顏色暗紅的鹿茸片,還曾經送過精致的皮錢夾,今年收到的是東北特產的一袋秋木耳和一本裝幀精美的筆記本特別對那本精致的筆記本愛不釋手,仔細翻看了,這份用心的禮物背后的那份心思令人感動不已。
設計者說,這是一本不計成本,專門給朋友設計的充滿情感的筆記本。青褐色的封面,上面寫著銀色的春種秋收四個大字。筆記本專門邀請了當地的一位獲得過全國三次繪畫金獎的農民畫家來參與設計,貢獻畫作。那些飽蘸黑土地厚重和靈動的民俗畫就那樣一張張地自然鑲嵌在筆記本白色的頁面之上,有秋收的喜悅,有鄉夜的寧靜,有大姑娘的微笑,有小伙子的憨厚,有火紅的高粱,有綠色的青紗帳,有飽滿的玉米穗這些色彩鮮艷,風格獨特的圖畫就宛如隨意丟下的草籽一樣散落在筆記本的某個地方,配上幾句精當的點撥文字,讓人看得舒服,讀來喜悅。設計者更用心的是在另外一些角落,隨意地灑落一些精彩的關于教育的文字,翻到此處,宛如赤腳在沙灘,邂逅一顆小小的珍珠。
制作者在筆記本的扉頁寫到:我們做這本子,有一個最簡單的想法,傳遞一種美、傳遞一種善、也傳遞一種真。在這個世界上浮躁的東西太多了,很多人沉不下來。我覺得藝術家和老師都應該沉下來,沉到生活中去。同樣,兩者也都在傳遞一種美、一種善、一種真。畫家把畫畫在紙上,老師把畫畫在學生的身上,兩者都值得尊重。我們做這個本子,甚至不惜成本,唯美是唯一的追求。我們想從精益求精中,彰顯一種精神,并把這種精神作為一種動力,讓理想在這個春天里綻放。
看到這樣精美的筆記本,看到這樣真誠得異常精美的話語,薄薄的雜志制作的這本薄薄的筆記本,像一本頗具個性的畫冊,也似一本用心挑揀的教育心語,還如一份真誠心靈袒露的一份純凈心情。
這樣精美用心的東西,只適合放在心靈的深處,怎么舍得讓粗拙的筆在上面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