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鄭潘燕并不覺得自己是“倒霉的”。在她看來,相比起那些已經失去愛子的母親,自己還有兒子豆豆陪伴,“要幸運得多了”。
但除了這個29歲的年輕母親,恐怕很少有人會這么覺得。
早在3年前,剛過3歲生日的合肥男童豆豆,就被診斷為白血病。但更不幸的是,隨后,這個孩子又成為一起震驚全國的假藥案的受害者。至今,他依然生活在假藥的陰影里,雙腿癱瘓,或許將在輪椅中度過自己的余生。
這個比白血病更可怕的惡魔,是兩針“甲氨蝶呤”假藥。生產企業上海華聯制藥廠的操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誤將硫酸長春新堿尾液混于其中,導致多個批次的甲氨蝶呤被污染,造成全國多地區200多個患者受到嚴重的神經系統和行走功能損害。
豆豆正是“甲氨蝶呤”假藥的200多例受害者之一。當藥品注射進脊柱兩個多月后,他出現了神志不清、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最嚴重時,他不會說話,不認識人,全身從脖子以下全部癱瘓。
那個時候,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勸鄭潘燕放棄治療,“救活了也是癱子、傻子”,可這個母親卻固執地相信,“孩子會好的”。
從此,她辭去了工作,日日夜夜守護在孩子身邊。
最開始的幾個月,兒子只能平躺在床上,母親就每天和他一起平躺,把游戲機、圖畫書舉在空中給他看。因為癱瘓,兒子的肚子憋著尿,鼓脹得像皮球一樣大,鄭潘燕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幫他揉肚子。
為了讓豆豆的胳膊能舉起來,她把兒子平躺的一只手和身體拉成一個小銳角,再讓他用盡全力回到原位。兒子疼得直哭,病房的人都說“這媽媽太狠心了”,可在每天幾百遍的練習下,只用了8天時間,兒子的胳膊就能舉起來了,醫生也承認,這是個“奇跡”。
她想各種法子,讓兒子僵硬的手指恢復正常。她在一旁玩變形金剛,讓兒子“蠢蠢欲動”,她還買兒子最喜歡的水槍引誘他,鼓勵他扣動扳機。為了讓兒子的腿加快血液循環,她四處找薰衣草給他泡腳。
后來,豆豆身體漸漸好些,能把床搖成45度躺著,鄭潘燕就把他抱到走廊里,自己躺成45度的“床”,讓兒子睡在身上,這樣,兒子眼里的世界就不只是天花板孔。
4年來,這個男孩化療了20多次,不化療時,每天還堅持6個小時的康復訓練??蛇@個身材瘦小的母親沒有在兒子面前流過一次淚,實在憋不住了,她就跑到衛生間把水龍頭打開,以此來掩飾自己的眼淚。
當初,鄭潘燕也恨藥廠,連“殺人的心都有”,她遲遲不接受賠償,只要求藥廠“把孩子治好”??梢淮未位?,錢花得像流水,在醫院一次次催著交錢的壓力下,這個母親不得不大哭著在賠償協議上簽了字。
如今,豆豆已經花掉了40多萬元,賠償所剩不多。他們無力靠丈夫一個人的工資,承擔在醫院每天240元的康復費用,只好出院了。
鄭潘燕讓丈夫依照醫院的康復儀器,在家里用木板和鋼管做各種訓練站立、跪起的設備。她給孩子設計了嚴格的康復課程,每天借助助行器走20圈。
每天早上,鄭潘燕還要把豆豆固定在簡陋的由木板制成的康復儀器前,站立一小時,拉著簡易的鋼管站起200次。當孩子想偷懶、耍賴時,她總鼓勵孩子不要放棄,她說:“媽媽永遠不會放棄!”
(二)
這個在外人面前言語不多的媽媽,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哪怕一生都站不起來,也要“心理健康”。為了讓孩子不自卑、不自閉,她總是推著兒童輪椅帶孩子到人群中去,她鼓勵豆豆:“你除了不會站起來,不會走,什么都能做?!?/p>
的確,在坐著的時候,7歲的豆豆跟同齡的孩子沒什么不同,他喜歡畫畫、喜歡看跳水、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還愛做數學題。沒有上過一天學的他,甚至已經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
但輪椅里的目光所及的世界,還是比別的孩子低了幾分。很多最簡單的事情,他都做不到,比如爬六步臺階從滑梯滑下,撿起地上的一支蠟筆,蹲在路邊數數蜈蚣多少條腿……
在超市里,有同齡的小朋友嘲笑這個輪椅上的男童。在人群里,旁人總是用異樣的目光,看著輪椅上孩子一會兒呈內八字,一會兒呈外八字吊著的腳。
可這個母親從不讓孩子抱怨別人、抱怨社會,她總是講故事鼓勵孩子,要“愛別人、幫助別人”。她還鼓勵孩子把錢給路邊的乞討者,盡管那可能是一家人一餐的菜錢。
她從沒有給兒子解釋什么是白血病,只是告訴孩子:“你的身體有些蟲子,我們得把壞蟲子趕走。”她也從沒給孩子說過“假藥”的事兒,她只是告訴孩子:“人都是善良的?!?/p>
在這間位于合肥某社區50多平方米的舊房子里,有人曾經問這個母親:“你最近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
“我每天都很幸福。”她回答。
她陪孩子打羽毛球,當然她的角色永遠是“球童”,不停地撿球。她帶孩子去游泳,給孩子的胳膊系上救生圈,鼓勵豆豆“像菜場里見到的魚兒一樣歡快地跳舞”。
通常情況下,這對母子相處的空間里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有時候,他們望著對方,快速地轉動眼珠、學龔琳娜唱《忐忑》,直到兩個人都笑彎了腰。
每到周末,他們會一起躺在被窩里看《快樂大本營》,媽媽最喜歡謝娜,豆豆最喜歡海濤,因為“他們倆肉都很多”。母子倆常常跟著電視大聲喊:“我們是快樂家族!”
“只要兒子在我身邊?!边@個母親說,這就是她“幸福的底線”。她從沒想過兒子會先離開她,她堅信,兒子的白血病會好,兒子的腿會慢慢好轉,她做好了“終身為之奮斗”的準備。
如今,擺在這個母親眼前的困難是:兒子要上學了,沒有學??鲜找粋€需要家長陪讀的殘疾孩子。還有,自家的房子要換到6樓去了,兒子越來越重,她已經背不動了。
坐在小區戶外活動場的蹺蹺板上,一邊是80多斤的自己,一邊是60多斤的兒子。鄭潘燕已經感到蹺蹺板的另一頭一天比一天沉。以前,她總是抱著孩子滑滑梯,現在,她再也抱不動了。
當然,改變的不僅僅是這些。
曾經,這個母親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被家人們寵愛著。剛結婚時,她甚至都不會做飯。如今為了孩子,她什么苦都能吃。以前她愛K歌、愛逛街、愛美,現在,她幾乎從不逛街,用幾塊錢一瓶的護膚品,聽說甲魚對白血病兒童好,她就買最貴的甲魚,給孩子煲湯。
在豆豆的主治醫生、一所醫院的兒科主任王寧玲眼里,鄭潘燕是她接觸過的“最特別的母親”。雖然她只有高中文化、不知道海倫、保爾、沒讀過史鐵生的《我和地壇》,也說不出什么至理名言,可她堅強、樂觀、善良,表現出一個母親“最初的、本能的力量”,她是“中國最傳統的那種母親”。
“如果有完美這個詞,那說的就是她?!蓖鯇幜釀忧榈卣f。
和同齡人一樣,這個母親也有著80后的特質,她喜歡莫文蔚、喜歡漫畫、喜歡機器貓。在狹小的客廳里,冰箱上貼著好幾張藍色的大肚皮機器貓貼畫。
這個年輕母親總幻想著“自己能變成機器貓”?!八亩亲永锊赜懈鞣N寶貝,能變出各種東西,如果我是機器貓,我就能把我兒子變好!”她微笑著說。
上一篇:藏在粉紅箱底的銀杏果
下一篇:北堂種萱草,花開不見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