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抗疫三八紅旗手個人先進事跡 疫情防控三八紅旗手篇一
給白衣天使加油。新冠疫情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群眾構筑起生命防線,生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現了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者的精神風貌、職業操守、意志品質和專業能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大疫面前,巾幗不讓須眉,巾幗女戰士和男同事們一起,毅然走在抗擊疫情的前線,書寫著抗擊疫情的壯麗詩篇。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這個庚子鼠年特別的春天里,在戰疫的最前線,有一群女性注定不平凡。她們或年輕或成熟,或是行業先鋒或在基層奮斗,但一樣的是她們都堅定的屹立在戰疫一線,那怕剪掉心愛的長發,忍住生理期的煎熬,戰勝體力的挑戰,縱有艱難險阻也決不后退一步。更有年僅29歲的武漢蔡甸區人民醫院女醫生夏思思,南京市中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工作小組組長、副院長徐輝醫生等20名“巾幗英雄”,為戰“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她們最熱愛的崗位上。但是她們卻用頑強拼搏、忘我奮斗、不怕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綻放了“她的力量”,挺起戰“疫”最堅強的脊梁。
馬克思說:“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重溫百年歷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讓人身心振奮。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擔負時代使命,同心同行戰疫, 這就是中國青年的模樣!
抗疫三八紅旗手個人先進事跡 疫情防控三八紅旗手篇二天氣逐漸轉暖,朱瑩的心情也變得好起來。2月26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康復出院,其中有14名患者是朱瑩所在的湖南隊負責的。朱瑩是湖南省赴武漢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也是江夏方艙醫院的副院長。“我帶的醫療隊共75人,其中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來了45人,有七八成是女性;巧的是,我們負責的首批96名病人也全是女性。”
朱瑩今年57歲,說話時語氣溫婉、態度謙和,盡管戴著口罩,仍能給人一種親切和溫暖,但在安排工作時又十分果斷、堅定,這恰是一名好醫生的一體兩面。朱瑩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副院長,也是大內科的主任醫師,被省里點名支援一線。“我的專長是脾胃病。在中醫里,脾胃是萬病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一敗,身體立刻就不行了,因此調理脾胃至關重要。相信通過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朱瑩說。
為了幫助患者康復,護士長涂麗帶領隊員在艙中教患者練八段錦、打太極拳。一到“練功”時間,患者全都自覺站好隊紛紛“起舞”,不僅能調理身體,更緩解了抑郁的心情。
厚厚的防護隔離服、一層層手套,給脈診造成了不便。“剛開始確實有些困擾,我還開玩笑說‘病人的脈好像都變細了’。”朱瑩告訴記者:“不過,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脈診時多切一會,再結合問診、看舌象等,基本都能做出準確診斷。”由于中醫強調辨證施治,每個病人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因此朱瑩查一次房就要3個小時,再加上她有肩周炎、椎間盤突出,每次出艙時衣服總會被汗水浸透。“看到患者出院,再辛苦也值得了。”朱瑩說:“我們收治的96名病人,有近半已經或即將治愈出院,迄今沒有一例病情加重轉院。”
“湖南人身上霸得蠻、吃得苦的精神,我們隊發揚得非常好。我為隊員感到自豪,也為中醫人感到驕傲。”朱瑩說:“大家起早貪黑、三餐不定,衣服干了濕、濕了干,臉頰被壓傷,雙手被泡皺,迎著風、頂著雪、冒著雨,往返在駐地和方艙之間,不言累、不叫苦,因為心中都有共同的信念——早日治好患者,早日解除疫情,早日平安回家。”
抗疫三八紅旗手個人先進事跡 疫情防控三八紅旗手篇三
從1月21號起,鄧歌帶頭組建的“天使小分隊”已在武漢忙碌了40多天了。鄧歌說,發起“天使小分隊”的契機很簡單。“我在微信中看到有醫生發出口罩短缺的緊急求助后,買了1萬個口罩,想找辦法盡快捐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天使小分隊’就此成立了。”鄧歌和3個好友喻穎姝、曹楊、孫茉各司其職,迅速操持了起來,從最初的4個人,發展到現在120余人,成員中有車隊的,有醫生,也有心理咨詢專家。
“前期主要工作是從各方尋找捐贈,收到捐贈的物資后直接調配捐出。每天都睡得很晚,忙到一兩點才睡是常事。有一次,我需要從一個快運站將物資拖到家里,但當時車全被調到了別處,我只能用板車推,一次推4箱,20箱物資整整推了3個小時,最后衣服都被汗濕透了。”鄧歌說。在武漢防護物資最緊缺的日子里,“天使小分隊”為89家醫療衛生機構募集并及時送到了幾萬件防護服、超20萬個口罩,以及護目鏡、胸腺肽等30多種物資。
讓鄧歌最感動的是,一次志愿者在送防護服時,被一位女醫生緊緊擁抱,醫生邊哭邊表示感謝。“在我眼中,她們不僅僅是‘白衣天使’,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只要有醫護人員求救,我們的東西就會及時送去。”鄧歌說,這次疫情讓她有了很多醫務人員朋友,她們相約疫情結束后,開開心心地再相聚。
物資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后,鄧歌等人又發動身邊資源,成立了志愿者食堂。“食堂最先是給流浪漢送飯,后來我們看到很多志愿者都是義務付出的,不僅沒有收入,甚至還要倒貼油錢,有些醫務人員也一樣,就想著至少要給他們一口熱飯吃。”鄧歌介紹說,食堂每天會免費送出300多份盒飯。
鄧歌是武漢人,性格開朗,從她的話語中,記者能感受到她是一個很有能量的人,可以鼓舞、帶動身邊的人。記者在志愿者食堂采訪她時,還看到負責整個食堂運行的肖晶。鄧歌說肖晶是個愛哭的人,經常因感動落淚,“我跟她說志愿者的故事,她就哭起來了;我跟她說流浪漢需要盒飯,她又哭起來了。”肖晶正是受到鄧歌的鼓舞,加入了志愿者團隊,她說:“其實我們沒想別的,只是單純想為我們的城市做點什么。”
隨著新冠疫情疫情的不斷進展,“天使小分隊”的工作也被一步步地推著向前,除了捐獻口罩等防護物資、建立志愿者食堂,還會幫助患者協調床位,最近又組建了心理援助小組。隊員們和時間賽跑,每個時期的工作都是瞄準疫情當下最亟需她們解決的事情。“見招拆招,疫情不結束,我們小分隊就會一直運轉下去。”鄧歌說:“就算疫情結束了,我們也會持續將心理援助進行下去。因為疫情期間,有太多人心理出現了問題,需要撫慰。”前幾天,有個男孩給她們留言說,一個人在家隔離了這么久,見不到最親愛的人,看不到希望,實在太痛苦了,“看著窗戶就想往下跳”。心理援助小組的老師得知消息后,立刻通過微信對男孩進行心理疏導。第二天,這個男孩也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參與心理援助的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崔璨老師說:“將需要幫助的人轉化成幫助別人的人,這也是一種治療方法。”
“去年秋天時,武漢一切都那么美好,冬天卻突然變成了這個樣子,很令人感傷。我們都希望春天能快點來到。”原本從事音樂推廣工作的鄧歌說,疫情結束后,她們一定要為志愿者們做一場免費演出。
抗疫三八紅旗手個人先進事跡 疫情防控三八紅旗手篇四
這個寒假很特別,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了,度假、旅行、聚會......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通過飛沫或者接觸傳播,當病毒攜帶者和他人面對面講話,或者不小心打了個噴嚏,新型冠狀病毒就會傳播給他人。
疫情發生后,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從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到防控物資相關生產企業及時復工、全力保供;從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積極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到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強化攻關;從基層群防群治構筑嚴密防線,到交通運輸、電力保障、市場供應等行業職工履職盡責、攜手共筑堅強后盾,再到社會各方紛紛捐款捐物......
其中,巾幗英雄們表現的格外亮眼,天氣寒冷、工作任務重、不能及時照顧家庭,但這些巾幗沒有一句怨言,全身心撲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們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新時代女性擔當作為的新形象,她們相信只要大家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渡過難關。
她們有丈夫,她們有孩子,她們放棄了所有安逸,她們本不應該如此,卻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在一線逆行者激流于肺炎作斗爭,無數醫者白衣如云,匯聚武漢,忘己之危,搏斗肺炎!
她們都是平凡普通的勞動婦女,從事著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工作中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而在抗擊疫情中,她們是那樣的不平凡,她們顧全大局,積極自愿地參與到抗擊疫情中,她們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得失、放棄與家人團聚,用實際行動證明著婦女能頂半邊天,書寫出小家大愛的高尚情懷。
疫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