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土壤學判斷題題庫篇一
一、名詞解釋
1、相對產量:不施某種肥料時作物的每公頃產量與施用所有肥料時作物每公頃產量的比。
2、生理酸性肥料:化學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選擇性地吸收養分離子,導致有些養分離子殘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變酸的肥料。
3、碳氮比:有機物質中碳與氮物質的量的比值,簡稱為碳氮比。
4、速效養分:是指當季作物能夠直接吸收的養分。
5、目標產量:計劃獲取的作物產量,一般以當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產量為基礎,增加10%~15%作為目標產量。
6、營養診斷:對土壤養分貯量和供給能力,以及植株營養狀況進行分析測試,分為土 壤診斷和植株診斷兩種。
7、生物固氮:指微生物將大氣中的氮氣還原為氨,包括共生固氮、聯合固氮和自生固氮。
8、生理堿性肥料:化學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選擇性地吸收養分離子,導致有些養分離子殘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變堿的肥料。
9、閉蓄態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鹽常常被鐵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膠膜所包被著,在石灰性土壤,磷酸鹽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鈣質膠膜,這就是閉蓄態磷。
10、枸溶性磷肥:能溶于2%的檸檬酸、中性檸檬酸銨或堿性檸檬酸溶液的磷肥稱為弱酸溶性磷肥,也稱枸溶性磷肥。
11、微量元素肥料:是指那些含有硼、錳、鋅、銅、鉬或鐵等微量元素,并作為肥料來使用的物質,簡稱微肥。
12、有機肥料:由糞便、油餅、秸稈、泥炭、城市生活垃圾等各種有機物料加工而成的肥料,俗稱農家肥料。
13、堆肥:把各種有機物料堆成一定大小的堆,經過約一個多月的發酵,即成為有機肥料,這種肥料稱為堆肥。
14、復合肥料:含有氮、磷、鉀三要素中的任何兩個或兩個以上要素的肥料。通過化學途徑合成的復合肥料稱為化成復合肥料,多種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復合肥料叫做混成復合肥料,也叫復混肥料。
15、葉面肥:噴施于作物葉片上,能夠改善作物營養狀況,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的物質和材料。包括無機營養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型、綜合型等類型。
16、根外營養:作物除了根系吸收養分外,還能通過葉片和莖吸收養分,這就是根外營養。
17、有效鉀:土壤中能夠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鉀,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鉀和吸附在土壤膠體上的可交換性鉀,是作物吸收鉀的主要來源,也是土壤供應鉀能力的強度指標。
18、礦物態鉀: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礦物中的鉀,很難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經過長時間的風化作用,才能釋放出來。
19、腐殖化系數:腐殖質與有機物質的比例。
20、秸稈還田:作物收獲后,把秸稈直接翻入土中,讓其自然腐爛,稱為秸稈還田。
21、微生物肥料:一般將含有特殊功能微生物的材料施入土壤后對作物生長發育有益,那么這種材料就是微生物肥料,也稱菌肥或菌劑。
22、單質肥料:如果一種肥料中含有氮、磷、鉀三要素中的一種元素,這種肥料就是單質肥料。
二、填空1、2、一般來說,缺素癥狀首先出現在 而缺素癥狀首先出現在幼嫩器官,表明該營養元素是不能再利用的營養元素。
3、80~90%
4、硝化作用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由 硝化細菌將亞硝酸轉化為硝酸。
5、6、作物上。
7、8、等量氮、磷、鉀含量的有機肥料比化肥的增產效果9、10、土
11、土壤中的緩效養分主要指大部分有機態養分、部分吸附態養分和易分解的礦物態養分
12、復
22、有機物質的碳氮比約為時,比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23、養分在作物體內短距離運輸依靠
2425、水稻對有益元素硅和微量元素鋅有特殊的需要,應注意施用。
26離子兩種形態的氮素養分。
27淋失和反硝化脫氮。
2829、雙子葉作物的含硼量 單子葉作物,生殖器官 營養器官。
30、羊糞分解時產生的熱量比較多,所以稱為 熱性 肥料。
32的營養元素有硼、鐵、錳、鋅、鉬、銅、氯。
33、作物體內有和 兩種酰胺,其作用表現在 危害和作為氮素的貯藏形式兩個方面。
34、原因是、3536、牛糞分解時產生的熱量肥料。
37、如果秸桿的碳氮比 25或是30,分解時就會從土壤中吸收氮素,造成氮素的微生
物固定而暫時失效。
38大類型。
三、選擇題
1.必須營養元素就是(c)
〈a〉在作物體內含量相對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營養元素
〈b〉在作物體內所起的作作完全不能被其它營養元素所代替的營養元素
〈c〉作物的某些特有缺素癥狀只能夠通過補充某元素才能消失,這種營養元素就是
作物必須的營養元素
〈d〉作物經常吸收利用的營養元素
2、養分歸還原理是建立在(b)
〈 a〉作物吸收養分的基礎上〈b〉土壤養分儲量有限性基礎上的〈c〉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基礎上的d〉獲得高的產量基礎上的3、大多數作物缺磷的癥狀不太明顯,主要是由于(a)
〈a〉磷在作物體內的移動性較大再利用率高〈b〉根系吸收磷比較困難
〈c〉土壤溶液中磷的濃度比較低〈d〉吸收氮素過多
4、對作物體內氧化還原反應有重要影響的微量營養元素包括(a)
〈a〉鐵、銅、錳〈b〉錳、銅、硼
〈c〉鐵、鋅、鉬〈d〉鐵、錳、鋅
5、光照的強弱直接影響(b)
〈a〉銨的吸收和同化〈b〉硝酸鹽的吸收和同化
〈c〉作物體內酰胺的含量〈d〉作物體內銨的含量
6、中低產田指的是(c)
a、作物產量比較低的田b、作物平均產量比較低的田
c、作物平均產量相對比較低的田d、作物產量相對比較低的田
7、作物吸收養分物質最根本的特點就是(b)
a、養分供給越多,吸收得就越多b、具有選擇性
c、優先吸收分子小的養分物質d、吸收供給量最少的那種養分物質
8、當其它環境條件適合時,作物產量總是受到(b)
a、土壤中絕對含量最低的養分元素的制約b、土壤中相對含量最低的養分元素的制約
c、土壤中絕對和相對含量都最低的養分元素的制約d、土壤中總養分含量的制約
9、難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決于(b)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b、土壤酸堿性c、肥料顆粒大小d、耕作栽培措施
10、玉米出現“白化苗”是由于缺乏(b)
a、鐵b、鋅c、錳d、銅
11、旱作農業的關鍵是(d)
a 加強灌溉b 減少灌溉c 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 充分利用降雨
12、在旱作的條件下導致硝態氮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c)
a 粘土礦物對銨的固定b 反硝化脫氮作用c 硝酸根的淋失d 轉化為其它形態的氮
13、許多作物缺鋅時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其原因是鋅影響(a)
a 生長素的合成b 一些酶的合成 c 細胞壁的形成 d 蛋白質的合成14、我國南方土壤常常施用石灰,其施用量一般根據土壤的(d)
aph值來計算b氫離子的濃度c鋁離子濃度來計算d交換性酸度來計算
15、有機物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是(b)
a、腐殖質b、二氧化碳和水 c、褐腐酸d 胡敏酸
16、作物吸收的鈣主要存在于(b)
9.葉片中b、細胞壁中c、籽粒中d、根系中
17、大白菜的干燒心是由于缺乏(d)
a、鉀b、鎂 c、鋅 d、鈣
18、棉花缺硼時“蕾而不花”,其原因主要是硼影響(b)
a、糖向花器的運輸b、花器的受精 c、細胞壁的形成 d、糖的合成五問答題
1、鉀是如何影響作物光合作用的?
答:鉀能促進葉綠素的合成,改善葉綠體的結構,控制葉片上氣孔的開閉,提高光合作
用效率,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輸。
2、硼對作物的生殖器官發育有什么影響?
答:硼能促進作物生殖器官正常發育?;ǖ闹^、子房、雄蕊、雌蕊中含硼量很高,花
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都需要硼,缺硼時受精受阻,籽粒不能正常發育。
3、翻壓綠肥應該注意一些什么?
答:首先要注意翻壓時期,一般在花期翻壓,翻壓深度10~20cm,由于綠肥在分解時,會產生一些有毒的物質,因此必須根據綠肥的分解速度,確定翻壓時間,如紫花苜蓿一
般在播種前10天翻壓。對于多年生的綠肥,最后一次收割,必須讓綠肥有足夠的時間
生長,保證能夠越冬。收割后應加強灌溉和施肥。
4、15-10-2-zn3是什么意思?
答:表示該復合肥料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5%,五氧化二磷的質量分數為10%,鉀的質
量分數為2%,鋅的質量分數為3%。
5、潛在酸在什么情況下表現為活性酸?
答:潛在酸被交換出來即變成活性酸。
6、作物營養的必需營養元素有哪些?
答: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鋅、銅、錳、鉬、硼、氯等16種。
7、目標產量配方施肥方法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答:目標產量配方施肥方法就是根據土壤養分供給量,以及計劃獲取的作物產量所需養
分量來計算肥料用量。分為養分平衡和地力差減兩種方法。
8、作物根系吸收銨時,根際土壤為什么會變酸?
答:因為銨離子在進入細胞前要先脫去氫離子,所以會使根際土壤變酸。
9.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很低?
答:因為土壤一般具有很強的固定磷的能力,而且磷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很小,所以磷肥的利用率一般很低。
10.鐵供給不足時,植株的葉片有什么明顯的變化?
答:缺鐵時首先表現為幼嫩葉片缺綠,而老葉仍然保持綠色。典型癥狀是葉片的葉脈之
間和細網狀組織出現失綠,往往明顯可見葉脈深綠而脈間黃化,黃綠相間相當明顯。
11.磷肥為什么做基肥或種肥效果最好?
答:因為當季作物對磷肥的利用率一般都很低,大部分磷存在土壤中,也就是說其肥
效可維持較長的時間,所以適合作基肥。另外用磷肥拌種,可減小肥料和土壤的接觸面積,減少磷的固定,故作種肥效果好。
12.尿素作追肥時為什么要提前施用?
答:因為尿素施入土壤中要在脲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銨,再被作物吸收。所以尿素作追
肥時要提前施用,以保證其在土壤中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轉化。
13.增加土壤有機質為什么能夠提高土壤保持養分和水分的能力?
答:因為土壤腐殖質帶有大量的負電荷,可以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避免其流失。
即保持養分;土壤腐殖質還具有強大的吸水能力,可增強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
14.土壤中磷的固定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特點?
答:有化學固定、吸附固定、閉蓄固定、生物固定?;瘜W固定是由于化學反應,產生磷
酸鹽沉淀,從而降低磷的有效性;吸附固定是磷吸附于土壤礦物上;閉蓄固定是磷酸鹽
被各種膠膜包被起來;生物固定是生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效磷組成其軀體,當生物死亡時
其吸收的磷被釋放出來。
15.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主要有哪途徑?
答:⑴大量施用有機肥。⑵種植綠肥。⑶秸桿還田。⑷其他途徑:如施用河泥、塘泥,農產品加工廠的廢渣和食品工業的廢棄物等。
16.如何保護水資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答:⑴開源節流: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減少輸水損失,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合理開采利用地下水;劣質水和工農業污水的資源化和有效利用。
⑵加強管理:加強法制宣傳;建立水源保護區,狠抓“三廢:治理;統一規劃,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資源;實行水資源商品化。
⑶農業耕種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墑的能力;培育抗旱新品種,調整種植結構,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合理灌溉。
17.用杜南擴散的原理,說明養分進入根系細胞內的過程。
答:由于細胞質膜是大分子的半透膜,質膜內則含有帶負電的蛋白質分子,它不能擴散,但可與鉀等陽離子形成鹽。當膜外的陰離子透過質膜進入細胞時,為保持電荷平衡,質膜外的陽離子必然隨著進入細胞內,直到質膜內外離子擴散速度相等為止。此時質膜內陽離子的濃度高于陰離子的濃度,質膜外則相反。養分進入細胞的過程不消耗能量。
18.土壤各種養分之間的轉化對配方施肥有什么意義?
答:配方施肥是一項綜合的科學施肥技術,它要以四個施肥理論為基礎,以高產、優質、高效、無污染為目標,同時考慮多方面因素。土壤中的養分有多種形態,各種形態的養分可相互轉化,隨著速效養分的減少,緩效養分可轉化為速效養分,無效養分也可緩慢地轉化為緩效或速效養分。反之,如果土壤中的養分濃度增加,更多的養分就會被土壤膠體吸附,并轉化為緩效態或無效態養分。故施肥時不僅要考慮土壤中速效養分的含量,而且要考慮緩效養分的儲量。
19.根據尿素在土壤中的轉化特點,說明應該如何合理施用。
答: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大部分以分子態溶于土壤中,約有20%被土壤顆粒吸附,但這種吸附很弱,尿素易隨水流失。土壤中有些生物能夠分泌脲酶,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很快轉化為銨,在尿素顆粒周圍銨離子的濃度常常很高,一方面會導致氨的揮發,另一方面會影響作物根系發育。為避免銨離子濃度過高所造成的氮素損失和危害,應深施尿素。尿素用作追肥時,應提前一周施用,以保證其在土壤中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轉化。尿素一般不宜作種肥,因尿素濃度高能使蛋白質變性,同時縮二脲會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根系生長。另外尿素可用作根外追肥。
20.根據普鈣在土壤中的轉化特點,說明如何合理施用。
答:普鈣非常容易被土壤固定,高效施用應盡量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但增加與根系的接觸面,從而減少固定。具體措施包括:⑴集中施于根系附近。⑵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⑶制成顆粒肥⑷分層施用⑸根外追肥。
21.如何高效施用鉀肥?
答:要高效施用鉀肥,必須遵循以下幾原則:⑴鉀肥應優先施用在供鉀能力低的土壤上。⑵鉀肥應優先施用在蔬菜和果樹上以及需鉀量大的作物上。⑶鉀肥應與氮、磷肥料配合施用。⑷鉀肥應該分次施用,底肥、種肥和追肥相結合。
22.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應該注意些什么?
答:⑴適量、適時、均勻。⑵經濟合理。微量元素肥料的價格一般比較高,應將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在能夠產生最大經濟效益的土壤和作物上,增產效果明顯的作物上應優先施用。⑶采用合理的施肥技術。根據微量元素肥料的性質,在施用上應分別采取基肥、追肥、種肥、種子處理、根外追肥等不同的施肥方法。
23.如何種植綠肥和合理利用綠肥?
答:綠肥種植的關鍵技術在于播種、田間管理兩大環節。要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和播種量,提高播種質量;加強田間管理,特別是水、肥管理。綠肥作物的根茬可為土壤提供大量有機物質和養分,地上部莖葉可作為家畜良好的飼料,水生綠肥是魚的食物來源,許多綠肥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將種植綠肥與養畜、養魚、養蜂結合起來,可大大提高綠肥種植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在坡地、荒山等地種植綠肥,不僅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而且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4.如何合理地施用葉面肥?
答:⑴選擇適宜的噴施時期。在作物營養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噴施,在作物生長后期以及作物根系受傷時噴施,將會起到良好的作用。⑵確定噴施量及噴施次數。葉面肥噴施的濃度必須嚴格遵循使用說明,濃度太大非常容易“燒傷”葉片。一般噴施2~3次即可。⑶掌握噴施時間。噴施的時間一般選擇在無風的陰天,晴天時早上9時以前或下午4時后,中午和刮風天不能噴肥,以免肥液在短時間內揮發。如果噴施后3~4小時下雨,應重新噴施。⑷加入粘附劑。為了使肥料液滴在葉面攤開,擴大吸收面積,常常噴施時加入肥皂粉等物質,以降低霧滴的表面張力,使其在整個葉片均勻分布,有利于作物吸收。
土壤學判斷題題庫篇二
一、概念
1、土壤肥力
2、配方施肥 3、根外營養
4、土壤孔隙度 5、土壤容重
6、土壤養分
7、肥料
8、bb肥
9、土壤熱容量
10、土壤的緩沖性
11、土壤鹽基飽和度
12、土壤陽離子交換量
13、綠肥
14、土壤導熱率
15、土壤養分有效性
16、c/n
17、凋萎系數
18、肥料利用率
19、田間持水量 20、作物營養臨界期
21、廄肥
22、作物營養最大效率期
23、土壤膠體
24、土壤的酸堿性
25、土壤通氣性
二、簡答題
1、植物必需營養元素及其分類?各類之間的關系?
2、好氣性和厭氣性微生物分解有機質特點各是什么?
3、施肥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4、土壤質地的基本類型及特點。
5、植物吸收養分(n、p、k)的形態及方式。
6、施用微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7、氮肥的損失途徑有哪些?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如何提高磷肥、鉀肥的利用率?
8、根外追肥的基本條件及其影響因素?
9、土壤有機質的作用是什么?或為什么提倡施用有機肥(施用有機肥有什么作用)?
10、土壤酸堿性對土壤肥力有什么影響?
11、土壤水分有幾種類型?其有效性如何?如何調節土壤水分---調節水分的措施?
12、如何調節土壤溫度----調節溫度的措施?
13、影響堆肥腐熟的因素有哪些?
14、土壤的團粒結構對土壤肥力有什么作用?
15、土壤膠體類型及其特性?
16、土壤空氣交換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7、養分吸收類型及遷移方式
18、銨態氮肥的共性?常用銨態氮肥的種類、性質及如何施用?
19、常用硝態氮肥的種類、性質及如何施用? 20、酰胺態氮肥的種類、性質及如何施用?
21、常用磷肥的種類、性質及如何施用?
22、常用鉀肥的種類、性質及如何施用?
23、高產土壤有哪些特征?培育高產土壤有哪些措施?
24、復合肥的種類、性質、優點及其計算。
25、土壤五大成土因素與土壤五大公害。
26、土壤孔隙類型及其理想孔隙性指標。
27、有機肥料的種類和性質?
28、土壤物理機械性質及其耕性。
29、植物營養診斷(缺素癥)。
30、施肥基本原理(歸還學說、最小養分率)
31、配方施肥的作用和依據及養分平衡法配方施肥技術。
32、實驗部分:玻璃儀器洗滌的方法、順序與洗滌干凈的標準;采樣與制樣;試劑種類與標識;空白實驗與平行實驗;分析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土壤學判斷題題庫篇三
名詞解釋
1.有機肥料:能夠直接提供給植物生長的必需的營養元素并富含有機物質的肥料,同時兼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土壤質地:土壤中各粒級土粒含量(質量)百分率的組合,叫做土壤質地 3.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是指在一定ph值條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換性陽離子的厘摩爾數。
4.被動吸收:又稱非代謝吸收,是一種順電化學勢梯度的吸收過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屬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養分可通過擴散、質流等方式進入根細胞。5.土壤熱容量:是指單位容積或單位質量的土壤在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6.肥料利用率:是指植物吸收來自所施肥料的養分所施肥料養分總量的百分率。是合理施肥的一個重要表示,也是計算施肥量時所需的一個重要參數。7.土壤陽離子交換作用:土壤膠體通常帶有大量負電荷,因而能從土壤溶液中吸附陽離子,以中和電荷,被吸附的陽離子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被土壤溶液中其他陽離子從膠體表面上交換出來,此即陽離子交換作用。8.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過程中,土壤具有能供應與協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水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土壤肥力。
9.主動吸收:又稱代謝吸收,是一個逆電化學勢梯度且消耗能量的吸收過程,有選擇性。
10.肥料:凡能直接提供給植物生長的必需的營養元素的物料,稱肥料。簡答題
1.簡述土壤空氣組成的特點。(p40)
2.作物體內酰胺的形成對氮代謝有什么影響?(p179)3.鉀增強植物抗寒性的機理是什么?(p223)4.簡述磷在植物體內的營養功能。(p210)5.簡述鉬在植物體內的營養功能。(p251)6.改良土壤質地的措施主要有哪些?(p21)7.簡述團粒結構對土壤肥力的作用。(p59)8.鉀增強植物抗旱性的機理是什么?(p223)9.高等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判斷標準是什么?(p137)10.簡述硼在植物體內的營養功能(p249)論述題
1.試述環境因素對植物吸收養分的影響。(p153)2.試述土壤有機質對土壤肥力的作用。(p31)3.試述根外營養的概念、特點及影響根外營養效果的因素。(p146)4.試述綠肥的概念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p282)
土壤學判斷題題庫篇四
土壤肥料學 土壤肥力:
土壤能供應與協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和水、空氣、熱的能力。
植物營養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不論數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種營養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腐殖化過程:
動植物殘體被嫌氣性微生物分解又合成,從而形
成新的、較穩定的、大分子的、復雜的有機化合物
的過程。
4、限制因子律:增加一個因子的供應,可以使作物生長增加,但是 遇到另一生長因子不足時,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長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補充,作物才能繼續增長。
5、氮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6、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單位容積原狀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量。單位g/cm 或t/m
1、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導致土壤生產力、環境調控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的過程?;蛑竿寥罃盗繙p少質量降低的過程。
2、土壤質地:
土壤中各粒級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組合,稱為土壤質地。
3、限制因子律:
增加一個因子的供應,可以使作物生長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長因不足時,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長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補充,作物才能繼續增長。
4、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帶性: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是指山區的土壤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呈現有規律的更替的現象。
5、土壤鹽基飽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換性鹽基離子占交換性陽離子總量的百分數,稱為鹽基飽和度。
6、田間持水量:
毛管懸著水的最大量稱為田間持水量,是在自然條件下,使土壤孔隙充滿水分,當重力水排除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3、4、化學風化:成土巖石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改變其化學組成或內部構造的過程
3、腐殖質:
進入土壤的有機質在微生物的參與下被轉化成的結構更復雜、性質更穩定的高分子含氮有機化合物。
4、土壤容重:
單位體積原狀烘干土壤的質量。
5、土壤熱容量:單位數量的土壤溫度升高或降低 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能。
6、同晶代換:
在層狀鋁硅酸鹽形成過程中,在晶形不變的前提下,其晶格中的硅離子或鋁離子被大小相近、性質相似的其它陽離子所代替的現象。
7、硝化作用:
在通氣良好的條件下銨離子或氨分子被硝化細菌氧化成硝態氮的過程。
1、土壤:
就是地球陸地上能夠生產綠色植物收獲物的疏松表層。
2、腐殖質:
進入土壤的有機質在微生物的參與下被轉化成的結構更復雜、性質穩定的分子含氮有機化合物。
3、綠肥:
凡是把正在生長的綠色植物直接耕翻或割下后運往另一塊田作肥料用途的植物
4、田間持水量:
毛管懸著水達到最大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田間持水量。
5、協同作用:
一種營養元素促進另一種元素吸收的生理作用。
6、肥料:
凡是施入土壤或噴灑在作物體上,能直接或間接提供給作物養分、從而獲得高產優質的農產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質,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會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物質統稱為肥料。
1.土壤有機質:
有機物質在以微生物為主體的作用下,經過分解和合成等過程,形成一類特殊的、復雜的、性質比較穩定的多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機物質和全部的腐殖質。2.土壤有效磷:
土壤中植物能夠吸收利用的磷,主要包括大部分有機磷、水溶性磷和可交換形態的磷等。
3.作物需水量:
大面積農田上生長的無病蟲害的作物,當土壤水肥適宜時,在給定的生長環境中,作物達到高產潛力值的條件下,作物葉面蒸騰、棵間土壤蒸發、組成作物體和消耗于光合作用等生理過程所需要的水分總和。4.營養診斷:
對土壤養分貯量和供給能力,以及植株營養狀況進行分析測試,從而做出施肥的建議,分為土壤診斷和植株診斷兩種。
2、風化作用:
巖石、礦物在外界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漸發生崩解或分解作用。
5、擴散:是指土壤溶液中當某種養分的濃度出現差異時所引起的養分運動。
3、土壤質地:土壤中各粒級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組合,稱為土壤質地。
4、陽離子交換量:當土壤溶液在一定 ph 時,土壤所含有的交換性陽離子的最大量。以每千克土壤的厘摩爾數表示。
5、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1、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換性陽離子的最大量用mmol/kg來表示。
2、土壤容重:單位體積原狀土壤(包括孔隙)的質 量,單位是 g/cm。
3、閉蓄態磷:被鐵、鋁氧化物包裹起來的磷酸鹽。
4、復合肥料:含有氮、磷、鉀三要素中的任何兩個或兩個以上要素的肥料,包括化成復合肥料和混成復合肥料。
5、根外營養:植物通過地上部器官吸收養分和進行代謝的過程。
(1、同晶替代:組成礦物的中心離子被電性相同,大小相近的離子所替代而晶格構造保持不變的現象。
2、)質流:由于植物的蒸騰作用造成根際的水勢低于土體的水勢,在水勢差的推動下,溶解在水中的養分就隨水分的運動而遷移到根表。
3.土壤容重:單位體積土壤(包括粒間孔隙)的烘干重。
4.養分的被動吸收:指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謝能的吸收方式,依電化學勢梯度吸收,一般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方向
5、銨化作用:氨基酸在微生物及其所分泌酶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成氨(銨鹽)的作用。
1、陽離子交換量:在一定 ph 條件下,每 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換性陽離子的厘摩
爾數(cmol/kg)。
3、堆肥:秸稈、植物殘體等有機廢棄物在好氣條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機肥。
4、養分的被動吸收:指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謝能的吸收方式,依電化學勢梯度吸收,一般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方向。
2、鹽基飽和度:土壤中交換性鹽基離子總量占陽離子交換量的百分數。
3、最小養分律:植物生長需要各種養分,但決定植物產量的卻是土壤中那個相對含量最小的有效養分,在一定范圍內,植物產量隨最小養分的變化而增減,無視最小養分的施用,即使施用再多其它養分也難以提高植物產量。
4、磷酸退化作用:普鈣中含有游離酸,會使肥料吸濕結塊,導致肥料中的一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導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鈣轉變為難溶性的磷酸鐵、磷酸鋁,從而降低過磷酸鈣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效性降低。
5、離子頡抗作用:指一種離子的存在會抑制根系對另外一種離子的吸收。
1】.植物營養臨界期:作物對某種養分需求十分迫切,養分元素缺乏、過多或者養分元素間比例失調,對作物生長發育產生嚴重影響的時期。在作物營養臨界期,作物對養分要求的數量并不多,但很迫切,如果在作物營養臨界期發生營養障礙,即使以后恢復正常營養,也難以挽回損失。
2】.土壤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導致的土壤酸度,通常用 ph 值來表示。
3.主動吸收:植物逆濃度梯度吸收離子態養分過程,就是主動吸收。
4.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層及其母質被剝蝕、沖刷、搬運而流失的過程。
5.磷酸退化作用:過磷酸鈣中的磷酸一鈣會與制造時生成的硫酸鐵、鋁等雜質起化學反應,形成溶解度低的鐵、鋁磷酸鹽,從而降低磷的有效性。
3、肥料:是指直接或間接供給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改良土壤性狀,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的物質。
4、母質:是指裸露于地表的巖石礦物經風化作用后殘留在原地或以搬運沉積后的風化產物。
5、肥料三要素: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中,氮、磷、鉀三種元素的需要量最多,但土壤中含量較少,必須通過施肥才能滿足植物對營養的要求,因此,把氮、磷、鉀三種元素稱為 “肥料三要素”。
6、廄肥:是以家畜糞尿為主,混以各種墊圈材料及飼料殘渣等積制而成的有機肥料。1.復合肥料:是指氮、磷、鉀三種元素中,至少有兩種元素標明量的肥料。
2、灰分:指新鮮物質經過烘烤,獲得干物質,干物質燃燒后所剩的物質。
3.底肥:又稱基肥,是在進行植物播種或移植前,結合耕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
4.土壤容重:單位容積原狀土的干重。
5.植物營養臨界期:在植物甚至發育過程中,有一時期對某中養分的要求絕對量不多,但要求迫切,不可缺少,即使補施也很難彌補由此而造成的損失。
1.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與肥料效應,在有機肥為基礎的條件下,產前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的的一項綜合性科學施肥技術。
2、農家肥料:含有機物質,既能提供農作物各種無機有機養分,又能培肥改良土壤的一類肥料。
3.追肥:在植物生長期間施用的肥料,它的作用及時補充植物所需的養分,一般用腐熟的 有機肥料、速效性化肥作追肥。
4.土壤耕性:耕作時反映出來的特性。
5.草木灰:草木灰是植物燃燒后的殘渣。
1.土壤生產力:土壤產出農產品的能力。
3.土壤經度地帶性:地球表面同一緯度從東到西,土壤類型有規律的更替。
4.普鈣中磷酸的退化作用:過磷酸鈣吸濕后,其中的磷酸一鈣會與過磷酸鈣所含的雜質硫酸鐵、鋁等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溶解度低的鐵、鋁磷酸鹽。
5、化學風化作用:指巖石、礦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發生化學變化而產生新物質的過程。
6、腐質化系數:每克干重的有機物經過一年分解后轉化為腐殖質(干重)的克數。
7、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8.養分的主動吸收:消耗能量使養分有選擇的透過質膜進入到細胞內部的吸收。
1.當土壤顆粒的粒徑大于 0.01mm時。
a、吸附能力比較強
b、吸附能力比較弱
c、吸附能力沒有變化d、不表現出任何吸附 能力
2、土壤中的氮素可分為。
a、水解性無機氮和非水解性有機氮兩大類 b、銨態氮和硝態氮兩大類
c、無機態和有機態兩大類 d、水溶性氮和水解性氮兩大類
3、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土壤。
a、粘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4、有機物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是。
a、腐殖質 b、co 和 hoc、褐腐酸d、胡敏酸
5、一旦表層土壤形成干土層,土壤水分蒸發損失。
a、仍然比較多 b、比較少
c、決定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d、決定于土壤質地
6、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
:a、粘粒含量也高 b、原生礦物少 c、次生礦物多d、吸附能力強
1.b2、c3、d4、b5、b6、d
1、為了提高煙草品質,氮肥宜用。
a、尿素 b、氯化銨 c、硝酸銨
2、氮素肥料進入還原層后主要以那種形態損失。
a、no b、nc、nod、nh
3、大白菜的“干燒心病”可能缺。
a、鐵(fe)b、錳(mn)c、鋅(zn)
d、鈣(ca)e、硼(b)
4、過磷酸鈣與草木灰。
a、可以混合 b、不能混合 c、能混合不能久放
5、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_______。
a、最大分子持水量 b、田間持水量
c、最大吸濕量
d、毛管持水量
6、土壤的 ph值在地理分布上有_______。
a、南堿北酸 b、南酸北堿 c、南酸北酸d、南堿北堿
7、作物缺 fe時_______。
a、老葉發黃 b、頂芽壞死 c、葉片出現棕色斑點d、幼葉發黃
8、_______屬于生理酸性肥料。
a、(nh)sob、nhnoc、knod、nhhco
9、土壤水吸力相同時,_______。
a、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高 b、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
c、砂土與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決定于其它因素
10、不屬于鹽基離子的是_______。
a、nh b、k c、na d、h
1、c2、d3、d4、b5、d6、b7、d8、a9、b10、d
1、土壤水吸力相同時。
a、砂土比粘土含水量高 b、砂土比粘土含水量低
c、砂土與粘土的含水量差不多 d、決定于其它因素
2、連續不斷地向土壤供水時,水的入滲速度。
a、逐漸提高b、逐漸降低 c、保持不變d、略有變化
3、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土壤。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 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4、有機質含量比較高的土壤。
a、溫度比較容易升高 b、溫度比較容易降低
c、與溫度的變化無關 d、溫度比較穩定,變化慢
5、土壤有機質中的主要成分是。
a、植物殘體b、腐殖酸 c、胡敏酸 d、半分解的植物殘體
6、向土壤加入一定濃度的鈉鹽,土壤顆粒會。
a、更加分散b、團聚在一起 c、沒有任何變化 d、帶有更多的電荷
7、當土壤顆粒的粒徑大于 0.01mm 時。
a、吸附能力比較強 b、吸附能力比較弱
c、吸附能力沒有變化 d、不表現出任何吸附能力
8、砂土的砂粒質量分
數一般在。
a、50%以上 b、50%以下 c、70%以上 d、70%以下
9、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
a、比較多的原生礦物 b、比較多的次生礦物
c、比較多的有機質 d、比較多的石英
10、蒙脫石比高嶺石的吸附能力。
a、要強 b、要弱 c、差別不大d、完全相同
1、b2、b3、d4、d5、b6、a7、b8、a9、b10、a
1、土壤陽離子交換能力最強的離子是_____。
3+ b.h +
c.k+ +
2、土壤空氣中________氣體含量高于大氣。
.h
3、土壤的致酸離子有______。
和 h d.k
4、有一種化學氮肥,在火焰上灼燒時,冒白煙,且有較濃的氮臭,但與堿作用時,沒有氨臭,此肥料是______。
a.硫酸銨 b.氯化銨 c.硝酸銨 d.尿素
土壤學判斷題題庫篇五
1.當土壤顆粒的粒徑大于 0.01mm時。a、吸附能力比較強 b、吸附能力比較弱
c、吸附能力沒有變化d、不表現出任何吸附能力
2、土壤中的氮素可分為。
a、水解性無機氮和非水解性有機氮兩大類 b、銨態氮和硝態氮兩大類 c、無機態和有機態兩大類 d、水溶性氮和水解性氮兩大類
3、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土壤。
a、粘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4、有機物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是。
a、腐殖質 b、co2 和 h2oc、褐腐酸d、胡敏酸
5、一旦表層土壤形成干土層,土壤水分蒸發損失。a、仍然比較多 b、比較少
c、決定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d、決定于土壤質地
6、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
a、粘粒含量也高 b、原生礦物少 c、次生礦物多d、吸附能力強 1.b2、c3、d4、b5、b6、d
1、為了提高煙草品質,氮肥宜用。a、尿素 b、氯化銨 c、硝酸銨
2、氮素肥料進入還原層后主要以那種形態損失。a、no3 bn2 c、n2o d、nh4
+
3、大白菜的“干燒心病”可能缺。a、鐵(fe)b、錳(mn)c、鋅(zn)d、鈣(ca)e、硼(b)
4、過磷酸鈣與草木灰。
a、可以混合 b、不能混合 c、能混合不能久放
5、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_______。a、最大分子持水量 b、田間持水量 c、最大吸濕量d、毛管持水量
6、土壤的 ph 值在地理分布上有_______。
a、南堿北酸 b、南酸北堿 c、南酸北酸d、南堿北堿
7、作物缺 fe 時_______。
a、老葉發黃 b、頂芽壞死 c、葉片出現棕色斑點d、幼葉發黃
8、_______屬于生理酸性肥料。
a、(nh4)2so4b、nh4no3c、kno3d、nh4hco3
9、土壤水吸力相同時,_______。
a、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高 b、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 c、砂土與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決定于其它因素
10、不屬于鹽基離子的是_______。a、nh4 + b、k + c、na + d、h +
1、c2、d3、d4、b5、d6、b7、d8、a9、b10、d
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癥狀首先表現于。a、老葉 b、幼葉 c、老葉和幼葉d、根部。
2、下列幾種肥料屬于生理酸性肥的是。a、nh4hco3b、nh4no3c、nh4cld、nano3
3、油菜花而不實是缺什么元素。a、cub、mnc、znd、b
4、柑橘黃斑病是缺什么元素。a、cub、moc、znd、b
5、下列哪個元素是品質元素。a、nb、pc、kd、b
6、果樹枯頂病是缺什么元素。a、cub、mnc、znd、b
7、下列何種畜禽糞屬于冷性廄肥_______。a、馬糞 b、牛糞 c、羊糞 d、雞糞
8、養分歸還學說是由下列學者________提出的。a、李比希 b、施普林蓋爾 c、米采利希d、泰爾
9、土壤類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土壤分布規律稱為。a、土壤的緯度地帶性 b、土壤的垂直地帶性 c、土壤的非地帶性分布d、土壤的經度地帶性
10、屬于原生礦物的是。
a、白云母 b、高嶺石 c、伊利石d、蒙脫石
1、c2、c3、d4、b5、c6、a7、b8、a9、a10、a
1、土壤水吸力相同時。
a、砂土比粘土含水量高 b、砂土比粘土含水量低 c、砂土與粘土的含水量差不多 d、決定于其它因素
2、連續不斷地向土壤供水時,水的入滲速度。
a、逐漸提高b、逐漸降低 c、保持不變d、略有變化
3、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土壤。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 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4、有機質含量比較高的土壤。
a、溫度比較容易升高 b、溫度比較容易降低 c、與溫度的變化無關 d、溫度比較穩定,變化慢
5、土壤有機質中的主要成分是。
a、植物殘體b、腐殖酸 c、胡敏酸 d、半分解的植物殘體
6、向土壤加入一定濃度的鈉鹽,土壤顆粒會。
a、更加分散b、團聚在一起 c、沒有任何變化 d、帶有更多的電荷
7、當土壤顆粒的粒徑大于 0.01mm 時。a、吸附能力比較強 b、吸附能力比較弱
c、吸附能力沒有變化 d、不表現出任何吸附能力
8、砂土的砂粒質量分數一般在。
a、50%以上 b、50%以下 c、70%以上 d、70%以下
9、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a、比較多的原生礦物 b、比較多的次生礦物 c、比較多的有機質 d、比較多的石英
10、蒙脫石比高嶺石的吸附能力。
a、要強 b、要弱 c、差別不大d、完全相同
1、b2、b3、d4、d5、b6、a7、b8、a9、b10、a
1、土壤陽離子交換能力最強的離子是_____。 3+ b.h + c.k + +
2、土壤空氣中________氣體含量高于大氣。2d.h2
3、土壤的致酸離子有______。 3+ 3+ 和 h + + d.k +
4、有一種化學氮肥,在火焰上灼燒時,冒白煙,且有較濃的氮臭,但與堿作用時,沒有氨臭,此肥料是______。
a.硫酸銨 b.氯化銨 c.硝酸銨 d.尿素
5、在酸性土壤上番茄、辣椒、西瓜等易發生“臍腐病”,這是缺_____。a.硫 b.鋅 c.鈣 d.鎂
6、適合與nh4cl 混合的肥料為______。a.草木灰 b.鈣鎂磷肥 c.磷酸銨d.石灰
1、a2、c3、b4、d5、c6、c
1、土壤熱量主要來源于_____。
a、太陽輻射 b、地熱 c、土壤生物熱 d、土壤有機質
2、下列離子中交換能力最強的是_____。na + b、nh4 + c、mg 2+ d、h +
3、下列礦物中,穩定性最強的是_____。a、正長石 b、白云母 c、石英 d、方解石
4、下列土壤粒級中,其粘結性最強的是_____。a、砂粒 b、粉砂粒 c、粘粒 d、石礫
5、土壤膠體表面吸附的鹽基離子可以被代換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列正確的代 換方式是_____。
a、等離子價代換 b、等離子代換 c、正負電荷代換d、不對等代換
6、下列哪種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_____。a、尿素 b、硝酸鈉 c、硫銨 d、硝銨
7、下列哪種氮肥最適宜作根外追肥_____。a、尿素 b、硝酸鈉 c、硫銨 d、硝銨
8.水田在淹水期不適宜施用哪種氮肥_____。a、尿素 b、氯化銨 c、硫銨 d、硝銨
9、硝化作用的最終產物是_____。a.no3 4 + 2 10、旱作農業的關鍵是_____。a、加強灌溉 b、減少灌溉 c、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充分利用降雨
1、a2、c3、b4、c5、a6、c7、a8.d9、a10、d 1.葉片也能夠吸收養分,并且利用率很高,所以為了獲得高產和高效,應該_____。a、以施用葉面肥為主 b、經常噴施葉面肥料
c、擴大葉面積,增加其吸收能力d、加強灌溉,促進葉片發育
2、蛭石含有比較多的負電荷,主要是由于_____。
a、同晶代換作用 b、環境 ph 的變化 c、吸附有機質 d、邊緣斷鍵
3、如果前茬是油菜,后茬是小麥,小麥施肥時應該_____。
a、增加氮肥用量 b、增加磷肥用量 c、減少氮肥用量 d、減少磷肥用量
4、早作農業的關鍵是_____。
a、加強灌溉 b、減少灌溉 c、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充分利用降雨 1.d2、d3、a4、b
1、屬于生理酸性肥料。
a、(nh4)2so4b、nh4no3c、kno3d、nh4hco3
2、硝化作用的最終產物是。a、no3 b、nh4 + c、n2d、no2 3、渾濁水經土壤變清,糞水經土壤臭味消失,海水經土壤變淡,說明土壤具有 a、保肥性 b、供肥性 c、酸堿性d、緩沖性
4、果樹發生小葉病是缺少元素。a、feb、nc、cad、zn
5、土壤陽離子交換能力最強的離子是_______。a、al 3+ b、h + c、k + d、na +
6、幼葉黃化,失綠均一,這是缺。a、氨 b、鐵 c、鎂 d、硫
7、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
a、黏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8、不屬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層次為。
a、腐殖質層 b、淀積層 c、表土層 d、母質層
9、相對于大氣,土壤空氣中下列氣體成分中含量較高的為。a、o2b、n2c、co2d、co
10、土壤物理性質相對最好的土壤結構類型為。a、層狀 b、片狀 c、柱狀 d、團粒
1、a2、a3、a4、d5、a6、b7、d8、b9、c10、d
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癥狀首先表現于。a、老葉 b、幼葉 c、老葉和幼葉d、根部。
2、常見的土壤結構體中,對土壤肥力來說最理想的結構是。a、塊狀結構;b、柱狀結構;c、單粒結構;d、團粒結構
3、水旱輪作中,磷肥施用應:。
a、優先施于水稻 b、優先施于旱作 c、水旱等量施d、重水輕旱
4、下列何種畜禽糞屬于冷性廄肥_______。a、馬糞 b、牛糞 c、羊糞 d、雞糞
5、土壤比重的大小決定于_______。a、土壤耕作與土壤松緊情況
b、土壤礦質顆粒組成與有機質含量的多少 c、土壤水分含量
6、決定土壤熱容量大小的主導因素為________。a、礦質顆粒 b、土壤空氣 c、土壤水分含量
7、下列肥料中屬于生理堿性肥料的是_________。a、氯化鉀 b、氯化銨 c、硝酸銨d、硝酸鈉 e、硫酸銨
8、硝酸磷肥是氮磷二元復合肥,一般多用于_______。a、旱田土壤 b、水田土壤 c、任何土壤
9、與大氣組成相比,土壤空氣組成的特點為________。a、co2 高于大氣 b、o2 低于大氣 c、水汽高于大氣d、a+b+c
10、根系吸收養分最多的部位在根的________。a、根冠區 b、分生區 c、伸長區d、根毛區
1、c2、d3、b4、b5、b6、c7、d8、a9、d10、d
1、果樹枯頂病是缺什么元素。a、cub、mnc、znd、b
2、關于土壤膠體的帶電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所謂的膠體帶電是指其構造中的內離子層所帶電荷。b、所謂的膠體帶電是指其構造中的外離子層所帶電荷。c、土壤膠體可因同晶代換和晶格斷鍵而帶上永久負電荷。d、土壤膠體帶上可變電荷的原因與普通膠體類似。
3、土壤膠體中最常見的陽離子排序為。
a、fe 3+ >al 3+ >mg 2+ >ca 2+ >h + >nh + >k + >na + b、fe 3+ >al 3+ >mg 2+ >h + >ca 2+ >nh + >k + >na + c、fe 3+ >mg 2+ >al 3+ >ca 2+ >h + >nh + >k + >na + d、fe 3+ >al 3+ >ca 2+ >mg 2+ >h + >nh + >k + >na + 4 酸性土壤的改良常用。
a、nh4clb、caso4c、磷礦粉 d、石灰
5、下列何種畜禽糞屬于冷性廄肥_______。a、馬糞 b、牛糞 c、羊糞 d、雞糞
6、土壤比重的大小決定于______。
a、土壤耕作與土壤松緊情況 b、土壤礦質顆粒組成與有機質含量的多少 c、土壤水分含量
7、決定土壤熱容量大小的主導因素為_______。
a、礦質顆粒 b、土壤空氣 c、土壤水分含量 d、熱量
8、與粘土類相比,砂土類因土粒間孔隙大,其總孔隙度______。a、大b、?。恪烧邿o差異d、相同
9、下列肥料適宜做種肥施用的是______。a、尿素 b、過磷酸鈣 c、磷礦粉d、氯化銨
10、與大氣組成相比,土壤空氣組成的特點為_______。
a、co2 高于大氣 b、o2 低于大氣 c、水汽高于大氣d、a+b+c
1、a2、b3、d4、d5、b6、b7、c8、b9、a10、d
1、果樹枯頂病是缺什么元素。a、cub、mnc、znd、b
2、關于土壤膠體的帶電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所謂的膠體帶電是指其構造中的內離子層所帶電荷。b、所謂的膠體帶電是指其構造中的外離子層所帶電荷。c、土壤膠體可因同晶代換和晶格斷鍵而帶上永久負電荷。d、土壤膠體帶上可變電荷的原因與普通膠體類似。
3、土壤膠體中最常見的陽離子排序為。
a、fe 3+ >al 3+ >mg 2+ >ca 2+ >h + >nh + >k + >na + b、fe 3+ >al 3+ >mg 2+ >h + >ca 2+ >nh + >k + >na + c、fe 3+ >mg 2+ >al 3+ >ca 2+ >h + >nh + >k + >na + d、fe 3+ >al 3+ >ca 2+ >mg 2+ >h + >nh + >k + >na + 4 酸性土壤的改良常用。
a、nh4clb、caso4c、磷礦粉 d、石灰 5 土壤的無效水是。
a、毛管水 b、膜狀水 c、吸濕水d、重力水
6、蘋果“小葉病”是由于缺少。a、磷 b、銅 c、鋅 d、氮
7、腐熟的人糞尿只能和_______混合。
a、石灰 b、氯化鉀 c、草木灰 d、鈣鎂磷肥
8、屬于速效磷肥的是。
a、鈣鎂磷肥 b、磷礦粉 c、鋼渣磷肥 d、過磷酸鈣
9、一肥料包裝袋上印有 121212,表明該肥料含有。
a、12%n,12%p2o5,12%k2ob、12%n,12%p,12%k c、12n:12p2o5:12k2od、12%n2o,12%p2o5,12%k2o
10、土壤的 cec、鹽基飽和度、eh 分別反映了土壤的。a、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 b、保肥性、供肥性、酸堿性
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還原性d、保水性、保肥性、氧化還原性
1、a2、b3、d4、d5、c6、c7、b8、d9、a10、c
1、同價離子,離子半徑愈大,交換能力_______。a、愈弱 b、愈強 c、離子半徑與其交換能力無關
2、硫酸鉀長期施用對土壤的影響為________。a、土壤酸化 b、土壤板結 c、無影響 d、a+b
3、水田中不宜使用硝態氮的原因為________。
a、引起土壤板結b、易流失 c、易發生反硝化損失d、b+c
4、植物體內鉀主要以______形態存在。a、有機態 b、閉蓄態 c、離子態d、交換態
5、決定土壤熱容量大小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a、礦質顆粒 b、土壤空氣 c、水分 d、熱量
6、芹菜“莖腐病”是由于缺少。a、鐵 b、硼 c、鋅 d、錳
7、屬于速效磷肥的是。
a、鈣鎂磷肥 b、磷礦粉 c、鋼渣磷肥 d、過磷酸鈣
8、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過其代謝消耗時______。a、將以硝酸鹽的形式累積在體內 b、將以銨的形式貯存在體內 c、將以酰銨的形式貯存在體內d、將以蛋白質的形式貯存在體內
9、土壤養分向根表遷移途徑中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a、截獲 b、流動 c、質流 d、離子交換
10、過磷酸鈣與下列_____肥料混合會引起水溶性磷的退化。a、有機肥料 b、石膏 c、草木灰d、硫酸銨
1、b2、d3、d4、c5、c6、b7、d8、c9、a10、c 1.15—8—12(s)中的(s)表示(): a.表示該復混肥為氮、磷、硫三元復混肥料 b.表示氮、磷、鉀三元復混肥料中含硫 12% c.表示該復混肥為氮、磷、鉀、硫四元復混肥料 d.表示氮、磷、鉀三元復混肥料中鉀肥為硫酸鉀
2.果樹缺(),幼葉葉脈間失綠黃化,葉脈仍保持綠色,直到完全失綠,嚴重時整個葉片呈 黃白色,而老葉仍保持綠色。a.氮 b.鉀 c.氯 d.鐵
3.氣候條件相同時,土壤肥力越高,肥料利用率()。a.越低;b.越高;c.相等;d.不一定
4.石灰性土壤發育過程中伴隨著強烈的()
a.富鋁化過程 b.潛育化過程 c.草甸化過程d.鈣化過程 5.和氫離子相比,鋁離子的致酸能力()。a.更弱 b.更強 c.相同 d.不一定
6.人糞尿在()上施用效果最好。a.煙草;b.西瓜;c.大白菜;d.鹽堿土 7.不容易導致作物出現中毒癥狀的營養元素是(): a.鉀 b.氮 c.氯 d.鋅
8.一般來說在堿性條件下,()。a.作物吸收陰離子養分多于陽離子養分 b.作物吸收陽離子養分多于陰離子養分 c.作物吸收陰、陽離子養分一樣多 d.a、b、c、都不對
9.下列化肥中對煙草增產優質效果最好的是()a.氯化鉀 b.硫酸銨 c.普鈣d.硝酸鉀
10.缺()往往引起黃瓜先從下部老葉開始黃化,逐漸向幼葉擴展,植株矮小,瘦弱,早衰,產量低,產品品質差。a.鐵 b.磷 c.氮 d.鉀
11.三元復混肥料中的有效養分含量最小應不低于()。a.60%b.40%c.30%d.25% 12.在石灰性土壤中能誘發 zn、fe 等缺乏而導致玉米白化癥和果樹黃化病的是()a.過量的氮 b.過量的磷 c.過量的鉀 d.過量的鈣 13.羊糞和羊廄肥屬于()。
a.熱性肥料 b.中性肥料 c.冷性肥料 d.酸性肥料 14.最小養分率的創立者是()
a.道庫恰耶夫 b.米切利希 c.李比希 d.威廉斯 15.“3:1:1,45%”,轉換為分析式為(): a.2799; b.933; c.301010; d.451515。16.油菜“花而不實”是一種缺()癥狀。a.硼 b.鋅 c.鉬 d.鐵
17.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避免開袋后長期不用;b.避免在高溫、干旱條件下施用。
c.與農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d.配合腐熟農家肥施用效果更好。18.土壤水吸力()時,植物吸水最容易。
a.小于 100kpab.100—150kpac.大于 150kpad.大于 200kpa 19.關于草木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木灰中的鉀主要以硫酸鉀方式存在 b.草木灰呈酸性反應
c.可作基肥、追肥、種肥和葉面肥
d.草木灰與有機肥混合存放,可促進有機肥的腐熟并提高肥效
20.某麥田施用磷肥(折合 p205)60kg/hm 2,施磷小區每公頃小麥收獲物中含 p20590kg,未
施磷肥小區每公頃小麥收獲物中含 p2o575kg,那么磷肥利用率為(): a.17%b.40%c.33%d.25%
1.d2.d3.a4.d5.b6.c7.a8.b9.d10.c 11.d12.b13.a14.c15.a16.a17.c18.a19.c20.d
往屆土壤肥料學試卷及標準答案
一、填空題(本題每空0.5分,共 12 分)
1、國際制土壤質地分類石礫、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徑范圍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
2、土壤養分向植物根部遷移的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態存在,能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態存在,土壤中的有效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根據土壤肥力產生的原因和生產上的有效性,可將土壤肥力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類型。
二、判斷改錯題(在正確題的括號內打√;在錯誤題后的括號內打×,并寫出正確的答案。每小題1分,共10分)1、2:1型黏土礦物是由1個硅氧四面體片層和2個鋁氧八面體片層組成的。()
2、施用硝態氮可抑制植物對ca、mg、k等陽離子的吸收。()
3、水旱輪作中磷肥應重點施在水作上。()
4、我國北方土壤膠體在通常狀態下帶有負電荷。()
5、最小養分律中的最小養分是指土壤中養分含量的絕對數量最小的那種養分元素。()
6、硫酸銨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適合與鈣鎂磷肥混合施用。()
7、重力水達到最大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田間持水量。()
8、土壤鹽基飽和度就是土壤溶液中鹽基離子總量占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百分數。()
9、酸性水稻土壤往往鐵錳有效性較低。()
10、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的生理和營養功能各不相同,因此,它們對植物生長發各不相同。
三、選擇題(本題正確答案只能為1個,每小題1分,共10分)
1、同價離子,離子半徑愈大,交換能力_____________。
a:愈弱 b:愈強 c:離子半徑與其交換能力無關
+3+
2、交換性酸度是用_____________溶液浸提土壤,將土壤中h、al離子交換到土壤溶液中所顯示的酸度。
a:中性鹽 b:弱酸強堿鹽 c:強酸弱堿鹽 d:弱酸弱堿鹽
3、硫酸鉀長期施用對土壤的影響為_______________。
a:土壤酸化 b:土壤板結 c:無影響 d:a+b
4、水田中不宜使用硝態氮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
a:引起土壤板結 b:易流失 c:易發生反硝化損失 d:b+c
5、下列何種畜禽糞屬于冷性廄肥_______________。
a:馬糞 b:牛糞 c:羊糞 d:雞糞
6、土壤比重的大小決定于__________。
a: 土壤耕作與土壤松緊情況 b: 土壤礦質顆粒組成與有機質含量的多少 c: 土壤水分含量
7、決定土壤熱容量大小的主導因素為 _______________。
a: 礦質顆粒 b: 土壤空氣 c:土壤水分含量
8、與粘土類相比,砂土類因土粒間孔隙大,其總孔隙度__________。a: 大 b:小 c:兩者無差異
9、下列肥料適宜做種肥施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a:尿素 b:過磷酸鈣 c:磷礦粉 d:氯化銨
10、與大氣組成相比,土壤空氣組成的特點為_____________。
a: co2高于大氣 b:o2低于大氣 c:水汽高于大氣 d:a+b+c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 24 分)1、15-15-13-1.5b:
2、土壤熱容量:
3、陪補離子效應:
4、養分共質體運輸:
5、種肥:
6、土壤緩效鉀
7、土壤肥力:
8、土壤容重:
五、簡答題(本題共24分,每題6分)
1、影響土壤有機質轉化的因素是什么?
2、我國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布規律是什么?
2、簡述土壤膠體的類型和性質。
3、簡述植物根外營養的特點。
六、論述題(本題共 20 分,每題10分)
1、如何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2、試述土壤酸堿反應與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土壤肥料學試卷五及標準答案
一、填空題:
1、>2mm、2~0.02mm、0.02~0.002mm、<0.002mm
2、截獲、擴散、質流
3、機械法、酸制法、熱制法
4、地形、母質、生物、氣候、時間
5、有機、無機、nh4+-n、no3-、部分易水解有機氮
6、自然肥力、人為肥力、有效肥力、經濟肥力
二、判斷改錯題: 1、2:1型黏土礦物是由2個硅氧四面體片層和1個鋁氧八面體片層組成的。(×)
2、施用硝態氮可促進植物對ca、mg、k等陽離子的吸收。(×)
3、水旱輪作中磷肥應重點施在旱作上。(×)
4、(√)
5、最小養分律中的最小養分是指土壤中養分含量的相對數量最小的那種養分元素。(×)
6、硫酸銨是生理酸性肥料,不能與鈣鎂磷肥混合施用。(×)
7、毛管懸著水達到最大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田間持水量。(×)
8、土壤鹽基飽和度就是土壤膠體吸附的鹽基離子總量占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百分數。(×)
9、酸性水稻土壤往往鐵錳有效性很高。(×)
10、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的生理和營養功能各不相同,但它們對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性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
三、選擇題
1、b
2、a
3、d
4、d
5、b
6、b
7、c
8、b
9、a
10、d
四、名詞解釋 1、15-15-13-1.5b:100kg該肥料含有效氮15kg、有效磷(p2o5)15kg、有效鉀(k2o)13kg、還含有1.5kg的硼。
2、土壤熱容量:單位容積或單位質量的土壤在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3、陪補離子效應:由于陪補離子與膠體的結合能不同,而導致某種離子有效度發生變化的效應。
4、養分共質體運輸:共質體是由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胞間連絲連接起來的一個連續體系,養分通過此體系的運輸稱養分共質體運輸。
5、種肥:播種或定植時施在種子附近或與種子混播的肥料。
6、土壤緩效鉀:主要指被2:1型層狀黏土礦物所固定的鉀以及黑云母和部分水云母中的鉀。
7、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長全過程中,同時而不斷的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所需的水、肥、氣、熱的能力。
8、土壤容重:單位容積土體的干土重。
五、簡答題
1、①有機質的碳氮比和物理狀態:c/n≤25為宜,越細碎越好。②土壤水熱狀況,影響微生物活性,以30℃,土壤水分接近最大持水量的60~80%為宜。③土壤通氣狀況。通氣良好,分解徹底,分解速度快。通氣性差,分解緩慢,常累積還原性物質和有機酸。④土壤ph。影響微生物類群、數量及活性。
2、①緯度地帶性:由黑龍江、山東、江蘇、安徽、福建、廣東到海南,土壤類型依次為:漂灰土、暗棕壤、棕壤、黃棕壤、黃壤、紅壤、赤紅壤、磚紅壤。
②經度地帶性:由黑龍江、內蒙、寧夏、甘肅到新疆,土壤類型依次為:暗棕壤、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灰鈣土、荒漠土。
3、土壤膠體按其成分和來源可分為有機膠體、無機膠體和有機無機復合體三類。土壤膠體的性質主要有①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②帶有電荷。③有凝聚和分散作用。
4、①直接供給植物養分,防止養分在土壤中固定和轉化。②養分吸收比根部快,能及時滿足植物需要。③促進根部營養,強株健體。④節省肥料,經濟效益高。
但根外營養只是根部營養的補充,不能替代根部營養。
六、論述題
1、要點:氮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主要考慮①土壤條件,包括土壤ph、土壤類型(旱地、+水田、鹽堿土)、土壤養分狀況。②作物特性,作物種類、品種特性。③氮肥特性,nh4-n-防揮發、no3-n防淋失和反硝化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徑主要有:①避免氮素在表層大量累積。②嚴格控制氮肥的主要損失途徑。③增加作物根系對氮素的吸收。④氮肥深施、使用脲酶抑制劑、反硝化抑制劑和緩釋肥料。⑤平衡施肥。
2、要點:①影響土壤養分有效性。②影響微生物活性。③影響土壤理化性狀。④影響植物根系發育,對養分的吸收和生長狀況。
上一篇:甜蜜的情人節朋友圈背景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