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論文:如何解決青春期學生逆反心理的問題
摘要: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關心和愛護學生,體察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便成為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漸成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并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認可。但又由于自身知識和經驗的限制,看待事物往往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強烈自尊心和周圍環境的作用下,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現象。因此解決學生的逆反心理問題,使師生感情更加和融洽,建立和諧的班集體,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就成為每個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逆反 心理 自尊 了解 疏導 和諧 激發
逆反心理,又稱逆向心理或對抗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采取相反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現象。自尊,羅杰夫稱之為積極的自我關注,是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評價,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重要內容。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生理和心理正逐漸成熟,使他們對自身價值有了新的認識,渴望得到別人,特別是大人的認可,產生強烈的自尊意識,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對生活有了自己的見解,有了自己的秘密,因而我們通常稱這個時期為學生的心理斷乳期,在這個時期,也正是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現象的時期。比如,在學習上,上課發言少了,作業很潦草,有的學生甚至早戀,沉迷網吧等,荒廢學業。總之,家長和老師要求去做的事不愿意去做,不讓去做的事卻偏偏去做,凡事我行我素,追求個性,這些都是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也是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這也就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客觀原因,了解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客觀原因。
(1)社會缺乏對青年學生獨立意識的認同感。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被社會稱為是“抱大的一代”,社會輿論往往對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擔憂,擔憂他們的自立能力,擔憂他們將來不能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不可否認,當今的孩子確實存在著社會經驗少,吃苦精神差,社會責任感淡薄等諸多不足,但是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學校、社會對這些孩子關愛太多,總認為他們什么也不懂,忽略了對孩子們自立能力的培養。可以說,孩子的自立能力差,主要責任不在千千萬萬純潔的孩子,而在于我們的社會和家庭,在于我們的教育體制、教育方法違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
(2)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觀念的多元化、思維方式的多元化,而處于成長期的學生對各種生活方式、各種思想觀念缺乏正確分析能力,往往盲目去追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觀念,甚至對西方一些腐朽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不加選擇地接受、崇拜、效仿,這時就往往與傳統的老師、家長的思想產生諸多沖突,如果這時老師和家長不及時采取疏導的方式而是硬加阻攔,就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向對抗心理。
(3)由于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貧富差距拉大等許多不平等的社會問題,生活環境的不同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還有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一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比如農民工的孩子們,他們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巨大的落差,形成比較偏激的心理狀態,這樣的學生尤其需要老師的關愛和細心教育。
〈三〉青春期學生心理的特點
(1)獨立意識強,表現欲望高,喜歡標新立異,遇事總想發表獨特的見解,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其獨立的個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學家認為,當某事物被禁止時,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們的猜測。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視廣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從而達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觀看的目的。
(3)對立心理。人與人之間一旦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會對他的觀點、行為持否定態度。比如老師對后進學生總是批評,后進學生就可能對老師說的話都聽不進去而產生逆反情緒。
(4)偏激心理。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社會閱歷淺、知識面還相當缺乏,看問題過于簡單,甚至相當片面,往往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卻為此沾沾自喜。
〈四〉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學生思維活躍、自立自主意識增強的表現,但它畢竟是一種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一個人說話辦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著,時間久了就會導致病態,對什么事都不感興趣,對什么事都看不慣,最終將會喪失對事業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嚴重妨礙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因此必須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高度重視。
〈五〉班主任應如何正確對待學生的情感障礙及行為障礙等,給予學生及時的心理疏導
(2)營造互愛的班級人際關系。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出現逆反的心理,我行我素,不喜歡受人管束,不喜歡受學校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時,營造一種互愛的班級人際關系便變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可以通過與班干或全班同學商量,舉行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如籃球賽,聯歡晚會,旅游,還可以是學習或生活方面的互助活動等,增進師生、學生間的思想交流,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同時要處理好學生間的矛盾,營造融洽的班級人際關系,從而形成和諧、民主、上進情感氣氛,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3)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建立自尊和責任感。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特別是有明顯逆反心理的學生,看問題容易缺乏理性,喜歡我行我素,家長老師要求做的事不好好做,不讓做的事卻偏偏去做,這經常表現在學習上。當然,這與家長老師過高的要求和學生的厭學情緒有一定關系。因此,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便成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學習動機從動機指向或興趣來源可以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一般定義為由活動本身的興趣引起的動機,能夠持續地產生作用,并很少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和焦慮,能夠在沒有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促使學生去努力學習。而外在動機興趣指向或強化來源于外界的獎勵,包括分數、名次和家長老師的鼓勵等。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讓學生從學習活動過程中感受學習的積極意義,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我的內在價值體驗,能夠對自己的認知活動感興趣,能夠為自己的進步而激動。因此,班主任應該在班上建立班級獎勵制度,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A,獎勵卡。指當學生在班級上有優異表現時,老師可以頒發獎勵卡以資鼓勵。獎勵卡的獎賞制度應完整建立,例如幾張獎勵卡可以換何獎勵等。班主任在獎勵卡上面,應以學生最喜歡的圖樣或以拼圖方式設計。B,閱讀獎。班主任應該鼓勵學生閱讀各種各樣的有益書籍,如果學生閱讀完固定書籍的話,就頒發該獎。C,進步獎。用以獎勵那些在學習上取得一定程度進步的學生。D,文學獎。用來獎勵在寫作方面達到預定數目,也可以是在其它報刊上發表過文章的學生。E,互助獎。在班級活動中,應當鼓勵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尤其要幫助那些家庭條件不好,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F,孝順獎。是讓學生學會替別人著想,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2,積極幫助學習或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A,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B,主動找學生談話,了解他們學習或生活方面的困難,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困難,并引導學生以積極歸因代替消極歸因。C,成立以班干為核心的學生互助小組,負責向其他同學收集和推薦好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習和生活上需要幫助的學生,對那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更要以主動友好的方式對待他們,讓他們感覺到班級體的溫暖。
總之,逆反心理在正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學生中表現比較明顯,也是學生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的體現,所以說較輕的存在逆反心理也是正常的。因而,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更應該耐心地采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好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現相對嚴重的學生,應該重點疏導教育,讓每個學生得以健康成長,這也是班主任的職責。
上一篇:老舍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