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及林業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縣人民政府 (200*年**月**日)
一、基本情況 **位于**西部,轄*鄉**鎮,***個建制村(居)委會,**萬人。全縣總土地面積**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萬畝,現有有林地面積**萬畝;森林覆蓋率**%,綠化程度**%;竹林面積**萬畝,為全省**個毛竹基地示范縣之一;國家公益林面積***萬畝,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面積居全省第一。
**又是全國南方花崗巖地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份之一,屬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占山地面積的37.68%。
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情況 我縣水土流失治理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傾心支持。1983年5月,省委、省政府把**縣列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試點區,拉開了我縣大規模治理水土流失的序幕。
至1999年,全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萬畝,其中:有效治理面積****萬畝。2000年起省委、省政府把“開展以**嚴重水土流失區為重點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省市領導多次深入我縣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精心指導。
縣委、縣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守土有責的高度*責任感,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在全縣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攻堅戰。在治理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一套成功的治理模式,堅持生態優先,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四年來,在**鄉李田、**鎮羅地等十五條小流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2萬畝,其中:封禁25.7萬畝,“老頭松”改造3.8萬畝,種果1.6萬畝,生態林草2.5萬畝,坡改梯0.6萬畝,改造鄉村道路、果園道路175.6公里,蓄水池1241個,防洪溝79.72公里,沼氣池4060口,谷坊183個,蓄水塘壩23座,渠道24.45公里,節水灌溉1處,水保監測站1個。突出表現在:一是治理步伐規模推進。
1985年至1999年有效治理面積僅35.55萬畝,如按此進度計算,需46年時間才能把我縣的水土流失全部治理完。自2000年起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后,4年共治理34萬畝。
據此規模推進,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我縣的水土流失地可全部治理完,比原來的治理速度大為提高。二是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明顯,綠色產業將成為農民新的增收點。
據監測,原中強度水土流失地植被覆蓋率提高20%以上,徑流系數從0.57下降到0.34,河水含沙量由 0.35公斤/立方米下降到0.17公斤/立方米,經過治理后的水土流失區平均氣溫下降3.80C,氣候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通過水土流失治理調整了土地利用結構,經濟林果得到培育壯大,如策武萬畝果場、三洲楊梅基地、南坑銀杏基地等成為既有防護功能又有經濟效益的小流域。
此外,項目實施共用勞力151.87萬工日,創勞動力價值2777.5萬元,僅經濟林果一項就消化剩余勞力18萬工日, 創勞動力價值246.5萬元,為剩余勞動力提供了用武之地。三是“守土有責”的水保意識增強。
通過項目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干群治山治水治窮的積極性,增強了治理水土流失的信心和決心。人們的水土保持意識普遍增強,基本形成了一種“毀林可恥、護林光榮”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是探索出了一條南方花崗巖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路子。如建章立制強封山、“草牧沼果”、“草牧沼菜”生態模式、低效林“老頭松”改造、“等高草灌帶”等。
通過采取大
面積封山與小面積治理相結合,禁燒柴草與解決群眾燃料相結合,治坡與治溝相結合,生物、工程、農耕與管理相結合,以草先行,草牧沼果相結合,經濟林果與水保防護林相結合,成功探索出了治理南方花崗巖水土流失地的新路子。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專家石玉林在去年“院土八閩行”活動中對我縣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六個方面的措施: ㈠實行封禁做到“三個建立”。即建立規章制度,建立護林隊伍,建立疏導用燃的渠道。
一是建立規章制度,明確封山育林育草的目標、任務、措施、責任等。二是建立專業護林隊伍。
以鄉鎮林業站和水保站工作人員、生態公益林管護員為主體,組建專業護林隊,形成“縣指導、鄉統籌、村自治、民監督”的護林機制,把護林員工作重點由原來巡山為主改為入戶查灶為主。三是建立疏導用燃渠道。
在水保治理項目區內的農戶全部改燒草為燒煤和沼氣,充分利用沼氣和煤炭解決群眾的燃料問題。由政府出資,實行煤炭價格補貼,對封禁區群眾燒煤每個煤球補貼0.04元;大力推廣沼氣池建設,建沼氣池每個給予補助680元。
引導農民燒煤、燒沼氣,不燒柴藎癰舊轄餼雋斯碌娜劑銜侍猓釉賜飛鮮璧寂┟竇跎俁災脖壞鈉蘋怠?BR> ㈡開發治理做到“三個結合”。即治理水土流失與治窮結合,與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與綠色產業結合,著力把低質低效的水土流失地變為優質高效的果園,變劣勢為優勢。
一是建立山林權流轉制度。采取拍賣、租賃、承包等方式,對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地政府收回經營權,重新發包,實行誰種誰有、誰治理誰受益的政策,山林經營權一定50年不變,每畝租賃金控制在28元以下。
二是出臺激勵政策,引導農民參與開發性治理。在項目區種果的每畝給予種苗、肥料、撫育管理補助300元,建水池每個補助180元,建管理房、生活用房免交各種費用;路網由政府統一組織施工,無償提供業主使用;對領辦、創辦、承包開發50畝以上果園的干部,資金投入不足的,由縣產業發展擔保中心擔保銀行貸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㈢強化領導做到“三個落實”。即組織落實、責任落實、人員落實。
一是組織落實。縣、鄉(鎮)書記任組長。
二是責任落實。建立領導掛鉤責任制,治理開發任務完成情況列入部門、干部目標管理考核。
三是人員落實。從計劃、財政、農業、林業、水利部門抽調人員與縣水保局人員合署辦公,鄉(鎮)水保、林業站人員不包村,專抓治理工作。
㈣遏制新的水土流失做到“三個加大”。即加大宣傳力度、審批力度和查處力度。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干群“守土有責”意識。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標語、墻報、圖片等宣傳載體,采取進村入戶等宣傳方式,增強廣大干群“守土有責”的水保意識。
二是嚴格執行水土保持設施“三同時”制度。要求新上的生產性建設項目和資源開發項目,必須嚴格申報水土保持方案。
三是加大對造成水土流失案件的查處力度,重點整頓稀土礦點、采石礦點,確保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㈤項目管理做到“三個規范”。
即規范質量標準、管理措施和資金審批。一是制訂項目質量標準及驗收要求與方法,成立項目質量管理及監督小組,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對項目實施進行專項督查。
二是建立項目管理卡、管理圖,對每一具體措施的地點、數量、責任人、質量、業主等進行造冊登記,做到圖、表、卡整齊規范。項目實施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
三是項目資金實行封閉管理。資金審批由分管副縣長、水保局長、審計局長、監察局長、財政改革工作。
今年以來,主抓了生態公益林、造林種果、竹山、劃分到戶的責任山和自留山等林地林權的登記和換發林權證工作。目前,全縣**個鄉(鎮)均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截止*月*日,全縣已完成林改面積***畝,已提交材料正在申報辦理林改的面積***畝,兩項合計占今年應改任務面積***畝的**%;完成林改行政村*個。
全縣完成林改面積中協議轉讓390畝,競價轉讓13500畝,收取林木轉讓金***萬元。二是認真實施竹政管理體制改革。
加快毛竹采伐流通體制改革,減輕農民和企業負擔,增加了竹農收入,減少了*中間環節,方便企業經營流通,提高毛竹采伐許可證*率,提高竹農育竹積極性。 ㈢發展林業產業,增強林業后勁。
一是重抓竹業產業。在制定《**縣2002—2006年全縣竹業發展規劃》基礎上,今年又制定了《**縣二00三年竹業產業實施意見》及《二00三年竹業發展目標考評辦法》,將竹林撫育、竹政管理、竹區便道開設、產值任務等目標分解到鄉鎮;加大了科技興竹的宣傳力度,將全年的竹事活動以年畫形式印發送至竹區農戶,并開展了挖筍比賽及評選毛竹王活動;建立了豐產基地,實行典型引路;多方籌措資金解決開通影響竹業發展的瓶頸—竹山便道,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資金對新開竹區便道給予每公里1000元的補助;同時,廣泛招商引資,創辦竹制品加工企業進一步增加竹業產業產效益。
近年來,全縣竹業產值正以每年10~12%的速度增長。二是重抓名優特產業。
扶持綠汀公司三洲—河田萬畝無公害**楊梅基地建設。在**、**水土流失區進行開發性綜合治理,今年新種植優質楊梅2989畝,近三年來,已累計種植楊梅***畝。
計劃至2004年建成連片萬畝楊梅基地,并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萬余畝,逐步把水土流失區的馬尾松疏林地更換成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楊梅基地。扶持**樹王公司在**南坑建立**畝的銀杏基地,扶持干部職工在**建立萬畝果場。
通過種植楊梅等經濟林果,使水土流失區的土壤水肥條件改善,地表植被覆蓋度增加,不僅*了水土流失,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還提高了山地的經濟效益,走出一條水土 流失區既添綠又添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三是速生豐產林建設。
目前,已完成速生豐產林建設規劃工作;上半年重點抓了省林業廳和市林業局掛鉤的二片6000畝速生豐產林示范基地,主要為光皮樺、閩粵栲、苦楝、楊梅等樹種。同時4月份引進南方速生楊樹—黑95楊、895楊3500株,在河灘沙質地試種,長勢良好。
四是重抓花卉產業。以黃館國債苗圃為依托,以閩京花卉有限公司、遠山溫馨花卉公司為龍頭,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全縣花卉產業的發展,使全縣花卉企業達29個,花農22戶,生產經營花卉面積達865畝,把**建成花卉及優良種苗的繁育基地。
四、幾點建議 一是請求省委、省政府繼續將我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列入省委省政府200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二是請求省直有關部門繼續關心支持我縣的水土保持事業,指導我縣開展治理示范、試驗及應用技術的推廣工作。
三是請求上級對重點林區營造速生豐產林及新建豐產竹林基地的給予一定的扶持,以調動林農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 以上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上一篇:×縣教育工作情況匯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