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包括哪些內容和要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計劃可以消除不確定性及變化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那么教學計劃包括哪些內容和要求呢?今天小編整理了教學計劃包括的內容和要求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計劃包括的內容和要求
1、教學科目的設置:開設哪些學科是課程計劃的中心問題。中小學的教學科目設置,基本以科學的分類為依據,并選擇其中最一般的、對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學知識構成學科。
2、學科順序:課程計劃中設置的各門學科不能同時齊頭并進,也不宜單科獨進,一定要按規定年限、學科內容、各門學科之間的銜接、學生的發展水平,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合理安排,使先學的學科為以后學習的學科奠定基礎,同時學的學科之間能相互溝通,并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要。
3、課時分配:課時分配包括各學科的總時數,每一門學科各學年(或學期)的授課時數和周學時等。應根據學科的性質、作用、教材的份量和難易程度,恰當地分配各門學科的課時數。
4、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學年階段的劃分、各個學期的教學周數、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假期和節日的規定等,這是學校工作正常進行的保證。我國學校一般均為秋季招生與始業,一學年分為兩個學期,學期之間有寒假或暑假。
5、課程計劃:課程計劃中的各門學科由于它們的對象、任務不同,知識范圍、性質也不一樣,但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教學計劃目標范文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繪畫質量上差異很大,包括先天因素、后天原因、不同地區,導致對藝術課的興趣不同。所以課堂上的理解潛力是不一樣的。
每個班的學生繪畫水平參差不齊,優秀的可以算是差老師。還有就是年級差異造成的差距大,比如年齡,性格等。這要因其特點而得到控制和掌握,耐心地引導和調動他們的潛意識和思維意圖,盡量縮短橫向和縱向造成的差距,提高每個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低年級
1、能對色彩有進一步的了解,能運用富有兒童特色的色彩繪畫作品。
2、學會手工制作,培養他們手工制作的興趣。
3、能夠從優秀的兒童作品中吸收一些營養來補充自己,讓學生積極了解作品的題材和數據整理,鍛煉自己的欣賞潛力和水平。
4、試著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去創作繪畫,從中感受到不同的美。
5、讓學生嘗試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創作繪畫作品。培養學生的想象潛能和創造潛能,給學生自由的想象空間。
(2)中高年級
1、讓學生自己欣賞中外名作,提高欣賞潛力和審美水平,學習優秀的繪畫技巧和形式。
2、通過多種形式的繪畫,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表達潛力,掌握多種形式的繪畫技巧。
3、掌握國畫的基本筆,能夠描繪簡單的小畫,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國畫,增強民族自豪感。
4、對藝術人物及其功能有必要的了解,能夠獨立設計適合必要主題的板報,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參與意識。
5、為學生創造更多直接接觸生活的機會,改造生活,真正將藝術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3)無論是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學生都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放手,充分調動自己的意圖,讓學生自覺思考和提問,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自由的思維空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助手、顧問、引導者,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學過程,共同研究、探索、解決問題。
三、教學措施:
1、區分年級差異,把握學生審美特征加以引導,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注重點面結合,共同進步。
2、不斷創造新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啟發學生用畫筆描繪內心的感受,激活思維,充分表達學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3、根據每個班新課改的要求設計好教學環節,正確判定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突出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教法靈活,層次清晰,得當,結合各年級的學生特點加以把握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成長的天地。
4、在新課改形式下,教師要轉變觀念,努力學習新課改相關理念,領會課改精神,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透過美術課的學習得以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實現教師與新課程的共同成長。
5、注重美術課程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使學生在用心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潛力,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職責感,發展學生創造完美生活的愿意與潛力。
6、注意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滲透,結合語文教學,讓學生為課文插圖,為日記作文配圖;結合自然、社會、勞動等課程進行描繪、手工制作,布置美術園地。
學科教學計劃一般包括:
1、課標對本年段要求
2、本冊教材編寫特點
3、教學內容
4、教學目標
5、教學重難點
6、學生基本情況分析(認知基礎、情感態度、學習習慣以及活動、操作技能等)
7、教學具體措施
8、步驟安排(教學進度,含單元檢測安排)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