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2024
醫院感染管理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針對診療活動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的預防、診斷和控制活動。 今天小編整理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精選篇1)
為了積極配合我院總體工作計劃,更好的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健全我院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機構,完善并嚴格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制度。醫院感染管理實行三級管理。醫院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下設醫院感染管理科,各臨床醫技科室成立醫院感染控制小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組長,各配備一名監控醫師和監控護士,履行職責。
1、根據人員變動情況隨時調整醫院感染監控組織,以便更好的履行各自的職責,把我院感染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2、貫徹落實《消毒技術規范》,配合各部門質量檢查驗收,做好各項院感監控工作。
3、進一步發揮各感染管理小組的職能,對各項指標進行認真系統的監測,并將監測資料按時上報,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進一步加強各項監測工作。在院長的領導、檢驗科的協助及醫院現有條件的基礎上,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要求,繼續做好各項監測工作。
1、加強醫院感染病例的監測。
(1)對住院病人采取前瞻性調查方法,進行環節質量控制。并通過對各監控小組填報的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計算感染率,發現醫院感染的多發部位、高危因素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以降低醫院感染率,提高醫療質量。醫院感染率應控制在8%以下,一類手術切口部位感染率控制在1.5%以下。
(2)每月對出院病歷進行抽查,對醫院感染的報告情況與漏報情況作回顧性調查,計算漏報率,醫院感染漏報率必須控制在20%以下。
(3)每月對各項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各科,用以指導臨床感染控制工作。
2、加強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滅菌合格率達到100%。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行改進。
3、環境衛生學監測。
(1)每月對重點部門進行空氣監測。監測不合格時要查找原因,進行分析、改進,直至達標。
(2)院感辦每季度對重點部門進行抽查,每月對手術室、供應室、產房、內鏡室、口腔科等部門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3)積極配合陽泉市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我院重點部門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反饋,提出改進措施。
三、各部門繼續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抗菌藥物管理制度、醫療廢棄物處理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降低醫源性感染與醫護人員感染的發生率。
四、進行在職教育,強化全院人員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營造醫院感染“零寬容”理念。
1、各科組織學習新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新頒布的法規、文件等,樹立標準預防意識,規范自身行為。
2、在全院進行院感知識培訓講座并考核。每年2次,考試2次。
3、組織新上崗的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與制度。
4、每年11月份做一次現患率調查。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精選篇2)
一、醫院感染監測:
采取前瞻性監測方法,對全院住院病人感染發病率,每月下臨床監測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發生情況,督促臨床醫生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病例,防止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每半年采取回顧性監測方法,對出院病人進行漏報率調查。減少醫院感染漏報,逐漸使醫院感染病歷報卡制度規范化。
1、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及環境衛生學監測
根據《消毒技術規范》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要求,每月對重點部門的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消毒劑、滅菌劑、消毒滅菌物品等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2、根據《手術部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和《消毒供應中心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的要求,嚴格做好手術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養工作。
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據我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實施細則及抗菌藥物合理管理辦法”,對抗菌藥物實行分級管理。每季度調查住院病人抗菌藥物使用率。
三、督促檢驗科:
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細菌譜及其耐藥菌,為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
四、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
進行全院醫務人員分層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感染預防控制新進展、新方法,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知識等。對護理人員主要培訓內容為消毒隔離知識、醫院內感染的預防控制及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保潔人員的工作要求、消毒滅菌的基本常識、清潔程序、個人防護措施及醫護人員手衛生消毒等。
五、病區環境衛生學及醫療廢物監督管理:
定期督查醫療垃圾分類收集及消毒處理情況,監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消毒毀形、回收焚燒處理等工作。
六、傳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傳染病管理及腸道門診、發熱門診的管理,防止傳染病漏報及流行。尤其要加強對重點傳染病的監控與防治力度。杜絕疫情漏報而導致疫情擴散的發生。
七、醫院改擴建工作:
供應室、手術室的改建,應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污染物品的清理、消毒和滅菌必須有明確的循環路線,不能逆行。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精選篇3)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是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有效的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防范醫院感染,配合三級中醫院的評審,今年計劃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強醫院感染管理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監測規范》及《三級中醫醫院評審細則》中相關醫院感染質量管理內容,并針對20__年自治區衛生廳、銀川市衛生局等檢查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修訂各部門考核細則,依據考核細則將平時考核與月底考核相結合,加強考核力度,進一步規范各項工作。
二、開展醫院感染監測
1、全面綜合性監測開展規范的醫院感染前瞻性監測,通過對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臨床病例資料的查詢、檢驗科細菌培養結果的查閱、臨床查看病人等,及時發現院內感染病例,督促醫生填報醫院感染卡,并及時發現可疑暴發的線索。
2、開展手術部位感染的目標性監測逐步規范開展手術部位感染的監測,及時反饋信息給臨床科室,為降低手術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調查
在開展住院病人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基礎上,嘗試開展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及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監測。
4、開展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
配合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20__年的全國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8月籌備,9月開展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1次,將調查結果上報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
5、開展細菌耐藥性監測
加強同檢驗科及臨床科室聯系,及時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及時指導、監督科室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嚴防多重耐藥菌的醫院內感染及暴發發生。
三、感染病例匯總、上報院感基地
每月對出院病例按疾病分類及醫院感染病例統計匯總,按規定向院感基地上報院內感染監測報表。
四、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控制
針對重點科室、重點病人,通過對檢驗科細菌培養檢測結果的查詢,及時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加強對臨床科室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監督與指導,有效控制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暴發。
五、加強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及管理
1、根據《三級醫院評審細則》的要求對重點區域包括手術室、治療室換藥室等物表、醫務人員手、消毒滅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劑、滅菌劑進行細菌含量監測,每月1次。
2、消毒、滅菌后的胃腸鏡、宮腔鏡、腹腔鏡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監測1次。
3、紫外線燈管的強度監測,由科室每半年監測一次并有記錄,于月考核時檢查。
4、平時及每月考核時對使用中的消毒劑、滅菌劑用試紙進行濃度監測(隨機)。
對監測不合格的科室協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強監督管理。
六、加強院感知識的培訓
1、以科室為單位,由院感小組開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識學習,月底考核時以提問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識培訓落到實處。
2、邀請外院專家來院及本院專職管理人員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三級醫院評審院感防控迎評內容講座1次及手衛生與醫院感染專題培訓1次。
3、完成實習人員、新聘等新來院工作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崗前培訓。
七、加強對消毒藥械的管理
監督一次性醫療用品質量加強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的相關資質的審核。
八、加強對洗衣房、污水處理的院感監督和指導
九、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
嚴格監管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送、集中暫存的各個環節,嚴格防范醫療廢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圍環境。
十、規范供應室工作
根據《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的規定,與護理部配合,進一步規范醫院消毒滅菌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
十一、醫院感染暴發
如有感染流行或暴發時立即上報,積極采取措施,防范及控制疾病蔓延。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精選篇4)
醫院院內感染管理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為確保醫療安全和提高醫療質量,參照省衛生廳二甲醫院院感工作評審標準,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一、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加強傳染病網絡直報管理,每日收集傳染病報告卡進行網絡直報,搞好結核病轉診管理:
1、隨時簽收傳染病疫報告卡,并在簽收的同時審卡填報內容,保證內容完整;
2、每日查閱檢驗科、放射科陽性結果登記本,發現漏報及時通知相關科室補報。
3、認真做好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的疫情管理和報告的檢查工作,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搞好疫情調查工作。
二、做好院內感染監測:
1、控制感染率:強調院內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加強對各科室院感質控人員的基礎培訓。
2、每月對重點科室進行環境衛生學等五項監測,其余科室不定期檢查自測情況。
3、根據《消毒供應中心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和《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對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養工作進行監督檢測。
三、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納入本年度工作重點。采取請專家及院內講座形式進行全員培訓,試卷考核,提高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范意識。落實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涉及:
1、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2、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知識;
3、對護理人員主要培訓內容為消毒隔離知識、醫院內感染的預防控制及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
4、醫護人員手衛生消毒、保潔人員的工作要求、消毒滅菌的基本常識、清潔程序及個人防護措施等。
四、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與監督工作:
定期督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等制度,杜絕泄漏事件。每月查閱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本、暫存地及消毒登記本,發現漏項及時填補。
五、對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每半年監測一次照射強度。
六、完善醫院感染與預防控制的相關制度。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精選篇5)
結合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我院院內感染控制工作要求,為提高我科院內感染管理質量為目標,我科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如下:
一、完善管理體系,發揮體系作用
1.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落實任務,重新調整充實臨床科室感染監控小組,完善三級網絡管理體系。
一門診院內感染控制小組
組長
副組長:
醫生院內感染控制成員:
護士院內感染控制成員:
2.將醫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醫療護理質量督察中,制訂相應獎懲辦法。
3. 制定月計劃、周安排,日重點,在實施的同時做好記錄備案。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1、病歷監測:控制感染率并減少漏報
2、環境監測方面;對門診環境、空氣、衣物、醫務人員手、消毒液、無菌物品定期監測。
3、消毒滅菌監測:每日對全科使用中消毒液進行監測;對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進行監測,并執行照射小時數登記,定期更換,以確保消毒質量。每周對我科使用的消毒劑及一次性醫療器械和物品進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調查|||
定期對全科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防止濫用抗生素。
三、門診嚴格實行分診制度。
四、嚴格執行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等制度杜絕泄漏事件。
五、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
六、對發生的院內感染及時完成上報。
七、采取多種形式的感染知識的培訓 :將集中培訓與晨會科室培訓有機結合,增加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院感意識。
八、將手衛生與職業暴露防護問題納入我科院內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點,加強手衛生及職業暴露防護。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精選篇6)
為了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減少疾病的傳播,控制醫院感染的爆發和流行,必要要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現制訂出20__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1、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繼續按照“二甲”醫院評審的要求檢查其制度和措施的落實情況,對手術室、供應室、產房、內鏡、小兒科、口腔科、檢驗科、血透室等重點部門進行感染質量督查,并協助做好院感控制工作,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爆發和流行,并定期對全院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環節質量進行檢查和考核。
2、加強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并通過各種形式對全院的工作人員進行院感知識的培訓,要讓工作人員了解和重視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習醫院感染的有關標準及法律、法規,掌握消毒,滅菌、無菌技術的概念和操作及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等知識,并組織工作人員院感知識考試1—2次。
3、認真的做好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管理工作,包括環境、空氣、、無菌物品等的衛生監測和效果評價,每月抽查重點科室如手術室、供應室、產房等的衛生學監測,督促科室做好消毒滅菌隔離等工作,每半年對全院各科室的紫外線燈管的照射強度進行監測和效果評價,對不合格、達不到消毒的燈管和消毒劑督促及時更換,對新購入的燈管進行強度監測,合格的產品才可以投入科室使用。
4、每月對全院各科的院內感染病例進行統計和匯總,督促臨床科室對院內感染病例的報告和匯總,定期下科室了解情況,抽查病歷進行漏報調查,對全院的院內感染情侶進行分析匯總,及時向院長及主管院長匯報,每季度向全院各科通報反饋,每月對門診處方進行抽查,查看抗生素使用情況,并計算出使用率。
5、繼續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經常下科室進行檢查督促醫療廢物的收集,分類和運送的規范性。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規中規定的要求進行醫療廢物的規范處理。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計劃(精選篇7)
本年度將在院部統一領導下,根據國家和省衛計委發布的醫院感染新規范和新標準要求,結合本院實際,繼續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循證感控工作,充分發揮“監測督查、培訓指導、效果評價”的工作職能。重點工作計劃如下:
一、主要工作目標
通過持續開展各項監測、督導和干預,使醫院感染監測主要指標達到以下目標:
1、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實查率100%、現患率≤3%;
2、醫院感染病例24小時內上報率100%;
3、醫院感染發病率≤3%、漏報率≤5%;
4、清潔手術切口感染率≤0.5%;
5、擇期手術術前手術風險評估執行率100%、急診手術較20__年有改善;
6、規范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體送檢率管理;限制級和特殊級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病原體送檢率在20__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7、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現率在20__年的基礎上繼續降低;
8、消毒滅菌效果、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100%;
9、手衛生五項指標:設施完善率、手衛生知識培訓覆蓋率級知曉率達到省級標準,手衛生正確率、手衛生依從性在20__年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10、VAP、CRBSI 、CAUTI感染率控制在國家平均水平,并在20__年的基礎上有所下降。
11、臨床科室取消一次性無菌物品重復使用;重復使用器械全部實現集中處置;
12、院感重點部門新頒規范和標準得到進一步落實。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持續開展各項醫院感染監測工作
1、醫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監測
繼續在全院臨床科室開展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工作,提高醫院感染病例監測的主動性和預警性作用。及早發現聚集性感染病例現象,及時反饋臨床科室,督促采用干預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生。
2、漏報病例監測
繼續借助院感監測軟件實現漏報率監測覆蓋率和實施率100%,及時向問題科室溝通反饋,爭取漏報率控制在5%以下。
3、目標性監測
(1)三管監測:在全院臨床科室開展三管目標性監測,建立完善全院三管監測基礎數據,監控感控措施落實,降低感染率。
(2)ICU醫院感染監測:在綜合ICU、E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及時發現醫院感染聚集,及早干預,防治暴發發生。
(3)手術部位感染監測:繼續對全院所有Ⅰ類手術切口開展目標性監測,對感染病例進行追蹤調查,尋找影響因素及防控策略。
(3)新生兒醫院感染監測:繼續在新生兒科開展高危新生兒醫院感染監測。
4、加強病原體送檢和多重耐藥菌監測
繼續在全院臨床科室開展病原體送檢及多重耐藥菌監測管理工作,重點關注特殊級和限制級使用抗菌藥物的送檢率監控,強化用藥前送檢行為管控,提高臨床醫生的規范送檢意識。進一步加大多部門協作管理力度,加強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預防控制措施的督查落實。
6、開展細菌耐藥性監測
繼續按照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工作方案要求開展日常監測,督促微生物室按時完成監測數據的采集、上報工作;每季度、半年度、年度匯總、分析、反饋細菌耐藥趨勢和預警信息,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依據。
7、開展醫院感染環境衛生學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在完成全院重點科室、部門(如產房、手術室、CSSD、新生兒病房、口腔科、內鏡室、血透室、重癥醫學科、導管室、燒傷科、血液科等)常規環境衛生學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項目基礎上,重點開展工作服、隔簾、清潔工具、醫務人員手等專項監測,收集循證數據,制定本院醫用織物清洗消毒期限。
(三)質量控制工作
1、根據醫院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控制方案總體要求,加大核心指標的質控力度,提高質控措施的可操作性。
2、繼續聯合醫務、護理、藥學、檢驗、臨床等部門,適時參與感染危急重癥患者會診,督促落實院感預防控制措施,提高干預效果。
6、協調好各部門(臨床、醫技、門診、職能)在院感管理中的職責,加強多部門聯合監管力度,共同促進醫院感染管理持續改進。
(四)推進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管理
重點推進專科院感管理制度、流程和預案的更新完善和落實,推進風險評估工作持續化開展。
1、ICU、NICU:重點推進Q6-8h口腔護理,中心靜脈置管最大無菌屏障、穿刺部位消毒劑改進,留置導尿系統管理措施落實,多重耐藥菌聚集病例的預警干預,手衛生和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等核心制度落實。。
2、手術室:重點加強手術人員外科手消毒正確率、手術間消毒隔離和無菌技術操作措施的監管,落實凈化手術室綜合性能檢測工作。
3、消毒供應中心:督促科室深化落實三項新規范,確保消毒、滅菌合格率100%。鞏固復用器械集中處置管理,確保執行率100%。繼續落實全市CSSD專崗人員的實踐技能培訓,爭取完成3期學員的教學培訓工作任務。
4、內鏡中心:繼續跟進內鏡集中管理方案,按照新規范要求,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內鏡清洗設備及質控軟件的申購,協調ICU、麻醉科氣管鏡集中清洗、消毒管理。
5、血透室:重點跟進質控軟件的安裝使用,加大環境物表清潔與消毒、床上用品更換、陪屬管理及手衛生質控督查力度,規范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理化指標、化學污染物、微生物、內毒素等監測監控,確保各項指標符合管理要求。
6、跟進病區清潔工具集中清洗消毒場地建設工程方案,爭取工作落實。
(五)推進手衛生管理
繼續深入推進手衛生管理,加強多部門聯合質控督導等綜合措施,爭取手衛生依從率<30%的科室有所減少,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率和正確率得到提高。
(六)職業防護管理
對20__年度臨床科室醫務人員免疫八項檢測結果進行匯總統計,為乙五項全陰人員提供疫苗接種服務,同時做好本年度的健康體檢工作安排。進一步加強醫護人員職業防護培訓和防護措施執行的督導。聯合臨床科室組織2-3次應急演練,檢驗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和暴露后的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降低血源性疾病職業暴露風險。
(七)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耗材管理。繼續聯合醫務、護理、藥學、物流管理處等部門跟進介入手術科室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耗材重復使用問題的解決方案,消除器械相關感染風險。
(八)病區功能用房更名換牌管理。根據 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內通用醫療服務場所的命名》WS/T 527-20__標準要求,協同宣傳處制定對全院醫療服務場所功能用房命名換牌方案并落實。
(九)院感培訓管理。繼續開展醫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和新規范新標準的全員培訓,將院感知識培訓與醫務、護理、科教、保潔、臨床等部門合作,提高培訓覆蓋率和知曉率。選派專兼職人員參加省級以上感控專業知識培訓班,及時了解學科動態,更新專業知識和管理理念。
(十)衛生學評價工作
跟進腫瘤醫院、河西分院等工程建設進度,制定感控設施設備配置方案并跟進落實,保證布局流程及消毒設施設備符合現行規范要求。督促做好搬遷前的院感相關檢測,協助順利完成新區搬遷工作。
(十一)市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中心的重點工作任務
1、開展全市二級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專項檢查工作。
2、繼續推進基層醫療機構CSSD工作人員崗位實踐技能培訓,爭取完成3期學員的實踐教學培訓任務。
3、組織全市醫院感染知識與技能競賽。
上一篇:幼兒園教師班級小班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