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篇一
本課是高中物理選修3—1的第二章第十節,這節課內容是測量電池的電動勢與內阻,測量電動勢和內阻對于合理使用電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主要介紹了用伏安法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的電路以及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
本節教學中主要讓學生應用已經學過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相關知識設計電路圖,測量電池電動勢和內阻,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白該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通過本節課培養學生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的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我們先明確實驗目的,引導學生設計好實驗方案,探討實驗操作細節,規范完成實驗,做好誤差分析和數據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對閉合電路的內、外電電路的有一定認識,但是由于對電學實驗接觸比較少,對于電路的設計能力仍需進一步的加強,這也是本實驗的一個重要任務。另外,利用圖像處理數據的能力的培養是本次實驗探究的另一個重要任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實驗電路圖的設計
使學生掌握利用儀器測量電池電動勢和內電阻的方法,通過實驗開闊學生思路,激發興趣。
2.過程與方法:學會實驗電路圖的設計、學會利用圖像處理數據的方法、學會誤差分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具備敢于質疑的習慣、嚴謹求實的態度和不斷求索的精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1.重點:實驗電路圖的設計
2.難點:實驗電路圖的設計
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兩節舊干電池,電池盒,導線各若干。
這節課我們來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請各組同學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好實驗原理圖,組內討論后把優化的方案以圖的形式畫到黑板上。(以下,我假設幾個學習小組,假設一些學生,假設幾種情況舉例,講課時可以隨機應變。)
同學紛紛畫好他們的設計圖。我讓同學們仔細觀察看哪些小組的設計方案相同,同學們認真查找,取掉了相同的設計方案,留下不同的設計方案。我分別請了幾個小組的同學上臺談一談他們設計的思路。
其中3小組的同學張茜畫的電路圖如下,3小組的張茜說:“我們用電壓表測量路端電壓,電流表測總電流,根據u=e-ir列方程組求解e和r。
我問大家: “張茜他們的想法行嗎?”同學們紛紛點頭,我讓同學們想想這種方案處理數據還有其它方法嗎?6組李強同學說“還可以描出閉合電路的u—i圖象求解e和r。”我建議他們試一試這種方法,看看哪些一種方法誤解差小。
忽然4小組李梅站起來說:“我們的設計思路與3小組基本相同,就是電壓表和電流表接的位置不同,如下圖,我感覺我們的方案肯定也可以.”我故意問大家:“你們說4小組的方案和3小組的方案比較哪個更好?”
一分鐘過去了,同學們都默不作聲,有些同學甚至低聲說,兩種方案結果一樣。
我問道:“哪一種測量的誤差更小一些呢?”
頓時,教室里熱鬧起來,同學們開始了熱烈的討論,3小組同學認為他們測的路端電壓比4小組更準確,但4小組同學認為他們的總電流準確,3小組測的電流不是總電流,他們急切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問同學們利用閉合電路的u和i求e和r,能不能同時準確的測出電壓和總電流,同學們紛紛表示不可以。我建議大家結合所選儀器和實驗目的選一個誤差更小的設計方案。
這時8小組的張森站起來,興奮的說:“我認為3小組的設計方案誤差更小,因為3小組的測量誤差來源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而電壓表內阻遠遠大于滑動變阻和電流表電阻,它的分流很小。而4小組的誤差來源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電流表內阻并不是比滑動變阻器小很多,它的分壓作用不能忽略。”聽完張森的分析,同學們頓時明白過來。這時我及時提醒同學們:“以后大家設計實驗方案時一定要注意既要圍繞實驗目的,又要減小實驗誤差。”
2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的電路圖,小組代表張柯明說:“我們想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用電流表測定電流,用電阻箱測電阻,列方程組求解e和r。
6小組的張松站起來說,這種方法還可以作r—1/i的圖像,求出縱截距就是r,求出的圖象的斜率就是電動勢。
我肯定了他們兩個人的做法,并提醒他們從r—1/i圖象時,你們坐標原點的取法,然后我讓他們到前面實驗桌上取自己需要的儀器。
不一會張松跑過來生氣地說,電流表只剩一個了,讓張柯明拿走了,6小組同學頓時撅起嘴,生氣了。我假裝和6小組同學商量說:“你們能用其它儀器代替電流表嗎?”聽我這么一說,6小組的同學都不理我了。
這時5小組候林站起來說,大家看我們設計了下面的電路圖
我認為我們跟張松的設計方案較接近,如果沒有電流表,我們可用電壓表來代替電流表。我們結合電阻箱的值很容易求出總電流,我們既能用u=e-ir求解e和r,也可以用
求解e和r。你們可以試一下這種方案。
聽完候林同學的分析我帶頭為他鼓起掌來,我說:“同學們,我們大家設計的都很好,也有道理。我們在設計實驗電路時,一定要圍繞實驗原理,還要結合具有的實驗儀器,減小實驗誤差,我們不僅要學會“有條件我們一定要做好實驗,沒有條件,我們要創造條件,還要做好實驗。””層層優化我們的設計方案,測量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方法很多,希望大家以本次實驗為起點,不斷設計出更好的實驗方案。
接下來我讓各小組上臺,按照各組同學設計的方案領取儀器,我要求他們一一清點,輕拿輕放。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將各組的“寶貝“領回去。教室頓時激動起來,我趕緊抬嗓門提醒:“別著急接通電路,大家接電路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有的說要注意電壓表電流表的電流流向;有的說要注意接線時把電源斷開;有的說注意滑動電阻器滑片的位置和電阻箱開始的電阻;還有的說接線一定要牢固等等。聽了同學們這么說,我才放心的讓他們動手了。此時我在教室邊走邊看,發現問題我及時糾正,不到6分鐘大家按電路圖接好電路。他們認真地測量數據,記錄結果,列方程或畫圖求解,認真地分析計算。我及時糾正他們錯誤解的讀數方法。要求他們規范作圖,正確處理實驗結果。各小組做完后,我建議他們把電源交換著測,相互對照實驗結果,交流方法,分析誤差。同學們熱情很高,用了20分鐘基本上完成了實驗任務。
剩下時間的我讓同學們談談本次實驗的收獲:李巖說:我學了三種不同的方法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
蔣鵬說:“我學會了正確的連接電路了。”
高利說:“我學會誤差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
王虎說:“我認為實驗中電壓表、電流表、電阻箱的讀數很重要。可千萬別馬虎呀!”
我說:“大家說得很對,我們通過實驗要學習實驗方法、操作技巧及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技巧。這對我們以后的實驗很重要,希望大家下去按要求完成實驗報告,寫出實驗反思。”
作業:xxx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篇二
本學期擔任高二(7)、(8)班x科(物理班)物理教學工作,和高二(8)班班主任工作,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現做小結如下:
一、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本學期進行物理選修3-1和物理選修3-2的教學。主要工作如下:
(一)教學內容:完成了①選修3-1中的:電場、恒定電流和磁場。②選修3-2中的:電磁感應、交變電流(第一、二、三節)的教學。
(二)作業批改:本著精留精練、不搞題海戰術的指導思想(符合新課改精神)。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完成質量進行分析,對錯誤解法進行剖析,對不同問題進行歸類,對不同的解法進行歸類,使學生通過作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三)測試情況:①單元測試四次。包括電場、恒定電流、磁場和電磁感應。全部為全批全改,并進行試卷中各題得分情況統計、卷面分析和講評。并找同學談話,分析每個同學的得失。②期中考試一次(與選修3-1的模塊考試采用同一張卷)。并進行試卷中各題得分情況統計、卷面分析和講評,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給出學分。
在抓好本職教學任務的同時,我還與本組其他老師一起,積極進行教學科研,總結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此外.我還積極參加深圳市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共96學時。
二、迎評工作:(迎接國家級示范校和廣東省教學水平評估,以下簡稱雙評)
①認真備課,做到萬無一失。②積極聽從學校的召喚,出色地完成通用技術課的評估。
三、主要經驗和體會:
根據本學期新分班級的特點,并在了解每個學生在高一具體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的情況下,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首先我決定在一開始多注重物理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的指導。并對個別基礎很弱的差生重點單獨輔導,引導他們盡快入門,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物理的氛圍,推動全班學習成績的提高。
其次,在講課上我盡可能降低臺階,多作知識鋪墊,加強督促檢查,抓好知識能力的落實。努力提高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主體性。
另外,高二學生是學習分化較嚴重的學習階段,也是最易松散的階段,根據這一點我在課堂上努力塑造一個輕松、充滿樂趣的課堂氛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物理課的熱愛,讓學生在高二這一關鍵時期打好基礎,為高三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除了抓好課堂之外,在課下多與學生交流,多為學生解難答疑,多關心學生學習之外的生活,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貫徹落實好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一環。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物理成績有較大提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回顧一學期的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還有一些有待改進提高的地方,我將繼續發揚育才人的奉獻敬業精神,兢兢業業工作,為育才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二教學教學計劃篇三
本期本班學生共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原班直升__人,留級入班__人,轉學入班__人。
上期期評成績:及格__人占__%,優秀__人占__%;人平___分。
雙基掌握情況:
學生在必修1和必修2中已經學習了力學部分的主干知識,通過力學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力學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培養了一定的實驗能力。但對物理知識的體系性的認識還不足,在運用已經的知識聯系實際問題上還存在不足。
全面落實學校和年級的教育教學計劃,認真貫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提高全體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圓滿完成高二教育教學任務,確保整個高物理教學的進度。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問題中,在解決問題中獲得學習的樂趣。
新一輪教材改革中,不僅對高中所要學習的內容和能力作了較大的調整,同時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繼承了物理學發展過程中對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的認識過程,精選了每一領域內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內容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學內容的選擇注意面向新時代,要求教學內容隨著時代而有所更新,介紹與基礎知識有密切聯系的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強調知識和方法獲得的過程。
本學期學習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和3-2的全部內容。教學中理解課程標準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注意循序漸進,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領會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過程;注意講清思路,滲透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邏輯性;注意加強實驗,以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選修3-1內容分析:
選修3-1共3章教學內容,第一章是電場,第二章是恒定電流,第三章是磁場。
第一章是高中階段電學內容的開始,它即是電磁學知識的基礎,又是光學等其他物理學知識的基礎。本章的核心內容是電場的概念及描述電場特性的物理量。本章知識內容共9節,大致可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包括第1、2節,即“電荷守恒定律”和“庫侖定律”,為本章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單元包括3、4、5、6節,分別是“電場強度”“電勢能和電勢”“電勢差”“電勢差與強度的關系”,是關于電場強度和電勢概念的具體討論,是本章的核心內容。
第三單元包括第7、8、9節,即“靜電現象的應用”“電容器的電容”“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是前面各節內容之間以及力學知識的綜合。
第二章主要是運用歐姆定律等物理規律,圍繞著串聯、并聯電路,對電壓、電流、電動勢等物理量進行分析討論。本章共10節內容,大致可分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包括第1、2節,介紹電源、電動勢的有關知識,這是本章的基礎概念;
第二單元包括第3、4、5、6節,這四節討論的是不含電源的部分電路問題;
第三單元包括第7、8、9節,這三節以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為中心內容,第7節推導、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8節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具體應用――多用電表,第9節是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第四單元是第10節,介紹簡單邏輯電路的知識。
第三章也是電磁學的核心內容,特別是對磁場性質的定量描述,是以后學習電磁學知識,比如選修3-2中的“電磁感應”“交流電”以及選修3-4中的“電磁場”的基礎。本章的教材內容按以下線索展開:磁現象(磁效應)――磁場性質的定量和定性描述――磁場對電流和運動電荷的作用――安培力和洛侖茲力的應用,這種安排,知識的邏輯結構比較清晰,也符合學生的知識規律。
本章共6節,可分為四個單元,第1節為第一單元,是在初中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介紹基本磁現象、磁效應和地磁場。
第二單元包括2、3節,介紹磁場的性質及其描述。
第三單元包括4、5節講述安培力和洛侖茲力,是本章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
第四單元包括第6節,介紹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其實質是介紹洛侖茲力的應用,特別是在現代高科技中的應用。
選修3-2共三章,分別是第四章電磁感應,第五章交變電流,第六章傳感器。
第四章共7節,可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為第1、2節,從人文的角度介紹了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歷史,然后定性地討論了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第二單元為第3、4節,介紹了楞次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第三單元為第5、6、7節,介紹楞次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的應用。
第五章共五節,可分為兩個單元,第1、2節作為一個單元,介紹交變電流的基本概念;第二單元為第3、4、5節,介紹交變電流的有關規律及其應用。
第六章傳感器是新增的教學內容,共4節,本章的教學要求相對較低,但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許為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
1、教研課題:新課程改革條件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探索
2、參與集體備課16次相互聽課16-20次,上公開課2-3節。
3、接受老師的指導或幫助幫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或與互教互學。
4、主要措施:
(1)加強研究,學習新課程的各項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分析新課程的變化,全面把握教材,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起點,讓所有學生都能跟得上,吃得飽。
(2)加強集體備課,團結一致,群策群力,資源共享,智力共享。每周一大備,每天一小備,做到五個統一。
(3)全面落實各項教學常規。做到不備課不上課,上課態度認真,教學方法靈活,認真了解學情,認真輔導和批改作業。
(4)認真做好單元測試和講評。
(5)在教學中配合班主任做好培優輔差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