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我們學校的農耕博物館,就能看見一件件帶著泥土芳香的展品,一幅幅透視出勞動者艱辛的照片。
看,那不就是泥土與草做成的泥課桌嗎?我仔細的打量著這桌子,心里想,這桌子趴上去該是多臟呀,這樣的桌子能用來學習嗎?再看看以前孩子們玩的玩具吧,他們的玩具真是少得可憐,他們的玩具是取之于廢舊木桶的箍圈,用一段鐵絲折成鉤子,然后推著箍圈在地上滾。以前孩子們上學用的書包都是很破舊的,有的甚至是大的孩子用過小的再用,因此補了又補。再看看我們現在,書包基本上是每學期都換新的,玩具是最新奇的,課桌是標準衛生的,生活又很富裕,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再看看那些農民伯伯的勞作工具吧,是多么的簡單,可以想象,用這樣的工具進行耕作,是多么的艱辛哪!而那些反映勞作場景的圖片也無不浸透了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
站在博物館里,看著這些圖片和展品,我不由得感慨萬千。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前輩生活艱,觀后心發寒。感受昔日苦,方知今朝甜?!笔茄剑拜厒兊纳钍嵌嗝雌D苦,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啊。
參觀博物館后,我默默的想: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不應忘記過去的貧窮落后,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奮努力、積極進取,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