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24學年大原小學德育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建優良班集體為重點,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體制為保證,以提高德育隊伍管理能力為關鍵點,通過扎實的德育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三風”,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工作思路1、確立一種意識:以學生為主體2、抓住兩條主線:養成教育,班級管理3、轉變三個觀念:變灌輸為滲透,變單方面為全方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三、工作目標:1、絕大多數學生養成遵規守紀的良好行為習慣,校風正,學風好。2、絕大多數班主任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熱愛學生,具備駕馭班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優良班集體建設取得實效。3、學生有較強的法制和安全意識,無重大責任事故。4、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具有較強的愛校意識。5、大多數學生心理健康,心態良好,有一定的集體觀念。6、培養教育學生具備“六會”和“七種能力”(“六會”:學會做人、學會辦事、學會求知、學會健身、學會創新、學會生存。“七種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發明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演講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社交和社會活動能力)。四、主要工作任務及措施: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營造全員育人氛圍。1、加強校園德育環境建設。一是要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成立德育領導核心小組,保障德育工作領導作用。二是要花大力氣建設好一支堅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和全員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隊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做到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堅持說教與身教相結合的教育思想,堅持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體。
對孩子微笑──任何一個孩子不會受到冷落和歧視;
與孩子交談──每一個孩子都能和老師平等對話;
幫孩子明理──讓每一個孩子在體驗中辨別真、善、美;
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讓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張揚孩子的個性;
給孩子機會──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為孩子著想──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完成五年學業;
替家長分憂──孩子校園生活愉快、安全,家長無須掛念。
三是加強跟蹤指導,抓好“班隊”德育主陣地,上足上好每一節班隊課。要求班主任老師根據本班級的具體情況,認真設計班隊活動內容,設計好教案,多講身邊人、身邊事。分管領導每月都要聽一些班主任的主題教育課,班隊會等,及時交流、總結,本期要求每位班主任要上一次公開班隊會,形式多樣,題材不限,內容健康向上,有詳細的計劃和過程性資料。德育處要嚴格檢查班隊教案,期未進行總結評比。3、提升教職工德育理念。加強學習,提高每個教師的德育素質。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規,增強遵紀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覺性,提高教師科學育人的水平。牢固樹立“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強職業道德自律,規范教學行為,增強愛生意識,關心學生品行健康發展,認識并掌握教育規律,堅持耐心教育與嚴格管理相結合,使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師表風范,全面關心、愛護學生,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拿起表揚、贊美的武器,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全面深入開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評選活動。通過開展活動,全體教師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形成“敬業愛生、明禮誠信、平等合作、勤學樂教、廉潔奉獻”的師德風尚。通過一系列活動,展示教師新形象,以德育人新風尚,構筑潤物無聲鑄師魂的新局面。4、推進德育課程改革,提高學科德育功能。深化以品德課為核心的德育教科研,開展學科德育滲透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各學科自身的特點,做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與加強學生思想修養相統一,靈活隨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提高他們識別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與信念,進而轉化為發憤學習,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全體教師要樹立向科研質量要效益的現代意識,認真學習教科研理論的書籍并運用于德育實踐研究,要認真作好學習筆記。針對新形勢下的學生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撰寫有一定質量的教育論文,積極向報刊雜志投稿。同時做好德育檔案的管理。5、抓好“三個結合”教育,促進學生發展。重視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的配合。想方設法辦好家長學校,并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通過電訪、信訪、家訪等形式與家長溝通情況,共同監督、教育學生。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動,進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要定期召開好家長會,班主任要做好家訪工作,對部分學生建立家校聯系卡,溝通學生在校和家庭情況,提出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常規要求,使孩子在家長指導下,加快常規養成。要定期做好學生的家訪工作,和家長一道做好學生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教育活動,了解家鄉變化,感受祖國的騰飛。要繼續深入探討社區教育,利用一切社區資源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教育。通過教子有方經驗交流、給家長的一封信、課堂教學開放周等形式對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進行指導、引導。建立健全校外輔導員隊伍。積極吸納家長、交警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加入到校外輔導員隊伍,引導志愿輔導員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研討氛圍,使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