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約三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上午,五歲的哥哥和我在家(家中沒有大人)。幼小的我們一邊坐在沙發上吃零食,一邊看著《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看著看著,我的腦海里突然涌現出一個“鬼主意”。
興奮的我對老實巴交的哥哥說:“天氣太熱了,咱倆給小魚兒洗澡怎么樣呀?”哥哥對我的建議,高興地拍手稱贊。可憐的小魚兒卻不知道自己面臨的是怎樣的悲慘命運呢?首先,我飛快地跑到廁所把浴液給拿出來。然后,哥哥用小臉盆把魚缸里的水基本上舀沒了。接著,我用手勇敢地伸進魚缸去抓哪幾條拼命逃竄的小魚,還抱怨地說:“哎呀!這小魚兒可真滑呀!不太好抓……”最后,在我和哥哥的不懈努力下,它們全被涂上了浴液,并且,一條一條的被我們洗得干干凈凈。雖然這時我們把家里弄的是亂七八糟,但是幼小的我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小魚兒洗完澡了,為什么會漂在水面上不動了呢?”我好奇地問著哥哥。“可能是它們太累了吧!”哥哥憨憨說。
媽媽終于回來了,我們急忙把這件事情告訴她。她既生氣又好笑地說:“兩個小笨蛋,魚兒是用腮呼吸的動物,不能夠離開水面,否則就會死的……”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
“魚兒的洗澡事件”讓我們明白了人和動物之間的生活習性是不同的這個道理。童年既是天真的,又是有趣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