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三國演義》時,迷迷糊糊的,不太懂。有好多字都不認得。可我那時看《三國演義》,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跳過去。一本書就這么翻下來,大概能知道主要內容了。好多人看完《三國演義》后,都認為劉備所帶表的蜀國是好的,而曹操所代表的魏國是壞的。(我說的有些可笑)當我起初讀時,也有這么一種思想,可再一次讀時又有不同的看法了。
復讀我再一次讀《三國演義》時的看法就是:人沒有好壞之分(除非他做出什么不道德的事),國家也沒有好壞之分。不能因為別人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就暗寫著一種意思:支持劉備,反對曹操。可我們不能因為劉備出身貧賤,但身為漢室宗親,力圖復興漢室而說他就是正義的。曹操身為漢相,卻擁兵擅權,最終廢漢立魏,難道就可以說他是篡國之賊嗎?其實,這種觀點在初看《三國》時,人人都有,所以就長期地存在于老百姓的心目之中了。
曹操也是才華橫溢的,你看,我們熟悉的《觀滄海》、《龜雖壽》也是他寫的,而劉備又留給了我們什么作品呢?總結我們也不能光看事情的結局來定英雄。雖然最后蜀、魏兩國都降了吳,但我們還是萬萬不能不論劉備和曹操是英雄的。其實,《三國》中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值得我們慢慢品讀。如空城計、三顧茅廬、草船借箭----
上一篇:讀《思念也是一種幸福》有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