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四個學習領域進行了合理的編排,在“數與代數”領域中共安排了4個單元:
①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②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解比例③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正比例的圖象④解決問題的轉化策略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共安排3個單元:
①圓柱、圓錐的特征,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②圖形的放大與縮小③同時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
在“統計與概率”領域中安排1個單元:
①扇形統計圖眾數和中位數
在“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3次實踐活動:
①測量物體的體積②面積的變化③實際測量
本冊教材第八單元的總復習也分四個領域編排,各領域內容分若干塊,前三個領域中每一部分的復習又分別設置了“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這兩個欄目。其中,“整理與反思”不僅組織學生有條理地回憶和整理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而且還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富有啟發性和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體會蘊含其中的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進而促使學生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進行探索性學習。
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72名學生,從上學期學習情況來看,雖然有了較大進步,但是本班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風氣上還不夠理想,個別男生學習態度不太好,對提高全班整體成績有一定的難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后的復習等。
其次,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有目的的進行計算練習。一要求計算仔細。二是加強計算的基礎練習。三是加強口算訓練。四是引導學生使用簡便方法。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愿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比例的意義和基本
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相差數量關系的理解。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3、讓學生聯系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結合實例,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初步體會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等不同統計量的不同特點。
4、讓學生通過系統復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
本冊教學重點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內容是《總復習》,這一單元共30課時,需要幫助學生將小學階段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回顧與梳理,使之構建完整的認知系統,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與態度。
本冊教學難點
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內容是《百分數的應用》和《圓柱和圓錐》兩個單元,前者是在已有百分數認識的基礎上的進行教學的,由于牽涉多種應用,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尤其是較復雜的兩步及以上百分數應用題。而后者雖然在理解上難度不大,但計算較為復雜,估計學生的錯誤會較多,如何在教學中合理突破值得思考。
教學時間安排
一、百分數的應用……………………11課時
二、圓柱和圓錐………………………11課時
三、比例………………………………7課時
四、確定位置…………………………4課時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4課時
六、解決問題的策略…………………2課時
七、統計………………………………3課時
八、總復習……………………………30課時
教改措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應采取以下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6.提升教師個人教學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