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大家推薦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一篇文章------《尋找光明》。
《尋找光明》記敘了海倫因為眼睛失明,所以脾氣很不好,每隔一個小時就要鬧上一次。6歲時,海倫的父親聽說有一名眼科醫生,治好了許多盲人,所以就帶著海倫找到了這名醫生,醫生無能為力,建議去找貝爾博士。當海倫和貝爾博士接觸后,就感到了貝爾博士的愛心和熱情,并且喜歡上了他。但海倫并沒有意識到,這次會面,竟會成為她生命的轉折點。
海倫是不幸的,他所經力的苦難常人很難想象;海倫是幸運的,她身邊的人特別是親人們和她一樣,從來沒有被困難所征服所嚇到,孜孜不倦地和命運抗爭。更為幸運的是,海倫遇到了發明電話的貝爾博士,從此開啟了征服黑暗的光明之窗。
善待“苦難”,更在于作為一種人生的考驗和靈魂的洗禮,從辯證的角度看,“苦難”也有兩重性,既能折磨人,又能鍛煉人。“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而我們所面臨的“苦難”當然沒有那么苦,最多有上餐顧不了下餐,住陋巷而已,所以用不著對天長鳴,如充分認識到兩重性,那么,大可化“苦難”為人生精神財富。巴爾扎克有句話說的非常精彩:“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善待,就在于“化腐朽為神奇,”一個優秀的人才,在綜合素質方面就包含著在逆境中戰勝“苦難”的本領,否則,就是不完備的,甚至稱不上是優秀人才。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怎樣面對和戰勝苦難,你們知道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