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撲火成就了它生命的悲壯,殘燭成灰成就了他心靈的執著,張繼的失眠之夜卻成就了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落榜的張繼在失眠之夜才看到了那孤獨的落月,悲寒的烏鴉,漫天的冷霜。他乘一葉扁舟飄蕩在水上,那江岸的楓林,襯托著熒熒的漁火,一份幽遠,一份孤寂,一份落寞。寒山寺的鐘聲從遙遠的天際傳來敲碎了落魄的靈魂。
能夠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得活過,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屈原的破碎在于他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貝多芬的破碎則是靈性至極的黑鍵白鍵的撞擊。也許他們生活并不完美,但他們卻創造了奇跡。人人都不愿為創造奇跡而失去愛情,獻出生命,徹夜不眠,可生活中的遭遇又是難免的。又有多少人以因此而創造奇跡呢?高山孤獨不減其險峻,大河曲折不減其洶涌,曇花一現不減其魅力,只有那些心境高遠,本質純正,才情卓絕的人才能在困境中創造奇跡。被貶黃州的蘇軾才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名落孫山徹夜不眠的張繼才吟詠出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