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暑假,我走進了向往已久的烏鎮水鄉,走進了夢一般烏篷船的世界。“夢一般”的感覺,是小作者獨特的感受。俗語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烏鎮在江南,也是個多水之地。“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名不虛傳。而烏鎮的烏蓬船,是烏鎮的封面,是精靈,是風景。
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烏篷船”。烏篷船是江南獨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烏鎮是水鄉,而水鄉就是船的世界。
走在烏鎮古色古香的小橋上,傾聽烏篷船曼妙的水波聲。簡單介紹吳鵬床的特點。烏篷船是一種船身窄,船篷低的小船。
艄公頭戴烏氈帽坐于船尾,一曲一伸劃動船槳。船艙內鋪有一層船板,上鋪草席,還擺著精致的木枕。我們坐在船上,烏篷船行駛在細雨如絲的江南里。
江南的橋,江南的樓閣,江南的人們,全映在水中。從河岸上緩緩流出的烏鎮酒的香氣,讓我們如癡如醉。切身感受乘坐烏篷船感覺的美好。
烏篷船很小,而輕,上船下船我們都要格外小心。烏篷船的船沿板上開了兩個窗子,掛著純白的薄紗窗簾。黑白相配,搭得格外和諧。
“小”和“輕”是烏篷船獨具的特色。這水鄉的烏篷船,是多少文人墨客筆下的精靈啊?烏篷船其實以前并不是現在這幅摸樣,而是簡易輕巧的,在前艙與中艙之間,由精致的書畫小屏門,常雕著“月落烏啼霜滿天”這樣的詩句,在船頭還會雕刻類似于四個虎頭樣的東西,摸樣有些可怖。傳說龍害怕這東西,船翁就把它雕于船頭,使龍不敢作祟,便可會安全。
引用傳說故事,讓文章的內涵更加豐富。我舉著麥芽糖,聽著艄公的歌聲以及船槳劃動的聲音,看著一只只烏篷船不緊不慢地蕩著碧波,穿過小橋,緩緩而去……
結尾意味深遠,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