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一排排穿戴整齊的少先隊員是要上哪兒去呢?看他們那臉上洋溢的笑容,一定是學校開展什么有趣的活動吧?路過的行人紛紛張望、好奇地詢問。
對啦!這是實驗小學舉行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參觀氣象站。抓住了同學們的穿戴和表情來寫。氣象站坐落在縣城東邊的一個小山坡上,里面有一片開闊的氣象儀式場地。我們一走進大門便看見很多不知名的氣象設備。我們好奇地東張西望,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這些“寶貝”。楊老師一聲哨響,我們立即排好隊伍,安靜了下來。表達了同學們的好奇。
氣象站的一位叔叔一邊指著場地內的各種儀器,一邊詳細地給我們講解它們的名稱和功用。可惜我們人員太多了,我們班排在最靠邊,只看見叔叔的手一下指著這個儀器說一番,一下又打開那個設備將一通。
我無奈的靜靜“聽著”,希望會有一些聲音傳入我的耳內。終于可以輪流進入近距離觀察了。等了大約半個小時才輪到我們班。我們依序進入,值得慶幸的是王校長通過前面的觀察和聆聽,現在來給我們當解說員啦!王校長指著一臺像探頭的機器告訴我們:“這是一臺能見度感應器,它可以檢測到一天的能見度和預測兩天內的能見度。給人們的出行提供預報和報警,從來提高出行的安全系數。其造價大約14萬元人民幣,主要貴在那個精密探頭,是日本進口的,要12萬元多。中間那塊長方形的“黑板”是太陽能供電板。”我想:什么時候我們自己國家也可以造出這么先進的儀器呀?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創造出世界上最先進的儀式,為國家節省很多經費,還可以揚我國威。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介紹了能見度感應器,使人具體可感。再往里走,看到的是一座高塔,高塔的頂端安裝著一個“箭”樣的風向標,可以指示當時的風向;旁邊有一組旋轉的風輪,可以測出當時的風速。這些都是我們科學書上學到過的。同學們爭先恐后的在王校長面前顯耀著自己的學識。
王校長笑嘻嘻地聽著同學們的炫耀,指著鐵塔中間最高的那根針問道:“那根針是干什么用的?”同學們頓時啞口無言。“那是避雷針。”王校長說。同學們這次恍然大悟,我怎么沒有想到呢!走到這條道路的盡頭右轉是三個百葉箱,這也是我們科學書上學到過的。它們是用來測量溫度、濕度的。其中第一個百葉箱是手動的,它早已被淘汰,第二個百葉箱是自動的,能把每分鐘的數據傳入到電腦里,第三個百葉箱是測量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需要監測員自己來看,里面還有一個干球和一個濕球,當然是用來監測濕度的咯。依次介紹了各個百葉箱。接下來王校長還向我們介紹了雨量筒、日照儀、蒸發皿等氣象儀器。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認識了很多氣象儀器,學到了很多氣象知識,真是大開眼界。總結了本次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