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煉成一塊好鋼是不容易的,造渣、出渣、熔池攪拌、熔化期、氧化期和脫炭期……前前后后共需要19個步驟,稍有一個出錯就前功盡棄了。而人如果想要鍛煉得跟鋼鐵一樣堅韌不拔更是難上加難……當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的最后一個字時,我的腦海中卻出現了一個如鋼鐵般的堅強意志的人,他就是保爾。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在書中保爾出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在革命期間他投入其中,歷經了數以萬計的挫折,失去親朋好友的悲痛,接著是雙目失明的痛楚,最終使身體的癱瘓,但是最后他成功了。保爾的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和每個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通過汗水和鮮血換來的一樣,正如書中保爾所說的:“只有像我這樣發瘋地愛生活、愛斗爭、愛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設的人,只有我們這些看透了認識了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后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饑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就像一次煉鋼的過程,煉鋼,煉鋼,重在于一個“煉”字,沒有人天生就是一個英雄,一個成功者,古往今來,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李時珍翻山嶺,嘗草藥,寫成了《本草綱目》;“發明大王”愛迪生進行了幾百次試驗才發明了白熾燈;書法家王羲之為了練好字,在池邊苦心練字竟將一池水全變成了黑色;春秋戰國孫臏被截膝蓋骨,不肯安于殘疾,發奮誦讀兵書,終成《孫臏兵法》……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困難,坎坷是避免不了的,但也只有經歷了這些,我們才能成功。
對于未知的未來,我們沒有辦法預知,但是即使未來遇到了困難,我也不會退縮,因為,保爾告訴我:勇敢產生在斗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我們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