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能使人快樂,夢想能使人不覺得空虛,讀完《一只口琴五百斤柴》使我想起一件事情:
以前我覺得家里的東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就大搞破壞,甚至把媽媽的花瓶打爛了,媽媽罵了我一頓,我不服,想:“不就是一個花瓶嗎?”直到我看到這篇文章才發現是自己錯了,想到主人公為一個口琴,要花費這么多的精力。
如果是這樣,以前我問媽媽要這要那太不對了,一個足球60元,如果去買報紙一天兩塊,不到一個月就可以實現愿望的。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的:一個孩子夢想著能賣一個口琴,口琴要三元,三元對于農村人家可以說是巨款了。和大人要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靠自己了。這個孩子出生在山鄉,山鄉山多,柴也多。打一百斤柴去賣,可以換回八角錢。一只口琴,等于五百斤柴,這個賬,他也是算得過來的。那時候他一次只能挑五六十斤柴,但積少成多,在打夠五百斤柴之后,他把口琴買回來了。幾年之后,他又有了想買一個收音機的夢想。但最便宜的收音機,也要二十七塊錢。那時候,一百斤柴,已經能賣一塊錢了。這個賬好算,打二千七百斤柴,就能把收音機買回來。有了收音機,他的視野,他的知識面,就連許多大人,也是沒法跟他比的了。以后有什么夢想了他沒有像大人要一分錢,都是用一斤一斤的柴換來的為了換一個小提琴他打了六千斤柴。
為了夢想可以付出一切的人才是可以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