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讀了《閱讀年選》中一篇名為《“獨立”事件失敗啦》的文章。看到這個題目,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獨立”事件?什么事件呢?又怎么失敗了呢?帶著滿腦子的疑問,我迫不及待地讀了下去。讀完之后,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有種想流淚的感覺,也許是有一種情愫輕輕撩撥了我脆弱的情感吧。這篇文章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小小年紀,不聽媽媽的勸阻,竭力要求“獨立”,并且自認為很是享受的“獨立”生活了近一個月,然后生病了,沒錢吃飯了,到最后艱難地走過自己的心路歷程,又回到了媽媽身邊,感受濃濃的親情。
這讓我想起我五歲的時候,也發生了類似要“獨立”的事件,現在想來讓我覺得很窘困。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我也要學著爸爸媽媽自己一個人穿衣服,媽媽堅決不同意。于是,我任性的又是哭又是鬧,搞得媽媽一籌莫展。媽媽眼看上學的時間快要到了,就答應了我的請求。我把媽媽趕走,就開始自己穿了。平時在媽媽手上很馴服的衣服到了我手上就不聽話了,我忙得手忙腳亂,勉強穿上了一件線衫,還有一件保暖衣怎么也穿不上去。可我又不愿意向媽媽低頭,我偷偷地把小棉襖塞在被子底下,匆匆套上外套隨媽媽上學去了。
一路上,我就冷得打哆嗦,從我家到幼兒園有十五分鐘的車程,我今天感覺是那么的遙遠。到校門口,媽媽問我冷嗎?我強硬著頭皮說,不冷。我坐在教室里上課,由于在路上受了寒意的侵襲,總是緩不過神來,連牙齒都在上下打著架。我想,這下要感冒了。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在窗口出現了,那是媽媽。我向老師打了個招呼,一溜煙地跑了出來。媽媽肯定是回家疊被子發現我沒穿保暖衣,她又不畏嚴寒、馬不停蹄地趕過來。我望著媽媽被寒風吹紅了的臉,心里特別的難受。我問媽媽冷嗎?媽媽說不冷。媽媽問我冷嗎?我說,我看到媽媽心里就暖和了。那是無聲流淌的親情啊,身在其中,你永遠被一種暖流深深包圍著。那是天下父母默默奉獻,不求索取的大愛,它就像涓涓細流那樣恒久,它如此的透明,像晶瑩的淚滴。想想我沐浴在父母的殷殷關心下而總期盼著能用自己的努力,去擁有些東西;總埋怨著父母的呵護將我罩得過于安全,而限制了我成長的空間;總覺得那是母親的過度關心。
現在想來,我為過去自己不知珍惜周身的幸福而無地自容。是啊,親情是一本書,需要你敞開心靈認真感悟;親情是一杯茶,需要屏息靜神細心品味。親情是一首歌,需要你耐下心來細細聆聽……獨立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它就是我們告別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人都是要長大要獨立的,獨立是面對社會,履行社會職責和義務,實現人的生命價值的必要條件,因而是至關重要的,又極具意義的。
我們作為成長中的青少年,應當努力走好人生獨立的第一步。家和家人是永遠的大后方,永遠的愛和永遠的歸宿。正如文中母親常說的“我們是一家人”,因為那里流淌著無聲的親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